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28411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1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文档格式.docx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文档格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文档格式.docx

答案:

①—c ②—b ③—a、c、d ④—a、c

2.在下列叙述中:

①硬度大 ②硬度小 ③着火时用沙土扑灭 ④熔点低于100℃ ⑤银白色 ⑥在煤油和水的混合物界面处上下跳动 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 ⑧用小刀切割后的断面很快变暗与钠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________________,与钠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____________。

②④⑤⑥ ③⑥⑦⑧

3.金属钠长时间置放于空气中,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请写出主要反应方程式。

钠在空气中放置发生的变化过程与周围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一般条件下,银白色(Na)―→变暗(生成Na2O)―→变为白色固体(NaOH)―→表面形成溶液(NaOH潮解)―→结块(吸收CO2形成Na2CO3·

10H2O)―→最终变成白色粉末(风化,生成Na2CO3),有关反应如下:

4Na+O2===2Na2O

Na2O+H2O===2NaOH

2NaOH+CO2===Na2CO3+H2O

Na2CO3+10H2O===Na2CO3·

10H2O

Na2CO3·

Na2CO3+10H2O

4.试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Na2O溶于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O2溶于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O与CO2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O2与CO2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Na2O+CO2===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

钠与水、酸和盐溶液的反应

1.钠与滴有酚酞的水的反应

现象

分析

钠浮在水面上——浮

证明ρ(Na)<ρ(H2O)

钠块熔成闪亮的小球——熔

钠熔点低,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使钠块熔成了钠球

钠球迅速向各个方向游动——游

钠与水反应生成气体,推动钠球游动

听到液面上发出嘶嘶的响声——响

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气体,与水摩擦发出响声

滴有酚酞的溶液变红色——红

钠与水反应生成了碱

反应实质是Na与水电离出的极少的H+之间的置换反应

2.钠与酸、盐溶液的反应

一般情况下,钠与任何物质水溶液反应,都是钠与溶液中H+发生置换,产生H2。

(1)与酸溶液反应:

①钠与酸反应时,钠与酸中的H+先反应,如2Na+2HCl===2NaCl+H2↑。

②如果钠过量,钠把酸消耗尽之后,再与水反应。

(2)与盐溶液反应:

①先发生反应:

2Na+2H2O===2NaOH+H2↑。

②再看盐溶液中溶质是否与NaOH发生反应。

如a.钠与NaCl稀溶液反应:

2Na+2H2O===2NaOH+H2↑,现象:

浮、熔、游、响。

b.钠与CuCl2溶液反应:

2Na+2H2O===2NaOH+H2↑,

CuCl2+2NaOH===Cu(OH)2↓+2NaCl,

总方程式:

2Na+CuCl2+2H2O===Cu(OH)2↓+2NaCl+H2↑。

现象:

浮、熔、游、响、有蓝色沉淀生成。

[特别提醒] 

将钠投入到饱和溶液,如饱和NaCl溶液,饱和NaOH溶液中,虽然钠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不再与溶质反应,但由于反应消耗了水,故会有溶质析出,溶液也会变浑浊。

[例1] 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足量的下列溶液中,既能生成气体,又能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

A.稀盐酸         B.Ba(OH)2稀溶液

C.MgCl2溶液D.CuSO4溶液

[解析] Na投入到稀盐酸、Ba(OH)2稀溶液中,只有气体产生;

投入到MgCl2溶液中,发生2Na+2H2O===2NaOH+H2↑,MgCl2+2NaOH===Mg(OH)2↓+2NaCl,Mg(OH)2为白色沉淀;

投入到CuSO4溶液中,发生反应为:

2Na+2H2O===2NaOH+H2↑,CuSO4+2NaOH===Cu(OH)2↓+Na2SO4,Cu(OH)2为蓝色沉淀。

[答案] C

活泼性Na>

Cu,但Na不能与可溶性铜盐的水溶液发生置换反应而生成Cu单质。

氧化钠与过氧化钠

化学式

Na2O

Na2O2

白色

淡黄色

氧元素的化合价

-2价

-1价

属类

碱性氧化物

非碱性氧化物

生成条件

常温下缓慢氧化

燃烧或加热

热稳定性

不稳定,易转化为Na2O2

较稳定

与H2O反应

与CO2反应

Na2O+CO2===Na2CO3

与HCl反应

Na2O+2HCl===2NaCl+H2O

2Na2O2+4HCl===4NaCl+2H2O+O2↑

主要用途

用于制取Na2CO3

强氧化剂、漂白剂、供氧剂

转化:

