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909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5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漯河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漯河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漯河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漯河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漯河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漯河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漯河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漯河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漯河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漯河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漯河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漯河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漯河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漯河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漯河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漯河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漯河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漯河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芳香油挥发的香味会吸引昆虫前来传授花粉。

颜色艳丽、花瓣大的花一般香味不浓,因为它们主要靠颜色来吸引昆虫;

反之,②,因为它们主要靠花香来吸引昆虫。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共8分)

材料一:

①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他事矣。

(《荀子》)

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

③诚心者,天下之结也。

(《管子》)

材料二:

“信用中国”网站是政府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窗口。

该网站于2015年6月上线运行,2017年10月改版升级。

新版分区设置更合理,更加突出权威性、及时性、互动性和可读性。

2018年4月,该网站开通了个人信用信息查询功能。

“信用中国”网站自运行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目前,该网站日访问量超过500万人次,网民浏览、查询已累计突破9亿次。

材料三:

漫画(见右图)

(1)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20字左右。

2分)

(2)请介绍材料三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

(介绍时注意要素齐全,顺序合理,70字左右。

6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共16分)

父亲的长笛

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

那是,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

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

邻居们说:

“来来,吹一段儿!

”“吹一段?

”父亲似问似答,将笛长横放嘴边。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

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那样的时光里,她是红人儿,孩子们羡慕极了她有一个这样将笛子吹得声声悦耳的父亲,哄着她,把好吃的分给她一份,只为了听她父亲吹笛子时可以靠近一点儿。

她亦是非常的骄傲的,那时,父亲是天,是地,是她心目中的大英雄。

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

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

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

“唉呀!

别吹了好不好!

烦死人了!

”笛声戛然而止。

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

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

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

“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

”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

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哭了。

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

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

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

渐渐的,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

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

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

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

“小敏,你爸好酷哇,扫大街还不忘了吹笛子!

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

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

“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

”“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

“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

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

”父亲喝住了母亲。

“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

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

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地拿走了长笛,扔在了城边的小河里。

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

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

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

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

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

儿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

“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

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

”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

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

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

她吞吞吐吐,说:

“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你那长笛。

”父亲一笑:

“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

”母亲走过来,:

“还是闺女疼你懂你呀!

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

”“腿?

没白断?

”她吃惊地问。

“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你爸大雪天骑车给人送货,摔断了腿……”“哎!

跟孩子提这些干啥!

都是过去的事儿了!

”父亲笑着打断母亲。

转脸看她。

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

“来来,吹一段!

”父亲似问似答。

将长笛横放嘴边。

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漫延开来,飞扬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

(作者:

赵文静。

有删改)

7.请以长笛为线索,从父亲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

8.下面的语句是如何描写笛声的?

请简要赏析。

9.请品读下面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揣摩她和父亲的心理。

10.母亲这一形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

(共12分)

宣纸的“前世今生”

①母语通常是指一个人所属民族的群体语言,是一个民族最为鲜明的符号标志,它能把一些人凝聚为一个共同体。

母语自信则是对母语品质和母语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母语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尊重。

②每个民族对自己的母语都有一种天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视其为最美的语言。

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是华民族的文化徽章。

汉语拥有最为丰富的书面文献和自公元前841年以来不曾中断的历史记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它因其承载的文化的先进性而对世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这让我们自豪,也增强了我们对汉语的自信。

然而,在近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加之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冲击,我们对汉语的自信长生了动摇,这给汉语带来了危机,造成了伤害。

“五四”期间,汉语严重欧化,有学者甚至主张用拼音来代替汉字:

上世纪80年代,汉语的计算机输入成为难题,汉字又蒙受了“笔画复杂、输入困难”的责难;

即使是现在,国人对外语的重视程度依然远远超过汉语……因此,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是每个中国人必须正视的问题。

③对母语的不自信,究其本质,是对自身文化的不自信。

在当今形势下,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文化是我国生存和发展的软实力,是中华民族的命脉和灵魂。

而汉语既是这种文化的产物,也是这种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就不能再对汉语采取那种“自贬、自侮、自戕”的感觉,而应重新拾回对汉语的自信。

④事实上,从语言学角度看,汉语也的确有值得我们自信的理由。

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

在世界语言中,汉语具有独一无二的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特种,精通多国语言的季羡林先生称汉语是世界语言里最简练的一个语种,同样表达一个意思,如果英语要60秒,汉语5秒就够了。

汉语在表达的自由度和创造性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美国语言学家范诺萨说,汉语充满动感,不像西方语言那样被语法、词类规格套死。

汉语有声调,音韵铿锵,和谐美丽,瑞典语言学家高本汉认为,在这方面,汉语比西方语言略胜一筹。

⑤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汉语在全球快速传播,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不断升温的“汉语热”不仅强化了人们对汉语的认同,旺盛的需求也为汉语“走出去”增添了信心。

据英国语言学家格雷多尔研究预测,到2050年,汉语将上升到国际语言分类金字塔的最高一层。

因此,我们更应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做一个根基牢固的中国人。

(作者,纪秀生。

11.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应该“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的原因有哪些?

