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县农业系统事业单位考试《农业技术推广》试题.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430391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乌兰县农业系统事业单位考试《农业技术推广》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乌兰县农业系统事业单位考试《农业技术推广》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乌兰县农业系统事业单位考试《农业技术推广》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乌兰县农业系统事业单位考试《农业技术推广》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乌兰县农业系统事业单位考试《农业技术推广》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乌兰县农业系统事业单位考试《农业技术推广》试题.docx

《乌兰县农业系统事业单位考试《农业技术推广》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乌兰县农业系统事业单位考试《农业技术推广》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乌兰县农业系统事业单位考试《农业技术推广》试题.docx

乌兰县农业系统事业单位考试《农业技术推广》试题

  一、选择题

  1、农业推广教育启发性原则的出发点是()。

  A、农民最讲“眼见为实”

  B、农民的个人情况千差万别

  C、启发农民发表意见、互相促进

  D、及时反馈

  【答案】C

  2、计算推广年人均效益是参加推广的人数除()。

  A、推广年总经济效益

  B、推广年总面积

  C、推广项目年经济效益

  D、推广年总产量

  【答案】C

  3、产品的经济寿命周期通常划分成()。

  A、三个阶段

  B、四个阶段

  C、五个阶段

  D、六个阶段

  【答案】B

  4、赋予经营主体更有保障的土地经营权,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

  A、前

  B、根本

  C、关键

  D、基础

  【答案】C

  5、农业区划要为制定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与社会发展规划服务。

  A、生产结构

  B、区域经济

  C、国民经济

  D、生产规模

  【答案】C

  6、在反映农业生产结构指标中,土地利用结构是指耕地、林地、牧地、养殖水面各占()的百分比。

  A、土地总面积

  B、已利用土地总数

  C、农业用地总数

  D、可利用土地总数

  【答案】C

  7、目前国家只有()规定可以经批准在农村进行集资。

  A、农业技术推广法

  B、农业法

  C、教育法

  D、森林法

  【答案】C

  8、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是()的显著标志。

  A、现代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B、现代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

  C、现代农业组织化程度

  D、现代农业合作体系建设

  【答案】B

  9、各地区土地位置所处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各不相同,因此必须()合理利用土地,发挥其优势,避免其劣势。

  A、尽最大可能

  B、充分开发

  C、退耕还林

  D、因地制宜

  【答案】D

  【解析】空间位置的固定性,即任何一块土地都具有特定的空间位置。

各地区土地位置所处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各不相同,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土地,发挥其优势、避免其劣势。

  10、根据《农业法》的规定,承担对耕地质量进行定期监测职责的机关是()。

  A、乡镇人民政府

  B、县级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D、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答案】C

  11、实践证明,农业承包合同是落实、巩固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的()。

  A、有效办法

  B、重要手段

  C、重要环节

  D、必要措施

  【答案】C12、决定农业劳动力质量的因素是()。

  A、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

  B、人口规模

  C、人口分布

  D、人口政策

  【答案】A

  【解析】劳动力的质量是指劳动者的体力和智力。

体力表现为劳动者体质的强弱,智力表现为劳动者文化程度、技术水平以及劳动者劳动熟练程度的高低。

决定农业劳动力质量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水平。

  13、小麦属于()。

  A、谷类作物

  B、豆类作物

  C、纤维作物

  D、油料作物

  【答案】A

  14、谷类作物产量形成的主要特点是产量成分的()。

  A、光合作用

  B、补偿能力

  C、相互抑制

  D、相互促进

  【答案】B

  15、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顺序安排是()。

  A、重、轻、农

  B、轻、重、农

  C、农、轻、重

  D、轻、农、重

  【答案】C

  16、关于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科学技术与生产相结合的形式、特点、规律

  B、作物生长发育规律

  C、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扩散-接受”的形式、特点和规律

  D、科技成果运用于农业生产中农民行为变革的特点和规律

  【答案】B

  17、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包括()。

  A、生理条件、职业道德、科技知识和组织能力

  B、思想品质、生理条件、职业道德、科学技术知识、组织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C、思想品质、职业道德、科技知识与工作能力

