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刀对腹部切口愈合影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9397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频电刀对腹部切口愈合影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频电刀对腹部切口愈合影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频电刀对腹部切口愈合影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频电刀对腹部切口愈合影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频电刀对腹部切口愈合影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高频电刀对腹部切口愈合影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高频电刀对腹部切口愈合影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频电刀对腹部切口愈合影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ocx

《高频电刀对腹部切口愈合影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频电刀对腹部切口愈合影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频电刀对腹部切口愈合影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ocx

高频电刀对腹部切口愈合影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高频电刀对腹部切口愈合影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高频电刀对腹部切口愈合的影响。

方法将240只大鼠分成100、102、105和108组,分别用电刀和普通手术刀制成腹部手术的动物模型,用生理盐水,以及102、105和108浓度的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定量混合液0.2ml分别注入皮下,以观察电刀和冷刀在不同浓度细菌的条件下对切口感染的影响。

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随机对220例腹部Ⅱ类以上手术的病人分为电刀组(n=93)、电凝组(n=55)、对照组(n=72),其中,电刀组剖腹时用高频电刀切割组织,并用电凝止血。

电凝组用普通手术刀剖腹,用电凝止血。

对照组用普通手术刀剖腹,用丝线打结止血,以观察3组病人术后切口愈合的情况。

结果实验显示除100组外,其他各组使用电刀的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处理,102组、105组和108组的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5),100组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临床观察发现,电刀组有16例(17.20%),电凝组有9例(16.36%),而对照组2例(2.86%)切口愈合延迟。

经统计学处理,电刀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8.57,P<0.01),电凝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66,P<0.05),电刀和电凝组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017,P>0.05)。

结论高频电刀可使腹部手术切口愈合延迟率明显增加,临床医生应该严格控制使用电刀,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电凝对组织的损伤小,止血效果好,相对安全,应谨慎使用,使用时应控制电流量,以减少对组织的损伤。

【关键词】高频电刀;腹部切口;愈合; 感染 

ExperimentalandClinicalStudyonInfluenceofHigh-frequencyElectricSurgicalKnivesonHealingofAbdominalIncision.JIGuangwei,WUYuanzhi,WANGXu,PANHuaxiong,LIPing,DUWanying,QIZhi,HUANGAn,ZHANGLiwei,ZHANGLi,CHENWen,LIUGuanghua,XUHui,LIQuan,YUANAihua,HEXiaoping,MEIGuohua.DepartmentofSurgery,2ndHospitalofWuhanIronandSteelCo,Wuhan430085,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influenceofHigh-frequencyelectricsurgicalknivesonabdominalincisionhealing.Methods240whiteratsweredividedintoGroup100,102,105and108,andweremadeanimalmodelsofabdominaloperationbyusingelectricsurgicalknivesandcommonlancetsrespectively,thenwererespectivelygivenhypodermicinjectionsofnormalsalineand0.2mlquantitativemixtureofEscherichiacoli,StaphylococcusaureusandPseudomonasaeruginosainconcentrationof102,105and108.Onthebasisoftheanimalexperiment,220casesundergoingabdominaloperations(abovetypeⅡ)wererandomlyallocatedintooneoffollowingthreegroups:

electricknife(EK,93cases),electro-coagulation(EC,55cases)andcontrol(72cases).High-frequencyelectricsurgicalkniveswereusedtocutabdominaltissuesandelectro-coagulationforhemostasisinEK.Commonlancetsandelectro-coagulationwereappliedtoEC.Commonlancetsandtieingsilksuturewereusedinthecontrols.ResultsInallthegroupsexceptGroup100,infectionrateofincisionalwoundsmadewithelectricsurgicalkniveswereremarkablyhigherthanthatwithcommonlancets.Furthermore,there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sinGroup102,105and108(P<0.05)withtheexceptionofGroup100(P>0.05).Clinicalobservationsuggesteddelayedwoundhealingin16cases(17.20%)inEK,11cases(16.36%)inECand2case(2.86%)inthecontrols.Therewasastatisticallyhigher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EKandthecontrol(χ2=8.57,P<0.01).SignificantdifferencewasbetweenECandthecontrol(χ2=5.66,P<0.05),betweenEKandEC(χ2=0.017,P>0.05).ConclusionsHigh-frequencyelectricknivesmayremarkablydelayabdominalincisionhealing.Itapplicationshouldbeminimizedsoastoreducethepossibilityof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Electro-coagulationhasadvantagesoflessdamagetothetissues,goodhemostasisandrelativesafety.Thepossibledamagetotissuesmaybereducedwithcurrentofknifeundercontrolincasetheelectro-coagulationisused.

