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学名著导读三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3059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文学名著导读三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初中文学名著导读三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初中文学名著导读三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初中文学名著导读三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初中文学名著导读三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初中文学名著导读三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初中文学名著导读三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初中文学名著导读三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初中文学名著导读三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初中文学名著导读三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初中文学名著导读三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初中文学名著导读三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初中文学名著导读三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初中文学名著导读三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初中文学名著导读三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初中文学名著导读三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初中文学名著导读三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初中文学名著导读三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文学名著导读三Word格式.docx

《初中文学名著导读三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文学名著导读三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文学名著导读三Word格式.docx

  革命结束后,教皇克雷芒又将他从隐避地找了出来,米开朗基罗不得不重新为他所抗拒的人劳作。

  1537年9月克雷芒教皇驾崩,米开朗基罗原以为从此能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事了。

  但他刚到罗马,又被他的新主人——保罗三世抓住了。

  似乎命运注定他只能在无休止的干涉中替别人干活。

  1564年2月12日,米开朗基罗站了一整天来创作《哀悼基督》。

  14日他开始发烧,18日下午5时,这位杰出的雕塑家兼画家终于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托尔斯泰传》:

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

  1851年,托尔斯泰来到高加索,群山环抱的清明环境使他纷乱的大脑清醒过来。

  第二年,他创作出了《童年》、《少年》、《青年》和《一个地主的早晨》等优秀作品。

  俄土战争期间,托尔斯泰曾亲临战场,常常处于危险之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仍然写出了《塞瓦斯托波尔纪事》那样令人激赏的作品。

  这一时期的托尔斯泰是比较充实而快乐的。

  1862年托尔斯泰结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了震动19世纪整个小说界的巨著:

《战争与和平》与《安娜·

卡列尼娜》。

  但是,托尔斯泰是苦恼的:

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

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

  因此,他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和自己的社会决裂,他又得不到人们的支持。

  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

  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并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时代背景20世纪初,罗兰与年青时候的好友一起举办了《双周丛刊》,他们既是作者,又是出版者。

  XX年来,罗兰在这份丛刊上发表了他许多作品:

《约翰.克利斯朵夫》、《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一些剧本。

  没有一法郎的稿费,他们是为了理想而写作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罗兰致力于和平运动,关注俄国革命,并与高尔基有所交往。

  19XX年,《约翰·

克利斯朵夫》获诺贝尔文学奖,他将奖金全部捐献给了慈善组织。

  罗曼·

罗兰的一生都没有停止过创作和研究,这是他的生命。

  而且,事实上,伴随着一战的来临,罗兰实已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整个世界。

  他从宁静的书斋走出来后就一直在为他关于英雄的理想,他的博爱的使命而战。

  二战期间他已是一位花甲老人,他也没有一刻停止过工作和战斗,他号召欧洲的知识分子走上街头保卫文化、保卫文明、保卫和平、反对纳粹,他的目光一直注视着未来。

  1943年初,他的病情恶化,第二年的12月30日,罗曼·

罗兰与世长辞,留给世人的不仅是《约翰。

  克利斯朵夫》、《巨人三传》(《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哥拉·

布勒尼翁》、《母与子》等不朽名篇,还有一种叫做良心的东西,知识分子都应以他为榜样。

  作者生平罗曼·

罗兰(1866~1944)是法国著名作家,举世闻名的反战主义者。

  他出生于克拉美西城的一个中产者家庭,自幼喜欢音乐。

  ,1882年考入大路易中学,1886年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先攻文学,后攻历史。

  青年时代曾受18世纪启蒙思想的影响。

  1888年列夫·

托尔斯泰的信对他的艺术观形成发生很大作用。

  与德国理想主义思想家玛尔维达·

冯·

梅森柏女土的交往对他的思想成熟具有重要意义。

  1895年,罗曼·

罗兰以《现代歌剧的起源》获博土学位。

  罗兰认为戏剧不但可以针砭时弊,还可以鼓舞人,用戏剧手段可以直接影响群众。

  他向往法国大革命,并以其为题材写了十二部曲。

  其中革命戏剧有:

《群狼》、《丹东》、《七月十四日》,信仰悲剧有:

《圣路易》、《哀尔帝》、《理智的胜利》。

  但因艺术性不强和资产阶级的批评而未获成功,从此开始小说创作。

  20世纪初,写了许多名人传记,如《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甘地传》、《米开朗琪罗传》等。

  长篇小说《约翰·

克利斯朵夫》是罗兰最伟大的作品,并因此获得19XX年诺贝尔文学奖。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罗兰积极反对战争,对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

