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3085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32 大小:10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2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2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2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2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2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2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2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2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2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2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2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2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2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2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2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2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2页
亲,该文档总共1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1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应是阅读的主人;

文本是阅读和阅读教学的凭借,是学生课堂上的第一认识对象,也是学生的一个独立的对话伙伴。

它可以凭借符号信息,向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刺激,发出感召与呼唤;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应当起着组织调配、创造条件、穿针引线、指点示范的作用。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首先要通过自主读书与课文及课文作者对话交流。

即要通过操作、加工处理课文的符号信息,进而进行心灵碰撞,接受课文丰富内涵的感召与影响,最终能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把课文的思想感情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感情,把课文的表达方式,内化为自己的交际经验。

作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同样先要与文本对话,即通过先行阅读,全面把握教材。

“把握教材”一方面意味着把握课文作者的思路和意图以及教材编者的思路和意图,从而明确教学的目标要求;

另一方面还意味着了解学生阅读的前提条件和准备状况,从而确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同时当然还要与学生对话,根据学生的阅读心理和学习语文的规律,指导他们正确地读书,顺利地实现“内化”。

3、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

重视“读”与“写”的有机结合。

在阅读教学中,不只是帮助学生理解思想内容,此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

除上述读与写的“长线结合”外,还要抓好读与写的“短线结合”,即根据课文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角度,让学生通过“小练笔”,对课文从句式、段式、立意和写法等方面进行模仿。

这样,一方面不断地增加学生的语言储备和材料积累,一方面不失时机地进行局部的仿写练习,就能使学生更好地从“读”中学“写”,以利于其习作水平日有寸进,不断提高。

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广泛地课外阅读。

要定期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儿童读物,要适时地开展一些读书活动,让学生“厚积”,以期日后“薄发”。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习作教材,解除束缚,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

同时,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既不拔高,也不降低,按照每次习作课的要求,切实指导学生学写片断。

另外在讲评学生的习作时,要以鼓励,放大习作中的优点,使他们获得成功感,从而不断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重视创设情境,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要创设与生活实际相似的交际情境。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从而走进交际情境,去作进一步体验。

同时,要增加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

在教学中应把时间让给学生,把机会留给学生,尤其是不爱说的同学,一个话题、一次对话都应采用多种方式,激励学生反复说。

教师还应善于捕捉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交际事件,并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活动,以鼓励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口语交际本领用于生活实际。

5、重视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结合语文教材的学习,指导学生开展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如查“无字词典”比赛、成语故事会、古诗擂台赛、读书交流会、课本剧表演等,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

2、识字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准确认读364个生字。

(3)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32个,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4)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5)使用钢笔练习书写正楷字,做到端正、规范。

3、阅读。

(1)继续练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复述、分角色朗读指定的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践,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能在阅读理解课文中,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积累课文中的优秀词语、精彩句段,学习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背诵优美诗文不少于10篇。

(8)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4、习作。

(1)留心周围的事物,开始学习习作,乐于书面表达。

(2)能不拘于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做过的写明白。

(3)学会写“留言条”,“请假条”。

(4)根据表达的需要,能够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初步学习使用冒号、引号。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字、词、句。

(6)完成课内习作8次,小练笔4次。

5、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并能简要转述。

(2)能用普通话交流。

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态度大方、口吃清楚、有礼貌。

(3)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4)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6、综合性学习。

能围绕主体,在老师家长的指导下,利用书刊和网络,搜集相关资料;

能在小组或班级内交流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开展参观、访问、表演活动中积极参与,并注意搜集相关信息,完成老师布置的活动任务。

教学重、难点:

本册教材重点是加强词语的积累与理解和应用,加大学生的词汇量,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的应用所学词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难点是习作,习作是三年级的起始阶段,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力,思维和综合应用的能力。

关于培养学生预习的一点设想

三年级课文明显与二年级不同,没了拼音,改写钢笔字了,要正式写作文了。

对于课文的教学,如果按二年级的要求来进行教学,可能来不及完成教学任务,再者,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

基于此基础,三年级可这样指导学生预习:

