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汪曾祺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受戒》为例4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9165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汪曾祺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受戒》为例4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浅析汪曾祺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受戒》为例4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浅析汪曾祺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受戒》为例4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浅析汪曾祺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受戒》为例4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浅析汪曾祺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受戒》为例4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浅析汪曾祺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受戒》为例4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浅析汪曾祺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受戒》为例4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浅析汪曾祺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受戒》为例4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浅析汪曾祺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受戒》为例4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浅析汪曾祺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受戒》为例4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浅析汪曾祺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受戒》为例4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浅析汪曾祺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受戒》为例4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浅析汪曾祺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受戒》为例4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汪曾祺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受戒》为例41.docx

《浅析汪曾祺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受戒》为例4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汪曾祺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受戒》为例4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析汪曾祺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受戒》为例41.docx

浅析汪曾祺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受戒》为例41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浅析汪曾祺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受戒》为例

学院:

应用技术学院

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

姓名:

王敏

学号:

201721407248

指导教师/职称:

普开勇/副教授

日期:

2021年5月30日

 

教务处制

云南民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没有抄袭、剽窃他人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日期:

2021年5月30日

 

…………………………………………………………………………………………………………

云南民族大学毕业论文(设计)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云南民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设计)。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

指导教师签名: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日期:

2021年5月30日

摘要

汪曾祺是我国当代人道主义精神的代表作家,他扎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吸收西方人道主义思想中的精华,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中国式的人道主义精神”,就是对人的关怀、尊重、欣赏。

本论文以《受戒》为例,从荸荠庵的特殊风俗、庵赵庄的人物性格、明子与小英子的爱情故事、庵赵庄的自然环境、庵赵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发,解读汪曾祺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精神,《受戒》体现出了汪老人道主义精神所推崇的人性美、爱情美、自然美、和谐美。

本论文还指出了汪曾祺人道主义精神对人心灵救赎和给现代写作道德启示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

汪曾祺;人道主义;人性美;自然;和谐

Abstract

WangZengqiisarepresentativewriterofcontemporaryhumanitarianspiritinChina.Heisrootedin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absorbstheessenceofWesternhumanitarianthought,andformsaunique“Chinese-stylehumanitarianspirit”,namely,caring,respectingandappreciatingpeople.Taking《ShouJie》asanexample,thispaperinterpretsthehumanitarianspiritinWangZengqi'sworksfromthespecialcustomsofwaterchestnutAn,thecharacterofAnZhaozhuang,thelovestorybetweenMingziandXiaoYingzi,thenaturalenvironmentofAnZhaozhuang,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peopleinAnZhaozhuang.《ShouJie》reflectsthebeautyofhumannature,love,natureandharmonyrespectedbyWang'shumanitarianspirit.ThispaperalsopointsoutthevalueofWangZengqi'shumanitarianspiritinredemptionofhumansoulandmoralenlightenmenttomodernnetworkwriting.

Keywords:

WangZengqi;Humanism;HumanityBeauty;Nature;Harmony

引言

迄今为止,国内的学者们对汪曾祺作品中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受戒》的研究已经很多了,但是国外的研究,能检索的相关文献较少。

关于汪曾祺作品中人道主义精神的研究,以及《受戒》的研究,以往大多集中在分析人性美、和谐美这两方面。

虽然都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是研究他作品中爱情美、自然美的很少。

通过以《受戒》为例对汪曾祺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精神进行研究,分析《受戒》中的人性美、爱情爱、自然美、和谐美,是对汪曾祺人道主义精神研究的概括总结,完善这方面的理论构建。

本选题一是可以完善这方面的理论构建,弥补这方面研究理论的完整性缺失;二是发挥汪曾祺作品中人道主义精神的时代意义,在这个急躁、功利的时代,汪老的人道主义精神就是一种心灵的救赎,对于现代作家创造“有益于世道人心”的作品也是一种启发。

一、汪曾祺中国式的人道主义精神

(一)人道主义精神

“人道主义”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体系,它是当时西方人为了反封建而提出的一个口号,提倡对人价值的肯定,人性解放的肯定,人道主义的核心是肯定人的价值和人性的自由,肯定人追求与享受快乐。

