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下)期末试卷.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30948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6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下)期末试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三化学(下)期末试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三化学(下)期末试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三化学(下)期末试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三化学(下)期末试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初三化学(下)期末试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初三化学(下)期末试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初三化学(下)期末试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初三化学(下)期末试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初三化学(下)期末试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初三化学(下)期末试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初三化学(下)期末试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下)期末试卷.docx

《初三化学(下)期末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下)期末试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化学(下)期末试卷.docx

初三化学阶段检测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科学家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中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A.拉瓦锡B.侯德榜C.门捷列夫D.道尔顿

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4NH3+5O2═4X+6H2O,推断X的化学式为()

A. NOB. N2C. N2O5D. NO2

3.下列关于空气及其各成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利用密度的不同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

B.稀有气体性质稳定,可做保护气

C.氮气难溶于水

D.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4.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

B.氧气化学性质非常活泼

C.氧气能够供给呼吸

D.缓慢氧化属于氧化反应

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D.在空气中加热铜粉,铜粉由红色变为黑色

6.第47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

下列做法不宜提倡的是()

A.少开私家车多采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B.对废旧纸张进行回收利用

C.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等

D.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7.下列关于氧化反应、氧化物说法错误的是(    )

A. 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B. 冰水混合物属于氧化物

C.镁条的燃烧属于剧烈氧化反应

D. 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包含关系

8.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B集满氢气的集气瓶的放置

C氧气验满D滴加液体

9.如图,四位同学正在对某一个化学方程式获得的信息进行描述。

.下列四个化学方程式中,同时符合这四位同学所描述的是(    )

A. B. 

C. D. 

10.在A+3B=2C+2D的反应中,14克A完全反应生成44克C和18克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 16B. 32C. 64D. 96

二、选择题

11.“催化转化器”可将尾气中的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污染的气体。

如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发生改变

B.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C.甲、丁中同种元素化合价相同

D.乙、丙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12.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

8

32

5

4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

16

X

5

24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甲、丁两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之比为2:

5

D. X值为28

13.下列叙述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是因为蜡烛受热形成了石蜡蒸汽

B.1.2g碳与3.2g氧气反应恰好可生成4.4g二氧化碳

C.金属铜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是因为生成物中增加了氧元素的质量

D.100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g过氧化氢和70g水

14.5g 氢气与32g 氧气混合点燃,充分反应后生成H2O 的质量为()

A、45gB、37gC、36gD、34g

15.某纯净物3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纯净物中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

B.该反应中O2和CO2的质量比为10:

11

C.该反应中O2和H2O的分子数之比为7:

6

D.该纯净物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1:

4

三、理解与应用

16.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其组成如下表。

空气组成

N2

O2

X

CO2

其它

体积分数

78%

21%

0.934%

0.034%

0.02%

如图是以空气、煤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部分产物已略去).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上表中X的化学式是___.Y气体的名称是

(2)分离空气的常用方法有以下两种。

Ⅰ.将空气液化后再气化,液态空气气化时首先分离出氮气。

则沸点:

X___Y(选填“高于”、“等于”、“低于”).

Ⅱ.用分子筛分离。

分子筛是一种内部分布有均匀微小孔径的固体,通过特制的分子筛把空气中的氧分子吸入孔穴而与其它分子分离,则分子大小:

X_O2(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3)结合流程和所学知识推测:

化学反应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一定还伴随有变化.(选填“状态”、“能量”、“原子”、“压强”).

(4)已知:

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分子个数之比。

则按照上表所提供的数据计算。

空气中氮分子与氧分子总质量之比等于.

17.我们周围的空气是一种重要资源,保护空气人人有责

(1)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物质?

可用于钢铁冶炼和金属焊接

可以利用空气生产化肥和制冷剂

可用于制造电光源

(2)下列气体会污染空气的是(填序号)

以下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___(填序号).

①一氧化碳  ②二氧化碳  ③二氧化硫  ④氮气  ⑤二氧化氮

经测定,我市某天空气质量状况是良,则空气质量级别为,空气质量报告中提到的PM2.5是

(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要比较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情况。

步骤如下表:

检验物质

检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

吸入的空气

呼出的气体

氧气

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

短时间内继续燃烧

很快熄灭

二氧化碳

将气体通入

18.氧气在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广泛,并不断循环转化.下图是自然界中氧循环示意图

(1)对比木炭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的实验,你会发现,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更旺一些。

从宏观看,这与有关,从微观的角度看,这与有关。

(2)上图中产生氧气的途径有,消耗氧气的途径有,。

其中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3)请你简要谈谈氧循环的意义

19.根据下列反应事实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1)在尘埃的作用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

(2)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

(3)少量硫酸铜溶液滴人氢氧化钠稀溶液中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溶液:

(4)一氧化碳和四氧化三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5)用纳米级的某种氧化物做催化剂,使汽车尾气中的CO跟NO反应转化为两种气体,其中一种可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另一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写出CO和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实验与探究

20.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1)请写出镁条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小明发现燃烧产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我___(填“同意”或“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因为

(3)镁条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中还有少量淡黄色固体。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 (Mg3N2)固体;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

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却远多于Mg3N2,为什么呢?