  D、职业道德和工作能力

  【答案】B

  18、为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称为()。

  A、农业劳动组织和规模

  B、农业生产企业规模

  C、农业社会化服务

  D、农业生产组织社会化

  【答案】C

  19、培训和访问推广方式的培训主要是针对()。

  A、基层推广人员

  B、广大农民

  C、基层行政干部

  D、农民积极分子

  【答案】A

  20、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属于()负担。

  A、间接

  B、隐性

  C、直接

  D、显性

  【答案】B

  21、耕地的目的()。

  A、改良土壤

  B、增加土壤酸性

  C、增加土壤碱性

  D、抗旱保湿

  【答案】D

  22、现代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是()。

  A、教育

  B、信息咨询

  C、技术指导

  D、提高农民素质

  【答案】B

  23、要搞好产、供、销一体化服务,要求推广人员具备最为重要的能力是()。

  A、教学能力

  B、经营管理能力

  C、口头表达能力

  D、文字写作能力

  【答案】B

  24、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顺序安排是()。

  A、重、轻、农

  B、轻、重、农

  C、农、轻、重

  D、轻、农、重

  【答案】C

  25、对推广对象评价的重要标准是()。

  A、生产率

  B、采用率

  C、推广效益率

  D、推广度

  【答案】B

  26、“田、点、板、网、包”表达了()。

  A、新中国成立以来,各历史时期农业推广的形式和立足点的概况

  B、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推广形式和立足点的概况

  C、改革开放以前农业推广形式和立足点的概况

  D、现阶段农业推广形式的概况

  【答案】A

  27、某乡镇组织农民到某村组现场参观考察玉米套大豆高产示范片,这种推广教育方法属于()。

  A、效果示范法

  B、大众教学法

  C、技术示范法

  D、现场参观教学法

  【答案】D

  28、()反映劳动者的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A、劳动生产率

  B、劳动力利用率

  C、劳动力出勤率

  D、劳动力占用量

  【答案】A

  【解析】劳动生产率即劳动在生产中的劳动效率,是企业人力资源利用效果的集中表现,它反映劳动者的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29、最原始的农业推广活动是()。

  A、跳跃式

  B、辐射式

  C、父传子、师传徒

  D、波浪式

  【答案】C

  30、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A、农村义务工是指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组织农民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植树造林,要求农民承担的一种劳务

  B、农村劳动积累工以出资为主,本人要求以劳带资的,须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批准

  C、按标准工日计算,每个农村劳动力每年承担10-20个

  D、农村义务工主要用于植树造林、防汛,公路修建,修缮校舍等

  【答案】D

  31、对于一般推广方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农业技术和信息主要来源于高层

  B、其目标是帮助农民提高产量

  C、推广的主要内容是农业技术

  D、推广项目一般由地方制定

  【答案】D

  32、采纳率可用来反映()。

  A、推广对象的教育效果

  B、接触推广对象比例

  C、创新的扩散情况

  D、推广的成效

  【答案】C

  33、语言在农业推广中必然是最重要的()。

  A、宣传工具

  B、传播工具

  C、交际工具

  D、推广工具

  【答案】C

  34、当推广的目的是技术指导时,不宜采用的推广方法是()。

  A、展览会

  B、方法示范

  C、成果示范

  D、现场参观

  【答案】A

  35、技术入股属于()合同中的内容。

  A、技术开发

  B、技术转让

  C、技术服务

  D、买卖专利

  【答案】B

  36、如果你在田间看到某一地块发生棉铃虫害,需要防治,但当事人(承包这块地的农户)又不在现场,你认为采用哪种推广教学方法效果较好?

