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教案范文三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9144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化学教案范文三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一化学教案范文三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一化学教案范文三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一化学教案范文三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一化学教案范文三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一化学教案范文三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一化学教案范文三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一化学教案范文三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一化学教案范文三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一化学教案范文三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一化学教案范文三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教案范文三篇.docx

《高一化学教案范文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教案范文三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化学教案范文三篇.docx

高一化学教案范文三篇

高一化学教案范文【三篇】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

小编整理了高一化学教案范文【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教学目标】

1.理解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能用以上规则解释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2.能根据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则和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顺序图完成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价电子排布;

【教学重难点】

解释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教师具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引导式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1.原子核外空间由里向外划分为不同的电子层?

2.同一电子层的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

3.比较下列轨道能量的高低(幻灯片展示)

【联想质疑】

为什么第一层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只能容纳八个电子而不能容纳更多的电子呢?

第三、四、五层及其他电子层最多可以容纳多少个电子?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与原子轨道有什么关系?

【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

电子在原子核外是按能量高低分层排布的,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就好比能层是楼层,能级是楼梯的阶级。

各能层上的能级是不一样的。

原子中的电子在各原子轨道上按能级分层排布,在化学上我们称为构造原理。

下面我们要通过探究知道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

【板书】一、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交流与讨论】(幻灯片展示)

【讲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是从能量最低开始的,然后到能量较高的电子层,逐层递增的。

也就是说要遵循能量最低原则的。

比如氢原子的原子轨道有1s、2s、2px、2py、2pz等,其核外的惟一电子在通常情况下只能分布在能量最低的1s原子轨道上,电子排布式为1s1。

也就是说用轨道符号前的数字表示该轨道属于第几电子层,用轨道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轨道中的电子数(通式为:

nlx)。

例如,原子C的电子排布式为1s2s22p2。

基态原子就是所有原子轨道中的电子还没有发生跃迁的原子,此时整个原子能量处于最低.

【板书】1.能量最低原则

【讲解】原则内容:

通常情况下,电子总是尽先占有能量最低的轨道,只有当这些轨道占满后,电子才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轨道,这就是构造原理。

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则。

打个比方,我们把地球比作原子核,把能力高的大雁、老鹰等鸟比作能量高的电子,把能力低的麻雀、小燕子等鸟比作能量低的电子。

能力高的鸟常在离地面较高的天空飞翔,能力低的鸟常在离地面很低的地方活动。

【练习】请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写出各原子轨道。

【学生】1s2s2p3s3p3d4s4p4d4f5s5p5d5f5g6s

【讲解】但从实验中得到的一般规律,却跟大家书写的不同,顺序为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大家可以看图1-2-2。

【板书】能量由低到高顺序:

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

【过渡】氦原子有两个原子,按照能量最低原则,两电子都应当排布在1s轨道上,电子排布式为1s2。

如果用个圆圈(或方框、短线)表示满意一个给定量子数的原子轨道,这两个电子就有两种状态:

自旋相同《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或自旋相反《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

事实确定,基态氦原子的电子排布是《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这也是我们对电子在原子轨道上进行排布必须要遵循的另一个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

原理内容:

一个原子轨道中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并且这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必须相反;或者说,一个原子中不会存在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

【板书】2.泡利不相容原理

【讲解】在同一个原子轨道里的电子的自旋方向是不同的,电子自旋可以比喻成地球的自转,自旋只有两种方向:

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

在一个原子中没有两个电子具有完全相同的四个量子数。

因此一个s轨道最多只能有2个电子,p轨道最多可以容纳6个电子。

按照这个原理,可得出第n电子层能容纳的电子总数为2n2个

【板书】一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必须相反

【交流研讨】C:

最外层的p能级上有三个规道

可能写出的基态C原子最外层p能级上两个电子的可能排布:

①2p: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②2p: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③《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2p: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

④2p《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

p有3个轨道,而碳原子2p能层上只有两个电子,电子应优先分占,而不是挤入一个轨道,C原子最外层p能级上两个电子的排布应如①所示,这就是洪特规则。

【板书】3.洪特规则

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并切自旋方向平行

【交流与讨论】

1.写出11Na、13Al的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思考17Cl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总结第三周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

2.写出19K、22Ti、24Cr的电子排布式的简式和轨道表示式,思考35Br原子的电子排布,总结第四周期元素原子电子排布的特点,并仔细对照周期表,观察是否所有原子电子排布都符合前面的排布规律

[讲述]洪特规则的特例:

对于能量相同的轨道(同一电子亚层),当电子排布处于全满(s2、p6、d10、f14)、半满(s1、p3、d5、f7)、全空(s0、p0、d0、f0)时比较稳定,整个体系的能量最低。

【小结】核外电子在原子规道上排布要遵循三个原则:

即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

这三个原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也就是说核外电子在原子规道上排布要同时遵循这三个原则。

【阅读解释表1-2-1】电子排布式可以简化,如可以把钠的电子排布式写成[Ne]3S1。

【板书】4.核外电子排布和价电子排布式

【活动探究】

尝试写出19~36号元素K~Kr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小结】钾K:

1s22s22p63s23p64s1;钙Ca:

1s22s22p63s23p64s2;

铬Cr:

1s22s22p63s23p63d44s2;铁Fe:

1s22s22p63s23p63d64s2;

钴Co:

1s22s22p63s23p63d74s2;铜Cu:

1s22s22p63s23p63d94s2;

锌Zn:

1s22s22p63s23p63d104s2;溴Br: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

氪Kr: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

注意:

大多数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符合构造原理,有少数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对于构造原理有一个电子的偏差,如:

K原子的可能电子排布式与原子结构示意图,按能层能级顺序,应为

1s22s22p63s23p63d1;《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但按初中已有知识,应为1s22s22p63s23p64s1;《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

事实上,在多电子原子中,原子的核外电子并不完全按能层次序排布。

再如:

24号铬Cr:

1s22s22p63s23p63d54s1;

29号铜Cu:

1s22s22p63s23p63d104s1;

这是因为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充满(如p6和d10)、半充满(如p3和d5)、和全空(如p0和d0)状态时,体系的能量较低,原子较稳定。

【讲授】大量事实表明,在内层原子轨道上运动的电子能量较低,在外层原子轨道上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因此一般化学反应只涉及外层原子轨道上的电子,我们称这些电子为价电子。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价电子的数目密切相关,为了便于研究元素化学性质与核外电子间的关系,人们常常只表示出原子的价电子排布。

例如,原子C的电子排布式为1s2s22p2,还可进一步写出其价电子构型:

2s22p2 。

图1-2-5所示铁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2。

【总结】本节课理解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能用以上规则解释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能根据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则和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顺序图完成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价电子排布。

一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而且自旋方向相反,这个原理成为泡利原理。

推理各电子层的轨道数和容纳的电子数。

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是洪特规则。

【板书设计】

一、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1.能量最低原则

能量由低到高顺序:

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

2.泡利不相容原理

一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必须相反

3.洪特规则

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并切自旋方向平行

4.核外电子排布和价电子排布式

《基本营养物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

2.掌握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反应条件对水解反应的影响;

3.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简单分类、主要性质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归纳思维能力及分析思维能力,信息搜索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①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特点;

②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及检验方法;

③蔗糖的水解反应及水解产物的检验

三、教学方式:

问题解决学习,小组讨论合作,小组实验探究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

新课引入:

同学们中午都吃些什么?

米饭、面条、蔬菜、肉、鸡蛋以拉家常方式引入课题,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

环节一:

三大营养物质的组成特点提出问题:

根据表3-3思考讨论如下问题:

①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上有什么共性;你能说出它们的类别?

②糖类各代表物的分子式有何特点?

它们之间又有何联系?

③分析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式有何特点?

④通过以上分析你对哪些物质属于糖类有何认识?

⑤油和脂在组成上有何区别?

⑥如何鉴别它们?

检验?

小组热烈讨论,汇报结果学生通过讨论分析糖有个基本的认识,

环节二葡萄糖淀粉蛋白质的特征反应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强调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分组实验,记录现象,总结葡萄糖、淀粉、蛋白质的检验自己动手,让学生在做中学

环节三水解反应(共性)蔗糖水解教师边演示实验,边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油脂的水解较复杂,由酯化反应的特点----水解反应---油脂水解的产物----两种环境下产物的差异---皂化反应

蛋白质水解产物----各种氨基酸

观察、记录、思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环节四自主学习三大营养物质的存在与应用阅读、讨论了解常识,培养自学能力归纳总结表达能力

环节五课堂小结见板书特出重点,形成知识体系

环节六课堂小测

板书设计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一、糖类、油脂、蛋白质的化学组成

1.共性和属类

都含C、H、O三种元素都是烃的衍生物,其中油脂属于酯类

2.分类与同分异构现象

二、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鉴别方法)

(一)特征反应(特性)

1.葡萄糖①新制氢氧化铜产生砖红色沉淀,医学上用于诊断糖尿病

②银镜反应制镜工业,热水胆瓶镀银(还原性糖或者-CHO的检验方法)

2.淀粉—常温下淀粉遇碘(I2)变蓝

3.蛋白质①颜色反应②灼烧

(二).水解反应(共性)

①单糖不水解,二塘、多糖水解产物是单糖

②油脂酸性、碱性水解(皂化反应)

③蛋白质水解产物氨基酸

《物质的检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鉴别一些常见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物质进行检验和鉴别,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与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常见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方法。

2.教学难点:

实验方案的设计,物质检验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

生活中的化学

1、请你说说身边常见的化学物质。

例如:

、、、、、、、、等。

2、请你用最简单的方法鉴别出上述几种物质。

活动二、合作过关----巧辩试剂

第1关:

任选一种试剂鉴别

两瓶失去标签的试剂分别是HCl、Ca(OH)2,你有多少种方法鉴别它们?

①,②,③,

④,⑤,⑥……

归纳整理常见酸性溶液、碱性溶液、碳酸盐溶液的鉴别方法。

第2关:

加入一种试剂鉴别

现有HCl、Ca(OH)2、NaCl三种无色溶液,选择加入一种试剂来鉴别。

(小组交流讨论并发言,请学生到讲台进行演示实验)

所加试剂\现象

HCl

Ca(OH)2

NaCl

第3关:

不加任何试剂即可鉴别

现有HCl、Ca(OH)2、NaCl、CuSO4四种溶液,不添加任何试剂就能鉴别出来。

要求:

1、小组讨论,团队合作设计实验方案。

2、利用实验药品和仪器进行探究实验。

(实验药品:

A、B、C、D四瓶试剂。

实验仪器:

试管若干、滴管4支)

3、记录实验现象,鉴别出四瓶溶液。

组长汇报实验方案和结论。

A

B

C

D

溶液名称

活动三、我会整理

1、鉴别物质的常用方法:

物理方法:

看、闻、溶……

化学方法:

①任选试剂鉴别②加入一种试剂鉴别③不加任何试剂鉴别

2、检验及鉴别物质的一般步骤:

取样、操作、现象、结论。

活动四、科技前沿

1、酒精测试仪

2、指纹识别仪

3、便携式DNA分析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