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8993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docx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docx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认识到:

中日民族矛盾急剧上升的情况下,以学生为主体的"一二•九"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同时也为将开展的中国的抗日战争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说明学生运动只有与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相结合,才是发展方向。

同时使学生理解:

在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及时调整自己的政策路线,促使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在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屡遭损失时,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保证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从而进一步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解放的中流砥柱。

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及其主要作战情况。

2、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作用。

3、中国人民遭受深重伤害与英勇的斗争精神,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意义。

4、正面战场的作战及其作用。

5、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作用。

 三、计划课时:

4课时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灭亡中国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

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开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由于日本明治维新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主义道路实现的,因而大量的封建因素保留下来了,比如说还有天皇;同时在维新期间日本是以经营军事工业为主导来带动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因而具有军事性的特点。

正是由于这种军事性,封建性的特点,因此日本较其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外更具有疯狂的掠夺性,而且主要依靠武力扩张来进行掠夺。

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就确立了对外的扩张政策,并制定了所谓的大陆政策,公然主张征服朝鲜,征服中国,进而征服全世界。

1910年日本占领了朝鲜随后便加紧了侵略中国的准备,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呈递了一份秘密奏折,这个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宣称: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这个支那就是指咱们中国这个满蒙主要是指我国的东北地区和内蒙古这就赤裸裸的暴露了日本妄图吞并中国争霸世界的狂妄野心1929年日本参谋本部和关东区司令部先后四次秘密派遣特务侦察我东北地区,继以制定5年进攻方案。

1931年6月日本军部制定了解决满蒙问题的方策大纲,确定了采取军事行动占领满蒙的方针。

这是我们讲的第一个问题,即灭亡中国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基本国策。

二、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日本加紧实施其既定的基本国策

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关东军炸毁了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小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守备队,当即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同时驻扎在南满铁路沿线的日本军队分别向沈阳城内和长春、四平、公主岭等地发起进攻,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之后,19万东北军按照蒋介石既定的不抵抗方针,不战自退,沈阳全城一夜之间陷入敌手,不到一个星期日军就占领了辽宁,吉林两省的32座城市,控制了12条铁路交通线。

日军占领了辽宁,吉林两省之后,随即南下于北京,仅4个月零10天就占领了山海关自黑龙江之间3倍于它本国的中国领土,东北110万平方公里的富饶河山沦为日本的殖民地,3000万同胞惨遭日军蹂躏。

“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为什么不抵抗?

这是由国民党的阶级性质决定的,国民党是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他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不是代表广大群众利益。

这就决定了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对于日本的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在蒋介石看来,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如果抵抗中国肯定打不赢。

那么与其抵抗,不如妥协退让,把东北让给日本,以换取日本不在侵略华北。

但是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之后,随即开始入侵中国的华北地区。

1935年日本在华北制造了一系列的事端,向中国政府提出了使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国民党政府在河北、察哈尔两省的主权大部丧失,华北成了日军可以自由出入了真空地带,接着日方又侧重华北5省,那就是河北,察哈尔,绥远,山西,山东,还有两市就是北平和天津,搞所谓的防共自治运动,制造傀儡政权,这就是华北事变。

日本在入侵华北地区的同时,开始着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准备。

在经济上,大力推行经济军事化,使以军事工业为主导的重工业急剧发展。

1930年日本工业生产总额中重工业占38%,到1937年增加到58%,重工业军火工业的发展的速度更是惊人,1937年日本的海陆军武器生产总额比1931年增加了8倍多,那么生产这么多的武器干什么呢?

就是为了全面侵华做准备。

在军事上大规模的扩军备战。

1937年日本军事预算占了全国总预算的60%以上,日本军队总数从1934年的45万7千人增加到1937年的107万8千人。

在政治思想上,逐渐法西斯化。

1936年日本出现了750多个法西斯小团体,这些个法西斯组织大肆鼓吹大日本主义,在日本人民中尤其是在日本青年和军人中灌输武士道精神。

华北事变之后日本又加紧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准备部署。

1936年8月法西斯军人控制的广田弘毅内阁,制定了南攻南洋群岛,北攻西伯利亚,先打中国的侵略计划,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对华作战的具体计划,准备以14个师团的兵力占领华北、华中、华南地区,一举灭亡中国。

1937年6月日本陆军首脑会议决定立即从国内出兵向中国发动攻击,这一个决定得到了天皇和内阁的批准,这样日本全面侵略中国就只需要一个借口了,这是我们讲的第二个问题。

三、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开始进行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7月7日夜,驻丰台日军率领一个中队在卢沟桥以北的龙王庙附近举行军事演习,10时结束之后在回营的路上,忽然听到背后几声枪响,随即集合点名,发现一名士兵失踪,那么日本就借口这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当地国民党驻军理所当然的拒绝了这一无理要求,正在交涉期间,日军炮轰了宛平县城并且攻击卢沟桥,这就是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动员了几乎全部的军事力量,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向华北,华东,华中地区发起战略进攻。