()

  A、田间插旗法

  B、模范农户法

  C、定点咨询法

  D、不拘形式接触法

  【答案】A

  37、提高农业劳动力利用率的途径有建立合理的农村就业结构和()。

  A、加强农业专业人才培养

  B、转移劳动力

  C、实行劳动集约

  D、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答案】C

  38、推广工作的最终目标是提高()。

  A、技术上限

  B、农民成果分布

  C、经济上限

  D、推广人员收入

  【答案】B

  39、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龙头企业依靠自身的信誉和原有的产销关系,与农户按照当期市场价格进行交易,是()约束机制的体现。

  A、计划

  B、市场

  C、股份合作

  D、专业承包

  【答案】B

  【解析】市场约束机制下,龙头企业依靠自身的信誉和原有的产销关系,与农户按照当期市场价格进行交易。

  40、不计成本而取得每亩的最高产量称为()。

  A、经济上限

  B、成果分布

  C、实际产量

  D、技术上限

  【答案】D

  41、实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A、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B、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C、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D、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B42、某块河滩地曾属甲村所有,因洪水将该地的表层浮土卷走,只剩下裸露的石头而被甲村撂荒。

乙村经多年培土,使该块地变成良田。

现甲村和乙村均主张对该块地的所有权。

应如何处理?

()

  A、应支持甲村对该块地的所有权,但甲村应给乙村相应的补偿

  B、应支持乙村对该块地的所有权,但乙村应给甲村相应的补偿

  C、由甲村和乙村按份共有

  D、由甲村和乙村共同共有

  【答案】A

  43、在人员构成合理的省级推广机构中,高、中、初级人员比例大体为()。

  A、1∶2∶3

  B、1∶3∶5

  C、1∶4∶6

  D、1∶5∶9

  【答案】A

  44、在综合考虑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基础上,以()为基准,因地制宜,构建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生产格局,提高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匹配度。

  A、提升口粮生产能力

  B、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

  C、确保粮食安全

  D、合理调整种植结构

  【答案】B

  45、农业推广人员是()。

  A、从事农业推广工作的人员

  B、农业推广专职人员

  C、农业推广机构的成员

  D、在农村传播农业技术的人员

  【答案】B

  46、集体经济是按经济组织的()性质而言的。

  A、所有制

  B、占有制

  C、分配

  D、组成及运行方式

  【答案】A

  【解析】合作经济与集体经济是两个不同但又密切相关的范畴。

合作经济中含有靠公共积累成长起来的集体经济,但不能把集体经济混同于合作经济。

合作经济与集体经济两者虽然在外延上有重叠,但有原则区别,不容混淆。

集体经济是对经济组织的所有制性质而言的,而合作经济是就其组成及运行方式而言的。

  47、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形成一般都是以专业户为基础,表现为生产经营的专业性,这种特性称为()。

  A、互益性

  B、同类相聚性

  C、民间性

  D、非盈利性

  【答案】B

  48、农业推广人员是()。

  A、从事农业推广工作的人员

  B、农业推广专职人员

  C、农业推广机构的成员

  D、在农村传播农业技术的人员

  【答案】B

  49、要实现小麦降高防倒,应采用哪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

  A、矮壮素

  B、生长素

  C、多效唑

  D、缩节胺

  【答案】A

  50、产业融合的主要任务是()。

  A、在做优农村第一产业的基础上,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及电子商务、休闲农业等第三服务产业

  B、在做优农村第二产业的基础上,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及电子商务、休闲农业等第三服务产业

  C、在做大农村第一产业的基础上,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及电子商务、休闲农业等第三服务产业

  D、在做强农村第二产业的基础上,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及电子商务、休闲农业等第三服务产业

  【答案】A

  51、要搞好产、供、销一体化服务,要求推广人员具备最为重要的能力是()。

  A、推广教学能力

  B、经营管理能力

  C、口头表达能力

  D、社会工作能力

  【答案】B

  52、()是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改造与利用的人工生态系统。

  A、农业生态系统

  B、工业系统

  C、自然生态系统

  D、林业生态系统

  【答案】A

  【解析】农业生态系统是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改造与利用的人工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经济是从再生产方面,反映农业生态系统的经济活动,并对其进行研究与核算。

  5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

  A、国家

  B、农民

  C、农村

  D、人民

  【答案】B

  54、农业推广机构要树立以()为导向的营销观念。

  A、政策

  B、利润

  C、推广

  D、市场

  【答案】D

  55、对重大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可以采取“()”、提供物化补助等方式。

  A、先补助后服务

  B、先服务后补助

  C、多服务多补助

  D、推广+补助

  【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