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8503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自考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自考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自考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自考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自考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自考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自考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自考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自考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自考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自考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自考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自考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自考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自考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自考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自考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自考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自考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

《自考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考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

自考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心理学与外语教学

第一节心理学在外语教学领域中的影响及其演变

一、早期的机械注意和联想主义

1.早在17、18世纪,外语教学中盛行的翻译法,就是在__的影响下出现的。

2.按机械主义观点,认为一切语言起源于一种语言,各种语言的语法是共同的。

3.著名__和__的传统理解是,一切知识始于感觉,较高水平的复杂观念,则由感觉并通过联想过程获得。

4.可以说,翻译法是以___为理论基础。

5.在外语教学法史上占重要地位的__,则以__为理论基础。

6.__是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奠基人。

1879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正式用于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实验室。

7.直接法以_为主,理论无需先行,直接联系,口语为基础等主张的基本点_。

主要点也_

8._是直接法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_强调_的必要性。

9.学习语言_

10.帕默和斯威特一样都赞同__

二、巴甫洛夫学说(巴普洛夫与狗,生理学家、科学家)

1.自觉对比法在__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巴甫洛夫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在心理学上占据重要地位,对学习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自觉对比法的倡导者们正是根据两个信号系统的原理提出了__原则。

3.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原苏联外语教学界曾进行过外语教学改革的讨论—__。

4.自觉实践法以__的外语教学心理学为理论基础。

别里亚耶夫所著的__主张从自觉学习外语导致巨额掌握外语。

从而提出__。

后来__提出“言语活动”论。

5.言语活动理论用__的提法,取代了别里亚耶夫的培养外语思维的提法。

使自觉实践法突出了“__”原则。

6.巴甫洛夫学说的巨大影响,特别明显的反映在__的发展上。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

1.听说法,其理论基础除结构主义语言学外,就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2.行为主义实际上渊源于__。

3.沃森侧重__,提出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公式:

__

4.斯金纳则进一步发展成新行为主义,把重点放在__上,认为强化石条件作用的规律,归结为:

__

5.50年代,法国创始的视听法或情景法,在直接法和听说法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了情景的视觉感受方面。

6.视听法一般说来以__为指导,把外语学习过程归结为__过程。

但强调__在一定程度上受到__的影响,认为__

7.格式塔理论的公式是,____

  确认知觉本身显示出一种_。

从而提出了排除母语和文字为中介的主张。

8.里弗斯的《心理学家与外语教师》,

四、认知心理学与心理语言学

1.60年代中叶出现的认知法,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

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受___的影响。

2.按__的说法,语言学则是认知心理学特定的分支。

3.__的发生认识论,研究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认为掌握新知识是一种智力活动,而每种智力活动都包含一定的认识结构。

4.皮亚杰反对行为主义的S–R公式,提出__公式,意思是一定的刺激S被个体同化(A)于认知结构(T)中,才能对刺激S作出反应R。

5.布鲁纳的__对认知法的发展也颇有影响。

6.正是在唯理主义基础上发展了与以经验主义为基础的听说习惯理论截然不同的认知学习理论。

7.在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争论中,乔姆斯基的理性主义产生了重大影响。

8.乔姆斯基认为,__

9.7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功能法,亦称__,很快已发展成为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外语教学法流派之一。

10.功能法的出发点_

11.功能法是以__为理论基础。

五、第二语言学习心理学

1.克拉欣提出的第二语言“__”和“__”引起了广泛的兴趣。

2.克拉欣和特雷尔所倡导的__,就是以这种习得理论为基础。

3.自然法最重要的出发点是区别习得和学习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4.(名词解释)习得_

5.语言学习仅限于监控和修正语言。

6.习得对发展交际能力较学习更重要。

第二节外语教学心理学的地位及其发展情景

对外语教学的比较系统的心理学研究,据一般了解。

还应以苏联别里亚耶夫1959年出版的《外语教学心理学概论》为先导。

一、外语教学心理学的地位、任务和研究对象

(论述)请谈谈外语教学心理学的影响:

二、外语教学心理学的发展前景

第二章学习理论的发展

1.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提出控制思维过程的三条联想规律:

2.德国心理学家__首先进行人的学习心理试验。

第一个对记忆进行系统的调查。

3.用无意义音节和有意义文字进行的记忆实验。

4.发现了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为学习、记忆问题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通过实验绘制的遗忘曲线。

