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高考命题点五 主旨意蕴与标题类题思想情感不好懂人性社会来支撑.docx
《5 高考命题点五 主旨意蕴与标题类题思想情感不好懂人性社会来支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 高考命题点五 主旨意蕴与标题类题思想情感不好懂人性社会来支撑.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5高考命题点五主旨意蕴与标题类题思想情感不好懂人性社会来支撑
高考命题点五 主旨意蕴与标题类题——思想情感不好懂,人性社会来支撑
题型一 主旨意蕴类题
小说的主旨就是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所在。
主旨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旨。
小说好读不好懂,这“不好懂”主要体现在对小说主旨的把握上。
且不说小说主旨本身具有多义性、复杂性、模糊性等特点,单就文本本身的表现,它不像散文主旨,作者可以在文中以直接议论、抒情句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小说中,作者不能直接告诉读者写作意图,至多可以借侧面表现,其主旨只能靠读者自己借助情节、人物等感悟出来。
主旨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主旨意蕴类题往往在高考小说文本阅读的最后一题出现,有时以探究题的形式出现。
虽为探究主旨,本质还是把握主旨,主要是把握文本的思想意蕴、情感意蕴。
小说的思想意蕴是指作品表现出来的思想意义或价值,主要指文本带给读者的思考和认识,就是指小说的思想意义,重在把握小说的思想性、认识性。
情感意蕴是指作品的情感意义或取向,即作者的情感态度、喜怒褒贬,重在把握作者的倾向性。
不论是解答小说的思想意蕴,还是情感意蕴,解题的思路是一样的,都需要综合考虑。
怎样确定主旨意蕴类题
题干
示例
(2018·江苏高考卷)小说叙述了小哥儿俩的日常故事,请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
(2014·高考重庆卷)文中写了陈皮匠和其他古城人面对无限商机的不同态度,请予评价;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予探讨。
(2014·高考浙江卷)结合赵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
(2013·高考重庆卷)作者对贝尔蒂和霍夫曼持何态度?
你怎样看待文中所涉及的风度与尊严?
(2012·高考福建卷)请结合文本简要探析作品蕴含的情感。
其他设问方式:
(1)读了全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2)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旨?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3)作品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明辨
题型
(1)题干中有“主旨”“意图”“道理”等字样
(2)题干有“探讨”“探析”“谈谈你的看法”等暗示
怎样解答主旨意蕴类题
《祝福》一文主旨意蕴丰厚,请简要分析。
答案要点
简要分析
答案启示
表现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
描写祥林嫂悲剧的一生,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至被旧社会吞噬。
面对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迫害,她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
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祥林嫂的一生就是从文章的故事情节展开的
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文中的“我”以及和“我”一样的启蒙知识分子,对社会的这一现状的无动于衷而不知所措
“我”并不是鲁迅,而是鲁迅虚构的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
“我”有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憎恶鲁四老爷,同情祥林嫂,但又软弱无能,无力给祥林嫂以帮助
人物形象,包括次要人物形象也可看出文章的主旨
深刻有力地反映出当时人们的自私自利以及世态炎凉
通过祥林嫂的婆婆、柳妈、鲁镇的所有人对祥林嫂的态度可以看出,以及开篇和结尾时的“祝福”环境的描写也可看出
当时的社会环境
1.(2018·江苏高考卷)阅读《小哥儿俩》(文本见高考命题点三题型一“高考试做”),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说叙述了小哥儿俩的日常故事,请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
审题判断:
仔细审读题干,问题的具体指向很明确:
“所寄寓的情感态度”属于“主旨意蕴类题”中的“情感意蕴”题。
借鉴思考:
《祝福》主旨概括的角度。
我的答案:
详解精析:
答题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题材角度
文中作者文笔清新,表现了对儿童生活的熟悉、热爱,欣赏童真童趣,关注儿童成长
环境角度
透过文中小哥儿俩的成长环境,表达了作者对和谐家庭氛围的赞许,对母爱的颂扬
情节角度、
人物角度
文中还写了母亲对孩子要去打野猫为八哥鸟报仇的态度以及小哥儿俩对小动物的爱护,也表现了作者对善良人性的礼赞
[参考答案] 对童真童趣的欣赏;对儿童成长的关注;对母爱的颂扬;对和谐家庭氛围的赞许;对善良人性的礼赞。
“五从”思维把握主旨
1.从题材内容看主旨
