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液晶显示可调电子时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30170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2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单片机的液晶显示可调电子时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基于单片机的液晶显示可调电子时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基于单片机的液晶显示可调电子时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基于单片机的液晶显示可调电子时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基于单片机的液晶显示可调电子时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基于单片机的液晶显示可调电子时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基于单片机的液晶显示可调电子时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基于单片机的液晶显示可调电子时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基于单片机的液晶显示可调电子时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基于单片机的液晶显示可调电子时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基于单片机的液晶显示可调电子时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基于单片机的液晶显示可调电子时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基于单片机的液晶显示可调电子时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基于单片机的液晶显示可调电子时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基于单片机的液晶显示可调电子时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基于单片机的液晶显示可调电子时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基于单片机的液晶显示可调电子时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基于单片机的液晶显示可调电子时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单片机的液晶显示可调电子时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基于单片机的液晶显示可调电子时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单片机的液晶显示可调电子时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于单片机的液晶显示可调电子时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0mA(5.0V)

模块最佳工作电压:

5.0V

字符尺寸:

2.95×

4.35(W×

H)mm

1.2.3引脚功能说明:

第1脚:

VSS为地电源。

第2脚:

VDD接5V正电源。

第3脚:

VL为液晶显示器对比度调整端,接正电源时对比度最弱,接地时对比度最高,对比度过高时会产生“鬼影”,使用时可以通过一个10K的电位器调整对比度。

第4脚:

RS为寄存器选择,高电平时选择数据寄存器、低电平时选择指令寄存器。

第5脚:

R/W为读写信号线,高电平时进行读操作,低电平时进行写操作。

当RS和R/W共同为低电平时可以写入指令或者显示地址,当RS为低电平R/W为高电平时可以读忙信号,当RS为高电平R/W为低电平时可以写入数据。

第6脚:

E端为使能端,当E端由高电平跳变成低电平时,液晶模块执行命令。

第7~14脚:

D0~D7为8位双向数据线。

第15脚:

背光源正极。

第16脚:

背光源负极。

1.2.4控制命令表:

指令1:

清显示,指令码01H,光标复位到地址00H位置。

指令2:

光标复位,光标返回到地址00H。

指令3:

光标和显示模式设置I/D:

光标移动方向,高电平右移,低电平左移S:

屏幕上所有文字是否左移或者右移。

高电平表示有效,低电平则无效。

指令4:

显示开关控制。

D:

控制整体显示的开与关,高电平表示开显示,低电平表示关显示C:

控制光标的开与关,高电平表示有光标,低电平表示无光标B:

控制光标是否闪烁,高电平闪烁,低电平不闪烁。

指令5:

光标或显示移位S/C:

高电平时移动显示的文字,低电平时移动光标

1.3独立键盘接线图:

图3

P1口作为一般的输入输出口使用,如图所示:

只要有按键按下,那么相应管脚的数值就会发生改变,这就是我们判断按键是否按下的原理,其中需要注意的就是由于单片机芯片运算速度快,在按键按下的时候由于按键具有抖动现象,所以我们必须要注意消抖,这是程序能够正确运行的关键,不能大意。

二系统接线图原理:

图4

单片机应用系统是指微处理器用于工业测量控制功能所必备的硬件结构系统。

在这幅图中,有复位电路,石英晶体振荡电路即时钟电路,两个独立键盘电路,IO接口电路,LCD1602接线电路。

过程输入/输出通道包括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和开关量输入/输出通道两大部分。

对模拟量信号的采集,需要经过模拟量输入通道的A/D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再通过接口送入微处理器进行加工处理、分析运算等。

各部分的组合,就构成了硬件接线原理图,到达这一步,硬件设计就完成了,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编程。

三程序流程图:

图5

程序流程图用于程序的编写,是设计的核心。

其中,开始阶段包含了各变量的赋值,各IO口的赋值,以及数组等的初始化。

检测有无按键按下这个板块是核心也是难点,我们必须要注意消斗和松手检测。

计算键值这个板块主要在于数值的计算,这需要自己完成,而计算机不能帮你完成,因此需要对二进制数与十六进制之间进行转化,所以要细心。

送值显示是利用LCD1602来完成的,所以重点在编程。

四程序:

#include<

reg51.h>

stdio.h>

sbitk1=P1^1;

//位申明,根据硬件接线电路对必要的位进行定义,下同

sbitk2=P1^5;

sbitk3=P1^7;

sbitrs=P3^1;

sbiten=P3^5;

unsignedintnum,m,n,i,j,h,d;

//定义几个必要的变量

unsignedchartab[]="

15:

15:

15"

;

//定义一个数组

unsignedchartab1[]="

Itnoteasy"

//定义一个数组,简要说明此次编程的感受

voiddelay(intx)//粗略延时函数,延时时间约为x毫秒

{

inty;

while(--x)

{

for(y=0;

y<

115;

++y);

}

}

voidwtc(unsignedcharord)//LCD写命令函数

rs=0;

en=1;

P2=ord;

delay

(1);

delay

(2);

en=0;

voidwtd(unsignedchardta)//LCD写数据函数

rs=1;

P2=dta;

delay(5);

voidini()//初始化函数,对相关数据以及变量等初始化

wtc(0x38);

//显示设置

wtc(0x0c);

//光标设置

wtc(0x06);

//显示方式设置

wtc(0x01);

//清屏

wtc(0x80);