5.艾宾浩斯的记忆实验是为了对__学说所提出的一些建议进行检验,立足于__观点。

6.学习理论从来就是在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两种对立观点的争论中发展起来的。

一切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都属于的学习理论。

(其中包括桑代克、巴甫洛夫、格思里、赫尔、托尔曼、斯金纳和机能主义派的学习理论。

)而对立面的格式塔心理学和较新的信息加工理论,则属于理性主义的学习理论。

第一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的联结主义

1.___的心理学说被列入联想心理学派,其学习理论被称为“___”或“__”。

他认为学习的基础是感觉印象与反应之间的联合或联结。

因此他的学说可以说是最早的__学说。

2.通过对动物的研究,桑代克还提出了“___”,他认为低级动物和人类学习的最典型的方式是试误式学习,把学习视为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随着错误的减少,逐渐形式固定的正确的反应。

3.效果率认为伴随满意的事态发生的反应将于情境更牢固地联结;随伴烦恼产生的反应则与情境的联结将削弱。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

1.巴甫洛夫在1890年首先发现了,从而开辟了__的研究领域。

2.无条件刺激US—无条件反射UR,条件刺激CS—条件反射CR

3.把巴甫洛夫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经典的条件作用,归属于刺激—反应学习理论体系。

三、格思里的接近条件作用

1.格思里是早期的行为主义者。

2.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__,一直是行为主义最突出的代表人物。

3.格斯里提出“一组刺激如与某种运动随伴产生,当该刺激再度出现时,该运动将会随之产生。

”这一原理把一切学习都归结为__同时结合。

四、赫尔的系统行为理论

1.赫尔把由于偏离最优生物条件而产生的身体需要看成动机的基础,假定了___这个中间变量,认为内驱力的降低是强化的唯一基础。

五、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

1.现代心理学领域中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是由__行为主义派生出来的一种新行为主义理论。

他主张把任何刺激反应单元都看作反射。

2.斯金纳提出,有机体的行为可分为两类:

一是,另一是。

3.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操作性行为则没有已知刺激,而是有机体本身发出的,因而操作性行为亦称___。

4.斯金纳认为,条件反射也有两种类型:

即__与___。

前者适用于应答性行为,后者适用于操作性行为。

5.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属于___,强化与刺激相结合;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属于反应型条件反射,强化物与反应相结合。

他强调的是与应答性行为相反的操作行为。

6.操作性行为就是那种(有机体)作用于环境从而产生结果的行为。

在这个过程中,行为是获得刺激的手段,所以这种反射又叫做工具反射。

7.反射学习是___过程,而操作过程却是___过程。

8.斯金纳认为,操作强度增加的关键不在练习而在,行为之所以发生是由于___作用。

9.行为主义学派曾经在心理学领域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并在教育方面有过极大影响。

第二节认知学习理论

一、格式塔理论

1.格式塔理论的基本公式可表达为:

2.他们坚决主张,整体比它各部分的总和多。

3.似动现象指没有实际的物理运动时所产生的运动知觉。

4.格式塔的学习理论又称为“___”。

5.格式塔心理学派创始人韦特默,其合作者考夫卡和苛勤。

二、托尔曼的符号学习

1.托尔曼最突出的贡献,就是他把中间变量的概念引进了心理学。

2.把S—R这种陈述理解为___。

中间变量就是在O(有机体)内正在进行的东西,可引起一定的反应去回答一定的刺激。

(如饥、渴、疲劳这些生理上的需要,都可以是中间变量。

3.托尔曼提出____,认为连续地完成一项任务,会建立起符号格式塔,它是环境中的线索和有机体的期望之间已经习得的关系。

三、行为的信息加工理论

1.行为的信息加工理论是从工程学引入心理学的一门理论化新技术。

主要特点是借助计算机模拟人类的认知和行为活动,运用计算机运转程序的形式来进行理论描述。

2.计算机模拟这种新理论方法就称为“信息加工”(简称IP)

四、认知理论的新发展

1.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是企图把“认知”概括为人的全部心理活动,并把人看成是计算机式的信息加工系统。

其基本特征在于能够用符号的形式表示外部环境和自身的一系列操作过程,能对外部环境事件和自身的操作过程进行信息加工。

2.狭义地说,认知心理学实际上是一种信息加工心理学说,只是研究认知过程的一个流派。

3.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所谓认知,就是“转换、分析、加工、存贮、恢复和使用感觉输入的全部过程”。

4.现代认知心理学是一种用信息加工的术语和用计算机工作的原理说明人的心理过程的心理学。

5.认知心理学似乎可以认为是和的混合体。

6.__是瑞士的著名发展心理学家,他调查了___各个阶段心理过程的发展情况。

7.皮亚杰认为___是在继续的相互作用中结合起来,引向对世界的重新感知和对知识的重新组织。

8.图式是(名词解释)

