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8822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模型/模样巍峨/马嵬坡天险/鲜为人知

B.踏实/踏青漾奶/怏怏不乐紫禁城/忍俊不禁

C.角逐/角色教诲/诲人不倦企盼/杞人忧天

D.赢余/赢弱颤动/打冷颤谥号/如释重负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厄运矜持屏息凝神淅淅沥沥

B.无虞垄罩惹人废神直抒胸臆

C.忏悔保嶂祸不单行颠沛流离

D.竹蔑鸿儒仙露琼浆悲天悯人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一提到电影明星赵薇,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她那扑朔迷离的大眼睛。

B.别看这里现在游人稀少,一到周末就会车水马龙,大庭广众。

C.小林学习很虚心,每到课间,他都会捧着课本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

D.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

4.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把山的北面和水的南面叫作“阴”,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叫作“阳”。

如“河阳”指黄河南岸,“汉阴”指汉水北岸。

B.《卖油翁》的作者是纪昀,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六一居士,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相传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等风俗。

D.“热爱祖国”、“安排任务”,“喷出火焰”“放松下来”,这些短语皆为动宾短语。

二、名著阅读

5.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他没有受伤,站起来,走到那个可怜人身边,急急把缠着的绳索隔断,抱起这个可怜人,两脚使劲一蹬,浮出海面来。

我们三人跟着他上来。

意外得救的人,转瞬间都到了可怜人的小艇上。

他首先关心的事是要救活这个可怜人。

我不知道他是否可以成功。

我希望他可以成功,因为这个可怜人浸在水中的时间并不很久。

但鲨鱼尾巴的打击可能是致命的重伤。

很运气,由于他们的有力按摩,我看见那个可怜人渐渐恢复了知觉。

(1)选段出自法国作家_________(填人名)的《海底两万里》,故事主要讲述法国__________(填学科名)家阿龙纳斯带着一个捕鲸手和仆人康塞尔,跟着“他”(填人名)_______________,在海底做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

(2)请用一句话简述这次探险旅行的结局。

(3)“可怜人”是谁?

结合选段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句子默写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

(杜牧《泊秦淮》)

(2)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3)悬知寒食朝陵使,____________。

(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4)__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

(5)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6)己欲立而立人,____________。

(《论语》)

四、综合性学习

7.语言综合运用

①你想美好吗,那就读书吧,不需要花费很多金钱。

②坚持下去,优美就会像五月的花环,于某一天翩然而至,簇拥在你颈间。

③在书中,我体味着艾青对草原和河流的抚摸,欣赏着泰戈尔对天空和飞鸟的咏叹,。

④这一切让我有一种不仅充实又幸福的快感。

⑤每一种不同民族的文化、历史在书中都那么清晰出现,这时我便像那个在海边拾贝的小孩,那么欣喜,那么有收获。

⑥似乎看见自己思想的野马正在厚实的大地上恣意的奔腾。

A.选文中有一处标点错误,它在第____________句,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

B.选文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

第____________句,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________句,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请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再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8.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小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诗人以落红化春泥为喻,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情怀?

(2)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B.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

C.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D.“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和奉献。

六、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无案牍之劳形(_____)

(2)可爱者甚蕃(_____)

(3)濯清涟而不妖(_____)(4)不蔓不枝(_____)

10.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斯是陋室是非木柿

B.无丝竹之乱耳其反激之力

C.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

D.出淤泥而不染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11.下列对两篇短文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的文辞精练,一般都用韵,读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说”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

B.《陋室铭》用比兴开头,以山水引出陋室,突出“德馨”二字;《爱莲说》第一句泛写“水陆草木之花”,再举陶渊明爱菊、世人甚爱牡丹作陪衬,突出“予独爱莲”。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句从交往人之儒雅的角度论证了陋室不陋,表现居室主人情怀高洁傲岸,不屑与平民来往。

D.“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与前文“予独爱”相照应,表现出与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慨叹世间与自己志趣相同的人太少。

12.周敦颐”独爱莲”,是爱其“出淤泥而不染”的人世态度;陶渊明“独爱菊”,是爱其“花之隐逸者也”的隐者风度。

你认为刘禹锡是“莲”那样的君子,还是“菊”那样的隐士呢?