1.一读课文,标小节,注拼音,划词语(圈画出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2.再读课文,大声朗读,做到停顿自然,达到能读通顺;

3.三读课文,练习默读,提出两个问题,查、问、想,先自我尝试解决;

4.完成小练习,文中田字格生字,扩两个词,并用钢笔自行描红。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本单元是由《让我们荡起双桨》、《学会查“无字词典”》、《古诗两首》和《做一片美的叶子》四篇课文,一篇习作,一个练习组成,纵观这单元的内容,会发现它们都呈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生活。

《让我们荡起双桨》、《古诗两首》中流露出的是对生活的赞美,《学会查“无字词典”》、《做一片美的叶子》则是对生活的所思、所感和所得,而习作也是要求写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及产生的想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单元总体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中《让我们荡起双桨》、《古诗两首》要求会背诵。

2、会认、读本单元53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其中37个生字及新词要求会写。

3、学会理解古诗的基本方法,如:

连词成句、结合插图理解、查阅资料等,体会古诗的语言特点,了解古诗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4、学习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体会字里行间所反映的感情。

5、能把自己做过的、看见到、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1、掌握生字、新词,能背诵有关的诗词和成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体会字里行间所反映的感情。

4、学写作文。

难点:

1、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感情,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

2、掌握查“无字词典”的方法,并能在实际中运用。

3、学写作文。

把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串联成一段比较通顺、连贯的话,并把它们写下来。

(三)每篇课文的训练点

篇目名称

训练点

让我们荡起双桨

反复诵读、积累语言

学会查“无字词典”

结合词语“骄阳似火”、“惊涛拍岸”想象画面,练习表达

古诗两首

在理解诗句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连词成句和借助插图理解诗句的方法。

做一片美的叶子

结合课文中描写四季叶子的句子,想象表达。

二.篇目教学分析

《让我们荡起双桨》

1、文本解读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那首伴随着我们成长的歌曲,让我们读起这篇课文时产生了特别的亲切感。

轻轻地哼唱,一幅美丽的画卷,在眼前渐渐展开,绿树红花、碧水清波,船儿摇曳,歌声飞扬,多么快乐的童年,多么幸福的生活!

如果仅仅是一首歌曲,这样的领会足矣,但作为课本中的教材,仅仅让学生体会到童年的快乐,生活的幸福显然不够,它承载着新的使命。

2、教学目标分析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体会词语:

推开、倒映。

(3)能借助课文插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练习说话。

(4)能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中少先队员们碧波泛舟时的愉快心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教学资源运用

(1)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2)挂图或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

(3)新补充阅读《乔羽和刘炽》

(4)语文补充习题

4、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

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词语:

倒映。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景美,领悟语言的精妙。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背诵课文。

(2)能借助课文插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练习说话。

(3)能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中少先队员们碧波泛舟时的愉快心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5、教学构想或建议

第一课时

板块一:

揭题导入、欣赏歌曲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诗,写的是北京小朋友在北海公园荡舟游玩的情形。

板书课题: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生字“桨”,介绍:

它是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媒体播放歌曲)

2.听歌曲,说说听后的感受

板块二:

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过渡:

这首歌不但有优美的旋律,更有着诗一般的歌词。

它的词作者,就是人称“词坛泰斗”的著名词作家乔羽。

1955年,乔羽为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创作了不足200字的歌词,从此,这首歌广为流传,打动了几代儿童的心。

轻声朗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

交流读后脑海中留下了哪些画面?

(景美、人乐、情深)

出示词语,读准字音,相机理解词语。

板块三:

再读课文,感受反复

1.指名学生分小节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的3个小节,你发现什么了吗?

(每小节的最后一句都是一样的)是的,这就叫反复,它能让我们对这句话印象深刻,有强调的作用,同时我们读起来也更会感觉琅琅上口。

板块四:

感受景美,训练语言

1、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小船带着我们驶进了美丽的北海,听老师配乐朗读,想象你看到了怎样的美景?

2、借助插图,想象表达课文所描绘的情景。

3、出示“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解读“轻轻”,为什么小船儿不走了,任由船儿轻轻飘荡,凉爽的风儿带来我们怎样的心情?