日军占领了北平,天津,太原,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一大批城市。

由于遭到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在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之后,日军被迫停止了对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日本在坚持灭亡中国的总方针下,调整侵华政策,对国民党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在战略区扶植傀儡政权,建立和发展汉奸组织,逐步将主要兵力用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

1944年4月到1945年1月,日本发动了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作战,占领了中国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是日军在中国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

随着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重大转折,中国敌后战场开始实行局部反攻。

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兵中国的东北直接对日作战,中国军民随即开始战略反攻。

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终战诏书,日本侵华战争最终遭到彻底失败。

这就是我们讲的第一个大的问题,就是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的简要情况,这是一个问题。

四、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日本的大举进攻,使中国的台湾,东北,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等大片的国土,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日本在这些地方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犯下了空前严重的罪行,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极为深重的灾难。

(一)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日军入侵中国后,到处进行烧,杀,淫,掠,这里我们以南京大屠杀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在日本华中方面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第六师团师团长谷寿夫中将等人的纵容指挥下,日军展开烧杀淫掠竞赛,时间持续了六个星期之久,其手段之残忍、方式之野蛮在中外战争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我们首先讲烧,全市房屋被烧了1/3财产损失达2.4亿多美元,使一个六朝古都到处是残垣断壁,有的地方甚至化为灰烬。

杀,集体屠杀事件,共计是28起,被害的人数19万多人,零星的屠杀无计其数,尸体掩埋工作进行了数月之久,特别是日本杀人的手段极其残忍:

挖眼睛,割鼻子,刺胸,割肉,破腹取胎儿等,更有甚者,他们以杀人多少为竞赛娱乐,日军有一个炮队的小队长名字叫向井明敏,还有一个是富田大队的副官野田毅,他们约定在规定时间内看谁杀的人多,那么结果他们不分男女老幼,逢人便砍,在规定的时间内,野田毅杀105个人,向井明敏杀了106个人获胜,那么这两名刽子手在杀人竞赛之后,还得意忘形的摄影留恋,据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统计,在南京的中国平民和被俘士兵被集体枪杀,焚烧,活埋以及用其他方法处死的达30万人以上。

淫,日本军官宣称奸淫妇女是日本军队所特许的,身为中将的谷寿夫本人,不仅亲手杀人,也像禽兽一样在大街上强奸妇女。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经过查证,认定了日军占领南京之后,全城中无论是幼年的少女或者是老年的妇女多数被奸污了。

许多妇女在强奸之后被杀,并将她们的身体加以斩断。

仅在占领后一个月中,南京就发生了两万多起强奸案。

掠,就是日军领中国两个月后,掠夺中国的财富无数。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我们这里有几个反应南京大屠杀的图片,大家可以看一看,这是南京大屠杀的一个场面,这也是一个场面,这就是当时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是他的部队在南京大屠杀的,还有一个就是谷寿夫,谷寿夫是直接带领第六师团,进入南京城直接杀人的这个师团长,这就是两位直接杀人的刽子手:

一个叫向井明敏一个叫野田毅。

南京大屠杀开创了现代战争史上破天荒的惨案记录,连德国法西斯也认为日军是兽类集团。

其实日军每战一地,对我国同胞都实行了野蛮的烧杀淫掠。

日军在其他许多地方制造的屠杀中国人民的惨案不计其数。

相持阶段到来之后,日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抗日根据地,开展大规模的扫荡,实行所谓的“三光”政策,那就是杀光其军民,烧光其房屋,抢光其粮食。

据不完全统计,在晋冀鲁豫山东苏皖等7个根据地,中国军民被杀戮的即达318万人,房屋被焚烧达1952万间,致使有的地方出现了“人人都戴孝,家家闻哭声”的悲惨景象。

日军还悍然实行细菌战,毒气战。

从1940年下半年开始,日军的731部队开始将带有霍乱,伤寒,鼠疫等病菌的投针器,投放到中国的许多地区,造成大量的中国军民伤亡。

731部队并对中国军民实行活体解剖,日军还在其占领区掳掠和残害中国的劳工,强迫一些中国妇女充当慰安妇。

那么这里有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日军对中国民众如此残忍呢?

我认为显然日军的烧,杀,淫,掠行为,不是几个日本战争犯的个人行为,而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本质所决定的,是与日本军政当局的纵容和唆使分不开的,是日本军国主义者把他们训练成了一群野兽。

日军进入南京之后,第六师团长谷寿夫宣布解除军纪3天,这意味着什么呢?

就是可以使士兵乱来。

第十六师团长在日记中也透露,因采取大体不留俘虏政策,故决定全部处理制。

那么全部处理怎么处理?