小说的作者选取怎样的题材来反映怎样的生活,来传达怎样的感情,来表现怎样的思想,是在小说创作之前就拟定好的。
所以从小说的题材着眼,可以把握其主旨方向。
具体需“二抓”:
①抓标题。
有的小说的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象征义或双关义,隐含着小说的主旨,如《祝福》。
②抓主要事件。
小说叙述的主要事件把人物、环境、作者的看法等都包括其中,把握故事的主要事件,也就确定了小说的主旨方向。
如《祝福》一文中“祭祀”“捐门槛”等事件就表现了主旨。
2.从人物塑造看主旨
在小说中,由于作者浓墨重彩皆用在人物身上,因此,主要人物也就是“主旨性人物”。
在故事小说中,主要人物是故事的主角,他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本质,显示着作品的主旨。
在性格小说中,主要人物是某种典型性格的代表与化身。
这种典型性格及其生成发展的历史,是作品主旨所要展现的内容。
如林冲的性格转变就暗示了主旨。
具体需要“二寻一辨”:
①寻找小说中主要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要素。
这些要素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主要人物的性格走向和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的本质关联着。
②寻找作者对人物的介绍评价或小说中人物对事件的评价。
作者对人物的介绍评价很明显地带有作者主观情感的倾向性,蕴含着作品主旨的重要信息。
小说中人物对事件的评价也蕴含了主旨信息。
如2016年高考全国卷Ⅱ《战争》一文中“我”“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就蕴含了对战争反思的主旨。
③辨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
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如何,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人物,这都和表现主旨有关联。
如《战争》一文中对二人从不识到恋人关系的交代,就暗示了“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的主旨。
3.从情节发展看主旨
小说写人不能离开人物活动的形式——情节,而情节又是通过一系列具有因果关系的故事来完成的。
情节必须以某些矛盾为内容,矛盾怎么发展、怎么解决,无不体现出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具体需要“梳——询——品”:
①梳理情节过程。
小说的主旨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旨,必须厘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
②询问情节设置的原因。
小说的魅力在于小说的结构选择,而小说的情节设置往往也体现着主旨表现的需要,解答时可以多问一个“为什么”,即“为什么要设计这一情节”。
③品味细节。
小说的细节是构成社会环境和人物性格的基本因素,细节描写服从艺术形象的塑造和作品主旨思想的表达,从而具体生动地反映事物的特征。
因此,从细节切入可以感知作品的主旨。
4.从环境看对主旨的暗示
环境描写最终是为表现主旨服务的。
在多数情况下,环境描写是为展示人物行动和命运及刻画人物性格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生动的场景;但同时也是以间接的形式表现主旨,有时可能带有象征或隐喻性质,可以从中揣摩主旨。
具体需要“一分一抓”:
①分析环境的特点。
小说中的环境为小说中的人物提供了活动的背景,怎样的环境形成怎样的性格,怎样的性格决定人物怎样的命运,而小说人物的命运蕴含作品的主旨。
分析环境的特点可以窥见人物的性格,进而能揭示主旨。
如《祝福》中的祥林嫂的命运。
②抓背景介绍。
小说中故事的发生离不开它的社会土壤,把故事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去理解,才能准确把握作品的主旨。
抓背景时,要关注小注或文章后的写作时间。
同时,还要尽可能地抓住文中表明历史、文化背景和习俗的文字。
5.从文中重要语句挖掘主旨
小说主旨虽然不能像散文那样靠议论、抒情句直接表现出来,但借助文中重要语句还是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来的。
如一些感情强烈的句子、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等。
规范答案:
概括主旨:
通过……,赞扬(贬斥)……精神(陋习)。
评价主旨:
本文的主旨是……,理由是……
探究主旨:
总→分,即总说作品中流露出的主旨,分点证明。
采用小议论文的形式。
题型二 标题类题
标题对于一篇小说是“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往往会起到摄人心魄的作用。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或是情节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的突出体现,等等。
标题类探究,包含两个命题角度:
一是标题意蕴理解,二是标题作用探究。
怎样确定标题类题
题干
示例
(2016·高考全国卷Ⅰ)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016·高考全国卷Ⅱ)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2013·高考山东卷)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活着”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其他设问方式:
(1)小说的标题有何作用?
请谈谈你的认识。
(2)小说为什么拟题为××?
(3)小说题目能不能换为××?