//初始化地址

TH0=(65536-50000)/256;

//定时50ms时,对定时器装初值

TL0=(65536-50000)%256;

//同上

m=5;

j=0;

d=0;

TMOD=0x01;

//定时器方式等设置

EA=1;

ET0=1;

TR0=1;

tab[3]=1;

tab[4]=5;

tab[6]=1;

tab[7]=5;

tab[9]=1;

tab[10]=5;

n=tab[3]*10+tab[4];

voiddispl(unsignedintaddr,unsignedchardt)//LCD命令和数据显示函数,负责在指定位置显示指定数据

wtc(0x80+addr);

//指定地址

wtd(0x30+dt);

//显示数据

voidshix()//时间显示函数,在指定位置显示时,分,秒

displ(4,tab[4]);

displ(3,tab[3]);

displ(7,tab[7]);

displ(6,tab[6]);

displ(10,tab[10]);

displ(9,tab[9]);

voidjishi()//计时函数,清0定时器的计量值同时改变对应时,分,秒的值

if(num==20)

num=0;

++tab[10];

if(tab[10]>

9)

{

tab[10]=0;

++tab[9];

if(tab[9]>

5)

{

tab[9]=0;

++tab[7];

if(tab[7]>

{

tab[7]=0;

++tab[6];

if(tab[6]>

{

tab[6]=0;

++tab[4];

++n;

if(n>

23)

{

n=0;

tab[4]=0;

tab[3]=0;

}

if(tab[4]>

tab[4]=tab[4]-10;

}

}

}

}

voidkeyj()//数值加键判别函数,实现相应数值的加

if(k2==0)

delay(5);

if(k2==0)

while(!

k2);

//消抖

if(d==1)

++tab[4];

++n;

if(n>

tab[4]=0;

tab[3]=0;

n=0;

if(tab[4]>

++tab[3];

tab[4]=tab[4]-10;

if(d==2)

tab[6]=0;

if(d==3)

++tab[10];

if(tab[10]>

tab[10]=0;

++tab[9];

if(tab[9]>

tab[9]=0;

}

wtc(0x0c);

//关光标

shix();

}

voidkeyg()//功能键判别函数,实现按键的判定以及完成相应需要完成的工作

if(k1==0)

{

delay(5);

if(k1==0)

{

while(!

k1);

++j;

++d;

m=1;

TR0=0;

//关闭定时器

if(j>

3)

wtc(0x0c);

j=0;

d=0;

m=5;

TR0=1;

if(j==1)

wtc(0x84);

wtc(0x0f);

if(j==2)

wtc(0x80+7);

if(j==3)

wtc(0x80+10);

//光标闪烁

}

keyj();

voidmain()//主函数,负责各个子函数的调用

unsignedinti;

ini();

for(i=0;

i<

15;

++i)

wtd(tab[i]);

wtc(0x80+0x40);

wtd(tab1[i]);

while

(1)

keyg();

if(m==5)

jishi();

}

voidtim0()interrupt1//中断函数

++num;

//计数

五仿真结果运行图

5.1:

图6

图6为没有按键按下时,时钟正常运行时的结果图,该图正确反映了时间的走动,完成了准确计时并且显示相应时间的任务,达到了此次课程设计的基本容和基本要求之一,同时也是此次课程设计的第一个成功点。

5.2:

图7

图7为功能键在一轮循环中,第一次按下后的结果显示,此时定时器停止计时,并且光标在小时的个位开始闪烁,很明显,这是提醒我们调节时间,同时也是为调整时间按键做准备,以及为下一个需要调整的值做准备。

5.3:

图8

图8为功能键在一轮循环中第二次按下后的结果显示,其目的和用意同图7,当然,当我们再次按下功能键后,光标会在秒的个位显示,这里就不再重复显示了,当我们在一轮循环中第四次按下功能键后,光标会停止闪烁,并接着计时。

5.4:

图9

图9为数值加键按下后调整时间时的图,此时,每按一下数值加键,光标显示位置的数会加1,这一步就实现了时钟可调这一要求,当在一轮循环中,我们第四次按下功能键后,定时器恢复并继续计时,到此,可调电子时钟的设计完成。

六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单片机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

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取。

最终的检测调试环节,本身就是在践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观。

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

在今后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问题就想到要退缩,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发现问题所在,然后一一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成功的做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劈荆斩棘,而不是知难而退,那样永远不可能收获成功,收获喜悦,也永远不可能得到社会及他人对你的认可!

课程设计诚然是一门专业课,给我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同时又是一门讲道课,一门辩思课,给了我许多道,给了我很多思,给了我莫大的空间。

同时,设计让我感触很深。

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掌握了有关单片机I/O口的使用以及矩阵式键盘的接法和扫描计算等等,加深了单片机编程软件以及仿真软件的应用,让我对单片机的认识以及操作更上一层楼。

我认为,在这次的实践中,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

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

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

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

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助。

以后,不管有多苦,我想我们都能变苦为乐,找寻有趣的事情,发现其中珍贵的事情。

就像中国提倡的艰苦奋斗一样,我们都可以在实践结束之后变的更加成熟,会面对需要面对的事情。

回顾起此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

此次设计也让我明白了思路即出路,有什么不懂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请教或上网查询,只要认真钻研,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就没有弄不懂的知识,收获颇丰。

七参考文献:

《单片机原理及C51开发技术》西南交通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