请逐条概况。

12.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证思路(4分)

13.下面两则材料分别可以用作本文哪一段的论据?

请简述理由。

材料一

国学大师钱穆说过,汉语之美在于“精”。

“语种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仅10个字,不仅使我心与天地大生命融凝合一,又兼及自然科学。

着语不多,会心自在深微处。

材料二

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说,语言是一个民族所必需的“呼吸”,通过一种语言,一个人类群体才得以凝聚成民族,一个民族的特性才能获得完整的映照和表达。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17题。

(共10分)

(一)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①然大观。

然不若武昌黄鹤楼。

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②,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

总之有不如岳州岳阳楼。

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③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节选自王士性《广游志》)

注:

①杰:

高大。

②殊:

差别。

③眼界:

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

1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

雄伟景象。

B.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排空:

一扫而空。

C.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薄暮:

傍晚时分。

D.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锦鳞:

美丽的鱼。

15.把语段

(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16.语段

(一)迁客骚人的“悲”从何而来?

请简要分析。

17.语段

(二)是怎样写岳阳楼的?

它写岳阳楼的目的与语段

(一)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8—19题。

(共4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8.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中的画线句(2分)

1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

为什么?

四、作文(50分)

20.任选一题作文。

(50分)

(1)题目:

最懂我的那个人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两则材料,然后作文。

①工于论人者,察己常疏。

(张栻)

释义:

巧于议论别人的人,很少省察自己。

②君子以细行修身,不以细行取人。

(魏源)

品德高尚的人在小事上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但不以小事来苛求别人。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

情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是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A

2.B

3.

(1)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

(1)①格列佛在小人国得宠是因为他帮助使利立浦特国打败了不来夫斯古国。

失宠的原因主要是他不支持国王消灭不来夫斯古国,用小便灭了皇宫的大火和遭受陷害、污蔑等。

②食人族再次来到岛上的时候,鲁滨逊救下了一个将要被吃掉的俘虏,因为那天是星期五,所以鲁滨逊给那人起名“星期五”,成了他的仆人和朋友。

(2)②尸魔三戏唐三藏

故事情节:

唐僧师徒往西天取经,一路走到了宛子山。

山中有个妖魔白骨精,想要吃唐僧肉修得不死之身,于是两次施魔法变化村姑和婆婆,前去诓骗唐僧,不料均被悟空识破。

最后白骨精幻变白发老翁诓称前来寻亲,仍被火眼金睛悟空识破,悟空不顾唐僧念咒阻止,挥棒将假老丈击毙。

白骨精化青烟逃走。

唐僧误为孙悟空无故三次伤人,佛法难容,十分愤怒,从而逐走悟空。

悟空苦苦哀求但是唐僧不予原谅,无奈痛别师傅跟师弟们,暂归花果山。

“极真之理”:

不要被假象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5.芳香油不同颜色素雅、花瓣小的花一般香味较浓

6.

(1)自古以来,诚信都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准则

②2)该漫画中一个人被禁锢在竹笼子里,旁边放着被禁的原因“失信”二字,竹笼子上方贴有

“限制贷款”“禁止乘坐飞机”“禁止…”字样,该漫画寓意,一个人若失信,将寸步难行

二、现代文阅读

(一)

7.

(1)女儿小时候,特别爱听“我"

吹笛,笛声一响,她就跟着哼唱;

(2)女儿五年级时,“我”左腿残疾又没技术,当了环卫工。

因为同学的嘲笑,女儿恨“我”没出息,开始讨厌“我"

吹笛;

(3)女儿上初中时,“我”在工作间隙,在马路牙子上吹长笛,被电台记者拍到了电视节目。

“我”曝光在女儿的全班同学面前,女儿偷扔了“我"

的长笛;

(4)女儿的儿子初一时,练唱《父亲》,勾起了女儿的回忆,女儿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回家送给“我”并道歉。

8.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把父亲清脆悠扬的笛声比作小河流水,正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笛声的美妙,同时通过大人们和孩子们的动作和神态,侧面烘托出父亲吹笛时营造出的美妙意境,与下文女儿因同学的嘲笑不再喜欢父亲吹笛形成对比。

9.女儿的心理:

为父亲的疼爱和宽容而感动,为当年自己的虚荣和冒失而愧疚,为父母的艰辛而感到酸楚。

父亲的心理:

为女儿能领悟到做父母的艰辛、为女儿的孝顺和女儿的释怀而欣慰,为老伴给女儿坦白当年腿残疾一事而略感不好意思

10.交代了父亲腿残疾的原因,解开了前文的悬念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父亲吹笛时,母亲陶醉的神态“格外柔美”,使得文章首尾呼应;

通过母亲的言行,表达了父亲对女儿无私的爱和宽容,使文章主题更丰厚。

议论文阅读

(二)

11.