人道主义思想关键就是“以人为本”,在不同时间、不同国家的表现也有所差异。

在我国许多现当代文学作品中,人道主义一说认为是起源于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并在中国逐渐发展。

(二)汪曾祺的人道主义精神

汪曾祺先生他是一位我国当代的著名作家,也是一位散文家、戏剧家、京派当代著名作家的重要性和代表性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

汪曾祺先生在沈从文那里接受学习,他继承了沈先生的写作风格,在汪曾祺的文学作品中,人性是健康的、真实的、质朴的、善良的。

汪曾祺还受儒家、佛家、道家思想文化的影响,儒家的仁爱、佛家的宽容、道家的超脱对立统一,共同构成了他作品中的和谐、平淡,正如汪曾祺所说的:

“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

汪曾祺称自己是一个“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汪曾祺的人道主义精神不仅是西方人文主义的重复,他扎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吸收西方人道主义思想中的精华,自成一派——“中国式的人道主义精神”。

汪曾祺曾说:

“我的人道主义不带任何理论色彩,很朴素,就是对人的关怀,对人的尊重和欣赏。

”他的人道主义不仅表现出对人的关心、尊重、欣赏,还表现出对传统文化压抑和束缚人性的批判,推崇人性的健康美。

(三)汪曾祺人道主义精神的形成

1.受其老师沈从文的影响

汪曾祺于1939考进西南联大中文系,背上行囊前往云南西南联大上学。

沈从文正好是汪曾祺的老师,对汪曾祺可谓是倾囊教导。

沈从文笔下大量描写湘西的风俗人情和乡土生活,歌颂和赞美湘西原始、自由自在、美轮美奂的生活,表现湘西世界的人性之美、人情之美、自然之美。

在作品《边城》中,沈从文描写了发生在湘西一座小城里的故事。

主人公少女翠翠是由自己的外祖父一手抚养长大的,两人相依相靠,一位少女,一位老人,一条大黄狗,一只摆渡船……摆渡女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傩送相爱,当翠翠对傩送初次露出少女的情怀时,傩送却因为天保溺水而亡而远走他乡。

虽然翠翠的爱情结局并不完美,但是作品展现出了江西儿女旺盛的生命力,对于爱情的无私无畏,赞美和推崇生命的健康美。

《边城》通过对翠翠和外祖父亲情之美,翠翠和天保兄弟爱情之美的描写,以及刻画了翠翠、老船夫、顺顺等人物的善良、朴实形象,将人性之美、人情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另外,沈从文的作品《萧萧》也表现了人性之美。

主人公萧萧是个淳朴乐观的女孩,与小丈夫成亲后,被花狗被了女儿身怀了孕,按照族规,本来应该被沉潭或被卖掉,但是大伯不忍萧萧受苦,萧萧还是住在婆婆家,生完孩子后,婆婆家人还悉心照料着。

汪曾祺接受了恩师沈从文的作品传统中的现代人道主义精神地影响,继承了老师沈从文的这种人性美、人情美和自然美,而又有所区别,汪曾祺的哲学思想来自于儒家文化,思想上更加追求了人情味,而不是深刻。

在他的一部作品《受戒》中,和尚们可以在过年的时候杀猪,可以在佛祖眼前吃猪肉,可以还俗,也可以娶亲。

在其他著名作家眼中不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汪曾祺笔下总是另有一番风味,融合自然。

他在《关于〈受戒〉》中也曾说过这篇小说有点像《边城》。

2.受其家庭环境的影响

汪曾祺说自己作品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比受老庄思想的影响更深一点。

汪曾祺的祖父、父亲都带有了儒家文化的色彩,从小在日常生活这样的一个家庭之中,耳濡目染,受到了儒家的思想和文化熏陶,特别是受到父亲的影响更深一些。

在汪曾祺回忆中,他的父亲汪菊生实际上是一个多才多艺且又至情致性的年轻男子,对生活充满了乐趣,对一切生命承载着关爱。

汪曾祺说:

“我不是从道理上,而是从感情上接受儒家思想的。

我认为儒家是讲人情的,是一种富于人情味的思想。

”“他的这种脾气也遗传给了我,不但影响了我的家人子女、朋友后辈的关心,而且影响了我对所写人物的态度以及对读者的态度。

”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汪曾祺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而汪曾祺作为一个作家,优美的生活、美丽的人性在汪曾祺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他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的关心。

3.受其故乡高邮的影响

汪曾祺的短篇小说主要讲述的是对他故乡高邮的一段回忆,故乡江苏高邮是一个画一般的水乡,这里的民风淳朴,环境优雅,人际关系和谐,文化的积累深厚,名胜古迹随处都能看到。

生长在这里,故乡哺育了他的躯体,熏陶了他的精神,故乡如斯美好,事隔经年,高邮的风土人情依然刻骨铭心。

汪曾祺的小说作品中总是满满的水,比如《受戒》中,小说的两位主角小英子和小明子于水上初次认识,小说的故事的最后以水结束,两人互露自己的心意也都是在水上;小明子去荸荠庵当和尚的路途中"过了一个湖"、"到了一个河边";最后小明子去善因寺受戒也要走水路划船去。

汪曾祺说:

“水影响了我性格,也影响了我的作品风格。

”水常常成为汪曾祺小说的写作背景,他的作品中描写了很多优美的环境,如寺庙、小河、芦花荡、浮萍,野菱角、水鸟等等,表现了汪曾祺对美丽自然环境的热爱,而这些景物源于记忆中的故乡高邮。

二、《受戒》中汪曾祺的人道主义精神

(一)人道主义精神之《受戒》中的人性美

汪曾祺人道主义精神的表现是以人性为切入点,作品聚焦于对人的关怀、尊重与欣赏,赞扬健康的人性,推崇人性的真实、淳朴与善良,致力于用乐观向上的情感影响读者。

1.赞扬健康的人性

在《受戒》中,荸荠庵不再是参禅净土,不再是超俗入圣的地方。

这里的和尚与现实的和尚不同,这里的"和尚"只是一种普通的工作或者职业,跟弹着棉花、箍桶、当着一个画匠一样,当和尚只是为了生存。

对于称呼,这里没有严格的要求,"仁山",是荸荠庵的领袖,这里不称呼他为"方丈",也不称呼他为"住持",而是称呼他为"当家的",因为他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就是料理庵里的财务,称呼也合情合理。

这里没有佛门戒律,当和尚不需要戒弃世俗生活,不需要断情断欲,生气了也会爆粗口,“x妈妈”、“俺日你奶奶”;二师父仁海已经成亲了,是有媳妇的人;大师父仁海出门做法事也要带着他的水烟袋;荸荠庵里的僧侣们常常集中机会聚在一起切磋打牌或者赌钱,三师父仁渡不仅"打牌赢的时候多",还是个"情场高手",据说相好不止一个。

庵里的和尚不仅能谈情说爱,过年也杀猪吃肉。

小主角英子天真活泼、率真热情,与明海之间存在朦胧美好的爱情。

汪曾祺认为:

“和尚也是人,他们的生活也是一种生活,凡作为人的七情六欲,他们皆不缺少,只是表现方式不同而已。

”。

汪老笔下的和尚不仅仅是小说中的"人物",他们也是"人",汪老充分承认了现代人对解放人性的渴望,批判封建理论对健康人性和合理欲望的压抑和束缚,呼吁展现健康的人性。

在《关于〈受戒〉》中,他曾经这样评价说:

“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

2.推崇人性的真实、淳朴与善良

人性美就是人性内心的真实、善良、纯洁。

在小说《受戒》中,人们表现出的是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不加掩饰。

在这里的和尚没有任何清规戒律的约束,可以进行还俗或者娶亲,杀猪吃肉,打牌赌钱。

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当和尚不是为了避世,也不是为了修身养性,只是为了生活和存钱。

在故事中的主角明海“受了戒”之后,小英子问他给你当老婆,要还是不要时,明海随从本心,诚实的回答“要”。

小说虽然名为《受戒》,但是否受戒,都与人性的本真无关,受戒不是为了束缚真实的本性,而是为了不当“野和尚”,只是随心随性。

《受戒》描写的一种是单纯质朴的生命状态,表达的是作者理想的“桃花源”世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心思单纯,热情善良,自由自在。