请陈述你的看法。
明辨
题型
(1)题干中一般有“题目”“标题”等字样,再有“含意”“寓意”等字样,就是标题意蕴理解类题目
(2)题干中一般有“题目”“标题”等字样,再有“好处”“妙处”“为什么”等字样,就是标题作用类题目
怎样解答标题类题
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
答案要点
答案启示
(1)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背景”“气氛”是从题目与环境方面思考的
(2)小说起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密切相关,即推动情节发展
是从题目与情节方面思考的
(3)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是在祝福的欢乐气氛中展开的,用祝福的热闹繁忙反衬了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是从题目与人物命运方面思考的
(4)首尾呼应,同时鲜明的对照增强了作品的悲剧色彩,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是从题目与主旨角度思考的
命题角度一 标题意蕴理解
2.(2016·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锄
李 锐
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
“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
”
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
“是哩。
”
“咳呀,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
”
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
“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
“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你六安爷?
”
六安爷已经记不清这样的问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
“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
斜射的阳光明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
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
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
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一起,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
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了。
几千年几百代里,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
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
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
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块。
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坚决地把庄稼照样种了下去。
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
这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
一万五千块,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头晕的天价。
按照最好的年景,现在一亩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块钱。
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受一百多年的辛苦,流一百多年的汗,才能在一亩地里刨出来一万五千块钱呐!
胜利的喜悦中,没有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合同一签,钱一拿,推土机马上就要开进来了。
可是,不知不觉中,那些被人遗忘了的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了。
每天早上嫩绿的叶子上都会有珍珠一样的露水,在晨风中把阳光变幻得五彩缤纷。
这些种子们不知道,永远不会再有人来伺候它们,收获它们了。
从此往后,百亩园里将是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另一番景象。
六安爷舍不得那些种子。
他掐着指头计算着出苗的时间,到了该间苗锄头遍的日子,六安爷就拄着锄头来到百亩园。
一天三晌,一晌不落。
现在,劳累了一天的六安爷已经感觉到腰背的酸痛,满是老茧的手也有些僵硬。
他蹲下身子摸索着探出一块空地,然后,坐在黄土上很享受地慢慢吸一支烟,等着僵硬了的筋骨舒缓下来。
等到歇够了,就再拄着锄把站起来,青筋暴突的臂膀,把锄头一次又一次稳稳地探进摇摆的苗垅里去。
没有人催,自己心里也不急,六安爷只想一个人慢慢地锄地,就好像一个人对着一壶老酒细斟慢饮。
终于,西山的阴影落进了河谷,被太阳晒了一天的六安爷,立刻感觉到了肩背上升起的一丝凉意。
他缓缓地直起腰来,把捏锄把的两只手一先一后举到嘴前,轻轻地啐上几点唾沫,而后,又深深地埋下腰,举起了锄头。
随着臂膀有力的拉拽,锋利的锄刃闷在黄土里咯嘣咯嘣地割断了草根,间开了密集的幼苗,新鲜的黄土一股一股地翻起来。
六安爷惬意地微笑着,虽然看不清,可是,耳朵里的声音,鼻子里的气味,河谷里渐起的凉意,都让他顺心,都让他舒服。
