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下学期一诊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8591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1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下学期一诊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下学期一诊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下学期一诊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下学期一诊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下学期一诊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下学期一诊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下学期一诊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下学期一诊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下学期一诊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下学期一诊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下学期一诊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下学期一诊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下学期一诊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下学期一诊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下学期一诊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下学期一诊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下学期一诊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下学期一诊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下学期一诊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下学期一诊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下学期一诊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下学期一诊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下学期一诊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下学期一诊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下学期一诊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德阳市高2016级“一诊”考试生物试卷

1.细菌被归为原核细胞的原因是

A.单细胞B.没有核膜C.细胞很小D.没有DNA

【答案】B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最典型的特征是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这也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根本的区别。

【详解】单细胞以及细胞很小不是原核细胞的特征,真核生物中也有单细胞的生物,A、C错误。

细菌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这是原核细胞最典型的特征,B正确。

细菌有DNA和RNA,DNA是细菌的遗传物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都是既有DNA也有RNA,D错误。

2.构成细胞中有机物基本骨架的元素是

A.氮B.碳C.氧D.氢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碳是组成细胞的的最基本元素。

2.多糖、蛋白质、核算等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的,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

【详解】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由于碳原子在组成生物大分子中的重要作用,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碳是最基本的元素,碳是构成细胞中有机物基本骨架,B正确,A、C、D错误。

3.下列小分子物质中同时含有氮和磷元素的是

A.脱氧核糖B.脱氧核糖核酸C.脱氧核苷酸D.甘氨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糖类的组成元素只有C、H、O,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有的含有P和S。

【详解】脱氧核糖是糖类中的单糖,只由C、H、O组成,A错误。

脱氧核糖核酸是DNA,是生物大分子,B错误。

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基本单位,同时含有氮和磷元素,C正确。

甘氨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组成元素是C、H、O、N,D错误。

4.以下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膜为双层膜,外膜的外表面附着有很多核糖体

B.在不同的细胞内,核仁和核膜均可以发生周期性变化

C.在所有的真核细胞内,均可以利用显微镜观察到染色体

D.核孔是包括DNA在内的大分子物质任意通过的通道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的结构包括核膜、核孔、染色质和核仁。

【详解】核膜为双层膜结构,外层核膜上附着有很多核糖体,A正确。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核膜、核仁会发生周期性变化,但不是所有的细胞都能分裂,B错误。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是真核细胞,但没有细胞核,没有染色体,C错误。

核孔具有选择性,不是所有的大分子任意通过的通道,DNA不能通过核孔出来,D错误。

【点睛】核孔实现了核质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核孔具有选择性,RNA可以从细胞核出来到细胞质中,DNA不能出来,某些蛋白质可以通过核孔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

5.在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H2O2溶液,再分别加入2滴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和质量分数为20%的新鲜肝脏研磨液,观察2支试管内气泡的产生速率。

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

A.H2O2酶具有专一性B.肝脏研磨液中含有H2O2酶等多种酶

C.H2O2酶具有高效性D.FeCl3溶液能提高H2O2的分解速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实验的原理是H2O2可以分解形成水和氧气,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不同,因变量是气泡的产生速率。

酶的作用机理是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详解】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种类的不同,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较通过观察气泡的产生速率,可以说明酶催化效率更高,因此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证明的酶的高效性的实验,没有对照说明酶的专一性,A错误,C正确。

本实验只利用了肝脏研磨液中有过氧化氢酶,无法得知是否有其他酶,本实验的目的不是验证肝脏研磨液中含有H2O2酶等多种酶,B错误。

FeCl3溶液和过氧化氢酶都能提高H2O2的分解速率,但二者相比较酶的催化效率更高,D不是该实验的目的,D错误。

6.对光合作用的研究发现:

叶绿体接受光照后,类囊体腔内的pH明显下降。

下列有关该现象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NADPH分解释放H+引起B.大量CO2进入叶绿体基质引起

C.与ATP水解后产生磷酸有关D.该现象与H2O的光解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粒的类囊体薄膜上,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详解】光反应在类囊体薄膜上合成ATP和NADPH,NADPH作为还原剂,在叶绿体基质中还原三碳化合物,其中的H参与构成有机物,不会释放出H+,A错误。