  20世纪30年代访问苏联,与高尔基会晤,同情社会主义革命。

  二战时声援中国,对中国人民寄予同情,成为伟大的反法西斯战士。

  经典片段一切使他不安;

他的家庭也嘲笑这永远的不安。

  他如自己所说的一般,在一种悲哀的或竟是癫狂的状态中过生活。

  痛苦久了,他竟嗜好有痛苦,他在其中觅得一种悲苦的乐趣:

愈使我受苦的我愈欢喜。

  对于他,一切都成为痛苦的题目,甚至爱,甚至善。

  我的欢乐是悲哀。

  没有一个人比他更不接近欢乐而更倾向于痛苦的了。

  他在无垠的宇宙中所见到的所感到的只有它。

  世界上全部的悲观主义都包含在这绝望的呼声,这极端偏狂的语句中。

  千万的欢乐不值一单独的苦恼!

……他的猛烈的力量把他和人群几乎完全隔离了。

  他是孤独的。

  他恨人;

他亦被人恨。

  他爱人;

他不被人爱。

  人们对他又是钦佩,又是畏惧。

  晚年,他令人发生一种宗教般的尊敬。

  他威临着他的时代。

  那时,他稍微镇静了些。

  他从高处看人,人们从低处看他。

  他从没有休息,也从没有最微贱的生灵所能享受的温柔——即在一生能有一分钟的时间在别人的爱抚中睡眠。

  妇人的爱情于他是无缘的。

  在这荒漠的天空,只有科伦娜冷静而纯洁的友谊,如明星一般照耀了一刹那。

  周围尽是黑夜,他的思想如流星一般在黑暗中剧烈旋转,他的意念与幻梦在其中回荡。

  贝多芬的忧郁是人类的过失;

他天性是快乐的,他希望快乐。

  米开朗基罗却是内心忧郁,这忧郁令人害怕,一切的人本能地逃避他。

  他在周围造成一片空虚。

  这还算不得什么。

  最坏的并非是成为孤独,却是对自己亦孤独了,和自己也不能生活,不能为自己的主宰,而且否认自己,与自己斗争,毁坏自己。

  他的心魂永远在欺妄他的天才。

  人们时常说起他有一种反对自己的宿命,使他不能实现他任何伟大的计划。

  这宿命便是他自己。

  他的不幸的关键足以解释他一生的悲剧。

  而为人们所最少看到或也不去看的关键,只是缺乏意志和禀性懦怯。

  ——《米开朗基罗传》妙语佳句◆人生是艰苦的。

  在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场无日无止的斗争,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与静寂中展开的斗争。

  ◆当全世界都在哭泣的时候是不应当嬉笑的。

  为了一个人的诞生而举行庆祝是缺乏知觉的人的行为。

  应当保留你的欢乐,在一个充分地生活了的人死去的时候发泄。

  ◆生命还须前进。

  动,便是生。

  阅读指导郑克鲁先生著的《现代法国小说史》中,罗曼·

罗兰处于第三章长河小说的第二节,对于这几部传记,他是这样评论的:

罗兰要为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让世人‘呼吸到英雄的气息’。

  尤其是《贝多芬传》,强调自由精神,作者在音乐方面表现出精湛的修养,吸引了人们的注意。

  《托尔斯泰传》颂扬这位俄国作家对爱和真的追求,对全人类的热望,对艺术压倒暴力的信念和不抵抗主义。

  薄薄的一册《贝多芬传》是最早给罗曼·

罗兰带来声誉的。

  它本是罗兰创作《约翰·

克利斯朵夫》的副产品,最先在《巴黎杂志》上刊登,后又在《双周丛刊》上发表。

  19XX年正式问世后,罗曼·

罗兰立即成为法国文学界的知名人土。

  打开窗子吧!

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

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类似这样的文句在当时被传诵一时。

  实际上,这本小册子没有取得什么文学上的成就,报刊对它表示沉默,学术界对它不屑一顾,但是人们,素不相识的,陌生的,遍布全世界的苦难的兄弟们却从这本小册子里得到了幸福。

  他们争相传看着,一种莫名的、神秘的感激之情把罗兰周围的信徒们联合了起来,众多不幸的、孤独的人得到了安慰鼓舞。

罗兰从此有了自己的跟随者,而《双周丛刊》这本以前没有人知道的杂志,现在也获得了一定的声望,第一次增印了一版。

罗兰的著作扩大了在国外的发行量,并出现了译本。

  就象罗曼·

罗兰自己在《贝多芬传》的原序中说的:

这小册子,由一个无名的人写的,从一家无名的店铺里出来,几天之内在大众手里传播开去,它已不再属于我了。

  罗曼。

  罗兰的理想主义第一次对人产生了影响。

  19XX年,《米开朗基罗传》发表,其在普通大众中的影响虽然没有《贝多芬传》来得热烈,但它在精神上仍与《贝多芬传》一脉相承。

  我国翻译家傅雷先生在译序中就称其为不朽。

  《托尔斯泰传》是三大传中最有意识地含有教训意味的,几乎全是歌颂人类友爱的赞美诗。

  这部传记反映了罗兰对这位大作家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他仔细研读了托尔斯泰的许多作品,写出了富有激情的赏析文字。

  本书在19XX年出版,1928年为了纪念托尔斯泰百年诞辰增订再版。

  三传的出版给罗兰带来了姗姗来迟的声誉,19XX年,瑞士作家保尔·

赛彼尔撰写了关于他的第一部详细传记。

  也有人批评罗曼·

罗兰的传记中显出了他过份的史料癖,说他本来可以写一首表达痛苦的叙事诗的地方,他却反精力耗费于末节及注解上。

  关于这点,罗兰自己有解释,他说:

我根本是一个历史家,无论如何要追求和说出真理。

  的确,他的这三本书都是以学者的态度来处理题材的。

  虽然这样,历史与考据却不是罗兰在这里关注的重点,他的目的是要替那些不幸的和幻想破灭的人供给一种鼓舞和勉励的泉源。

  历史证明罗曼·

罗兰完全做到了这一点。

  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内容精要保尔·

柯察金是乌克兰某镇一个贫苦工人家的小儿子,父亲死得早,母亲则替人洗衣以养家煳口,哥哥阿尔青是个铁路工人;

小学时的保尔就嫉恶如仇,敢想敢做+一次,他往那个愚蠢而又凶恶的神父的面团里撒烟灰被学校开除了。

  十月革命爆发后,红色政权遭到了外国势力干涉和本国反动派的联合围攻:

乌克兰的政治形势也空前地激烈动荡、借住在保尔家的朱赫来是个老布尔什维克,红军撤退时将他留在了镇上。

  朱赫来教保尔拳击,培养了保尔朴素的革命热情。

  一次,因为解救朱赫来,保尔自己被关进了监狱。

  而后愚蠢的敌人却又把他很快错放了:

出狱后的保尔慌不择路,跳进了冬妮亚(林务官的女儿)家的花园。

  冬妮亚很喜欢热情、倔强、个性刚强的保尔,保尔也被清纯、漂亮、整洁、文雅的冬妮亚所深深吸引。

  后来,哥哥阿尔青把保尔送到喀查丁参加了红军。

  在部队里,保尔当了骑兵,作战异常勇猛。

  战斗之余,他还喜欢读《牛虻》《斯巴达克思》等小说,一有空就讲给战友们听。

  一次激战中,他头部受重伤,被送进了医院:

出院后,保尔住进了冬妮亚的亲戚家。

  他的一只眼睛有问题,不能再回前线了,但他立即投入了地方上的各种艰巨的工作。

  一次参加工友同志的聚会,保尔因带着穿着漂亮整洁的冬妮亚同去,遭到了工友们的讥讽和嘲笑?

保尔意识到冬妮亚和自己不是—个阶级,遂下决心断绝了他们的感情。

  为了供应城市木材,保尔参加了铁路筑建。

  秋雨、泥泞、大雪,冻土,工作条件越来越恶劣,武装土匪的骚扰和疾病、饥饿也都威胁着保尔和同志们。

  但铁路还是如期修通了,已升为省委委员的朱赫末为他们的革命热情深深感动,说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由于成绩突出,保尔詖任命为某铁路工厂的团委书记,女政委丽达经常帮助保尔,帮助他提高认识,搞好工作。

  保尔渐渐爱上了丽达,但又以革命为由牺牲了自己第二次萌动的爱情、保尔因肺炎再次住进了医院,肺炎好了,但医生又在他脊柱上发现了弹片的伤痕。

  在家乡养病期间,保尔到烈土墓前凭吊战友,感慨万千,发出了感人至深、振聋发瞆的豪言壮语:

人最可宝贵的是生命……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病愈后,保尔又忘我地投入到了革命工作中:

在工作中,他坚决地和各种非主流思想和歪风邪气作斗争,对战友杜巴瓦的变质,他十分痛心,坚决地给予了批评……保尔的体质越来越坏。

  1924年,党组织不得不卸掉他身上的全部重担,让他长期疗养。

  他的视力越来越差。

  在海滨疗养时,保尔认识了达雅——一个工人家庭的小女儿:

在达雅家中,保尔鼓动了达雅对老顽固父亲的造反,并引导她加入了苏维埃,达雅和保尔结婚了。

  1927年,保尔完全瘫痪,继而双目失明。

  他也曾一度灰心丧气,想自杀,但坚强的革命信念又使他走出了低谷。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保尔开始了文学创作。

  1934年,在母亲,妻子以及同志们的帮助下,他的自传体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终于出版了!