银亮的锄板鱼儿戏水一般地,在禾苗的绿波中上下翻飞。
于是,松软新鲜的黄土上留下两行长长的跨距整齐的脚印,脚印的两旁是株距均匀的玉茭和青豆的幼苗。
六安爷种了一辈子庄稼,锄了一辈子地,眼下这一次有些不一般,六安爷心里知道,这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锄地了,最后一次给百亩园的庄稼锄地了。
沉静的暮色中,百亩园显得寂寥、空旷。
六安爷喜欢这天地间昏暗的时辰,眼睛里边和眼睛外边的世界是一样的。
他知道自己正慢慢融入眼前这黑暗的世界里。
很多天以后,人们跟着推土机来到百亩园,无比惊讶地发现,六安爷锄过的苗垅里,茁壮的禾苗均匀整齐,一棵一棵蓬勃的庄稼全都充满了丰收的信心。
没有人能相信那是一个半瞎子锄过的地。
于是人们想起六安爷说了无数遍的话,六安爷总是平静固执地说,“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有删改)
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审题判断:
题干指向很明确,“标题”“寓意”,因此属于“标题意蕴理解”题。
借鉴思考:
借鉴《祝福》标题含意的两个理解角度——表层:
“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的一种迷信习俗。
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这体现了小说以事件命名的特点。
深层:
用“祝福”做标题,就把“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鲜明地摆在读者面前,形成强烈对比,在表达主题方面就更增强了祥林嫂命运的悲剧性。
我的答案:
详解精析:
答题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题要点
点出标题所用的表达技巧
首先,思考“锄”的手法,“锄”不仅仅是一种劳作工具,也不仅仅是锄地,这里有其象征义,所以标题“锄”运用了象征手法
分析标题的表层义
表层义是六安爷锄地,是一种劳动行为
挖掘标题的深层义
“锄”作为一种农具,代表着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锄地”是农民生活的一部分,是农民的生活和精神需求;从文中的情节和人物来看,不能“锄地”,就象征六安爷这种生活方式的结束,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含着他对土地的告别。
所以“锄”就象征了以六安爷为代表的老一辈人的人生和精神
[参考答案] ①锄作为一种农具,象征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②锄喻示劳动者与土地的亲密关系;③锄意味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④锄作为一种劳作行为,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含着他对土地的告别。
标题意蕴理解题的“三步骤”
命题角度二 标题作用探究
3.(2014·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走 眼
王伟锋
老街两边,一溜儿开有十多家古玩店。
“珍宝斋”的门店在老街的最里面。
老板姓赵,做这一行已经有20多年了。
赵老板内行,眼力好。
据说,好东西只要打他眼前一过,没有看走眼的。
一次,老街有家店收了一件钧瓷,吃不准货色。
半条街的人都看过了,但谁也不敢拍板下结论。
店主亲自出马,恭恭敬敬地请赵老板赏脸,过去给看一眼。
赵老板热心,当即过去,反复把玩了,淡淡地说:
“收着。
”
店主心中一喜,禁不住颤声问:
“能收?
”
赵老板朗声道:
“能收!
”后来,那件钧瓷出手,价钱竟然翻了10倍。
自此,赵老板声名日隆。
但是,新近开张的“云芳斋”的李老板却偏不信这个邪。
李老板的店原本开在省城,不知怎么一时兴起,在小镇开了一家分店。
他初来乍到,想干一件露脸的事,好在老街尽快站稳脚跟。
这天,“珍宝斋”来了个外乡人。
看打扮,像是落难之人。
一进店,那人便掏出一个精巧的盒子,说盘缠儿不够了,身上有块玉,想换俩钱花。
伙计打开盒子,一看,心里一惊,赶忙一溜小跑,把正在后院竹椅上闭目养神的赵老板请了过来。
赵老板拿过那盒子,看了一下玉,又盖上盒子,端详良久,问卖家:
“想淘换多少钱?
”
卖家说:
“少说也得这个数。
”说着,伸出五根手指。
赵老板不语,站起身来,踱了几步,站定,对着卖家伸出了三根手指。
卖家摇摇头,固执地伸出五根手指,神色凝重地说:
“这可是家传的宝贝,低于这个数,免谈。
”
“收了。
给客人添茶。
”赵老板微微皱了皱眉头,不动声色地吩咐道。
客人走后,赵老板拿了盒子,低声嘱咐了伙计几句,然后不紧不慢地踱着方步,回后院品茶去了。
卖家出了古玩街,在镇上拐了几个弯,又勾回头,一闪身进了“云芳斋”的后院。
伙计远远地看得仔细,回来向赵老板汇报。
赵老板低头深思良久,叹了口气,说:
“这个李老板,不怎么地道啊!
”
隔天,李老板和街上的几个店主来到“珍宝斋”,进门便嚷:
“听说贵店新近收了件好东西,拿出来,让大家开开眼!
”
赵老板拱手道:
“小玩意儿而已,不值一提。
”见赵老板不肯拿出玉,李老板暗自得意,忍不住大声嚷嚷:
“赵老板,您不让我们开眼,莫非您这一次走了眼,收了个扔货?
”
赵老板干咳一下,默不作声。
李老板愈发得意起来:
“呵呵,想不到,老街赫赫有名的赵老板,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
这可关系到“珍宝斋”的声誉,连伙计都急了,赵老板依旧笑而不答。
李老板恣意取笑一番之后,领着一群人得意洋洋而去。
伙计实在忍不住了,说:
“老板,您怎么一句话也不说啊?
莫非咱们真的着了人家的道,收了个赝品?
”
赵老板粲然一笑,说:
“玉的确不怎么样,但盒子实实在在是个好东西。
上等的古檀香木,名家雕刻的纹饰。
你说,究竟是谁走眼了?
”伙计明白过来,心里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他不解地问:
“既然如此,你为何不说,羞辱李老板一番呢?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赵老板长叹一声,说:
“都在这个圈子里混饭吃,得饶人处,且饶人吧!