请给出合理的解释:

【实验二】蜡烛的燃烧

(1)实验一:

把蜡烛放在电子秤上,记录数据(如图一),点燃,几分钟后发现,电子秤的示数了(填变大、变小或者不变)

(2)实验二:

另取一只相同质量的蜡烛,称量图二所示装置(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记录数据后再点燃蜡烛(如图丙),将图乙所示的装置罩在蜡烛上方(如图三,假设碱石灰可以完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一会后,电子秤的示数大于蜡烛燃烧前和图二装置的总质量,请解释原因

2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定量测定装置,其中B是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子),上面标有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其他夹持装置已略去.小玲同学用这套装置按下列操作过程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体积可忽略不计):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容器A、B中加入水,使B中的液面在15cm处.

③将过量的铁粉平铺在电热板上,盖好容器.

④通电加热铁粉,待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原来的状况,调整A

的高度使容器A、B中的液面保持水平,记录液面刻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实验中的电热板和惰性电阻丝都应具备的条件是

A、只要与氧气不起反应即可    B、只要与氮气不起反应即可

C、与氧气和氮气都不能起反应  D、与氧气和氮气都能反应

(2)在该同学的实验中,下列物质可代替铁粉的有______.

A.红磷       B.木炭        C.铜粉       D.硫粉

(3)操作④调整A的高度使容器A、B中的液面保持水平,再记录液面刻度,结束时,装置B中的液面最接近的刻度是______.

(4)为减少实验误差,可采取的措施有,(答两条)

22.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编号仪器的名称ab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粉末来制取比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实验装置为(填字母序号)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较干燥的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制取时选择(填一下序号,下同)装置组合制取,选择发生装置的理由是,选择收集装置的理由是

①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  ②反应在常温下进行    ③制得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④制得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⑤制得气体难(不易)溶于水 ⑥制得气体易溶于水

(4)注射器A可用于检查装置C的气密性

Ⅰ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___处。

Ⅱ将注射器A连接到装置C的导管口处,推或拉注射器活塞,若看见___(填字母)时,则说明C装置气密性良好。

A.拉活塞时锥形瓶中液面上升

B.推活塞时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低于锥形瓶内液面

C.拉活塞时长颈漏斗下端口有气泡冒出

D.推活塞时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并形成稳定水柱

(5)实验室用装置C制取O2,如用注射器A替换长颈漏斗,其优点是

(6)下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改进装置,图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氧气,请根据装置回答问题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该装置的优点是,

(答两点)

23.化学反应速率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

为了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以过氧化氢分解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

三个小组均采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记录收集氧气的时间。

实验室可供选择的试剂有:

、、三种浓度的H2O2溶液、MnO2、CuO、红砖粉末。

A组:

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取5mL10%H2O2溶液,三次实验分别加入0.5gMnO2、红砖粉末、CuO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由此得出结论:

MnO2、CuO对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红砖粉末无催化作用。

某同学对该结论提出疑问。

补充对比实验,操作为。

结果:

长时间(大于100s),收集到很少量气体。

更正结论:

红砖粉末(选填“有”、“无”)催化作用,三者中催化效率最高。

B组:

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甲同学:

取10mL5%H2O2溶液,加入0.5gMnO2为催化剂,进行实验,记录时间t1.

乙同学:

取10mL2.5%H2O2溶液,加入0.5gMnO2为催化剂,进行实验,记录时间t2.

实验结果:

结论:

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丙同学:

对实验设计提出疑问,并补充实验。

记录时间,且t1

更正结论为:

当 时,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综上所述:

为了研究某一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 。

五、分析与计算

24.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碳氧资源。

以CO2和NH3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该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H3═CO(NH2)2+H2O

请计算:

(1)尿素中C. O、N、H四种元素的质量比。

(2)若按上述方法生产120t尿素,可固定的CO2的质量为多少。

25.某校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做制取氧气的实验,他们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6.0g放入大试管中进行加热,并在不同时刻测定试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如下表:

反映时间/min

1.0

1.5

2.0

2.5

3.0

3.5

剩余固体质量/g

5.1

4.5

4.2

4.08

4.08

4.08

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

(2)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2/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