保尔高兴极了,他又有了新的革命武器——写作。

  时代背景本书成书于1932年一1934年。

  作者尼·

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出身工人家庭,12岁即开始劳动生涯,15岁加入共青团,参加过保卫苏维埃政权的国内战争,做过团与党的下、中层领导工作,是苏维埃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

后双目失明,在疗养院口授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由他人记录、编辑成书。

  作者自称1924年以前不太懂俄语,而双目夫明前也只上过一年函授共产主义大学:

因作品塑造了保尔·

柯察金这个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共产主义战土的形象和作家自身经历的传奇品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为世界革命青年成才的教科书和圣经。

  在苏联国内,此书上百次地再版,在国外,也有50多种文字译本。

  作者生平尼古拉·

阿历克塞耶维奇·

奥斯特洛夫斯基是前苏联一名普通的工人、红军战士、共青团基层干部,更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和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19XX年他生于乌克兰洛文斯克省维里亚村的一个工人家庭。

  从很小的时候,奥斯特洛夫斯基就表现出鲜明的反抗性格。

  由于家境贫寒,他小时侯只念过3年书。

  很快,奥斯特洛夫斯基就被迫辍学了。

  他刚满10岁,就要去当车站食堂童工和发电厂的助理司炉,从而经历了更多的生活苦难。

  每天近16小时的繁重劳动,经常得到的却是耳光和拳头。

  屈辱的生活使得他本来就很强烈的斗争意识和反抗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奥斯特洛夫斯基13岁的时候,正值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这时他结识了老布尔什维克费多尔和林尼。

  他的充满反抗精神的个性正好找到了加入集体斗争洪流的机会和道路。

  他开始积极投入反击侵略者的斗争,积极投身于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

  1921年秋,奥斯特洛夫斯基领导志愿队参加了修建基铺附近的铁路支线的艰巨工作。

  当时条件极其艰苦,环境极其恶劣。

  这就是后来他在《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一书中写筑路的那段情景。

  饥饿、潮湿、严寒、还要夜以继日地劳动,许多人患了伤寒。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患伤寒和风湿病的情况下,仍然奋不顾身地劳动,直到他昏倒在工地上,才被送回家去休息。

  第二年秋天,基铺闹大水,正在病休的奥斯特洛夫斯基,不顾严寒和体弱,站在洪水中组织群众抢救木材。

  这时,他的病情更加恶化。

  经医生诊断,身体己属残废,不能再继续工作。

  党组织决定发给他残疾证书及国家津贴。

  但他毅然拒绝。

  坚决要求工作。

  1923年,党组织只好答应他的迫切请求,派他去边疆做共青团工作。

  在23岁那一年,由于劳累过度,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健康状况越来越糟,一直到全身瘫痪,完全失去了活动能力。

  在他生命旅途中,可以说是到了最后的决战阶段。

  但继续工作的强烈愿望使他终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病魔克服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

  他刻苦攻读世界文学名著,钻研有关历史资料,然后拿起笔,换了另外一种武器继续战斗,开始了文学创作。

  1928年,在他24岁的时候,终于完成了一部中篇小说《科托夫斯基》,也就是后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几章的初稿,这大大地鼓舞了他的信心。

  但这部已经耗费了他巨大的生命能量的长篇小说底稿,在邮寄途中丢失了。

  这对他来说无疑又是一次残酷的打击。

  此后,他的健康情况急剧恶化,1930年他惟一的左眼也失明了,但他没有就此放弃生活,而是集中全部精力为生存进行斗争,继续写作。

  对于这位意志如同钢铁一样的英雄来说,任何无情的打击都只能使他的性格钢上加刚。

  1930年,他用自己的战斗经历作素材,以顽强的意志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终他克服了难以想像的困难,历时三载,完成了这部不朽的杰作,实现了重返战斗岗位的理想。

  1934年这部小说出版后,立即受到国内外广大读者的真诚而热烈欢迎。

  1934年。

  奥斯特洛夫斯基被吸收为苏联作家协会会员。

  1935年底,苏联政府授予国家级最高荣誉--列宁勋章,以表彰他在文学方面的创造性劳动和卓越的贡献。

  同年冬天,他开始创作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

  这部小说原计划写成三大卷。

  可惜的是,1936年12月22日小说第一卷刚刚写完,由于重病复发,年仅32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便在莫斯科去世了。

  除了小说,奥斯特洛夫斯基还留给我们不少充满激情的论文、演说词和书信。

  经典片段现在,他身体彻底垮了,失去了重新归队的希望,他该怎样对待自己呢?