请结合《陋室铭》中相关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13.翻译下列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伟大的悲剧》(节选),完成各题。

①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

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

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

②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

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

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

“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

”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画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③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

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去接应,但是恶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

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际,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的尸体。

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

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天们垒了一个石墓。

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

④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⑤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作者:

茨威格)

14.第①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有何表达效果?

15.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的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16.最后一段文字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四)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的背影

章中林

①和父亲没有相见已经一年有余了,我常常梦到父亲的那个背影……

②去年国庆放假回家,父亲说从镇上到家没有车,他开电瓶车来接我。

七十岁的老人了,能开电瓶车吗?

望着坐在前面开车的父亲,我看到的是他的背影:

他低着头看着前方,脊背突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辨,上面只裹着一张皮。

他扶着方向盘,弯着腰,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张犁辕。

这还是我那伟岸高大的父亲吗?

③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山里帮人炸石头。

我空闲的时候,喜欢到他那里玩耍。

那时,我经常看到他挥舞着大铁锤,把石头砸得金星乱飞。

这是怎样一个形象呢?

也许用个特写就能表现出来:

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④前些日子,看到库尔贝的一幅油画《采石工》,我才恍然明白我的印象与现实有着不小的偏差。

因为那时生活拮据,父亲就和《采石工》中的主人公类似,戴着没有檐的草帽,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鞋子也是破的,连脚后跟都露出来了。

这能从父亲当年拍的一张黑白照看出来。

⑤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但我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

棕色的脊背,绷紧的双臂,高举的铁锤。

整幅画面有着无穷的张力和撼人心魂的表现力,谁看了会不对他翘起大拇指呢?

但是,眼前的父亲却完全没有了那种气势,委顿矮小,说话都有些不能关风,还怎么和当年那个形象相比较呢?

不忍再想,不能再看。

⑥回到家,我感冒了。

身体软软的,提不起精神。

看到父亲挑着一担粪去浇地,我说我来。

父亲笑说,你是纸扎的,经不起风。

这时,我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

他伸着颈,哈着腰,两手抓着扁担,整个人弯成了一张弓。

望着他步履蹒跚,我的眼泪流了出来。

身为儿子,我却不能让年迈的父亲颐养天年。

⑦走的那天,临出门,父亲叫我等一等,摘些苦柚带着。

他说苦柚对我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有益,一树的苦柚基本上都被他捎到了我的手里。

望着树顶上的苦柚,他准备爬上树去摘。

这么大年纪的人了,危险!

我叫嚷着跑到父亲的跟前,想要夺下他的腰篮,但他断然回绝了:

别看你比我年轻,但是爬树,我灵活,你不行。

⑧倒吊在树上的父亲,就像一只塑料袋挂在树上,迎风飞舞着,似乎随时都会被风吹落。

这时我的泪又来了。

父亲哪里还有当年的宽阔背脊,人瘦得有些变形,只剩下一手可握的轮廓了。

一件夹克被风扬起来,就像被鼓起的风帆,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只蜕皮的蝉一样。

那手更是让人不忍直视——黢黑的烧火棍一样,没有一点光泽;皲裂的麻秆一样,没有一点肌肉。

这还是父亲吗?

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淹没了我的视线。

⑨一年多来的每一个日子里,我都思念着父亲,忘不了他的背影。

无论怎样,我一定要回去看看父亲,和他说一说今天我的工作、我的生活……

17.本文写了父亲哪几件事?

18.请从人物描写方法或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

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19.第④段中写到油画《采石工》有何作用?

20.作者在第⑤段中说“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文章开头和结尾又说“常常梦到”“忘不了”一年多以前见到的父亲背影,这两者矛盾吗?

为什么?

八、作文

21.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进行写作。

(1)在语文学习的旅途上,随处可见的幸福画面让我们驻足流连:

四本粗拙的山海经,让鲁迅读出了之前一度被忽略的幸福;梨花丛中的小茅屋,让路人感受了来自于人与人之间莫语无声关照的幸福;经历重重磨难之后,丑小鸭脱胎换骨,享受着成功的幸福……其实,幸福不光降临在别人身上,同样也存在于我们身边。

请以《幸福在身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

此时,你需要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

请以《生活需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文章。

线上可填适当的词语(如互助,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感动、激情……)使题目完整。

要求:

①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书写规范,整洁,美观;④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mó/mú,wēi/wéi,xiǎn/xiǎn。