2Na2O+O2

2Na2O2

[特别提醒]

(1)Na2O2投入酸溶液中,可以认为反应先是Na2O2与H2O生成NaOH,然后再发生中和反应。

(2)Na2O2具有漂白性,可使酸碱指示剂退色,如将Na2O2投入滴有酚酞的水中,溶液先变红后又退色。

(3)Na2O2与CO2和H2O(气)混合气体反应,可视为先与CO2反应,再与H2O(气)反应。

[例2]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Na2O2是淡黄色固体,Na2O是白色固体,二者都能与水反应生成NaOH

B.Na和O2在加热时反应生成Na2O2,在常温下反应生成Na2O

C.Na2O与CO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a2CO3,Na2O2与CO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O2

D.2gH2充分燃烧后产物被Na2O2完全吸收,Na2O2固体增重2g

[解析] Na2O2与CO2反应生成O2:

2Na2O2+2CO2===2Na2CO3+O2,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

2gH2充分燃烧后生成18g水,完全被Na2O2固体吸收发生反应2Na2O2+2H2O===4NaOH+O2↑,由质量守恒可知,固体由Na2O2→NaOH,其质量增加的量等于H2O→O2质量减少的量,18g水被吸收后生成16gO2,即Na2O2固体增重为2g。

[答案] CD

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由原子守恒可知固体Na2O2只吸收了CO2中的“CO”,H2O中的“H2”。

所以agCO与H2混合气体(或组成为(CO)m·

(H2)n的物质)充分燃烧后产物经足量Na2O2固体吸收,固体质量增加ag。

1.(对应考点一)对钠跟水反应的现象叙述完全且正确的是(  )

A.钠浮在水面上,反应很快停止

B.钠浮在水面上剧烈燃烧,火焰呈黄色

C.钠熔化成闪亮小球浮在水面上,不断游动,嘶嘶作响

D.钠熔化成闪亮小球,沉在水底,并有气泡产生

解析:

钠遇到水后,立即与水发生反应,因为钠的密度小于水,故钠浮在水面上;

因为钠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而钠本身的熔点是97.81℃,故与水剧烈反应,熔成银光闪闪的小球;

因为产生氢气,故发出嘶嘶声响;

并由于气体是在球与水面接触点产生,产生的气体推动小球在水面游动。

C

2.(对应考点一)[双选题]把一块黄豆粒大小的金属钠投入到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里,观察所发生的现象,下列对观察记录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钠浮在液面上,熔化成闪亮的小球

B.钠浮在液面上静止不动

C.溶液里冒出了大量的无色气泡

D.溶液里产生了蓝色沉淀

将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由于钠的密度比水小,故金属钠首先浮在液面上,同时钠跟溶液里的水反应,生成了NaOH和H2,且该反应放热,故钠会熔化成闪亮的小球,放出的气体推动钠在溶液中四处游动;

生成的NaOH能与溶液中的CuSO4反应,生成Cu(OH)2蓝色沉淀。

故选BC。

BC

3.(对应考点二)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产生氧气,其中最适合用于宇航员(宇航员呼吸所需的氧气主要来自太空服中的呼吸面具)出舱时的供氧剂的是(  )

A.HNO3          B.H2O2

C.KClO3D.Na2O2

作为呼吸面具的供氧剂必须是固体,且极易与呼出的CO2及H2O反应产生O2,符合要求的只有Na2O2。

D

4.(对应考点二)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生成物没有影响的是(  )

A.Na2O2和H2OB.Na和O2

C.Ca(OH)2和CO2D.C和O2

A项中无论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怎么改变,只发生反应:

2Na2O2+2H2O===4NaOH+O2↑;

B项中钠与O2反应由于条件的不同可生成Na2O或Na2O2;

C项中,少量的CO2与Ca(OH)2溶液反应会生成CaCO3,CO2足量时会生成Ca(HCO3)2;

D项中C与O2由于相对量不同可生成CO或CO2或二者混合物。

A

5.(对应考点二)CO与H2混合气体3g和足量的氧气燃烧后,在150℃时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2O2后,Na2O2增重的质量为(  )

