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提纲及答案归纳-(全)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28843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2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提纲及答案归纳-(全)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提纲及答案归纳-(全)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提纲及答案归纳-(全)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提纲及答案归纳-(全)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提纲及答案归纳-(全)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提纲及答案归纳-(全)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提纲及答案归纳-(全)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提纲及答案归纳-(全)Word文件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提纲及答案归纳-(全)Word文件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提纲及答案归纳-(全)Word文件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提纲及答案归纳-(全)Word文件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提纲及答案归纳-(全)Word文件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提纲及答案归纳-(全)Word文件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提纲及答案归纳-(全)Word文件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提纲及答案归纳-(全)Word文件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提纲及答案归纳-(全)Word文件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提纲及答案归纳-(全)Word文件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提纲及答案归纳-(全)Word文件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提纲及答案归纳-(全)Word文件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提纲及答案归纳-(全)Word文件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提纲及答案归纳-(全)Word文件下载.doc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提纲及答案归纳-(全)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提纲及答案归纳-(全)Word文件下载.doc(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提纲及答案归纳-(全)Word文件下载.doc

3、呈现出几个重要特征:

a、同时关注生产关系与资源配置

b、从封闭性到开放性

c、单调的分析方法到多元化的分析方法

d、纯理论推导到理论练习实际

第一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包含两个含义,一个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阶段。

5

【“三个有利于”标准】

邓小平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即

1、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2、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3、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并把“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改革和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6

【集体经济】

是由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形式。

7

【混合所有制经济】

是由不同性质的所有制经济组合而成的一种经济形式。

(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有利于提高效率、发展技术,促进所有制改革进程)

8

简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1、自由人的联合体和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

2、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

3、尽快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4、消灭商品生产,对全部生产实行有计划的调节

5、在共产主义两个阶段中分别实现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

记忆方法:

自由人有了生产资料,通过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通过计划调节生产,在共产主义低级阶段按劳分配,共产高级阶段按需分配。

9

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含义和意义。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1、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2、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不发达阶段

意义:

1、明确我国社会的性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防止“左”或“右”的错误倾向。

2、从国情出发,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以此作为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

3、确认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10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中,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既有量的规定,也有其质的规定。

这里的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仅要发展多种形式的公有制经济,而且要发展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公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我国的多种所有制经济都有其自己的特点、功能和优势,同时也具有各自的劣势和局限性。

在现阶段生产力状况下,它们都有其适宜于发挥优势的领域,因此应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合理配置各种所有制形式,使它们能够在功能上相互补充。

记忆要点:

1、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公有制经济包括的经济形式。

2、发展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包括的经济形势。

3、各有所长,各有所适,应发挥各自优势,功能互补。

11

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

1、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我党提出了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表明:

第一,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阶段。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我们党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奠定了基础。

2、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

以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作为改革的判断标准,目标上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新的体制,就是要使市场经济体制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5、关于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的理论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多种分配方式相互作用,形成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收入分配结构。

6、关于对外开放理论。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条件下,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7、关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论。

我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本质,经济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原则),对外开放,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12

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定义和两个含义。

2、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

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

2)发展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3)根据多种所有制经济各自的特点、优势和劣势,合理配置各种所有制形式,使它们能够在功能上相互补充。

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市场】

市场是指交换的场所、渠道和纽带。

【市场机制】

是指在(市场交易关系中形成的)(以价格、供求和竞争三位一体互动关系为基础的)经济运行和调节的一套有机系统。

【市场经济】

是指由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

【增量改革】

即在不率先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在边际上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也就是说,在等级规则作用较小的边际上,选择具有帕累托改进意义的利益调整方式进行体制变革,逐渐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渐进式改革】

根据国情,我国选择了一条自上而下的渐进式改革道路,逐渐从一个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特点:

1、利用已有的组织资源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

2、增量改革,即在不首先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在边际上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

3、先试点、后推广。

简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及运行特点?

p31

我国在20实际50年代末建立了一个以国家高度集权为特征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

这种体制的特征是:

1、在决策方面,实行中央集权控制;

2、在动力方面,实行平均主义分配原则;

3、在信息方面,实行计划指令的纵向传递,全部经济活动都纳入计划的轨道,企业行为基本不受市场信号的制约;

4、在所有制结构上,追求“一大二公”,实行“穷过渡”。

(“一大二公”就是规模大、公有制。

“穷过渡”,就是不发展生产力,而直接对生产关系进行革命。

在以上条件下,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都是由计划控制的。

简述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p32

市场经济是指由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

市场经济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资源配置遵循产权规则。

2、决策分散化。

3、自由和平等竞争。

4、价格协调微观决策。

你有多少资源,自负盈亏,自由竞争,根据价格决策运行。

简述渐进式改革的特点。

并阐述渐进式改革在我国取得成功的原因。

渐进式改革的主要特点:

2、增量改革。

即在不率先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在边际上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

3、先试点,后推广。

利用已有的组织,增量改革,先试点、后推广。

渐进式改革成功的原因:

1、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在公有制为主体条件下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条件下采用多种分配方式,从而既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化进程,又使社会主义制度适应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2、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来判断经济改革的成效。

