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写作基础训练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9156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8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复习写作基础训练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中考语文复习写作基础训练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中考语文复习写作基础训练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中考语文复习写作基础训练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中考语文复习写作基础训练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中考语文复习写作基础训练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2页
中考语文复习写作基础训练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2页
中考语文复习写作基础训练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2页
中考语文复习写作基础训练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2页
中考语文复习写作基础训练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2页
中考语文复习写作基础训练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2页
中考语文复习写作基础训练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2页
中考语文复习写作基础训练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2页
中考语文复习写作基础训练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2页
中考语文复习写作基础训练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2页
中考语文复习写作基础训练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2页
中考语文复习写作基础训练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2页
中考语文复习写作基础训练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2页
中考语文复习写作基础训练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2页
中考语文复习写作基础训练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复习写作基础训练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Word下载.docx

《中考语文复习写作基础训练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复习写作基础训练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Word下载.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复习写作基础训练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Word下载.docx

风儿拂过林梢,原本平静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涟漪,湖边的柳树轻摇着身姿,我也忍不住张开双臂,任风抚过我的每一寸肌肤,暖暖的,痒痒的。

想办法用具体的句子替换掉别人用滥的成语,解决孩子作文写不长写不细的难题。

五、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

对于文章写不长的孩子,可以训练的另一个技巧是:

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

看过无数学生习作,蒋老师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包括很,非常,请家长提醒孩子,遇到要写这几个字时不要轻易下笔,停下来想一想,是不是非要出现这个字眼?

比如写热,别出现很热两个字,学会用其他的描写来体现热:

骄阳似火,没有一丝风,树叶低垂毫无生气文章自然就能写长。

六、环境里面有真情

有的孩子会写:

早上天气还挺好的,放学回家时,却哗哗下起雨来。

雨珠在下,泪珠在滴,老天也好像在为我哭泣。

孩子能用环境衬托自己的心情首先要表扬。

但是很多孩子只要一写环境,肯定就是小花微笑,小草点头、小鸟歌唱、小雨哭泣,成了套路,难道世界上只有小草、小鸟、小花吗?

为什么不能写身边更真实的东西呢?

云、雾、桌子,哪怕是电线杆都可以写,这个技巧是提醒孩子不仅要让人活在环境里,还要让人活在真实的环境里。

七、要动连着动

文章要一波三折才好看,但现在的孩子生活都很平淡,你不能强求他们写出一波三折的内容,那就让他们学会一波三折地使用动词,就这是要动连着动学会连续使用动词,某学生写一场乒乓球球赛:

他发了一个旋转球,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一句话把文章就给写完了)学会动词技巧后将修改成:

只见他高高地将球抛起,眼睛死死盯着,球接触球板的一瞬间,他手腕轻轻一抖,脚一跺,球高速旋转着,向这边飞来,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一个动词转瞬变成六七个,文字即刻灵动丰富起来。

八、一秒钟的事写三百字

还是针对作文写不长的一种技巧训练:

用三百字来描写1秒钟内发生的事。

如关于破校运会跳高纪录瞬间的描写原本只有几十字:

只见某某纵身一跳,一下子飞过横杆,新的校运会纪录诞生了!

怎么变成三百字?

可以有条理地加上动作解剖:

如何助跑、起跳、翻越、落地;

加上联想:

往届校运会有人挑战失败,平时如何一次次练习等等;

还可以加上细节来充实,起跳前如何与同学们进行眼神交流,成功后同学如何向他祝贺家长可以找一些1秒钟的素材让孩子进行写作练习,学会了这个技巧还怕考试写不出四五百字吗?

九、一段话里至少出现6个标点

很多孩子不会用标点,习作中常只有逗号句号逗号句号,甚至逗号都没有,把老师读到断气为止。

针对这个现象,可以让孩子进行一段话至少出现6种标点的技巧训练。

比如,。

这些标点你的作文中都有吗?