小英子活泼单纯,大英子文静温和,赵大娘勤劳善良,赵大伯和气,小明子聪明朴实等等,这里没有什么坏人,偷鸡的都叫“正经人”。

(二)人道主义精神之《受戒》中的爱情美

单纯质朴、情窦初开的农家少年、少女,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互生情愫,朦胧美好的初恋让人心神荡漾,令人回味。

小明子在去荸荠庵的路上与小英子相识,坐在船头剥莲蓬的小英子没有扭扭捏捏,而是单纯率真,主动与小明子搭话,问他去哪里、去干嘛、叫什么名字。

小英子天真无邪、单纯大方的形象跃然纸上。

姐姐大英子忙着赶嫁妆,明海经常跑来小英子家,帮忙干农活,帮忙画花,小明子来她家,小英子每次都会给他做好吃的食物。

他们一起薅草、收荸荠,一起玩“铜蜻蜓”,听青蛙、寒蛇唱歌,看萤火虫、流星。

一幅幅恬淡、自然、美丽的画面,看到的是温馨且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看不到汗水和疲劳。

小英子拉小明子一起收荸荠,故意伸脚踩明子的脚,故意在田埂上留下自己的脚印,看得小明子心都乱了。

小明子在善因寺“受了戒”,小英子去接他,一路上问了好多问题,又劝明子不要当沙弥尾,她说什么,明子想都不想就一口答应她。

最后小英子询问给他老婆要不要时,明子头上的戒疤余痛未消,就说出来内心真实的想法“要”。

这种率真自然,单纯美好的爱情,表现的是人性的解放,心灵的解放。

这里没有宗教理论的束缚,也没有来自家庭的阻止,作者给予正当、合理欲望以肯定,歌颂纯洁的爱情,赞美健康、正常的感情形式,推崇人自由地活着,用乐观、美好的态度对待人生。

(三)人道主义精神之《受戒》中的自然美

在汪曾祺的记忆中故乡高邮是个美丽的地方,他的小说创作往往以高邮为背景,《受戒》就是其中的一篇,庵赵庄处处都是美丽不俗的风景画。

有弯弯曲曲的田埂,有寺庙、小路、河湖、船、桥,有蛙声、寒蛇的歌声、纺纱婆子、萤火虫、流星,有芦花荡子、芦穗、蒲棒、青紫浮萍、野菱角、水鸟。

小英子的家很美,像一幅农村水墨画,“小英子的家像一个小岛,三面都是河,西面有一条小路通道荸荠庵。

独门独户,岛上只有这一家。

岛上有六颗大桑树,夏天都接大桑葚,三棵结白的,三棵结紫的;一个菜园子,瓜豆蔬菜,四时不缺。

”、“房檐下一边种着一棵石榴树,一边种着一棵栀子花,都齐房檐高了。

夏天开了花,一红一白,好看得很。

栀子花香得冲鼻子。

顺风的时候,在荸荠庵都闻得到。

”作者感受环境之美,再用美好的环境抒发美好的情感,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四)人道主义精神之《受戒》中的和谐美

冰心曾说:

“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

”周来祥也说过:

“美是和谐。

”汪曾祺在《受戒》中创设了一个美好的“桃源”世界,这个世界中处处充满着和谐,首先是一个人人性本身的和谐,其次是一个人人际关系的和谐,再次是一个人与自然的和谐。

健康的价值观和人性,人的真实、淳朴、善良本身就是一种和谐,也就是一种人性本身的和谐;人性本身的和谐衍生出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和谐体现在人性美之中、人与人之间道德修养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中,美即是和谐,和谐即是美。

1.人性本身的和谐

《受戒》中人性的和谐体现在人性至善,人性的真实质朴,人们自由自、不受束缚、遵从本心。

庵赵庄的人们热情、善良、淳朴,荸荠庵里的和尚自由自在,这里没有清规戒律,大家都随性随欲,和尚可以不穿袈裟,可以喝酒吃肉,可以打牌赌博,可以娶亲,甚至可以有小老婆。