【Keywords】High-frequencyelectricsurgicalknives;abdominalincision;healing;Infection

高频电刀是腹部外科手术中常用的设备之一,它有操作简单和止血效果好等优点,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使用电刀剖腹的病人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明显增高。

为探讨高频电刀对腹部切口愈合的影响,我们于1999年5月至1999年12月,对大鼠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于1999年12月~2001年9月对220例腹部Ⅱ类以上手术病人进行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动物实验

1.实验动物及分组:

Wistar大鼠,体重150~180g,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

两组又按接种细菌的数量分为102、105和108组,用生理盐水作为100组。

2.菌液制备:

⑴标准菌株的来源:

用WHO推荐的标准菌株:

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均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的冷冻干燥纯菌。

⑵菌悬液的制备:

取上述标准菌株接种于羊血平板上,35℃培养24h后,制成菌浓度为0.5麦氏单位[相当于108cfu(菌落单位)/ml]的菌悬液。

再将上述菌液制成105cfu/ml及102cfu/ml菌悬液备用。

⑶菌悬液定量培养:

取上述102cfu/ml菌液取10μl倾注培养,结果:

大肠埃希氏菌每毫升为130cfu,金黄色葡萄球菌为125cfu,铜绿假单胞菌为110cfu。

将上述3株标准菌株混悬液等量混合,进行菌落计数,其细菌含量为121.67cfu/ml,102组的实验细菌含量为24.33cfu/0.2ml(实际菌量约为0.24×102)。

105cfu菌液取1μl作倾注培养,结果大肠埃希氏菌为1.45万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为11.5万cfu/ml,铜绿假单胞菌为9.5万cfu/ml。

将上述3株标准株等量混合,其细菌含量为224500cfu/ml,105组的实验细菌含量为44900cfu/0.2ml(实际菌量约为4.49×104)。

108cfu/ml菌液稀释50倍后,取1μl倾注培养,24h后作菌落计数。

结果:

大肠埃希氏菌每毫升为130000000cfu,金黄色葡萄球菌为125000000cfu,铜绿假单胞菌为115000000cfu。

将上述3菌等量混合,其细菌含量为123333333cfu/ml,108组的实验细菌含量为41111111cfu/0.2ml(实际菌量约为4.11×107)。

3.实验方法:

在乙醚麻醉下,取腹部正中切口,实验组用电刀进腹,对照组用普通手术刀进腹,用4号丝线缝合腹膜。

按分组取混合菌液0.2ml注入皮下后,缝合皮肤,作好标记后,分笼饲养。

4.观察内容:

⑴切口感染的判定标准:

按照《外科学》[1]分为:

甲级愈合,乙级愈合和丙级愈合。

⑵病理感染程度的分级标准:

无感染(0级):

切片内为肉芽组织。

轻度感染(Ⅰ级):

有少量中性白细胞弥散浸润,感染坏死面积小于切片面积的10%。

中度感染(Ⅱ级):

感染坏死面积大于10%,小于30%。

重度感染(Ⅲ级):

感染坏死面积大于30%。

⑶切口脂肪液化的判定标准:

凡临床出现切口愈合不良,且符合下列之一者,可诊断为脂肪液化:

①切口出现血清样液体;②肉眼或镜检发现脂肪滴;③无脓性分泌物;④切口周围无红肿;⑤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

二、临床观察

1.实验分组:

随机分为电刀组、电凝组和普通手术刀对照组(以下简称对照组)。

①电刀组:

93例,男57例,女36例;年龄21~80岁(平均年龄53.70岁)。

手术方式:

胆系手术57例,结直肠手术17例,胃手术8例,门脉高压断流手术5例,胰腺手术3例,脾切除、小肠切除和肠结核手术各1例。

②电凝组:

55例,男30例,女25例;年龄28~67岁(平均年龄51.54岁)。

手术方式:

胆系手术30例(其中1例同时行胃大部切除),胃手术11例,结直肠手术4例,阑尾炎剖腹探查手术3例,小肠手术和门脉高压断流2例,肠粘连松解手术、胰腺手术和肝脏手术各1例。

③对照组:

72例,男38例,女34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55.09岁)。

手术方式:

胆系手术40例,胃手术10例,结直肠手术7例,小肠手术5例,门脉高压断流手术和阑尾炎剖腹探查手术各3例,腹部包块2例,肝破裂修补术和脾切除术各1例。

三组病例性别、年龄和手术切口的分类没有明显差异,手术切口分类情况的比较见表1。

表1三组手术切口分类情况的比较

分组例数Ⅰ类切口(%)Ⅱ类切口(%)Ⅲ类切口(%)

电刀组936(6.45)83(89.23)4(4.30)

电凝组553(5.45)50(90.91)2(3.64)

对照组725(6.94)63(87.50)4(5.56)

2.方法:

三组病例的术前准备,手术消毒铺巾的方法相同,手术切口多为经腹直肌切口,少数病人为其它切口。

进腹时,电刀组用电刀切割组织,电凝止血;电凝组用普通手术刀切割组织,电凝止血;对照组用普通手术刀进腹,丝线打结止血。

手术后均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术后第3天,第7天换药观察切口愈合的情况。

三、设备

电刀和电凝组用上海沪通电子仪器厂生产的GD350-D高频电刀,电流功率统一设定为40W;对照组用普通手术刀剖腹。

结果

一、动物实验结果

4只大鼠死于麻醉意外,其余236只于手术后第8天,行断髓术处死动物,用记录切口感染情况;然后将原切口周围1厘米的组织梭型切除,送病理检查。

1.不同浓度细菌的切口感染情况 实验组与对照组切口的感染情况见表2。

表2实验动物的切口感染情况

组别例数实验组切口愈合情况感染率(%)例数对照组切口愈合情况感染率(%)

甲乙丙甲乙丙

10030232523.333028026.60

10227173737.0430261313.33

105301551050.0029223424.14

108301141563.3330192936.67

经统计学处理,100组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3.28,P>0.05),102组、105组和108组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χ2分别为4.31、4.22和4.27,P<0.05)。

2.不同浓度细菌的切口在病理学上的感染情况:

见表3。

表3实验动物的的病理检查结果

组别例数0ⅠⅡⅢ感染率(%)例数0ⅠⅡⅢ感染率(%)

100301449353.33301674346.67

102275510781.48301355756.67

105306761180.00291336755.17

108305581283.33301335956.67

经统计学处理,100组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27,P>0.05),102组、105组和108组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χ2分别为4.05、4.23和5.08,P<0.05)。

从上述2表中,可以看出,实验观察和病理结果虽然在感染率上有一定的差异,但结果均提示细菌污染可增加电刀的手术感染率,而无菌手术则没有统计学的意义。

二、临床结果电刀组发生乙~丙级愈合(以下简称愈合不良)16例(17.20%);电凝组发生愈合不良9例(16.36%);对照组发生愈合不良2例(2.86%)。

经统计学处理,电刀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χ2=8.57,P<0.01);电凝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66,P<0.05);电刀组与电凝组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017,P>0.05)。

讨论一、腹部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常见原因

腹部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导致切口感染的原因有很多,如:

手术切口止血不严密、切口污染和手术者无菌操作不严等都是造成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尽管大剂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这一难题并没有得到满意的解决。