没有的话请尝试用起来。

经过几次训练后,你会发现孩子的惊人变化:

意味深长的句子会写了、人物语言会加进去了,心理活动结合进去了,还会用反问句了,这些句子加进去后,文章当然生动起来。

一位作家就曾用这种方法对自己作文写不好的孩子进行训练,收效明显,进步很快。

十、字数三四五

这个技巧说白了就是学习写短句。

学了一段时间写作的孩子容易在作文中写长句,而长句写不好就变成病句。

事实上很多作家也是以写短句见长的,像沈从文、汪曾祺。

家长要提醒孩子注意控制每句话的字数,建议把十几个字几十个字的长句改成只有三四五个字的短句,孩子们会发现这样的作文有语感会舒服很多。

如某学生的原文:

高高的绿绿的草散发着诱人的清香。

一根一根都看得那么清楚,很挺拔的样子。

经指导后改成:

草绿了,高了,散发着清香。

一根一根,看得清清楚楚,很挺拔的样子。

是不是很有节奏感?

孩子学习写作一般要走过4个阶段:

1、写作并不神秘;

2、写作需要技巧;

3、写作强调个性;

4、写作就是生活。

一些孩子在大量读写中,在老师的帮助下会顺利走到第三阶段,甚至第四阶段;

但是也有很大一批孩子无法跨越第二阶段。

传授的技巧就是针对这些部分孩子。

家长完全可以在家里运用以上技巧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而对于那些已经走到第三、第四阶段的孩子,爸爸妈妈需要做的就是保证他们大量的阅读,鼓励他们的个性创作。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留滞zhì

还看今朝zhāo田圃pǔ 

B.颤抖zhà

n 凝望 

ng覆盖fū

C.欢嚷rǎng  

含情脉脉mò

憎恶zēng

D.成吉思汗há

n天下缟素gǎo喑哑yīn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我们看她忽而_________,表现出无限的哀愁;

忽而_________,表现出无限的喜乐;

忽而_________,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

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

A、双眉颦蹙侧身垂睫笑颊粲然

B、侧身垂睫笑颊粲然双眉颦蹙

C、侧身垂睫双眉颦蹙笑颊粲然

D、双眉颦蹙笑颊粲然侧身垂睫

3、对下面的一段文字依次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我们应当心胸开阔如大海,应该乐于助人,与人为善,试想,如果心眼儿比针鼻儿还小,老是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怎么能与同学们相处得好呢?

A.比喻夸张设问B.排比夸张反问

C.夸张对偶设问D.比喻夸张反问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文字的背后是情感的承载,而朗读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传递爱。

B、体育产业在我国的确有着巨大的上升空间,而且这也意味着目前还只处在起步阶段。

C、俱乐部要加强对运动员教育和管理,杜绝运动员借助媒体信口开河的情况不再发生。

D、新能源汽车能否在补贴取消后获得长足发展,关键看本土企业在技术上取得突破。

5.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感受到人生使命是那样庄

重而迫切。

B.家园----这个饱含深情的温暖词汇,其基础全在于良好的人际关系。

C.孟子说:

“斧斤以时入山林”。

就是说,伐木要择时,不能滥砍、滥伐。

D.很多东西溢满了我的心:

草木、鸟兽、云彩等……,成为内心的永恒。

6.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雨说》这首诗借“春雨”的真情诉说,表达了诗人对中国大地上生活

的孩子们的温柔亲切的爱意,以及希望孩子们自由快乐地亲近自己、无忧无虑地快乐生活的诚挚祝福。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沁园春雪》)

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两句是作者运用的典故,作者把自己比作冯唐,希望能得到朝廷的重用。

D.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武陵春》)

这两句写出了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哀伤是不可触摸的。

不但不能说,连想都不能想。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回答后面问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曾经)B.休祲降于天(吉祥)

C.秦王色挠(屈服)D.长跪谢之曰(感谢)

8.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那韩国、魏国灭亡了,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B.那韩国、魏国灭亡了,而安陵国还仅幸存五十里的土地,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C.那韩国、魏国灭亡了,而安陵君靠五十里土地支撑着,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D..那韩国、魏国灭亡了,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来,白白有劳先生。

9.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节选内容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最终取得了胜利。

B.节选内容表现了唐雎的凛然正气和不畏强暴的布衣精神.