小明子虽然是当了和尚,但小英子问给他当老婆要不要时,他毫不忌讳地说:

“要”。

在这里,和尚只是一种谋生的普通职业,寺庙不是压抑七情六欲的地方,小明子在这里,天性只会得到张扬。

另外,小英子和小明子亲密无间,毫不避嫌,打破旧社会的男女授受不亲。

在那个禁欲的背景下,也体现了作者的反叛意识,追求和谐、美好的人性。

2.人际关系的和谐

汪曾祺说:

“顿觉眼前生意满,须知世上苦人多。

”汪老笔下的人物大多都是市民阶层,他关注小人物,善于发现平凡的人身上的优点,比如善良、淳朴。

《受戒》的主角以及其他人物虽然都是平凡不过的普通人,却没有恶言相向,没有勾心斗角,人与人互帮互助。

小明子帮大英子画花,帮小英子薅草、看场、收荸荠,小明子一来,小英子就给他准备好吃的食物,小英子送明子去善因寺“受戒”,回来又划船去接他。

姐姐赶嫁妆,小英子就包揽了田里的一切活计。

小明子来小英子家偷偷玩铜蜻蜓,小英子和赵大娘都没有真正的责怪,赵大娘连骂人的话都用“儿子”的字眼,后面赵大娘还确定认小明子当干儿子。

小英子与一个姐姐的一段关在爱情中的谈话也洋溢着爱和快乐,人与之间相亲相爱,不带任何功利主义,有着和谐、愉悦。

或许记忆中的故乡有善有恶的,但作者摈弃人性中的恶,只留下美好,来构建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

3.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表现为人与自然风景的融合、自然环境对人的性格的影响。

小英子家房檐下有一棵石榴树,一棵栀子花,所以明子画花的时候,她想起让明子“画一朵石榴花!

”、“画一朵栀子花!

”并把画掐来,让明子照着画。

小英子薅草的时候在一片浓绿里唱起了山歌,只听见脆亮的歌声,秧高看见人。

晚上,小英子和明子肩并肩坐在一起,听蛙鸣虫叫、看萤火虫、看流星……

“英子跳到中舱,两只桨飞快地划起来,划进芦花荡。

芦花才吐新穗。

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

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支一支小蜡烛。

青浮萍,紫浮萍。

长脚蚊子,水蜘蛛。

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

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

”汪老笔下大自然一切有无生命之物,都有生机,物我交融,天人合一,尽显和谐之美。

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环境未被污染,这里人性未经雕琢,自由灵性的天地,孕育出明净如水一般的性格,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三、汪曾祺人道主义精神的现实意义

(一)让人获得心灵的救赎、激发人的向善之心

在汪曾祺笔下,甚至连一个普通人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也都充满了诗情画意的。

正因为他对人的关怀、尊重与欣赏,笔下的人物真实、善良、淳朴,他们生活自在,没有压迫和束缚,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人际关系简单,没有尔虞我诈。

这样一个美好、和谐的乌托邦世界,在今天这个人情淡薄、内心浮躁的的时代,无疑是心灵的一剂良药,让读者感受到世间的温度、生活的快乐,暂时忘记尘世的喧嚣烦躁、功名利禄,获得心灵的救赎。

正如汪老所说:

“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于世道人心,我希望使人的感情得到滋润,让人觉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好的,有诗意的。

”汪老于凉薄中写出温度,于黑暗中写出光明,于坚硬中写出柔软,让人坚信世间有爱,重新考虑人性的问题,从而激发向善之心,关心他人。

(二)启发当代作家承担起写作的社会道德责任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学作品数量快速增长,但是有很多作品毫无思想、毫无艺术可言。

文字已经成了人们挣钱的手段和工具,作品只是一种迎合社会大众需求的方式。

小说中的人类世界和虚构现实世界之间没有什么关联,比如好多玄幻、穿越、再次重生等小说,人物缺乏了生命力,故事情节千篇一律。

现在的文学作品能给人温暖感动的不多,作家缺少对人的关怀,对现实生活的敏感,写出来的作品自然没有人性的深度,太过于肤浅。

汪老强调对人的尊重、关怀,弘扬和呼唤健康、真实、淳朴、善良的人性,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承担起写作在社会中的道德责任,写作不是空洞的故事描述,不是简单的文字游戏。