A.1.5gB.3g

C.6gD.无法计算

2CO+O2===2CO2 ①

2H2+O2===2H2O ②

2CO2+2Na2O2===2Na2CO3+O2↑ ③

2H2O+2Na2O2===4NaOH+O2↑ ④

将①③合并得:

CO+Na2O2===Na2CO3 ⑤

将②④合并得:

H2+Na2O2===2NaOH ⑥

由⑤⑥式可以看出Na2O2固体增重的质量就是CO和H2的质量。

B

6.(实验题)用脱脂棉包住约0.2g过氧化钠粉末,置于石棉网上,往脱脂棉上滴水,可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

(1)由上述实验现象所得出的有关过氧化钠跟水反应的结论是:

第一,有氧气生成,第二,_________过氧化钠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以证明上述结论。

用以验证第一条结论的实验方法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

用以验证第二条结论的实验方法及现象是:

___________。

(1)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O2,并且反应放热,达到脱脂棉的燃点,使棉花剧烈燃烧。

可在p处收集产生的气体,并用带有余烬的木条检验,在Q处放一盛有水的烧杯,若反应放热,则锥形瓶中气体受热膨胀,水中会有气泡产生。

(1)反应放热 2Na2O2+2H2O===4NaOH+O2↑

(2)在P处收集一试管气体,将带有余烬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生成的气体是O2 在Q处放一盛有水的烧杯,若Q处有气泡产生,则证明反应放出热量。

(1)钠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常温下易与氧气、水等物质反应。

钠与金属的盐溶液反应不会置换出金属单质。

(2)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可与CO2、H2O反应生成O2,常用作漂白剂、供氧剂。

Na2O2与CO2、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下列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

A.人们直接用肉眼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

B.用鼻子闻物质的气味

C.品尝物质的味道

D.借助仪器进行观察

观察包括用肉眼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用鼻子闻物质的气味,也可借助仪器观察。

在化学实验中不可品尝任何物质的味道。

2.[双选题]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烧碱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有晶体析出,Na+数目变小

B.溶液中有气体逸出,Na+数目增加

C.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溶液中Na+数目减少,溶质质量分数未变

加入Na2O2,Na2O2与水反应:

2Na2O2+2H2O===4NaOH+O2↑,消耗水的同时生成NaOH,因此析出晶体,溶液中Na+数目减少,因溶液仍为原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溶剂减少。

AD

3.将一小块钠投入下列溶液时,既能产生气体,又能产生沉淀的是(  )

A.稀H2SO4B.NaOH溶液

C.饱和NaCl溶液D.KCl溶液

Na与稀H2SO4反应只生成H2。

与B、C、D三项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H2,由于消耗水,饱和NaCl溶液中会有NaCl晶体析出。

4.[双选题]将金属钠分别投入下列物质的溶液中,有气体放出,且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

A.稀盐酸B.K2SO4

C.CuCl2D.饱和NaOH溶液

钠遇水或水溶液均能发生反应置换出氢气,故以上四个选项均能满足题干中有气体放出这一条件。

解题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最后“溶液质量减轻”。

若投入金属钠的质量小于脱离溶液的物质的质量,则溶液的质量减轻。

选项A、B中每有23g钠进入溶液均生成1gH2,溶液质量增加22g。

C项中由于钠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还能进一步与CuCl2反应,析出Cu(OH)2沉淀,所以溶液质量减轻。

D选项中NaOH溶液是饱和溶液,投入钠后消耗水,析出氢氧化钠固体,溶液质量也减轻。

CD

5.将10.4gNa2O和Na2O2的固体混合物投入到水中,充分反应后收集到O2的质量为1.6g,则混合物中Na2O的质量分数为(  )

A.20%B.75%

C.25%D.66%

由生成O2的质量可先求出Na2O2的质量,

78           32

x             1.6g

x=7.8g,

混合物中m(Na2O)=10.4g-7.8g=2.6g,

×

100%=25%。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6.(8分)有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目的是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并验证:

①钠的物理性质;

②钠与水反应的产物。

(1)当进行适当操作时还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进行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目的是通过钠与水的反应验证钠的物理性质及反应的产物,NaOH可用酚酞检验,H2可用爆鸣实验检验,因此还需要酒精灯和小试管。

(1)酒精灯、小试管 

(2)将大头针向上提,使钠块落入水中,将小试管扣在细玻璃管上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松开拇指,点燃试管中的气体。