C.唐雎用专诸、聂政、要离三个刺客的事件吓倒了秦王。

D.节选内容主要是通过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

①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中,描述了公元2700年人们的生活:

那时的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但由于过度依赖智能设备,人们都变成四体不勤的大胖子,每时每刻面对的只有一个支在他们眼前的电脑屏幕。

除了低下头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

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

②事实上,当下世界各地智能手机普及之处,公交车上、工作会议上、课堂上、餐桌上,甚至驾车时,总有很多“低头族”:

他们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手指在触摸屏上来回滑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的方寸屏幕上,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

③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

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

超过九成人离不开手机。

智能手机带来的负面作用,现在就已经开始显现了。

④发表在《验光和视觉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人们通过手机阅读文本信息或上网时,眼睛会比手里拿着一本书或一张报纸离得更近,这意味着,眼睛聚焦手机图文更费劲,更容易导致头痛和双眼疲劳等问题。

⑤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眼部结膜血管充血,甚至出现刺痛、流泪、畏光等症状。

而长期低头看手机还会引起颈椎问题。

此外,长期玩手机还会引起失眠、听力下降、手指肌腱炎等健康问题。

⑥因专注于手机引发的各类事故早已不是新闻。

研究表明,走路玩手机导致人们左右看的几率减少20%,遭遇交通事故的几率增加43%。

因专注于手机而导致的伤害事件近年来明显上升。

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的一项统计显示,2007年有600名行人因看手机而受伤,2010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500人。

⑦埋头于网络世界,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的伤害,还有对人们的精神世界的负面影响。

2012年10月,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一个个拿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

⑧有媒体评论称:

老人摔盘离席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典型切片,手机引发的各种情感危机,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里,一再重复上演。

沉醉于手机的虚拟空间消解了社会伦理,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隔阂。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

”网上广为流传的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人际交往中手机这个角色的复杂心态。

10.选文第⑥段划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2分)

A、下定义B、分类别C、打比方D、作比较

11.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选文开头由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写起,是为了表明手机带给人类的负面影响,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选文采用了逻辑说明顺序,先说明了“低头族”的种种现象,再说明长时间使用手机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最后说明长时间使用手机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

C、本文从多个角度说明了手机给人类带来的害处,揭示了高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负面效应。

D、“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

”中的“几乎”不能删掉。

“几乎”一词表限制,若删去,句子意思就变成了人们离开屏幕就完全无法生存。

“几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2.下列内容在文中没有出现的是()(2分)

A.长时间看手机会造成视疲劳及颈椎等疾病,有时甚至造成交通事故。

B.低头族的人群越来越多,已经引起了专家和媒体的极大关注。

C.用智能手机联系方便快捷,便于亲人和朋友之间的联系,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更亲密。

D.随着时间的推移,使用手机造成的危害呈上升的趋势。

二、诗文默写及阅读。

13..默写古诗(每空1分,共8分)

(1)须晴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肠断白蘋洲。

(3)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千骑卷平冈。

(5)《武陵春》中作者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描写愁情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信①数与萧何②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③,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

“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

“若亡,何也?

”何曰:

“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

“若所追者谁何?

”曰:

“韩信也。

”上复骂曰:

“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诸将易得耳。

至于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

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

”王曰:

“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

不能用,信终亡耳。

“吾为公以为将。

“虽为将,信必不留。

“以为大将。

“幸甚。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

何曰:

“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

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选自《史记·

淮阴侯列传》)

【注释】①信: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杰出军事家。

②萧何:

刘邦的丞相。

③上:

指汉王刘邦。

14.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三处)(2分)

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2分)

(1)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________

(2)王素慢无礼________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谚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韩信成功与失败都是因为萧何。

为什么说韩信的成功是因为萧何?

请联系文本内容作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短文,按要求完成第18-22题(16分)

蔷薇几度花

①喜欢那丛蔷薇。

②与我的住处隔了三四十米远,在人家的院墙上,爬着。

我把它当做大自然赠予我们的花,每每在阳台上站定,目光稍一落下,便可以饱览它了。

这个时节,花开了。

起先只是不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

眼尖的我发现了,欢喜地叫起来,呀!

蔷薇开花了。

我欣赏着它的点点滴滴,日子便成了蔷薇的日子,很有希望很有盼头地朝前过着。

③也顺带着打量从蔷薇

花旁走过的人。

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去。

④看久了,有一些人,便成了老相识。

譬如那个挑糖担的老人。

老人着靛青的衣,瘦小,皮肤黑,像从旧画里走出来的人。

他的糖担子,也绝对像幅旧画:

担子两头各置一匾子,担头上挂副旧铜锣。

老人手持一棒槌,边走边敲,当当,当当当。

惹得不少路人循了声音去寻,寻见了,脸上立即浮上笑容来。

呀!