9.皮亚杰认为,适应有两个相互补充的过程:

__和___。

10.同化(名词解释)

11.调节(名词解释)

12.皮亚杰认为__和__的发展要通过四个主要阶段或时期:

___、___、___、___。

13.美国第一位推崇皮亚杰所作贡献的心理学家是___。

14.布鲁纳提出了___。

15.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有四个优点:

第一,能提高记忆保持,因为要求学生按有意义的方式组织信息;第二,能增长一般智力,因为可给学生提供为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第三,通过使用发现过程中固有的满意和奖励可激发内在的动机;第四,促使习得进取能力和发现的启发性。

16.如果说,发现学习以__为特征,阐释学习则是以___为主了。

17.奥苏泊尔是___的主要倡导者之一。

他指出,用发现法和阐释法最后都能使我们获得概念和原理。

机械发现学习,机械阐释学习,有意义的发现学习,有意义的阐释学习。

第三节社会学习理论以其他

一、观察学习

1.班杜纳等人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就企图给___和___作出更为平衡的综合。

2.社会学习理论(名词解释)

3.人类的观察学习涉及两种表征系统,一是,二是的。

二、加涅的学习条件理论

1.加涅运用信息加工模式解释学习活动,着重考察了影响人类学习的条件。

2.他认为必须明确地区别各种范畴的学习结果—既学到的各种才能。

这五种主要范畴是:

___、___、、和。

3.加涅的八种类型的学习(P36)

三、学习的神经生理学

第三章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第一节心理语言学的发展

一、心理语言学的诞生

1.奥斯古德和赛比奥克于1954年把讨论会的文件和报告汇编成专集《心理语言学:

理论与研究问题概述》。

2.___和___这本_____的问世,标志着心理语言学这一边缘学科的诞生。

二.心理语言学的重大发展

(一)转换生成语法引起的震动

1.乔姆斯基发表的《_____》一书,提出了___的理论,在语言学界引起了震动。

打破了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一统天下(P45)。

提出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等重要概念,对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起了一定的开拓作用。

(二)各种学科的新汇合

维戈茨基提出的“内部语言”说,不仅大大丰富了认知心理学,而且创建了当时苏联心理语言学派。

第二节体现心理语言学研究成果的几个方面

在语言的心理学中,人们关心的是三个过程:

、和。

一、语言和言语

1.早在本世纪之初,瑞士语言学家___就提出了应区分语言和言语。

这已成为当代语言学特别是心理语言学中最重要的理论问题。

(p46)

2.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

3.言语(什么是言语?

4.心理语言学家感兴趣的首先是人的言语活动,亦即个人运用语言如何在心理上成为可能的问题。

二、语言的结构

1.语言的结构层次有哪些?

(简答题)

三、语言的功能

1.语言的基本功能是___。

(以下2-6没划)

2.在交际活动中有三个主要因素:

a.;b.;c.。

3.语言功能的这三个方面可冠以言语活动、命题内容和题材结构等名称,并已得到广泛的研究。

4.有些学者认为语言有三项主要功能:

、和。

(填空)

a.语言的叙事功能

b.语言的表态功能

c.语言的社会功能

5.英国语言学家哈利戴也认为语言有三种主要功能:

A._b.__c.___。

6.奥斯汀则根据讲话的意图和方式,把言语行为分为五类。

(P51)

四、语言和思维

1.①早期符茨堡学派认为思想在表述之前已是现成的了,思想“体现”于词,如同人体穿衣一样。

2.②行为主义者沃森归结为“言语的习惯”,言语是“外显的语言习惯”,思维是“内隐的语言习惯”。

言语是“大声的思维”,思维则是“无声的自语”。

(思维=语言)

3.③△沃夫则认为语言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能力,是决定思维的结构。

4.沃夫根据对印第安语的观察和与英语比较,认定不同语言具有全然不同的语法结构,因而不同语言具有不同的决定思维方式。

5.沃夫的假设是强调语言反映现实的结构,他是极端的语言决定思维论者。

6.④△原苏联心理学家维戈茨基在30年代发表的《思维与语言》已对思维与言语之间非常复杂微妙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

7.他认为“思想不是在词中体现,而是在词中完成”。

8.维戈茨基反对“完全现成的思想”的假说,提出了关于“思想”向扩展杏眼与转化的原理。

9.他认为初始的“思想”与最后的外部表述之间有一个必要的中间环节,这就是内部语言。

10.内部语言(名词解释)

