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级物理上册第章第节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精.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29329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级物理上册第章第节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级物理上册第章第节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级物理上册第章第节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级物理上册第章第节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级物理上册第章第节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精.doc

《八级物理上册第章第节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级物理上册第章第节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精.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级物理上册第章第节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精.doc

密度与社会生活

课题

6.4密度与社会生活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

2.知道物质的密度还与温度有关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案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达标

教学后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一)复习提问

  1.已知铁的密度为7.8×103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铅的密度为11.3×103千克/米3,与铁的密度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二)引入新课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

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价值。

在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时,密度知识是如何应用的.

1.密度与物质鉴别

讨论的问题如下:

教师出示学生体育课上用的4kg的铅球,问学生:

你如何判断,这种铅球是否用铅制成的?

请说出你的办法来.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作答:

先分别测量出铅球的质量和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它的密度,判断它是否是铅组成的。

又提问:

如何利用家里能找到的器材,测出测量出铅球的质量和体积呢?

用体重计测出铅球的质量,可以用水桶做排水器材测出铅球排开水的质量,即可算出铅球的体积。

实验:

计算:

总结:

用密度鉴别物质问题,如果我们计算出某一物体密度和密度表中某一物质密度相同,我们只能说可能是这种物质,如果前边例题中你不知道是铜球,这样用计算出的密度值

一分析就会错误地认为是铁球.而且从密度表中可以看到花岗石的密度在之间,如果一块花岗石密度恰好是,我们能说它是铝吗?

显然不能.所以在用密度进行物质鉴别时往往还要配合利用物质的其他特性,比如颜色、硬度等等.更科学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应采用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鉴别组成它的化学元素成分.

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变的,如一瓶水用去一半,剩下一半水的质量是原来的二分之一,但密度不变。

问题:

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变吗?

如果某物体的质量不变,而它的体积改变了呢?

实验:

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

介绍实验装置:

圆底烧瓶上用带有注有一小段红墨水的玻璃管的橡皮塞密闭空气。

先后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

现象:

烧瓶放在热水中时,里面的红墨水向外移动,说明瓶内气体受热体积膨胀了。

而放在冷水中时,里面的红墨水向里移动,说明瓶内气体遇冷体积收缩了。

同学们回家可做类似实验:

两个吹胀的气球分别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炉火附近。

观察现象。

上面的实验说明最物质的密度与温度有关。

2.密度与温度

自然现象中风的形成也是因为密度与温度有关形成的

做风形成的实验:

空气因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了风。

根据气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现象,试分析房间里的暖气一般都安装在窗户下面的道理。

暖气周围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靠近窗户的冷空气密度大,下沉到暖气周围,又受热上升,利用这种冷热空气的对流,可以使整个屋子暖和起来。

人们很早就利用风力了,例如:

利用风力来取水,灌溉、磨面,推动帆船、滑翔机等,近代大规模应用风力,主要在发电上。

温度可以改变物质的密度。

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像气体那样明显,因而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

设问:

难道所有的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

水的凝固点是0℃,北方的寒冷冬天,气温在0℃以下,湖面结成了冰,行人可以在湖面上行走。

湖底还有鱼存活吗?

300多年前,人类就已知道水在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这一现象。

在冰湖中作的测试表明,表面冻结的湖里,冰面以下的水体中密度从上至下递增(这是当然的事了,重在下,轻在上),温度也是由上至下递增,从表层水体的0℃至底层水体的4℃。

正是因为这个特性,湖里的鱼类能够在严寒的冬天躲在底层水体中,不至于被冻成冰块。

水在0—4℃之间,是热缩冷胀,在4℃以上是热胀冷缩。

水的反膨胀现象,给人们带来了好处,江河湖面的水结冰时,因为冰的体积膨胀,密度比水小,总是浮在水面上;而水到了4℃,密度最大,总是沉在下面。

这样,冰块就成了一层天然的防寒屏障,使江河湖海不至于一冻到底,使大量的水下生物得以生存。

水的反常膨胀,给人类生活也带来不方便。

北方的冬天,放在户外的自来水管将冻裂。

所以对自来水管的保护显得尤其重要。

观看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其它应用的影片。

二、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1、回顾本节学习内容

2、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三、今日感悟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