指导读好悠闲地享受眼前美景的那份雅兴。

4、小船儿在少先队员的轻划中前进着,课文中说它是(推开波浪),从“推开”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

(可结合生活实际推开门,来体会船儿在水中前行时的轻柔、悠闲。

5、看着插图,看着板书,再读北海公园荡舟所见美景,并尝试背诵第一段。

课时作业设计

1、课后生字描红。

2、完成补充习题第一题:

根据拼音写汉字。

当堂练习,当堂反馈,根据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再重点指导个别生字。

第二课时

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以词组形式出示复习生字掌握情况:

(指导学生读出词语所表达的情感)

双桨波浪轻轻飘荡

白塔环绕绿树红墙

精读悟情,训练语言

1、感受人乐

(1)绿树红墙、碧波荡漾,小船儿在水中轻轻飘荡,此时少先队员们在干些什么?

心情怎样呢?

让孩子自由读第2节体会。

(2)提出疑问的地方(解读“红领巾、阳光”的含义)

想象我们此时会唱些什么歌?

角色体验:

现在,同学们就是水中的鱼儿,为什么会悄悄望着我们?

看到些什么?

想到些什么?

鱼儿真的在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

会有怎样的一番对话?

借此解读歌声里的内容。

(3)再出示“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尽情地赏读,任由心中的快乐与鱼儿分享。

2、感受情深

(1)孩子们在尽情玩耍,此时想到些什么?

再自由读第3节体会。

联系文本,说说什么是“幸福生活”。

说话训练:

联系自身生活说说什么是“幸福生活”?

幸福来自于……

(预设:

当学生理解不出来时,补充材料,对比感受幸福生活:

说说三毛能像少先队员们那样自由自在地划船吗?

海娃呢、张嘎子呢?

为什么?

板书:

问谁(党祖国)

(2)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心情怎样?

(高兴,自豪)

美读品味,引导背诵

1、课文中三小节末尾两行内容都相同,他们反复出现起什么作用呢?

(表明小朋友们陶醉在欢快愉悦之中,他们忘记了划桨,任小船飘荡,只感到一阵阵凉风拂面)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课文中三个小节内容表达了小朋友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4.指导背诵.

(1)根据挂图,看着板书尝试背诵

(2)歌曲背诵《让我们荡起双桨》,再次感受孩子在北海公园,夕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

五、推荐阅读

补充读本《乔羽和刘炽》

课时作业设计:

1、写一写: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孩子泛舟北海的情景或是荡舟划船的所见景色。

2、完成补充习题。

3、推荐阅读:

《学会查“无字词典”》

这篇课文是讲述的爸爸带聪聪去青岛旅游时的途中发生的一个小片段,课文主要以爸爸和聪聪的对话的方式呈现,内容浅显,学生自己就能够读懂,课文的难点应该就是课文最后爸爸的话中所蕴含的道理。

那么对于这样学生自己能够读懂的课文,我们老师上课教什么?

仅仅就为了教给学生一个道理吗?

我想,这是不够的,我们可以从课文中发掘能够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点,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课文内容的教学上。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11个生字只识不写,学习两个多音字“假”“似”。

理解词语“意味深长”“山崩地裂”。

(3)想象词语“骄阳似火”“惊涛拍岸”所描绘的情景,练习说话。

(4)理解课文最后爸爸的话的含义,懂得“无字词典”的意思。

学习查“有字词典”和“无字词典”的方法,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1)语文补充习题

(2)新补充读本《我在观察中学词学句》

(3)练习1处处留心第二部分。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想象词语“骄阳似火”“惊涛拍岸”所描绘的情景,练习说话。

3、理解课文最后爸爸的话的含义,懂得“无字词典”的意思。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1、师生交流在读书时经常遇到不理解的词语用什么好办法来解决。

2、教师引导辨析:

(1)遇到不理解的字——查字典

(2)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词典

3、除了同学们交流的这些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外,老师这儿还有一种新的方法。

板书:

4、 

引导质疑

小结:

同学们,根据课文题目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这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本领。

