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8794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docx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的周长》教学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docx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圆的周长》设计方案

作者信息

姓名

徐长存

电话

学科

数学

年级

六年级

邮件

单位

巨野县柳林镇张表小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圆的周长

一、教材分析

《圆的周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并初步认识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也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以及今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的基础,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周长的含义,并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

教学圆的周长可通过化曲为直的方法进行教学。

并且知道圆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可通过直观演示.实际操作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但圆是曲线图形,是一种新出现的平面几何图形,这在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教学上又深了一层。

特别是圆周率这个概念也较为抽象,探索圆周率的含义以及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是教学难点,学生不易理解。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

2、理解并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

3、初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4、通过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所作的贡献,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5、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

使用哪些技术?

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

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

)200字

数学中圆的周长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课,传统教学手段很容易导致教学内容和过程枯燥无味。

多媒体课件通过图、文、声、像相结合的方式,为数学教学提供生动、新颖、富有童趣和直观动态的演示,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活泼、生动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活动情境,从而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手段,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利用计算机的动画、渐变、叠加等效果和声像功能,既可以变静为动,也可以变静为动,多方面,多角度地演示,以多种媒体刺激学生的感官,将知识和某些过程直观化,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大了课堂容量,让学生拥有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

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一、问题导入

同学们喜欢运动么?

小明也是一个爱运动的孩子,他每天都会去公园绕花坛骑行几圈。

同学们想知道小明骑行一圈有多远么?

我们先来看一下花坛是什么形状的?

对,是圆形。

我们要想知道小明骑行一圈有多远,就必须知道圆的周长,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的周长。

圆形

二、探究新知

看到今天的学习内容,同学们都有哪些疑问呢?

同学们提的问题可真棒,这些都是研究圆的周长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先来探讨一下什么是圆的周长。

请看大屏幕,这里有一个圆,那位同学能上台指一指它的周长呢?

同学们同意他的看法么?

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话定义一下圆的周长?

(学生答,老师及时补充纠正,得出圆的周长的定义)。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圆的周长。

请同学们把圆的周长的概念默记两遍吧。

请同学们拿出你手边的圆,同桌互相指一指它的周长吧。

什么是圆的周长?

如何测量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

学生指

多媒体出示圆

三、合作探究

老师看到同学们做的都很棒。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那么该如何测量圆的周长呢?

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利用手边的学具,想办法测一测圆的周长吧!

好,时间到。

老师发现这组同学的方法很好,请你们到前面展示一下吧。

你的表达能力可真强呀,请回。

(结合课件展示绕线法)请看大屏幕,用一根长线紧贴圆绕一周后,剪去多余部分,把线拉直,线的长就是圆的周长。

我们把这种方法叫绕线法,可以化曲为直。

老师还发现这组同学的方法也很好,请你们也到前面展示一下吧。

(学生展示)你的表达的真清楚呀,请回。

(结合课件展示绕线法)请看大屏幕,先在圆上确定一点,然后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圆滚动一周的长就是圆的周长,我们把这种方法叫滚动法。

动手操作

学生展示

四、找出关联

同学们可真聪明,自己就能想办法测量圆的周长。

是不是所有的圆都能用这两种方法测量呢?

请看这是什么?

对,是摩天轮,摩天轮的周长能用绕线法和滚动法测量么?

对,不能,因为摩天轮太大了。

那么我们就需要研究出一个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了。

我们都知道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有关,那么请同学们大胆猜一猜,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

同学们猜的有没有道理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看来半径越大,圆的周长也就越大。

再看这张图,看来直径越大,圆的周长也越来越大。

同学们猜得都有道理,下面我们就来找出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吧,同学们有信心么?