一声惊呼,原来是卖灶糖的啊。

⑤可不是么!

匾子里躺着的,正是灶糖。

奶黄的,像一个大大的月亮。

久远了啊,它是贫穷年代的甜。

那时候,挑糖担的货郎,走村串户,诱惑着孩子们,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

只要一听到铜锣响,孩子们立即飞奔进家门,拿了早早备下的破烂儿出来,是些破铜烂铁、废纸旧鞋的,换得掌心一小块的灶糖。

伸出舌头,小心舔,那掌上的甜,是一丝一缕把心填满的。

⑥现在,每日午后,老人的糖担儿,都会准时从那丛蔷薇花旁经过。

不少人围过去买,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的人买的是记忆,有的人买的是稀奇———这正宗的手工灶糖,少见了。

⑦便养成了习惯,午饭后,我必跑到阳台上去站着,一半为的是看蔷薇,一半为的是等待老人的铜锣敲响。

当当,当当当———好,来了!

等待终于落了地。

有时,我也会飞奔下楼,循着他的铜锣声追去,买上五块钱的灶糖,回来慢慢吃。

⑧跟他聊天。

“老头!

”我这样叫他,他不生气,呵呵笑。

“你不要跑那么快,我追都追不上了。

”我跑过那丛蔷薇花,立定在他的糖担前,有些气喘吁吁地说。

老人不紧不慢地回我:

“别处,也有人在等着买呢。

⑨祖上就是做灶糖的。

这样的营生,他从十四岁做起,一做就是五十多年。

他是天生的残疾———断指,两只手加起来,只有四根半手指头。

却因灶糖成了亲,他的女人因喜欢吃他做的灶糖嫁给他的。

他们有个女儿,女儿不做灶糖,女儿做裁缝,女儿出嫁了。

⑩“这灶糖啊,就快没了。

”老人说,

语气里倒不见得有多愁苦。

⑾“以前怎么没见过你呢?

⑿“以前我在别处卖的。

⒀“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

”我这样一说,老人呵呵笑起来,他敲下两块灶糖给我。

奶黄的月亮,缺了口。

他又敲着铜锣往前去,当当,当当当。

敲得人的心,蔷薇花朵般地,开了。

⒁一日,我带了相机去拍蔷薇花。

老人的糖担儿,刚好晃晃悠悠地过来了,我要求道:

“和这些花儿合个影吧。

”老人一愣,笑看我,说:

“长这么大,除了拍身份证,还真没拍过照片呢。

”他就那么挑着糖担子,站着,他的身后,满墙的花骨朵儿在欢笑。

我拍好照,给他看相机屏幕上的他和蔷薇花。

他看一眼,笑了。

又举起手上的棒槌,当当,当当当,这样敲着,慢慢走远了。

我和一墙头的蔷薇花,目送着他。

我想起南朝柳恽的《咏蔷薇》来:

“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

”诗里的蔷薇花,我自轻盈我自香,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

人生最好的状态,也当如此吧。

18、第⑨段的记叙顺序是___________。

(1分)

19、第⑥段中“记忆”和“稀奇”分别指什么?

(4分)

“记忆”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稀奇”指:

20、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语句的含义。

①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

21、“蔷薇”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

22、作者认为,人生最好的状态是“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而有人认为“努力,拼搏,追求”才是人生的最好状态,请谈谈你的看法。

四、综合性学习与名著阅读。

23.为了积极倡导好读书,读好书,学校举行了“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启动仪式。

会上,

主持人引用了莎士比亚的一段话: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

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这段话激发了同学们的热情,大家都用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对书籍的感受。

现在请你以“阅读”为对象,依照莎士比亚的这一段话进行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导读

24、回答下面问题

(1)《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中的“花和尚”和“豹子头”指的是梁山哪两位好汉?

(2)上述两位好汉性格有何不同?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五、命题作文

25、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视角不同,世界往往不同。

请以“换一个视角看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在横线上填入一个恰当的词或短语,将标题补充完整;

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语文参考答案

一、1.B2.D3.D4.A5.B6.C7.D8.A9.C10.D11.C12.C

二、13(5)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二14.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15.服侍;

一向

16.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报告,自己就去追韩信。

17.是萧何发现了韩信的才能,是萧何追回溜号的韩信,是萧何将韩信推荐为大将军。

三、18.插叙(1分)

19.记忆:

①当年孩子们用破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