3、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在稳定与发展中推进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

4、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适时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包括政府职能的转变,推行政治民主化等。

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为主)相结合,以“三个有利于”为改革行为判断标准,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并适时的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我国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1978年至1983年,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思想。

第二阶段,1984年至1987年,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

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不可逾越的阶段。

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具有统一性。

计划与市场板块式结合。

第三阶段,1987年至1992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要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模式。

第四阶段,1992年以后,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重要论断。

党的十六大重申: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作用”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有计划商品经济”(商品经济不可逾越)——》“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国家计划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十六大提出市场在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到基础性作用)

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第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基础

1、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与集体成分。

2、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在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形式。

3、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第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1、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方式是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按劳分配原则需要通过市场交易关系才能实现。

3、即使是公有资产也要有偿使用,占用公有资产的企业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论述应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塑市场竞争主体。

①实施国有企业的分类改革战略;

②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③对于大型竞争性国有企业应按照国际惯例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规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解决政企分开、产权关系明晰化问题;

④实现公司治理结构的创新;

⑤完善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⑥以改革促管理。

2、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优化市场环境的核心是完善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的完善除了市场主体必须产权明晰、具有硬的预算约束等体征之外,还必须具备:

①营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

②进一步开放市场,构建一个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③深化市场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现代流通方式。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就必须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信用体系。

3、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我国分配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建立起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分配制度改革要体现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兼顾效率和公平。

国民收入分配分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过程。

按效率进行的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可能导致贫富差距过大,而政府可以通过着眼于实现社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国民收入再分配把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维护社会公平。

4、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

需要通过机构改革转变职能:

①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避免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②明确经济政策目标,优化经济政策工具,提高经济政策效率;

③通过机构改革建立一个精简、高效、廉洁的政府服务体系;

④尽可能使政府的政策及政策的制定过程具有透明性,从而引入公众对政府行为的必要监督;

⑤政府应成为遵守法律的楷模,依法行政、依法治国、并努力创造一个公正的法律环境;

⑥实行国民待遇与非歧视原则。

(国企的分类改革)

(产权明晰、平等竞争)

3、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按劳分配+多种分配方式)

4、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政府职能的描述)

第三章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渐进过渡

【“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

“华盛顿共识”最初是由曾担任世界银行经济学家的约翰•威廉姆森提出。

针对20世纪80年代绝大多数拉美国家情况,提出了指导其通过经济改革走出困境的各项政策主张。

“华盛顿共识”的核心内容是私有产权条件下的资本与市场的全面开放,被人们称为“新自由主义的政策宣言”。

“北京共识”直接挑战“华盛顿共识”,是建立在中国经验基础之上,其包含三个重要原理:

1)创新的价值。

2)努力建造一个有利于持续、均衡与稳定发展的大环境。

(努力创造一个稳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

3)自主发展理论

【等级规则】p39

是指首先构建一个层层隶属的金字塔形的等级构架,再界定每一个行为人在这个等级构架中所处的位置,然后再进一步界定与这个等级位置相适应的资源配置权力。

【产权规则】

是指一个人拥有资源配置权力的大小与其所拥有的资产数量正相关,即拥有的资产越多,所拥有的资源配置权力就越大。

【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

是指由权力中心(党中央、国务院等国家权威部门)推进的强制性制度变迁。

【宪法秩序】

是指用以界定国家的产权和控制的基本结构,它包括确立生产、交换和分配的一整套政治、社会和法律的基本规则,它为集体选择确立了原则,从而是制定规则的规则。

宪法秩序是界定国家产权和控制的基本结构,它包含一整套的基本规则,为集体选择确立了原则,从而是制定规则的规则。

【诺斯悖论】

指一个能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有效率产权制度依赖于国家对产权进行有效的界定与保护,但受双重目标的驱动(社会总产出最大化与统治者集团的垄断资金最大化),国家在界定与保护产权过程中受交易费用和竞争的双重约束,会对不同的利益集团采取歧视性的政策,从而会容忍低效率产权结构的长期存在和导致经济衰退。

【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

当利益独立化(独立核算)的地方政府成为沟通权力中心的制度供给意愿与微观主体的制度创新需求的中间环节时,就有可能突破权力中心设置的制度创新进入壁垒,从而使权力中心的垄断租金最大化与保护有效率的产权结构之间达成一致,化解“诺思悖论”。

这种制度变迁方式称为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

【需求诱导型制度变迁方式】

当建立在排他性产权基础上的微观主体成为制度变迁的“第一行动集团”时,我国的制度变迁方式就由中间扩散型向需求诱致型方向转变,即个人或一群人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为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自发组织实施制度创新。

这种制度变迁方式符合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比较激进式改革与渐进式改革的差异?