11.⑤布鲁纳的观点,不象沃夫那样极端,而且受到维戈茨基和乔姆斯基等人极大影响。

他强调语言是一种特有的认知系统,在思维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12.皮亚杰认为语言只是许多符号功能中特殊的一种,亦即语言只是一般认知活动的一个特殊方面。

语言随着智慧运算阶段的发展而发展,语言发展是智慧发展的结果。

13.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简答题)

五、语言的运用

(一)言语的理解

1.言语的理解(名词解释P55)

2.言语不是作为一连串因素被感知的。

感知的代码实际是音节和词素。

词的理解是从许多可能的词义中所需意义的积极过程。

3.理解(译码)句子的过程是由句子本身到表层句法结构,再到深层句法结构,最后理解句义的过程。

4.整个话语的意思不等于单句意义的总和。

(二)言语的产生

言语产生是一个由起始动机和总的意向,经过内部言语阶段形成深层句法结构,再扩展成为以表层结构为基础的外部语言的编码过程。

(1.说什么的计划2.言语计划的执行)

六、第一语言的习得

(一)幼儿语言的初步

通常把人的母语称为第一语言,亦称本族语,指随父母和生活环境自然习得并用于焦急的语言。

(二)幼儿语言的发展

幼儿习得语言大体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简答题P60)

七、第二语言的学习

1.第二语言是掌握本族语言后通过学习而掌握的另外一种语言。

2.第二语言的学习与第一语言的习得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这种区别首先是自然习得和有计划学习之间的区别,可归纳为以下5点:

第四章掌握外语的心理分析

第一节对外语知识和技能的分析

一、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的关系

1.语言和言语之间最本质的区别之一就在于二者掌握的途径不同。

a.语言可以通过直觉地掌握这种语言的言语来实际掌握。

b.语言还可以在学校条件下通过理论学习来掌握。

c.至于言语,则它只能通过相应的实践来逐渐掌握。

2.知识(名词解释)

3.知识的特点是可以和。

4.技能(名词解释)

5.技能的特点是可以和。

6.技能还可以分为和。

7.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8.一般说来,技能经多次重复达到自动化程度可成为熟练。

但学习外语不能归结为___

9.掌握外语在于___。

10.按认知学派的结构同化说,新知识的获得主要依赖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相应观念,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把新知识同化于已有的认知结构,或改组扩大原有的认知结构容纳新知识,这便是___。

二、各种言语技能之间的关系

主要的言语技能,____

第二节掌握外语言与技能的三个层级

一、掌握外语言与技能的三个层级:

1.领会式掌握外语言语技能

a.领会式掌握,表现在对言语的感知和理解。

当人能听懂(听觉领会)或读懂(视觉领会)言语时,这表明他达到领会式掌握言语技能的程度。

b.“理解性言语技能的形成先于表达性言语技能。

”(判断)

c.领会式掌握以认知为特征。

2.复用式掌握外语言语技能

a.在心理学上复用指的是在记忆中再现某种材料,也就是在没有言语信息输入的情况下主动地再现材料。

(复用的名词解释)

b.领会式认知起源于神经末梢,复用则起源于神经中枢。

c.复用的特点就是再现过去感知并掌握过的某些语言材料。

在复用时也会产生认识感。

3.活用式掌握外语言语技能

a.活用式掌握是以创造性再现所学材料为标志的,要求编造词的表述形式表达自己的意思。

b.(P79)活用式掌握与复用式掌握在形式上似乎颇难分辨。

最主要的区别还在于两个掌握层级之间心理活动上的差异。

第三节掌握外语言语技能的类型特点

掌握外语言语技能的两种基本心理类型:

(P81)

一、感性直觉类型二、理性逻辑类型

掌握外语的第二种类型,以自觉推理地使用语言知识为特征。

第四节掌握外语过程的神经生理基础

1.早在1861年,布罗卡就发现左脑额下回和言语表达有关,是词的运动表象中枢。

(P82)

2.(第一信号名词解释)

3.(第一信号系统名词解释)

4.(第二信号名词解释)

5.(第二信号系统名词解释)

6.人在感知完全不认识的同时(无论是本族语词或外语词),当他不理解该词时,这个词还只是第一信号刺激物。

7.翻译地掌握外语,不能说已真正掌握外语,因为外语词并未成为第二信号刺激物,而只能是第一信号刺激物。

第五节外语能力的分析

1.外语能力一般可划分为:

、和。

2.能力是顺利形成技能的前提,是顺利完成学习和其他活动任务的个性心理特征,表现在掌握相应技能的难易及对技能调节的难易上。

一、掌握一定语言规范的能力

a.外语_能力

b.外语__能力

c.外语__能力

d.外语___能力

二、语感

1.语感在___应属于被称为理智感的情感范畴。

(填空)