钱穆说:

“文心即人心。

”文学表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汪老通过文学创作,将美好、乐观的生活态度传递给读者,影响读者的精神的世界。

这对当代作家的写作,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三)促进现代和谐社会的构建

木心先生的《从前慢》里有一句诗: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生活节奏很慢,一杯茶、一盘棋、一本书就是一个下午。

而21世纪,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情也变得越来越淡薄。

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人们明明隔得那么近,却又那么远,就算是邻居也未曾有过交谈。

随着网络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了一些“键盘侠”,自以为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什么事都要不分青红皂白的评论一番,这种言论可能会对当事人造成严重地心理打击。

如果人们都能先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一下问题,多关心他人的感受,这个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就会少一些。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阅读汪老的作品,感受汪老作品中的温度,于世间留一份爱,温暖自己的同时,也温暖他人,为现代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一份力量。

汪曾祺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精神,对现代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是有借鉴意义的。

四、结语

汪曾祺的人道主义精神是一种对人类的关怀、尊重与赞美,他推崇健康的人性,追求和谐。

作品《受戒》体现出的人性之美、爱情之美、自然之美、和谐之美,反映了汪曾祺对封建理论束缚健康人性和合理欲望的的批判,对健康、美好、和谐人性的追求。

汪老对生活保持乐观的心态,虽然饱受文革之苦,却依然热爱生活,关心人世,强调文学作品对人心灵的作用,利用写作影响人,温暖人。

希望当代作家能受到汪老人道主义精神的启发,关注人性,关注生活,担起写作在社会中的道德责任,创作“有益于世道人心”的作品。

参考文献

[1]王永兵.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汪曾祺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报),2008,10:

95-95.

[2]张恒正.析汪曾祺作品的中国式人道主义情怀[J].枣庄学院报,2015,04:

9-9.

[3]袁源.中国式的人道主义情怀——论汪曾祺的小说创造[J].人间,2016,01:

8-8.

[4]李小媛.从《异秉》看汪曾祺的人性观照[J].青年文学家,2013,09:

15-15.

[5]陈楠,刘军.略论汪曾祺小说中的“水情节”[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9:

188-188.

[6]汪曾祺.汪曾祺散文·我的家乡[M].人民出版社,2005.

[7]张纯纯.汪曾祺小说《受戒》的人性美探析[J].剑桥文学(经典阅读),2012,09:

52-52.

[8]刘海燕.论汪曾祺《受戒》的和谐之美[J].开封大学学报,2008,02:

46-46.

[9]汪曾祺.汪曾祺全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

[10]宁宁.论汪曾祺小说的和谐之美[J].晋中学院学报,2014,06:

108-108.

[11]张文香.论汪曾祺小说中的人道主义情怀[J].名作欣赏,2011,12:

98-98.

[12]徐国利.钱穆的学术史方法与史识——义理、考据与辞章之辨[J].哲学与人文科学,2005,04:

62-62.

致谢

我的手轻敲着键盘时,内心是无限感概。

我认为论文致谢是非常必要的一部分,在这里可以正式地写一段文字来表达自己对导师、朋友、同学、家人的感谢之情。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论文导师,从选题、定题、列提纲、撰写开题报告的指导,到论文初稿、二稿、定稿的指导,老师都非常的耐心和细心,文中出现的每一个小问题,老师一一指出来,态度认真严谨。

有不懂的问题请教他,老师也都及时回复。

普老师给我们做论文指导时,从来没有发过火,论文有什么问题,他都心平气和地跟我们讲,认认真真地指导,循循善诱。

其次,我要感谢在我写论文过程中帮助我的朋友、同学,谢谢她们为我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指导。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的一位朋友,感谢她在工作时间抽时间为我修改论文格式,没有她的帮助,我的论文不能如期完成。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在我撰写、修改论文期间,为我提供安静的写作环境和稳定的经济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