(1)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徽章

(2)中华文化是我国生存和发展的软实力

(3)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

(4)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汉语在全球快速传播,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解析:

考查议论文中概括文章内容,通读全文,把握要点。

12.

首先提出“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徽章”的分论点;

接着从正面举了自公元前841年以来汉语在历史上不曾中断的记录以及对世界的影响来论证论点;

然后从反面举了近现代以来汉语遭受的冲击以及面临的危机;

最后强调了“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是每个中国人必须正视的问题”。

本题考查议论文论证思路的考点。

要用到“首先”、“接着”、“然后”、“最后”几个连词进行总结和归纳。

13.

(1)材料一适合放在第④段。

因为第④段的论点是“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强调了汉语简洁而富有想象力;

而材料一也强调了“汉语之美在于精”的论点,与第④段论点相吻合。

故放在第④段之后。

(2)材料二适合放在第①段

因为第①段强调的是“母语通常是指一个人所属民族的群体语言,是一个民族最为鲜明的符号标志,他能把一些凝聚为一个共同体”;

而材料二也强调的是“通过一种语言,一个人类群体才得以凝聚成民族”;

两个观点相吻合,故放在第①段之后。

本题考查补充论据的知识点,公式为“人+事+结果(论点)”,找到材料的论点和文章中的论点相匹配即可。

三古诗文阅读

14.B

B选项中的“浊浪排空"

中的“排空”是冲向天空。

15.我看那巴陵的没好情状,全在洞庭湖上。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16迁客骚人的“心”是从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

通过文中的“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登斯楼也,则有忧谗畏讥……”他们能把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即“以物喜,以己悲。

与下文中的“古仁人之心”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对比。

17.语段

(二)中运用对比手法,通过膝王阁,武昌黄鹤楼与岳阳楼对比,突出强调了岳阳楼“洞庭万顷水天一色、香无际涯”“岳阳更雄”的特点、语段

(一)通过描绘,表达作者对岳阳楼的赞美之情。

语段

(二)通过迁客骚人的悲喜观与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行对比,突出下文“古仁人”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凸现了文章的主旨。

18.三字短句,简短有力,表现前路的艰辛。

19.人们往往在身处逆境、苦闷时自我安慰、自我鼓励时引用它。

因为这两句诗抒写了诗人在长安历经仕途险恶时的深切体验,表现了诗人摆脱苦闷、相信理想终会实现的自信与乐观。

四、作文

命题作文:

依然把“自我”作为写作的核心,这符合新课标中有关初中生作文要“表达自己对自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这一要。

是这个题目乍看很好写,但事实上并不容易,对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理解一个人,是多么难的一件事情啊。

他们觉得全世界都不懂自己,又很渴望别人能够懂自己。

这也是这道题命制的高明之处,值得庆幸的事,这个题目平时孩子大多都接触过,并不会出现头脑空白不会写的状况。

很多用记背的方式来学语文、“走脑不走心”的孩子写这个题目就免不了要吃亏,也许他能流利的背诵一些名人名言,好的语段;

记得住哪个名人在哪篇文章写出了什么样的情感……但因为精力缺乏,情商不够,写作文真情实感就显得缺乏。

不要捏造经历和感情,因有真实体历而感人,去掉矫揉造作,只写最真最深的情感,就是语文写作的终极目的吧

材料作文:

“自我”是近年中考作文命题关注的核心。

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等,都直接或者间接地提示着要写“自我”。

遇到事情的时候,应该如何处理,该反思自身还是寄希望于他人的改变。

随着近年来对考生人格成长的关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考生完善的人格成长比分数更重要。

这一题目也是对这一认识的呼应和推进。

今年作文命题总体来说比较平稳,不设审题障碍,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让学生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差距、发现不同,表达真正有个性的见解与感悟。

今年的作文题目增加了思维方法和思想深度的考查和区分,让平时关注生活、积极思考、深入探究的学生能够脱颖而出。

反对华而不实、虚情假意、生搬硬套的文章。

考虑到初中阶段的学生,不能把思辨性放得太深,建议学生在实践中思考生活、体验生活,最好不要写成纯议论的文章,以免陷入空谈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