学生回答:

不能

学生回答:

摩天轮

学生回答:

直径、半径

五、合作解疑

请看大屏幕,(读要求),老师给同学们五分钟时间,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自己动手测量,填一填这张表吧。

好,时间到,老师看到同学们计算的非常认真,合作的也很默契,下面老师请四位同学来帮我填一填这张表吧。

(学生填)

好,四位同学填了四组数据,请同学们观察这四组数据中周长和直径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

哦,你发现了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你的观察可真是敏锐呀,凡是算出周长是直径3倍多的同学请举手。

这么多呀,看来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有规律的。

由于我们在测量时存在误差,我们算出的比值也不完全相同。

但实际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这个数叫圆周率,通常用字母∏表示。

也就是说周长总是直径的∏倍。

请同学们跟老师读一读这个字母吧。

同学们能用等式表示周长、直径和∏之间的关系么?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六、知识渗透

说的真好,那么∏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

这个问题我国古代数学家早就做了研究呢,我们一起看一看吧。

(课件展示)我们前人刻苦研究的精神真是值得我们学习呀。

看来∏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但我们在计算时通常保留两位小数,也就是∏≈3.14。

七、公式推导

既然“周长÷直径=∏”,那么周长等于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如果用字母C表示圆的周长,用字母d表示直径,圆的周长该如何用公式表示?

(学生答,板书:

C=∏d)看来我们知道直径,就可以用公式C=∏d来求圆的周长。

如果我们知道半径,能求圆的周长吗?

应该用哪个公式来求?

(学生答,板书:

C=2∏r)回答的真好,你前面的知识学的真扎实。

看来我们知道了半径也能求圆的周长。

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两个公式吧。

现在我们只要知道什么就可以求圆的周长了?

(学生回答)对,老是重复。

下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小明绕花坛一周有多远吧。

学生回答问题与老师互动

八、解决问题

1、请看第一问,请同学们想一想该如何解答。

请问你用的那个公式?

很好请坐。

2、请看第二问,请同学们思考后告诉老师解答方法。

(学生回答)

这位同学思考问题可真细心呀,同学们在计算时也要养成细心的习惯,先看清楚单位是否统一。

3、我们再来看摩天轮,请同学们思考后在练习本上解答。

这位同学算的最快了,你来说答案吧。

你用的那个公式?

同学们都算对了么?

九、智能闯关

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好,老师还有几道题要考一考大家,同学们敢不敢接受挑战?

好,我们一起去闯关吧。

老师先考一考大家的计算能力,请同学们快速解答。

那位女同学算的最快了,你来说答案吧。

同学们都算对了么?

同学们的计算能力真不错,实际应用能力如何呢?

请看第二关。

不错,你理解的很透彻,计算的也很细心。

下面老师要加大难度了。

请看A、B两条小路,那一条更近些?

这位同学说一样近,你能说一说你的思路么?

很好,你的思路真清晰呀。

十、知识总结

看来只要同学们认真学、肯动脑,什么也难不住你们。

以上就是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吧。

请看第一题,请同学们想好后举手。

同学们说他回答的对么?

请看第二题,同学们同意他的答案么?

短短几十分钟,同学们就学到了这么多知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呀。

这节课,我们通过观察、测量、猜测、计算等方法,不仅知道了什么是圆的周长,并学会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同学们可真了不起。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把练习十四第一题写在作业本上吧。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节课探究的课题“圆的周长”,借助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从“圆周长意义”的理解,立足于学生的亲身体验和自由表达;“圆周长公式”的建构,则是借助于学生主体的测量、计算、自学、推导、论证等充分的实践活动而展开的。

可以说,每个知识点的发现,都是学生自主探索的成果,而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结论。

探索,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达到了最大化。

课堂上,生动有趣的探索内容,可以给予学生愉悦的人文体验;开放宽松的课堂环境,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人文自由;恰到好处的鼓舞激励,可以给予学生强烈的人文尊严;各抒己见的思想交锋,可以培养学生民主的人文作风;标准严密的知识表达,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人文精神;课堂生活的亲生经历,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人文道德。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知识的探索是一条明线,它在课堂中的存在形式是“贯穿”;人文的交融是一条暗线,它在课堂中的存在形式是“渗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