2.语感应理解为对于语言的感性反映。

3.语言是作为交际手段的复杂体系,使用语言的语感无疑也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可在三大范畴中反映出来。

4.一是反映词语所标志客体之间(即词义基础)的联系与关系;二是反映语言特征的(指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语言特点)那些联系与关系;三是反映两种不同语言体系之间的联系与关系。

(1.词义感2.关系感3.同异感)

5.言语实践是形成语感的决定因素。

先天素质和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语感的形成。

三、外语思维

1.就思维形式而言,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在操任何语言时都是共同的。

就思维内容而言,却完全是另一回事。

(名词解释)因为不同民族在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客观存在的事物,不可能形成完全相同的概念系统。

2.外语思维和外语语感是外语言语能力的最高表现。

第五章外语的感知

1.言语知觉是言语理解的前提。

2.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合称。

3.感觉是(名词解释)

4.知觉(名词解释)

5.知觉和感觉同属于___过程。

6.知觉不同于感觉的是,_____

7.言语知觉是言语理解的准备阶段。

8.在生理上,感知必须以大脑的____为前提。

9.理解在生理上乃是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在心理上则以领悟所感知到的对象为特征,展开逻辑推理的思维形式。

10.在人们的言语交际中,言语的思想内容被理解,而思想的言语外壳被感知。

第一节感知外语过程中各种感觉的作用

一、言语听觉

1.听觉器官能将频率为(赫兹)的音波—适度的听觉刺激—作为声音信息来接受。

2.听觉的主观体验是____、___和___,分别对应于声学上的三个基本量度:

___、____和___形式。

(一)音高语言的音高由声音的频率决定。

听到的声音频率愈高,其音调就愈高;频率愈低,音调愈低。

(二)响度响度是可以听到的声音强度,与音波的物理强度对应。

音波越强,振幅越大,声音也越响。

(三)音长或音延指一个语音发音所用时间的长度。

(四)音色音色指嗓音音质的特点,即基本频率和强度相同的情况下附加振动成分(陪音)不同的声音能彼此区别开来的特殊品质。

3.语调即音调变化构成的旋律模式。

英语和其他许多语言均属语调语言。

4.重音重音是多音节词中某一音节或句中某词发音响度较大的现象。

句子的重音亦称逻辑重音。

5.节奏即话语中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的音响运动模式。

二、言语视觉

1.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____光波,也叫可见光。

2.视敏度是视觉辨认客体或符号细节的敏锐程度。

能辨认客体或符号细节的尺寸愈小,视敏度就愈高。

3.眼运动是以注视(眼停)、注视之间的运动即眼动,包括向后的运动即回视等为特征的。

4.视觉幅度亦称周遭幅度,即一次注视所看到的量(通常按数目、字、字母或词计量)。

5.认知幅度则是一次注视所认知和理解词的数量。

(P106)

三、言语动觉

言语动觉是有发音器官(包括声带、口腔等)中的肌肉、肌腱和韧带内各种动觉感受器和传入神经将信息返转传入大脑皮层第二、第三额回所产生的感觉。

四、言语知觉中各种感官的相互作用

言语听觉、言语视觉和言语动觉,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感知觉。

在知觉口语或笔语过程中各种感官总是起着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作用。

五、语感的形成

1.语感的心理特征,可归纳为这样三点:

(简答题)

2.就外语语感的形成而言,以下几方面因素是有帮助的:

(问答或论述)

第二节言语知觉

一、知觉的特点

1.人的知觉具有性、性、性、性和性等特点。

2.整体性指知觉反映的不是客体的个别属性或标志,而是客体作为整体的形象。

3.结构性在于知觉具有从分散的不必同时感知的单位建立整体形象的能力。

4.恒常性指“保持”真实客体继续变化的特性;甚至客体的大小、照明状况、颜色浓淡等,都可能一直在变化,而我们能继续知觉客体的形象,正如知觉恒常不变的事物一样。

5.意义性指知觉时使我们所看到或听到的东西产生意义并予指称的特征。

6.具体性在于人们所知觉的,不是抽象的形象,而是实际存在的课题的形象。

二、言语知觉的过程

三、言语知觉中感觉与思维的统一

1.语音被感知为音位,亦即感知为用以区别词义和语法形式的词。

2.如果某种语言的某个音区别词义及语法形式,那么这个音就被感知为属于该语言语音组成的音位。

四、言语中感知和理解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