(3)钠浮在水面上,熔化成小球,到处游动,并逐渐消失,水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点燃小试管中的气体时,有尖锐的爆鸣声。

7.(9分)据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及现象,完成下列问题:

(1)固体X的名称为________;

A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③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断题的解答关键要找准“题眼”。

淡黄色固体可能为Na2O2;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此固体Y可能为碳酸盐,气体可能为CO2,然后通过其他信息验证。

(1)过氧化钠 CO2

(2)①2Na2O2+2CO2===2Na2CO3+O2

②2Na+O2

8.(13分)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

请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下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用作供氧剂。

(1)A是制取CO2的装置。

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

(2)填写表中空格:

仪器

加入试剂

加入该试剂的目的

饱和NaHCO3溶液

除挥发过来的HCl

(3)写出Na2O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管中收集满气体后,下一步实验操作及现象、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装置图可以看到A为CO2发生装置,B、D为洗气装置,C中产生O2,E为收集O2的装置。

实验室中使用大理石(CaCO3)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会混有少量HCl杂质,可以用NaHCO3饱和溶液除去,反应方程式:

NaHCO3+HCl===NaCl+H2O+CO2↑。

生成的O2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1)CaCO3+2HCl===CaCl2+H2O+CO2↑

(2)

除去CO2中混有的HCl

反应生成O2

NaOH溶液

吸收没有反应的CO2

(3)2Na2O2+2CO2===2Na2CO3+O2

(4)把E中的导管移出水面,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取出试管。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内,木条复燃,证明管中收集的气体是O2

第2课时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

①Na与H2O:

②Na与稀盐酸:

2Na+2HCl===2NaCl+H2↑。

③Na与FeCl3溶液:

2Na+2H2O===2NaOH+H2↑,FeCl3+3NaOH===Fe(OH)3↓+3NaCl。

④Na2O2与H2O:

2Na2O2+2H2O===4NaOH+O2↑。

⑤Na2O2与CO2:

2Na2O2+2CO2===2Na2CO3+O2。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1.观察

了解物质存在的状态、颜色、气味等物理性质。

2.预测

运用分类的方法,根据物质所属的类别或利用有关反应规律预测物质的性质,一般指通性或共性。

3.实验和观察

根据预测设计并实施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出与预测一致的性质;

若出现预测之外的特殊现象,则需要进一步研究,提出新问题并做出新预测,并要进行实验,验证新的预测。

4.解释和结论

需要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一般运用比较的方法归纳出物质的通性及特性,并整合实验结论。

二、氯气的性质

气味

毒性

水溶性

黄绿色

刺激性

气体

有毒

比空气的

密度大

能溶

3.次氯酸的性质

(1)酸性:

属于弱酸;

酸性HClO<

H2CO3。

(2)不稳定性:

2HClO

2HCl+O2↑。

(3)杀菌、消毒、漂白。

三、研究物质结构的方法

1.假说

以已有事实材料和科学理论为依据,面对未知事实或规律所提出的一种推测性说明。

假说提出后需得到实践的证实,才能成为科学理论。

2.模型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建立起来的,对事物及其变化的简化模拟,分为物体模型和思维模型两大类。

1.判断正误。

(1)通过观察物质的色、味、态可了解其物理性质,通过实验可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  )

(2)由于被研究的物质性质往往具有一定的未知性,所以在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中,可能需要在“实验和观察”与“预测物质的性质”两个环节之间反复进行。

(  )

(3)进行实验时,往往首先要对物质性质进行预测,其次是设计并实施实验来验证所做的预测。

(4)研究物质的性质,既需要有一个合理而科学的程序,又需要具体而科学的研究方法。

(5)进行实验验证时,对出现的特殊现象不必处理分析,只分析与预测一致的现象。

(6)Cl2的性质可以根据O2的性质进行预测(  )

(1)√ 

(2)√ (3)√ (4)√ (5)×

 (6)√

2.两集气瓶中分别盛满Cl2和H2,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鉴别?

通过观察气体颜色,可区分二者。

黄绿色的是Cl2,无色的是H2。

3.对于下列反应的现象,用以下选项的编号回答:

A.白烟 B.白雾 C.白色烟雾 D.棕黄色烟

E.棕黄色烟雾 F.棕红色烟 G.棕红色烟雾

(1)灼热的铁丝在氯气中燃烧,集气瓶内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