CO2进入叶绿体后,参与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最终被还原为糖类等有机物,不会进入类囊体腔内导致pH值下降,B错误。

光反应产生的ATP参与暗反应,ATP水解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的,不是发生在类囊体腔内,C错误。

光反应过程,H2O在光下分解产生H+和氧气,H+可以使类囊体腔内的pH值明显下降,D正确。

【点睛】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物质和能量,ATP和[H]的合成是在类囊体薄膜上,ATP和[H]的分解是在叶绿体基质中。

7.下列细胞结构中不能产生CO2的是

A.小麦细胞的细胞质基质B.乳酸菌的细胞质基质

C.人心肌细胞的线粒体D.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有氧呼吸是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有些细胞的无氧呼吸可以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有些细胞的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详解】在小麦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若是有氧呼吸则会产生丙酮酸和[H],若是无氧呼吸则产生酒精和CO2,A可以产生CO2,A错误。

乳酸菌的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不会产生CO2,B正确。

人心肌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第二阶段产生CO2,C错误。

酵母菌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产物是酒精和CO2,D错误。

【点睛】1.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

2.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生物有:

高等动物和人、乳酸菌、玉米胚、甜菜根和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生物有:

酵母菌和大多数的高等植物。

8.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在糊粉层的细胞中合成,在胚乳中分解淀粉。

该酶从糊粉层细胞排到细胞外的方式是

A.顺浓度梯度经自由扩散排出B.逆浓度梯度经主动运输排出

C.通过离子通道排出D.含该酶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排出

【答案】D

【解析】

【分析】

小分子和离子等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大分子物质和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利用的是细胞膜的流动性。

【详解】α﹣淀粉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胞吐,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A、B、C错误。

胞吞胞吐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α﹣淀粉酶通过囊泡与细胞膜融合以胞吐方式排出,D正确。

9.下列关于细胞分化和衰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B.衰老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改变

C.所有生物的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都不同步

D.“自由基学说”认为衰老是因为端粒损伤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都是细胞正常的生命现象。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细胞衰老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

【详解】细胞分化的过程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只是基因选择性表达,使一个或一种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A错误。

衰老细胞的细胞大小、结构、形态和功能都会发生改变,B正确。

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说,细胞的衰老和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和死亡,对多细胞来说,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与个体的衰老和死亡不是同步的,但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C错误。

端粒损伤是“端粒学说”,不是“自由基学说”,“自由基学说”是指生命活动中,细胞不断进行各种氧化反应,在反应中产生了自由基,D错误。

10.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赤道板,进而形成细胞壁

B.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中心体复制完成加倍

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周期

D.原核细胞分裂过程中也会发生染色体的复制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完成时为止,不是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周期。

【详解】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会在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进而形成细胞壁,A错误。

中心体的复制是在动物细胞分裂的间期完成,B错误。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没有染色体,不能进行细胞分裂,不会有细胞周期,C正确。

原核细胞中没有染色体,DNA是裸露的不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D错误。

【点睛】1.赤道板是不存在的结构,细胞板是真实存在的结构。

2.中心体分布在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

11.下列是三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能够排除伴性遗传的是

A.①B.②C.①②D.①③

【答案】A

【解析】

【分析】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

(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其发病特点:

(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

(2)世代相传。

【详解】①图中亲本正常生出一个患者是隐性遗传,若为伴X隐性遗传,则女儿患病,其父亲必患病,与图不符,因此①图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正确。

②图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都成立,伴X显性遗传可以成立,但若为伴X隐性遗传,母亲患病,儿子一定患病,②图不成立,B、C错误。

③图无论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都可成立,D错误。

12.科学研究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等。

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与孟德尔“发现问题”无关的现象是

A.子一代植株都是高茎而没有矮茎

B.子二代植株中矮茎又出现了

C.子二代植株中出现3:

1的性状分离比

D.F1测交,后代植株出现1:

1的比例

【答案】D

【解析】

【分析】

孟德尔所用的研究方法是假说演绎法,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

【详解】孟德尔通过高茎和矮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通过观察现象提出了问题:

子一代植株为何只有高茎而没有矮茎?

子二代植株中矮茎为何又出现了?

子二代植株中高茎和矮茎的性状分离比为何是3:

1?