1.电刀是否会增加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

1917年由法国医生Doyen发明电刀以来[2],由于电刀能够迅速而满意的止血,节约了手术时间,减少了病人出血,受到了外科医生的青睐。

近年来,电刀在外科手术中应用日趋广泛,由于无限度地和不正确地使用电刀,加重了对组织的损伤,导致手术后并发症的增加,从我们的实验中也证实了这一点。

当然,除了切口感染外,还有一些是脂肪液化[3]和腹壁切口裂开,我们统称为切口愈合延迟。

早在70年代,Link等[2]就认为,电刀可引起手术切口愈合延迟,他通过组织学检查发现,“电刀化”组织中的损害加重,而导致切口感染率的增加。

Soballe和Kumagai等[4、5]的实验也证实电刀可降低腹部切口感染的阈值。

笔者的动物实验结果提示,各组使用电刀的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处理,100组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3.28,P>0.05),102组、105组和108组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χ2分别为4.31、4.22和4.27,P<0.05)。

实验病理检查结果与实验观察结果相同,提示电刀可增加有菌切口的感染率,但不增加无菌切口感染率。

尽管一些临床研究资料对此态度不一,本组研究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电刀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χ2=8.57,P<0.01);电凝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66,P<0.05);电刀组与电凝组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017,P>0.05),说明电刀可使腹部手术切口愈合延迟率增加,而电凝则没有显著增加切口的愈合延迟率。

提示我们在手术中应该避免使用电刀,而应提倡使用普通手术刀进行剖腹,而止血的方法可以打结,也可以用电凝止血。

2.高频电刀增加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的机制

⑴局部高温作用:

当温度大于45℃~50℃时,就可以引起机体的组织细胞变性,大于60℃时,就可以引起组织的坏死,而电刀产生的局部温度可达200℃~1000℃。

如果大功率、反复烧灼,可造成大量的组织细胞被破坏,造成切口积液和愈合不良。

⑵局部组织缺血:

电刀的切割时,电流和热能沿切缘呈放射状分布,会导致切缘两侧的组织的坏死、变性和血管的闭塞,造成切口局部的血液供应的障碍而影响愈合。

How等[2]的研究证实,无血管的组织比有血管的组织更容易发生感染。

⑶有利于细菌的生长:

电刀的高温可造成组织细胞的破坏,而脂肪细胞对热能更为敏感。

大量的脂肪细胞破坏,使脂肪外溢,加上凝固性坏死组织,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如果合并细菌感染就会导致切口感染。

这也就是为什么电刀在有菌切口感染率增高,而对无菌切口的影响不大的原因。

⑷局部形成高渗状态:

脂肪细胞破坏后,形成小分子物质,使切口处于高渗状态,促进皮下积液的形成,而导致切口愈合不良。

3.正确掌握使用电刀的适应证

笔者认为,应该严格掌握使用电刀的适应证,对于再次手术的病人、恶性肿瘤等较为复杂或危重病人的手术,为了避免病人过量失血,节约手术时间,应该控制性使用电刀,即开腹应避免使用电切,提倡使用电凝,且电凝止血也应控制电流量;在腹腔内使用电切和电凝也应控制电流量,以减少对组织的损伤,避免增加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

但Kuzon[6]认为,高电流量与低电流量的电凝相比,其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没有统计学的意义。

同时,在手术结束前用纱布认真清除切口游离的脂肪或脂肪组织,对于预防切口液化是有积极作用的。

由于导致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手术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保护好切口,避免细菌污染,严密止血。

同时,手术前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等都是降低切口感染率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柏根.围手术期处理.见:

吴在德,主编.外科学.第5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2-161.

2GrootG,ChappellW.Electrocauteryusedtocreateincisiondoesnotincreasewoundinfectionrates.AmJSurg,1994,167

:

601-603.

3苏明宝,王一平,王旭飞.切口脂肪液化20例诊疗体会.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3):

144.

4SoballePW,NimbkarNV,HaywardI,etal.Electriccauterylowersthecontaminationthresholdforinfectionoflaparotomies.AmJSurg, 1998,175

:

263-266.

5KumagaiSG,RosalesRF,HunterGC,etal.Effectsofelectrocauteryonmidlinelaparotomywoundinfection.AmJSurg,1991,162

:

620-623.

6KuzonWM,CrawfordR,BinhammerP,etal.Effectofelectrosurgicaltechniqueonwoundhealingandearlycomplicationratefollowingabdominaldermolipectomy.AnnPlastSurg,1996,37(3):

245-2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