”
一个月后,“珍宝斋”做成了一笔买卖,一个雕工精良的古檀香木盒子卖了个好价钱,整条老街都轰动了。
不久,老街的人发现,“云芳斋”的牌子在夜里悄悄摘掉了,店面转给了一个本地人。
(本文有删改)
这篇小说为什么要用“走眼”做题目?
审题判断:
题干“为什么”“题目”,表明考查小说题目作用的分析,属于“标题作用”题。
借鉴思考:
《祝福》“为什么以‘祝福’为题”的答题角度,注意从题目与小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及艺术效果等方面分析。
我的答案:
详解精析:
答题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标题与情节
文中多次或明或暗地提到“走眼”,明提如第一段“好东西只要打他眼前一过,没有看走眼的”,“钧瓷出手,价钱竟然翻了10倍”说明赵老板鉴定钧瓷不走眼,“买玉”情节中赵老板看玉、看古檀香木盒子不走眼,可见全文是围绕是否走眼来安排情节。
因此,“走眼”既是全文的线索,又是全文的主要情节
标题与人物
在“买玉”情节中赵老板看似“走眼”,实际上是看中了古檀香木盒子,是物有所值;而李老板却是真正的“走眼”,文中真正“走眼”的是李老板,很好地衬托了主要人物赵老板
标题与主题、标题暗含手法
“走眼”就是看走眼,是鉴赏水平不高的表现。
而文章中的赵老板并没有看错,并没有“走眼”,标题运用反语手法,正话反说,较好地表现了主题
标题与环境、读者
标题“走眼”并没有交代时间、地点,也没有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没有深层意义上的社会含意,可以不予考虑;“走眼”,到底走没走眼,是谁走了眼,设置了悬念,较好地吸引了读者
[参考答案] ①“走眼”是贯串全文的线索。
②“走眼”是全文的主要事件。
③“走眼”在文中具有正话反说的效果,较好地突出了主题。
标题作用探究题的“六个思考角度”
[课堂跟踪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插 田
叶 紫
失业,生病,将我第一次从嚣张的都市驱逐到那幽静的农村。
我想,总该能安安闲闲地休养几日吧。
这时候,是阴历四月的初旬——农忙的插田的节气。
我披着破大衣踱出我的房门来,田原上早已经充满劳作的歌声了。
通红的肿胀的太阳,映出那些弯腰的斜长的阴影,轻轻地移动着。
碧绿的秧禾,在粗黑的农人们的手中微微地颤抖。
一把一把地连根拔起来,用稻草将中端扎着,堆进那高大的秧箩,挑到田原中分散了。
我的心中,充满着一种轻松的、幽雅而闲静的欢愉,贪婪地听取他们悠扬的歌曲。
我在他们的那乌黑的脸膛上,隐约地,可以看出一种不可言喻的、高兴的心情来。
我想:
“是呀!
小人望过年,大人望插田!
……这原是他们一年巨大的希望的开头呢。
……”
我轻轻地走过去。
在秧田里第一个看见和我点头招呼的,便是那雪白胡须的四公公,他今年已经七十三岁了,还肯那么高兴地跟着儿孙们扎草挑秧,这是多么伟大的农人的劳力啊!
“四公公,还能弯腰吗?
”我半玩笑半关心地问他。
“怎么不能呀!
‘农夫不下力,饿死帝王君’呢。
先生!
”他骄傲地笑着,用一对小眼珠子在我的身上打望了一遍,“好些了?
……”
“是的,好些了。
不过腰还是有些……”
“那总会好的啰!
”他又弯腰拔他的秧去了。
我站着看了一会,在他们那种高兴的、辛勤的劳动中,我深深地感到自家几年来生活的卑微和厌倦了。
东浮西荡,什么东西毫无长进,而身体,又是那样的受到许多沉重的创伤;不能按照自家的心思做事,又不会立业安家,有时甚至连一个人的衣食都难以温饱,有什么东西能值得向他们夸耀呢?
……而他们,一天到晚,田中,山上,微漪的、淡绿的湖水,疏云的、辽阔的天际!
唱自家爱唱的歌儿,谈自家开心的故事。
忧?
愁?
……夜间的,酣甜的呓梦!
……
我开始羡慕起他们来。
我觉得,我连年都市的漂流,完全错了;我不应该在那样的骷髅群中去寻求生路的,我应该回到这恬静的农村中来。
我应该同他们一样,用自家的辛勤劳动,争取自家的应得的生存;我应该不闻世事,我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