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生解剖学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8787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口生解剖学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对口生解剖学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对口生解剖学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对口生解剖学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对口生解剖学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对口生解剖学名词解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对口生解剖学名词解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对口生解剖学名词解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口生解剖学名词解释.docx

《对口生解剖学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口生解剖学名词解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对口生解剖学名词解释.docx

对口生解剖学名词解释

对口生解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解剖学

1.器官:

由几种不同组织合成具有一定形态功能的结构。

2.内脏:

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大部分器官位于胸、腹、盆腔内,并借孔、道与外界相通,统称为内脏。

3.解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两脚并拢,手掌和足尖向前。

在描述人体结构时,无论标本或模型以何种方式放置,均以此姿势为基准。

4.冠状面:

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纵切面称冠状面。

5.正中矢状面:

将人体分为左、右相等两部分的纵切面。

6.体表标志:

在人体表面,常有骨或肌的某些部分形成隆起或凹陷,可看到或摸到,称为体表标志。

临床上常利用这些标志作为确定深部器官、判定血管和神经走向、穿刺定位以及针灸取穴的依据。

7.椎孔:

椎体与椎弓构成椎孔,所有椎孔连成椎管,容纳脊髓。

8.椎间盘:

是连接相邻椎体的纤维软骨盘,由中央富有弹性的髓核和周围呈同心圆排列的纤维环组成。

9.胸骨角:

胸骨柄与胸骨体联结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序数的标志。

10.肋弓:

第8-10对肋软骨的前端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的下缘形成肋弓。

11.胸骨下角:

两肋弓之间的夹角称胸骨下角。

12.翼点:

在颅侧面的颞窝内,是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相交的区域,此处骨质薄弱,内有脑膜中动脉的前支经过,骨折时易伤及该动脉,形成颅内血肿。

13.鼻窦:

是鼻腔周围颅骨内开口于鼻腔的含气骨腔,包括上颌窦、额窦、蝶窦和筛窦4对,它们均位于鼻腔周围的同名颅骨内。

14.桡神经沟:

在肱骨体中部三角肌粗隆后下方有一条自内上斜向外下方的浅沟称桡神经沟,有桡神经经过,肱骨中断骨折时易伤及该神经。

15.肘后三角:

肱骨内外上髁和尺骨鹰嘴在伸肘关节时呈一直线,当肘关节前屈90度时呈一等腰三角形,这种位置关系发生改变提示肘关节脱位。

16.骨盆界线:

有骶骨的岬、弓状线、耻骨梳和耻骨联合上缘围成,骨盆被界线分为大骨盆和小骨盆两部分。

17.耻骨下角:

两侧耻骨下支、两骨支和耻骨联合下缘所形成的夹角称耻骨下角。

18.足弓:

足骨借关节和韧带紧密相连,在人站立时,足后方的跟结节和前方的第1.5跖骨头三点着地,在纵横方向上形成凸向上方的弓形,称足弓。

具有缓冲震荡,保护脑和内脏器官,避免足底血管和神经受压等作用。

19.腹直肌鞘:

是包裹腹直肌的纤维性鞘,由腹壁3层扁肌的腱膜构成。

20.腹股沟韧带:

腹外斜肌腱膜下缘增厚,张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形成。

21.腹股沟管:

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是腹肌和腱膜间的潜在性斜行裂隙,长4-5cm,男性有精索通过,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22.腋窝:

位于胸外侧壁和臂上部之间,呈四棱锥形,内有血管、神经和淋巴结等。

23.股三角:

位于股前面的上部,由腹股沟韧带、长收肌和缝匠肌围成,自内侧向外侧有股静脉、股动脉和股神经通过。

24.上消化道:

临床上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的一段消化管称为上消化道。

25.咽峡:

由腭垂、两侧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是口腔和咽部的分界线。

26.十二指空肠曲:

十二指肠的末端和空肠相接处形成十二指肠空肠曲。

被十二指肠悬韧带固定于腹后壁。

27.回盲瓣:

是由回肠末端突入盲肠所形成的上下两个唇样皱壁,称回盲瓣。

既可阻止小肠内容物过快地进入大肠,又可以防止大肠的内容物返流回小肠。

28.麦氏点:

是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是阑尾炎时的压痛点。

29.齿状线:

由肛柱的下端和肛瓣边缘共同连成的锯齿状的环形线,它是粘膜与皮肤的分界线,是内外痔的分界标志。

30.肝门:

肝的脏面有一“H”形沟,其横沟称肝门,是肝管、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淋巴管和神经进出肝的部位。