要么就是屠杀,要么就是活埋。

由于日本军国主义长期进行反华宣传,使得相当多的士兵都认为中国人是劣等民族,要加以征服。

值得注意的是,战后日本总有一股右翼势力企图否定日本的战争责任,为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行径辩护,为战争罪犯涂脂抹粉。

他们修改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把侵入改为进入,那么显然一字之差,性质发生变化;他们发表文章认为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把一个士兵的参战日记篡改了980多处,还叫嚷要给死亡的军官和家属以某种荣誉,日本前首相小泉还多次参拜供有包括松井石根等人在内的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这是很值得我们认真加以警惕的。

这是我们讲的第一点,就是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二)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富

在东北,日本南满铁路株式会社,南满重工业股份公司,这是两个垄断企业,它独占了东北全部的重工业和铁路交通,控制了东北的经济命脉,肆意掠夺矿产资源。

在关内,日本也有两个公司,一个叫做华北开发股份公司,再一个叫做华中股份公司,这两个公司分别主管对华北、华中的经济掠夺,据不完全统计,在1937年至1945年8年间,日本仅从华北就劫掠煤炭1.2亿吨,铁矿石450多万吨,海盐1200万吨,绿矾土300万吨,以及大量的钨、锰等金矿石,日本侵略者还大肆掠夺占领区的土地和农产品,他们还推行所谓的粮食出口政策,对农产品实行严格的统治和垄断,强迫农民将粮食等主要的农产品廉价出卖给伪政府,除保证侵华日军的需求外,大部分粮食被运往日本国内。

(三)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日本侵略者按照以华制华的政策和思想上的方针,在其占领区大力推行奴化教育,企图以此达到泯灭中国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以维护其殖民统治的目的。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

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

日本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以及日军的烧,杀,淫,掠等野蛮行径,实际上是要剥夺中国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因此,中国人民必须勇敢的站起来,以武力反抗日本的侵略。

这是我们讲的第一个大的问题。

第二节 中国军民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中国的抗日战争共进行了多长时间?

过去我们一提到抗日战争就是8年抗战,其实那是指全国性抗战,如果从“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军民进行局部性抗战算起,到1945年抗战胜利,那是14年抗战。

我们应当明白这个道理。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面对日本的野蛮侵略,中国人民毅然奋起反抗。

中国军民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开始的局部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农阶级的先锋队,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利益,义无返顾的挺身而出,率先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三天,中共中央就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的宣言》,宣言指出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的目的,是使中国完全变为他的殖民地。

号召全国工农武装起来进行民族的自卫战争。

9月22日,中共中央又作出《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要求各级党组织,加紧组织领导群众的反帝运动,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严重打击,每一个党员必须发挥自己全部的积极性,英勇坚决的走上民族解放战争的战场,成为民族解放战争的先锋和模范。

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对日战争宣战,正式宣布对日作战。

中国共产党还直接领导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的野蛮侵略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中国人民被迫发出了愤怒的吼声,原东北军部分官兵冲破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组织抗日救国军,义勇队,各界民众也纷纷组织反日团体以武装抗日,中共中央先后选派罗登玄,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赵一曼等到东北,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救国武装斗争。

1933年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先后在东北各地崛起。

后来各抗日游击队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联在白山黑水之间同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总之,“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坚决主张武装民众,进行民族革命战争,并率先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这是我们讲的第一个小的问题。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九一八”事变之后,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兴起。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和广大的工人,农民是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坚力量。

上海、天津、广州、北平等工人纷纷举行反日大罢工和抗日的游行示威,组织抗日救国会,开展抗日募捐;农民开展游击斗争;北平、南京、上海等地的大中学生举行罢课、示威、街头宣传等活动,各界的学生还到南京请愿,要求蒋介石出兵东北,收复失地;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也要求国民党当局改弦更张,变更剿共政策,全国一致对外;国民党军队中的部分爱国官兵进行了局部抗战。

中国共产党开始同国民党官兵的抗日合作在东北,中共满洲省委同以原东北军为主体的抗日义勇军进行合作,其领导人李杜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后来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2年1月,国民党第19路军在凇沪一带抗击日军,中共中央号召全国各界民众组织义勇军,并发动荷西日上纱厂工人罢工,以支援19路军的抗日作战。

1933年5月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并谋求同共产党合作,中国共产党派出了很多人到同盟军中工作,在同盟军中工作的共产党员约有300多人。

北路前敌总指挥吉鸿昌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同年11月国民党第19路军将领蔡廷锴,蒋光鼐以及国民党内爱国人士陈铭枢、李济深等人在福州发动反蒋抗日的福州事变,此前第19路军代表同中央根据地的代表签定了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