A、B、C都是孟德尔发现的问题,F1测交,后代植株出现1:

1的比例,是孟德尔对假说的实验验证过程,不是提出的问题,D正确。

13.将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作为亲本,逐代自交3次,F3中杂合子的比例为

A.7/8B.1/8C.7/16D.9/16

【答案】B

【解析】

【分析】

设具有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的基因型为Aa,则Aa自交一次后代F1基因型及比例为AA:

Aa:

aa=1:

2:

1,即AA=1/4,Aa=1/2,aa=1/4,F1代再分别自交得到F2代的AA=3/8,Aa=1/4,aa=3/8,以此类推则自交n代后杂合子占(1/2)n,纯合子为1-(1/2)n

【详解】根据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连续自交三代,F3中杂合子的比例为(1/2)3=1/8,A、C、D错误,B正确。

14.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

A.DNA是遗传物质B.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蛋白质是遗传物质D.噬菌体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异

【答案】A

【解析】

【分析】

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技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进行实验。

【详解】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A正确。

绝大多数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的是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B错误。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则留在外面,没有观察到蛋白质的作用,不能说明蛋白质是遗传物质,C错误。

本实验只是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说明噬菌体是否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异,D错误。

【点睛】噬菌体是DN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在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只把DNA注入细菌体内,蛋白质外壳留在外边。

15.有关变异和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B.基因工程使用的工具酶有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

C.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D.杂交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变异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基因工程的工具有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三种。

【详解】可遗传的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A正确。

基因工程使用的工具酶有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是工具不是工具酶,B错误。

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C错误。

杂交育种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把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起来,D错误。

16.下列叙述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隔离是引起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B.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

C.可遗传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答案】D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详解】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不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生物进化的标志是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

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B错误。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单位。

D正确。

【点睛】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形成。

17.给实验兔注射一定量甲状腺激素后,可引起的生物学效应是

A.糖的分解代谢速率降低B.实验动物对碘的需要量增加

C.饥饿感增强,产热量增加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物质的氧化分解,维持神经中枢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详解】当给兔注射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后,新陈代谢加快,加速物质的氧化分解,糖的分解代谢速率提高,A错误。

甲状腺激素是一种含碘的化合物,当甲状腺激素增多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使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使甲状腺激素合成过程减弱,则实验动物对碘的需要量减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B、D错误。

甲状腺激素增多,会加快物质的氧化分解,使产热增加,饥饿感增强,C正确。

18.下图表示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流计的电极均连接于神经纤维外表面,A、B、C为可以选择的刺激位点。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刺激A点,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到B点

B.若要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最好刺激C点

C.未受刺激时,神经元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D.刺激B点,观察②指针的偏转次数,可以判断X处有无突触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具有双向性,在突触间的传递具有单向性,在神经纤维上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在突触间是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

【详解】AB之间有突触结构,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刺激A点,兴奋是不能传到B点的,A错误。

刺激C点,只能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从C传到B,不能说明双向性,B错误。

未受刺激时,神经元细胞膜是静息电位,是由于钾离子大量外流引起的,C错误。

当刺激B点时,②指针若偏转两次,则说明X处无突触,若只偏转一次说明X处有突触,D正确。

【点睛】若要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可以刺激B点,若①和②指针都偏转两次,即可说明;若证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具有单向性,可刺激A点,若①指针偏转两次,②指针不偏转,则可证明。

19.在家兔动脉血压正常波动过程中,当血压升高时,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从而使血压下降。

这一调节属于

A.神经调节,正反馈调节B.神经调节,负反馈调节

C.体液调节,负反馈调节D.体液调节,正反馈调节

【答案】B

【解析】

【分析】

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包括五个基本环节: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详解】当血压升高时,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心跳(效应器)减慢和小血管(效应器)舒张,这是神经调节的过程,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又可以反过来使血压降低,这是负反馈调节的过程,B正确,A、C、D错误。

20.下列有关动物和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浆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B.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

C.体液免疫过程不需要T细胞的参与

D.监控和清除体内癌细胞需要细胞免疫的参与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的功能,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都是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

【详解】吞噬细胞可以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

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B错误。

在体液免疫过程T细胞接受抗原后可以把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并且分泌淋巴因子,C错误。