31.腹膜腔:

脏腹膜和壁腹膜相互移行围成的潜在间隙称腹膜腔。

男性是密闭的,女性可经输卵管腹腔口、输卵管、子宫和阴道与外界相通。

32.大网膜:

是胃大弯至横结肠之间的最大腹膜皱壁,是围裙状,遮盖于小肠和结肠的前面,有包围炎性病灶,限制炎症和脓液扩散的作用。

33.小网膜:

连于肝门至胃小弯和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双层腹膜结构,分肝胃韧带和肝十二指肠韧带。

34.肺循环:

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经肺动脉干及其分支到达肺泡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再经肺静脉返回左心房,肺循环的特点是流程短,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35.卵圆窝:

在房间隔的下部右心房面有一浅窝称卵圆窝。

是胚胎时期卵圆孔在出生后闭锁的遗迹。

36.动脉韧带:

是肺动脉干分叉处稍左侧与主动脉弓下缘之间有一结缔组织索称动脉韧带,是胚胎时期动脉导管闭锁后的遗迹。

37.颈动脉窦:

是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部膨大的部分,窦壁外膜较厚,有丰富游离神经末梢,为压力感受器,可感受血压的变化。

38.静脉角:

同侧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两静脉汇合处形成的夹角称静脉角,有淋巴导管注入。

39.危险三角:

面部两侧口角至鼻根的三角区域称危险三角,面静脉无静脉瓣,借内眦静脉,眼静脉与颅内海绵窦交通,该区的炎症处理不当,易逆行引起颅内感染。

40.乳糜池:

在第1腰椎前方,由左、右腰干和肠干汇合而成的囊状膨大,为胸导管的起始部。

41.上呼吸道:

临床上把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

42.鼻的易出血区:

鼻中隔前下部粘膜内的小血管丰富,位置表浅,易受理化因素影响而引起鼻出血,故称为鼻的易出血区。

43.前庭裂:

喉腔内衬粘膜,中部的侧壁有上、下两对前后方向走行的粘膜皱襞,上方的一对称前庭襞,两侧前庭襞之间的裂隙称前庭裂。

44.声门裂:

喉腔内衬粘膜,中部的侧壁有上、下两对前后方向走行的粘膜皱襞,下方的一对称声门裂,是喉腔中最狭窄的部位。

45.气管杈:

气管在胸骨角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其分叉处称气管杈。

46.肺门:

肺的内侧面近中央处有一长椭圆形凹陷,称肺门,是主支气管、血管、神经和淋巴管进出肺的部位。

47.肺根:

肺的内侧面出入肺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在一起称肺根。

48.心切迹:

左肺前缘下部有一弧形凹陷称心切迹。

49.脏胸膜:

是覆盖在肺表面的胸膜,与肺实质紧密结合成为肺的外膜,并深入各肺裂内。

50.壁胸膜:

是覆盖在胸壁内面、纵膈两侧面及膈上面的胸膜部分,按其覆盖部位的不同分为4部分,即膈胸膜、肋胸膜、纵隔胸膜和胸膜顶。

51.胸膜腔:

是脏胸膜和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形成密闭的潜在性的腔隙。

胸膜腔左右处一,互不相通,内有少量的浆液,呈负压。

52.肋膈隐窝:

肋胸膜和膈胸膜是相互转折形成较深的半环形间隙,肺下缘不能充满其内,这部分胸膜腔称肋膈隐窝,其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胸膜腔积液首先积聚于此。

53.纵隔:

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组织和器官的总称。

54.肾门:

肾的内侧缘中部凹陷,称肾门,是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和淋巴管等结构出入肾的部位。

55.肾区:

是肾门的体表投影,在竖脊肌外侧缘和第12肋的夹角处,当肾部有疾病时此处有叩击痛。

56.肾窦:

是肾门凹向肾实质内的腔隙,容纳肾动脉的分支、肾静脉的属支、肾小盏、肾大盏、肾盂和脂肪组织等。

57.膀胱三角:

在膀胱底的内面,两侧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无论在膀胱空虚或是充盈时此处均光滑无皱襞,是肿瘤和结核的好发部位。

58.精索:

从腹股沟管深环至睾丸上端的一段柔软的圆索状结构,称为精索,内有输精管、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淋巴管和神经等。

59.后尿道:

临床上把前列腺部和膜部称为后尿道。

60.耻骨前弯:

位于耻骨联合的前上方,凹向下方,是海绵体部随阴茎自然悬垂时形成的。

将阴茎上提,此弯可消失。

61.子宫峡:

子宫颈与子宫体移行处稍细较窄称子宫峡,产科在此处进行剖腹取胎术。

62.子宫前倾:

子宫与阴道之间形成的夹角,略成直角。

63.睾丸鞘膜腔:

睾丸表面被覆睾丸鞘膜,鞘膜分脏、壁两层,两层之间形成的密闭的腔隙称睾丸鞘膜腔。

64.阴道穹:

阴道上端宽阔环绕子宫颈阴道部,二者之间的环状间隙称阴道穹。

分为前部、后部和两侧部,其中后部最深。

65.会阴:

指封闭骨盆下口的所有软组织。

略呈菱形,以两侧坐骨结节为界分为前方的尿生殖三角和后方的肛门三角。

66.巩膜静脉窦:

巩膜与角膜交界处的深面有一环形小管,称为巩膜静脉窦,房水经此回流眼静脉。

67.视神经盘:

在视网膜后部中央偏鼻侧有一白色圆盘状隆起称视神经盘,由节细胞的轴突集中而成,无感光能力称生理性盲点。

68.黄斑:

距视神经盘颞侧3.5mm处有一黄色圆形小区称黄斑,其中央略凹陷,是感光、辩色最敏锐的部位。

69.咽鼓管:

连通咽腔与鼓室的通道,可使鼓室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有利于鼓膜振动。

70.听骨链:

鼓室内的三块听小骨即锤骨、镫骨、砧骨以关节相连,构成听骨链,可使振动的幅度减小、压强增大。

71.灰质: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聚集的部位,新鲜标本呈灰色,称为灰质。

72.白质: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由神经纤维积聚而成,因多数神经纤维具有髓鞘,呈白色而称白质。

73.神经核: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由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的结构。

74.神经节:

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由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的结构。

75.纤维束: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起止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聚集成束。

76.网状结构: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由灰质和白质混合相间,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神经元胞体散在其中。

77.脊髓圆锥:

脊髓的末端变细呈圆锥状称脊髓圆锥。

78.第四脑室:

是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的室腔,底为菱形窝,尖朝向小脑,上借中脑水管与第三脑室相通,下通脊髓中央管,后经一个正中孔和两个外侧孔与蛛网膜下隙相通。

79.小脑扁桃体:

小脑半球的下面,接近枕骨大孔处的部分较隆突,称小脑扁桃体,当颅内压增高时,可被挤压而嵌入枕骨大孔,形成小脑扁桃体疝,压迫延髓生命中枢而危及生命。

80.第三脑室:

是位于下丘脑和两侧背侧丘脑之间的裂隙,前借室间孔连通端脑的左、右侧脑室,后借中脑水管与第四脑室相通。

81.边缘叶:

海马旁回、沟和扣带回等位于大脑半球和间脑交界处边缘,称边缘叶。

82.基底核:

是大脑半球髓质内的灰质团块的总称,包括豆状核、尾状核和杏仁体等,豆状核和尾状核合称为纹状体。

83.内囊:

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和豆状核之间的投射纤维,为一宽厚的白质层,在大脑水平切面上,呈“><”形,分为内囊前肢、内囊膝、内囊后肢,一侧内囊受损伤即可引起三偏综合症。

84.硬膜外隙:

硬脊膜与椎管内面骨膜之间的狭窄腔隙,呈负压,内含脊神经根、静脉丛、脂肪等。

是硬膜外麻醉的部位。

85.硬脑膜窦:

硬脑膜的某些部位两层分开形成含静脉血的腔隙。

86.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的腔隙。

充满脑脊液。

87.脉络丛:

在脑室附近,软脑膜、毛细血管和室管膜上皮共同突入脑室内构成脉络丛,脑脊液由此产生。

88.大脑动脉环:

由两侧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颈内动脉的末端、后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吻合而成,围绕在视交叉、灰结节和乳头体的周围,此环对保证脑的血液供应有重要作用。

89.交感干:

脊柱两侧的椎旁节借节间支相连,构成串珠状的交感干,上达颅底,下至尾骨。

90.房室结:

位于冠状窦口前上方的心内膜深面,呈扁椭圆形,是房室延搁发生的部位。

91.咽淋巴环:

由咽后上方的咽扁桃体、两侧的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以及前下方的舌扁桃体所组成。

位于咽的上端,对消化道和呼吸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92.十二指肠球:

十二指肠上部靠近幽门部肠壁较薄,黏膜多较平滑,称十二指肠球,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好发部位。

93.子宫前屈:

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的钝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