1934年4月由中国共产党提出,由宋庆龄,何香凝,李杜等1779等人领衔,以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筹备委员会的名义,发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在纲领上签字的群众多达几十万人。

在中国共产党关于救亡图存、全民抗战的号召和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示威游行,喊出了“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这就是“一二﹒九”运动。

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这是我们讲的第二个小的问题

下面讲第三个问题

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一)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

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之际,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发表了《为抗日就国告全国同胞书》,欢迎全国各党派,各界同胞各军队都应捐弃前嫌,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鲜明地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基本策略和任务。

会后,中国共产党对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第十七路军的统一战线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1936年上半年,在西北地区红军和东北军第十七路军之间实际上已经停止了敌对行动。

此时的蒋介石对日态度及内外政策发生了某些变化,并开始着手整军备战工作。

193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停止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第一次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的对象。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联合蒋介石抗战呢?

因为蒋介石当时他掌握着全国绝大部分的政权,掌握着几百万的国民党军队,联合蒋介石抗战一方面可以增加抗战的力量,另一方面又可以减少抗战的阻力。

那么蒋介石不愿意抗战怎么办呢?

9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

毛泽东曾形象的比喻赶驴上山他说驴子是不愿意上山的,那么怎么办呢?

需要前面有人拉,后面有人推,中间还有人打,并且认为如果各方面都一起来逼蒋介石,蒋介石是有可能抗日的。

(二)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在这个时候,蒋介石还没有根本改变对日本的态度,他仍然准备组织力量对陕北根据地和红军发动新的围剿。

12月初,蒋介石到达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攻打陕北的红军。

12日凌晨为了停止内战,实行抗日,张、杨两将军在对蒋介石苦谏无效的情况下实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这就是著名的“西安事变”。

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为了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确定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方针,派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张、杨两将军同南京方面的代表宋美龄,宋子文等人的和平谈判。

经过谈判,终于迫使蒋介石做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

“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结束了,国内和平基本实现了,这就为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抗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为了促进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实现国共和作的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

其中第一条就是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也得到了国民党内抗日派的赞同。

在五届三中全会上,宋庆龄等许多著名的国民党左派人士联名要求恢复孙中山的联俄、联共、辅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经过激烈的斗争,全会终于确定了与共产党重新合作的方针,并在会议的文件上,第一次写上了抗日的字样,这说明在国难当头的时刻,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这是我们讲的第三个问题。

四、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一)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全国性抗战的新时期。

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号召全中国同胞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

7月15日,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交给蒋介石,约定由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

7月17日周恩来,秦邦宪,林伯渠等人在庐山同蒋介石、张冲、邵力子等人进行谈判。

经过谈判,国共两党于8月中旬,达成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等协议。

八路军由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政治部副主任。

八路军辖下三个师全军是4万5千人,接着南方的红军和游击队除琼崖红军游击队之外,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叫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

辖下四个支队全军1万3百人。

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至此,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的意义

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一,因为有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政府当局被迫暂时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对于日本侵略者不抵抗,以及寄希望与国际社会调停、干涉等政策,开始走上了抗日的道路。

第二,因为有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军队才能够一致对外,无数将士的爱国热情得以激发,他们才能在抗日战场上英勇杀敌,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第三,因为有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华民族空前的团结起来,一切爱国的力量集结在抗日的旗帜之下,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凝聚成反抗外来侵略的滚滚洪流,为坚持抗日战争,奠定了最广泛、最深厚的民族基础。

第四,因为有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可以运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敌后广泛开展宣传组织工作,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在国统区推动抗日民族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的发展,进一步扩大党的影响。

这不仅为保证党对抗战的领导、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变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人民革命的胜利,最后夺取民族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正因为如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领导抗日军队分别担负起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全国各界民众,包括中国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人士,民族工商业者,各中间党派,各少数民族,台港澳同胞,海外华侨都以不同的方式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投入了全民族抗战,在祖国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中华儿女表现了空前的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战略防御阶段。

在此阶段,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先后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

下面我们简要的介绍一下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的战况。

(一)忻口会战

日军占领平津之后,以8个师团共37万人的兵力沿平绥,同浦,平汉,津浦四条铁路进攻,重点是夺取山西的太原,卫立煌将国民党军队集结在忻口地区的8个军,共计十万多人,编成了3个集团军进行抵抗。

八路军115师在敌之侧后打击和牵制日军。

10月13日,忻口会战打响,战况是异常的激烈,敌我双方展开正面阵地争夺战反复肉搏冲锋,双方死伤惨重,日军消耗兵力2万多人,不能沿同浦路直下太原。

于是他改变计划,以一部沿正太路西进来进攻太原。

10月下旬,日军突破了娘子关,兵锋直指太原,此时忻口国民党守军腹背受敌,被迫撤退。

11月8日,太原失守。

(二)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国民党军调集了50多个师,约70万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