B.tā/tà,yàng/yàng,jìn/jīn。

C.jué,huì,qǐ。

D.yíng/léi,chàn/zhàn,shì/shì。

故选C。

2.A

【解析】

【详解】

B.笼罩,惹人费神。

C.保障。

D.竹篾。

故选C。

3.D

【解析】

【详解】

A.扑朔迷离:

形容事物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

使用对象错误,不符合语境,故错误。

B.大庭广众:

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

使用对象错误,不符合语境,故错误。

C.不耻下问:

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或地位都不及自己的人请教。

使用对象错误,不符合语境,故错误。

D.心安理得:

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符合语境,故正确。

故选D。

4.C

【解析】

【详解】

A.如“河阳”指黄河北岸,“汉阴”指汉水南岸,故A错误。

B.《卖油翁》的作者是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六一居士,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故B错误。

D.“热爱祖国”、“安排任务”,“喷出火焰”,这些短语皆为动宾短语。

“放松下来”是动补短语。

故D错误。

故选C。

5.凡尔纳博物学尼摩他们几个人在“诺第留斯号”的带领下,走进海洋,感受海底那奇妙的世界,最后在挪威海岸登陆。

采珠人他是一个富有同情心、遇事头脑冷静、沉着机智的人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名著的知识积累。

(1)选段出自《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凡尔纳三部曲”(另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的第二部。

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

1866年,有人以为在海上见到了一条独角鲸,法国博物学家阿龙纳斯最后发现那是一艘名为诺第留斯号的潜艇,并且带着仆人康塞尔和一个捕鲸手,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这艘潜艇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的航行。

(2)这次探险旅行的结局是几个人在“诺第留斯号”的带领下,走进海洋,感受海底那奇妙的世界,最后在挪威海岸登陆。

(3)“可怜人”是“采珠人”,“急急把缠着的绳索隔断,抱起这个可怜人,两脚使劲一蹬,浮出海面来。

”,“他首先关心的事是要救活这个可怜人”通过这些句子可以看出“他”富有同情心,遇事冷静,机智。

据此作答。

6.隔江犹唱后庭花箫鼓追随春社近驿路梨花处处开荡胸生层云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己欲达而达人

【解析】

【详解】

诗词默写要求:

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

二、字的笔画要准确。

注意:

庭、箫、驿、层、己。

7.A.①逗号改为问号B.④将“不仅”改为“又”(或将”又”改为“而且”);⑤修改意见:

“出现”改为“显露”。

C.示例:

感叹看王维对大漠和孤烟的痴迷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①你想美好吗,”是一个疑问句,故后面应该用问号,应该把逗号改成问号。

(2)本题考查病句。

首先,第④句,关联词使用错误,“充实”和“幸福”是并列关系,故应该把“不仅”改成“又”或“而且”。

其次,第⑤句,词语使用错误,“文化、历史”不能搭配“出现,”应该把“出现”改成“显露”。

(3)本题考查仿句。

要求:

句式相同,内容相关,主题一致。

示例:

倾听着李白对明月和青天的长啸。

8.

(1)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

(2)B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诗词主题。

首先,翻译句子。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其次,选取角度分析句子情感。

比喻修辞,把自己比成落红,落红虽然离开了枝头,不能装点世界,但是却可以落入大地成为肥料,滋润新生命。

而自己虽然离开朝廷,但是却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命运,一样要为国奉献、付出,表现出奉献精神,爱国精神。

(2)B.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多;“吟鞭东指即天涯”指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表现了作者对归乡的喜悦。

故B错误,选B。

9.形:

形体、躯体蕃:

多濯:

洗蔓:

横生藤蔓

10.D

11.C

12.示例一:

我认为刘禹锡更像菊花那样的隐士。

他不屑为官场所累,身居陋室,调素琴,阅金经,远离世俗的污浊,独善其身。

示例二:

我认为刘禹锡更像莲花那样的君子。

他以古代名贤自况,表达出自己也具有他们那样的志趣、操守与抱负,表达出自己即使在污浊的世间,也要保持高洁情操高远追求。

13.