在初读课文题目的时候提出了什么是无字词典和怎样查无字词典的疑问,这是非常有价值的两个问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学习来回答这两个问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初读要求: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后面的拼音,多读几遍,试着把课文读准确, 

读通顺。

(2) 

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

2、 

检查初读情况;

(出示生词,读准字音)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正字正音

4、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自由说、指名说)

板块三、写字指导

1、指导书写“查”,撇捺书写时要舒展。

2、“典”,中间的短横左不靠右不靠,两竖不能写的一样长,左竖个子矮一点,右竖个子高一点,还有一横长长的,封底,下面一个八字底。

(1)课后描红

(2)语文补充习题第一题,当堂完成,当堂反馈,根据学生情况具体指导书写。

课文语言生活化、形象化,直观易懂。

文中聪聪与孩子们年龄相仿,易于孩子们接受。

同时课文彩图再现了词语情景。

孩子们对词语所描绘的景象也有深刻体验。

基于以上的学情分析,教者可从孩子的生活入手,逐层建构对“无字词典”的认识。

创设情境直扑重点段

首先联系生活导入文本情境:

暑假刚刚过去,小朋友们,你觉得暑假中的天气怎样?

暑假里,爸爸带聪聪去青岛旅游。

那一天,天气怎样?

(随手画出简笔画:

太阳公公发射出耀眼的光芒。

)并说说看到太阳公公想到什么。

品读2——5节初步认识“无字词典”

第一层:

激趣自由读:

聪聪和爸爸看到太阳公公想到些什么?

生自由读初步体会。

第二层:

分角色读,读中引导感悟“骄阳似火”之意,并通过读表达对词语的理解。

1、“背书似的说”是怎样说,想象聪聪回答爸爸问题时的神情。

2、借助简笔画体悟“晒蔫”一词的表象,并通过读加深体会。

第三层:

比较,体会“无字词典”的妙处。

听了聪聪和爸爸的解释,你喜欢哪一种?

第四层:

联系生活,拓展解释,进一步认识“无字词典”

除了从“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蔫了”知道“骄阳似火”的意思;

还可以从哪些情景感受到“骄阳似火”?

(第一块板书强化:

骄阳似火<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太阳光像火

品读6——8节进一步认识“无字词典”

借助彩图导入情境:

他们来到海边看到什么?

出示彩图,引导孩子说说海边情景。

并过渡:

聪聪和爸爸在海边想到些什么?

自由读体会。

指名读,读中引导感悟“惊涛拍岸”之意,并通过读表达对词语的理解。

1、第6节的朗读指导课借助彩图、动作感情读。

2、此时,如果你站在海边,看到这样情景,心情怎样?

读出自己感受。

3、读好“惊涛拍岸”一词。

第三层,出示情境选词语。

品读9节明确认识“无字词典”

首先指名读,然后说说“无字词典”在哪儿?

是什么?

再补充词语联系生活情景说说。

1、夏天真热,用生活的现象来描述“骄阳似火”。

2、语文补充练习

3、完成练习1处处留心第二部分,连一连。

《古诗两首》

这两首诗分别是唐代诗人杜牧和张继写的,皆为千古名篇,都是写秋景,都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重在借景抒情。

《山行》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竞赛,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诗人能于一般文人为之伤感叹息的萧瑟秋景中,观赏胜于二月春华的火红枫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颇有一种独得之乐。

这是一首秋天的赞歌,抒发的是一种“喜”情。

古人说,“诗中有画”,《枫桥夜泊》就是一幅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立体的秋夜图。

首先是全诗运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了远景和近景:

残月、山寺、霜天,这是远景。

江枫、渔火、客船,这是近景;

其次是运用了“设色”之法:

霜天的透明,渔火的鲜艳,二者交相辉映,从而营造了一种难以言表的氛围;

再者是诗句调动了听觉效果,使本来就已经成画的意境更富生机:

特别是远处传来的钟声。

不但把近景、远景联系到了一起,交织成章,而且这穿夜空,传到客船上的钟声,也使整个的意境更加清幽、凄楚。

那一声一声传到客船,敲击在旅客心头的钟声。

怎能不引起旅客无限的遐想,无限的愁思呢?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学会8个生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