激进式改革(如苏联、东欧国家)试图通过全面推进自由化和私有化,在短时期内实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

激进式改革的主要内容体现在:

①在政治上实行民主化,所谓民主化就是多党制;

②在经济上全盘推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

③在经济政策上采用休克疗法。

我国根据自己的具体国情,选择了一条自上而下的渐进式改革道路,逐渐从一个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简述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的特征

⑴在政府主体与微观主体共同参与的制度安排的社会博弈中,由于政府主体处于优势地位,所以它是决定制度变迁方向、速度、次序、方式的主导力量。

⑵政府主体是由一个权力中心和层层隶属的行政系统构成的。

⑶只有当权力中心的制度收益大于其成本时,实际的制度变迁才可能发生。

(由于权力中心与微观主体制度创新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是有差异的,因此,政府主体与微观主体在具体的制度创新中的利益摩擦是难以避免的。

⑷在不确定性和制度供给不足的条件下,权力中心为制度创新设置了严格的进入壁垒以控制风险。

⑸统一观念,即建立和推行一套可为下级政府和广大民众接受的意识形态,以减少新规则实施中的阻力,降低制度变迁的交易费用。

分析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中的“诺斯悖论”

“主导型制度变迁的概念”+“诺思悖论”的概念

如果是论述则+“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概念

阐述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方式与路径

1、从资源配置方式角度看,实际上是从等级规则向产权规则转变,其核心是资源配置权由政府转变为企业与个人。

(如有必要,再写下等级规则和产权规则的概念)

2、我国根据自己的具体国情,选择了一条自上而下的渐进式改革道路,逐渐从一个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1)利用已有的组织资源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

2)增量改革。

3)先试点,后推广。

13

阐述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地方政府在我国市场化进程中的主要功能。

1、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中的存在着“诺思悖论”。

2、“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的概念”,当利益独立化的地方政府成为沟通权利中心的制度供给意愿与微观主体的制度创新需求的中间环节时,就有可能突破权利中心设置的制度创新进入壁垒,从而使权利中心的垄断租金最大化与保护有效率的产权结构之间达成一致,化解“诺思悖论”。

3、地方政府在我国市场化进程中的主要功能:

(1)地方政府成为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中的“第一行动集团”。

地方政府的预算规模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

一是与本地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的财政收入规模;

二是中央和地方分享财政收入的比例。

(2)非平衡改革战略下的潜在制度收益(理解为试点城市)与地方政府对制度创新进入权的竞争。

地方政府可以与中央讨价还价,从而获得制度创新进入权,在非平衡改革战略下获得潜在制度收益。

14

分析我国渐进式改革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1、渐进式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政治企业家腐败、收入两极分化,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竞争导致封闭)

1)政治企业家行为规范的模糊化导致腐败现象日趋严重。

2)地方政府官员对GDP的盲目追求导致地方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环境、资源)下降。

3)地方与地方之间的竞争的加剧导致地方封锁,产生了所谓的“诸侯经济”现象。

4)“先试点后推广”的改革方式导致获不同阶层、不同地区收入水平的差距不断扩大。

2、问题发生的根源:

渐进式改革条件下等级规则与产权规则的冲突,或者说反映了新旧体制并存条件下的政治与经济的矛盾。

3、解决问题的关键:

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特别是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

第四章社会主义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

【所有权】

是确定物的最终归属,表明主体对确定物的独占和垄断的财产权利,是同一物上不依赖于其他权利而独立存在的财产权利。

所有权概括和赋予了所有者能够实际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能。

【占有权能】

是指人对财产直接加以控制的可能性,是所有者与他人之间因对财产进行实际控制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使用权能】

是指不改变财产的所有和占有性质,依其用途而对其加以利用的可能性,是人与人之间因利用财产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使用权是直接于所有物之上行使的权利,因而使用权的存在首先以占有物为前提。

【收益权能】

是指获取基于所有者财产而产生的经济利益的可能性,是人们因获取追加财产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处分权能】

是指为法律所保障的实施旨在改变财产的经济用途或状态的行为的可能性,它所反映的是人在变更财产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产权】

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

也就是说,产权不是一种而是一组权利,它包括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

【产权制度】

是指既定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结合而成的且能对产权关系实行有效的组合、调节和保护的制度安排。

【公共产品】

是指那些消费不具有排他性但收费存在困难的产品。

可分为2类:

一类是向全体公民免费提供的纯公共产品,如国防、公安系统、公共道路等。

另一类是向消费者收取一定费用的准公共产品,如公立学校、医院、公共文化设施、城市自来水和煤气、邮政、国家电网、国家政策性银行等

【基础产业】

具有自然垄断特性的基础产业包括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两部分。

基础工业是指能源(包括电力)工业和基本原材料(包括重要矿产资源、钢材、石油化工材料等)工业;

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机场、港口、通信、水利等设施。

【竞争性国有企业】

是指那些国家投资建成的、基本不存在进入与退出障碍、同一产业部门内存在众多企业、企业产品基本上具有同质性和可分性、以利润为经营目标的国有企业。

多分布在制造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领域。

【自然人企业制度】

按照财产的组织形式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企业的组织形式可分为自然人企业和法人企业。

自然人企业制度主要包括独资企业和合伙人企业两种形式。

【法人企业制度】

法人企业制度的典型形态是公司制,它主要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公司】

是由一定人数以上的股东所发起组织、全部资本被划分为若干等额股份、股东就其所认购的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股票可以在社会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