(1)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珠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2)(莲)香气远播更加清芬,洁净的挺立在那里,只可以远处观看,却不可靠近玩赏。

【解析】

9.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

“形”是一词多义:

身体,形状,显露,对照。

(2)可爱者甚蕃:

可以喜爱的东西很多。

“蕃”:

茂盛,繁多。

(3)濯清涟而不妖:

被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媚。

“濯”是一词多义:

洗,形容山无草木,光秃秃的。

(4)不蔓不枝:

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

“蔓”是一词多义:

蔓延、滋长,攀引、缠绕,杂乱。

10.本题考查虚词和实词。

A.判断动词;代词,这。

B.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

C.很少;新鲜。

D.连词,表转折。

故选D。

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的“白丁”指没有学识的人,不是指身份是平民的人。

故C错误,选C。

1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和语言表达。

首先做出判断,然后把握住“菊”或“莲”的内涵。

最后结合文章中具体句子分析出刘禹锡的形象,

示例一:

我认为刘禹锡是“莲”那样的君子。

“莲”自古以来就是高洁傲岸、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形象,《陋室铭》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反面表现了刘禹锡远离官场世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刘禹锡只与有学问的人来往、不与那些没有知识的人来往的高洁傲岸,故我认为刘禹锡是“莲”那样的君子。

示例二:

我认为刘禹锡是“菊”那样的隐士。

“菊”在陶渊明笔下成为了淡泊名利、安闲自适的形象。

《陋室铭》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通过朴素的生活环境表现了刘禹锡对于名利的淡泊,故我认为刘禹锡是“菊”那样的隐士。

1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注意:

完整、流畅、准确。

(1)上,长上。

阶,台阶。

入,映入。

(2)益,更加。

亭亭,笔直。

植,立。

而,却。

亵玩,亲近而不庄重。

【点睛】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

“这有什么简陋呢?

【乙】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

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

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14.运用比喻、拟人;描绘出暴风雪造成的险恶环境;暗示了斯科特一行的悲剧结局。

15.“悲伤地”表现了他要与妻子永别时的痛苦;“坚决地划去”写出了他对处境的清醒认识。

表现了他冷静、坚韧的性格。

16.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意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燃的抽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身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

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

这段话总结全文,揭示主旨。

【解析】

14.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1)分析修辞手法。

比喻:

把暴风雪比成狂人,生动写出暴风雪的大、猛。

拟人:

“袭击”把“暴风雪”拟人化,生动写出暴风雪的凶猛。

2)结合文章主题、结构、内容分析作用:

暴风雪如此凶猛,展现了环境的恶劣;这样恶劣的环境则推动整个文章情节发展,暗示了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15.本题考查字词效果。

1)解读词语。

“悲伤地”是副词,指内心很痛苦。

“坚决地划去”指划去“妻子”称呼态度的坚定。

2)分析效果。

“悲伤地”指斯科特对于划去“我的妻子”这个称呼的痛苦,侧面表现了他对妻子的爱。

“坚决地划去”则又表现了他划去“我的妻子”称呼的态度的坚决,他为自己的妻子考虑,希望她能有新的生活,进一步表现了他对妻子的爱之深,同时也也表现了他个人性格的冷静、坚韧。

16.本题考查句子含义和作用。

1)意思。

抓住关键词,然后结合关键词理解句子。

“毁灭自己”指身体的死亡;“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指在这样的战斗中他的心灵获得升华,精神得到彰显,令人敬佩。

“所有这些”指身体死亡,精神得以彰显。

“最伟大的悲剧”指这样高尚的人的死亡令人感到非常遗憾、痛苦,是伟大的。

2)作用。

首先要明确段落或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

其次,根据位置、结合文章分析其作用。

划线句在文章结尾,结构上总结全文。

内容上点明主题、升华主题,表达作者对斯科特的赞美之情。

17.①国庆放假开电瓶车接我;②年轻时帮人炸石头;③父亲挑粪浇地;④父亲上树为我摘苦柚。

18.用几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我印象中父亲健硕强壮的形象,与现在枯瘦的形象做对比,写出了父亲的辛劳与苍老。

19.通过与现实的比对,表明了父亲并没有那么强壮,写出了父亲当年的辛劳,和现在的苍老。

20.不矛盾。

“”我喜欢那个砸石头的背影,这个背影让“我”崇拜,让“我”依赖;但是“我”常常梦到一年多以前见到的父亲背影,那时的父亲已经不再年轻,他需要“我”的陪伴。

【解析】

【分析】

17.概括主要内容,考查理解和概括表达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时应根据:

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当然,在答题时要视具体情况来确定。

主要事件:

国庆放假开电瓶车接我,年轻时帮人炸石头,父亲挑粪浇地,父亲上树为我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