识别清除体内癌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监控功能,并且通过细胞免疫的效应T淋巴细胞与癌细胞亲密接触,使癌细胞裂解死亡,D正确。

2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激素可以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B.赤霉素可以促进植物种子萌发

C.顶端优势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有关

D.乙烯可以促进果实的成熟

【答案】A

【解析】

【分析】

植物激素种类多样,各种激素作用不同,但在植物生长的不同时期相互协调配合共同起作用。

【详解】激素不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只是对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A错误。

赤霉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的作用,B正确。

顶端优势是指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比较敏感,因此发育受抑制,顶芽优先生长的现象,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正确。

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D正确。

22.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

A.种群密度B.年龄组成C.物种丰富度D.个体的均匀分布

【答案】C

【解析】

【分析】

种群的特征有数量特征和一定的空间特征,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出生率死亡率和性别比例等,空间特征有集群分布、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三种类型。

【详解】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属于种群特征,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种群的数量特征,B错误,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不是种群的特征,C正确。

个体的均匀分布是种群的空间特征,D属于种群的特征,D错误。

23.以下关于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光照差异引起森林中鸟类的分层现象

B.生态系统中植食动物是次级消费者

C.次生演替是群落中原有物种的恢复

D.草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热带雨林低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大小取决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详解】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受光照的影响,动物的分层现象主要受食物和栖息场所的影响,A错误。

生态系统中植食动物是初级消费者,B错误。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留下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演替的过程是一个优势种代替另一个优势种的过程,不是原有物种的恢复,C错误。

草原与热带雨林相比,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低,D正确。

24.烟草叶片受到某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后,会释放出某种挥发性的信息素,这种信息素白天会吸引此种蛾幼虫的天敌,夜间又能驱除夜间活动的雌蛾。

据此判断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烟草释放的信息素在白天与夜间都会使它本身受益

B.此种蛾的幼虫与天敌之间可能是捕食关系

C.此实例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D.利用人工合成的该信息素对害虫进行控制属于生物防治

【答案】C

【解析】

【分析】

烟草叶片受到某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后,释放出某种挥发性的信息素是一种化学信息,这种信息传递在烟草和蛾以及蛾的天敌之间传递。

【详解】从题中信息可知,烟草释放的信息素在白天与夜间都会使它本身受益,A正确。

此种蛾的幼虫与天敌之间最可能是捕食关系,但也可能是寄生关系,B正确。

烟草能够通过释放化学物质通过化学信息来调整生物种间关系,C错误。

利用人工合成的该信息素对害虫进行控制属于生物防治的过程,D正确。

【点睛】1.天敌关系不一定就是捕食关系,也可能是寄生。

2.信息素是化学信息,但利用信息素防治害虫是生物防治,不是化学防治。

25.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需氧型生物的细胞都以线粒体作为产能的“动力车间”

B.溶酶体能自主合成多种水解酶并降解所吞噬的物质

C.不同细胞功能差异与各细胞内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有关

D.噬菌体、蓝藻、酵母菌都具有核糖体这种细胞器

【答案】C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

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但有的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如硝化细菌。

【详解】有些需氧型生物的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例如原核细胞中没有线粒体,A错误。

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溶酶体自己不能合成,B错误。

各细胞内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的不同,体现了细胞功能的差异,C正确。

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也没有各种细胞器,蓝藻是原核生物有核糖体,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有核糖体,D错误。

26.下列关于减数分裂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可发生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

B.染色单体和DNA数目相等的时期,可能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染色体和DNA数目相等的时期,每条染色体上没有姐妹染色单体

D.细胞质正在发生不均等分裂的时期,细胞中不一定有同源染色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是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会发生联会配对以及分离,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详解】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A错误。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染色单体和DNA数目相等,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会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B正确。

当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单体消失,此时染色体和DNA数目相等,C正确。

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都会发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在次级卵母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D正确。

【点睛】做本题需要对精子的形成过程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掌握熟练,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行为变化以及数目变化。

27.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生组织细胞的呼吸速率通常比衰老组织细胞的呼吸速率小

B.若细胞既不吸收O2也不放出CO2,说明该细胞没有进行呼吸作用

C.适当降低氧浓度可降低果实的有氧呼吸速率并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