他终于使巴扎诺娃吐露了真情,这个女医生告诉他,前面还有更可怕的不聿等待着他。

  怎么办?

这个恼人的问题就摆在面前,逼着他解决。

  他已经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战斗的能力,活着还有什么用呢?

在今天,在凄凉的明天,他用什么来证明自己生活得有价值呢?

又有什么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呢?

光是吃、喝、呼吸吗?

当一名力不从心的旁观者,看着战友们向前冲杀吗?

就这样成为战斗队伍的累赘吗?

他想起了基辅无产阶级的领袖叶夫格妮亚·

博什。

  这位久经考验的女地下工作者得了肺结核,丧失了工作能力,不久前自杀身亡。

  她在简短的留言中解释了这样做的理由:

我不能接受生活的施舍。

  既然成了自己的党的病患,我认为继续活下去是不必要的。

  把背叛了自己的肉体也消灭掉,怎么样?

朝心口开一枪,就完事了!

过去既然能够生活得不坏,现在也应该能够适时地结束生命。

  一个战士不愿再受临终前痛苦的折磨,谁能去责备他呢?

他的手摸到了口袋里光滑的勃朗宁手枪,手指习惯地抓住了枪柄。

  他慢慢掏出手枪。

  谁想到你会有今天?

枪口轻蔑地直视着他的眼睛。

  他把手枪放到膝上,恶狠狠地骂了起来:

这算什么英雄,纯粹是冒牌货,老弟!

任何一个笨蛋,随便什么时候,都会对自己开一枪。

  这样摆脱困境,是最怯懦、最省事的办法。

  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

  对懦夫来说,也不需要更好的出路。

  你试过去战胜这种生活吗?

你尽一切努力冲破这铁环了吗?

你忘了在诺沃格勒一沃伦斯基附近,是怎样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

把枪藏起来吧,永远也不要对任何人提起这件事。

  就是到了生活已经无法忍受的时候,也要善于生活下去,要竭尽全力,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

  妙语佳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给予人只有一次。

  应当这样度过人生:

回首往事,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临终的时候能够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对我来说,生活中再没有比掉队更可怕的事了。

  阅读指导保尔的故事,在中国应该称得上是家喻户晓。

  保尔关于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的豪言,是-代又一代的青少年都曾背诵过的。

  在一定程度上,保尔精神已经和雷锋精神一起,成为了中国青年学生的道德标准和行为楷模。

  穿越历史地域时空,《钢铁》真切震撼人心的,是保尔钢铁般的意志,是他身残志坚,敢于向一切困难挑战的英雄气度和大无畏精神,这种精神,对于任何时代、任何一个力图有所作为的人都是同样需要的。

  这才是这部红色岁月里诞生的作品魅力之所在,正如罗曼·

罗兰所评价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本身就是-首诗,当然,是一首革命抒情诗,也是一首奋斗者的义勇军进行曲。

  有意思的是保尔的爱情故事。

  他与冬妮亚(林业官的女儿)、丽达(女政委)、达雅(工人)的三段恋情,暗含了一个红色的俄罗斯男人逐渐远离肉体、远离奢华,而向精神、原则、理念皈依靠拢的心灵历程。

  对冬妮亚的爱出自一个懵懂少年的本心,那是任何一个人都会自然产生的对美好、对舒适生活的向往;

和丽达女政委的爱情产生在共同革命生活中,革命高于一切的口号窒息了保尔心中残留的对丽达的爱恋;

与工人女儿达雅的结婚与其说出自爱情,不如说出自拯救,这时的保尔已肉体残缺而精神凸现,保尔靠着精神、意志自救,也拿着它照亮达雅的眼睛。

  他的精神已被视为共产主义事业燎亮的明灯。

  自1942年以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译本在中国流行了数十年。

  1999年末新版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公映,又再次掀起了对保尔精神的关注。

  这实为文学接受史上罕见之现象。

  十、童年内容精要《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它写的是高尔基幼年时期从三岁至十岁这段时间生活断面。

  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

  外祖父家住在尼日尼——诺弗哥罗德城。

  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纤夫,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业主。

  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