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力学概念总结.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31136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力学概念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力学概念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力学概念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力学概念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力学概念总结.doc

《初中力学概念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力学概念总结.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力学概念总结.doc

  力(F)

知识要点

1、力的定义: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单位:

牛顿(N)。

注意:

(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又是受力物体

如:

比如小明用铁锤捶墙,铁锤施力是施力物体,同时也受到墙的反作用力,所以也是受力物体。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力是不可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的。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

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由运动变静止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举例:

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捏气球,气球变瘪。

3、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4、力的表示方法:

画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

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5、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重点】

定律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注:

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它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这一定律,但从定律得出的一切推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考验。

牛顿第一定律也可以说成:

物体在受外力之和为零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6、惯性【重点】

(1)定义: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

(2)性质:

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物体是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物体质量就有惯性。

注:

如何理解惯性是物体本身的性质呢,其实很简单,我们把它想成是与生俱来、天生的。

不会因为时间、地点等改变改变的性质。

就像老虎的本性咬人一样,把它运到北京、运到美国它也咬人。

在物理概念中“电阻”是导线固有的性质,不会随电流,电压的改变而改变,和惯性很相像。

(3)防止惯性的现象:

汽车安装安全气襄,汽车安装安全带;利用惯性的现象:

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拍打衣服可除尘

(4)解释现象:

例:

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

  答:

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乘客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

7、平衡力

  

(1)、平衡状态:

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称为平衡状态。

  

(2)、平衡力: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叫平衡力。

  (3)、二力平衡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同物、同线、等大、反向)

8、8、运动和力的关系

  

(1)当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当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重力、弹力、摩擦力

知识要点

1、重力

  

(1)产生原因:

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

  

(2)定义:

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字母G表示。

  (3)重力的大小:

  ①重力的大小叫重量或物重

  ②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③计算公式:

G=mg其中g=9.8N/kg,

物理意义:

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

有时为了运算方便g=10N/kg,

如果题目中没有明确告知g=10N/kg,此时要取g=9.8N/kg.

 注意:

很多题目中这样描述:

物体重或者物重5N,指的是物体所受的重力是5N,很多同学会误认为物重指物体的质量是5kg,在物理中,物体的质量严格要求描述为“物体质量为…”

  (4)施力物体:

地球

  (5)重力方向:

竖直向下.

 注意: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不是垂直向下。

 (6)重垂线

  ①原理:

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性质制成的。

  ②作用:

检查墙壁是否竖直,桌面是否水平。

  (7)作用点:

重心(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可以用悬挂法找出重心。

2、弹力

  

(1)弹性:

物体发生形变要返回原来形状的作用力;

  

(2)弹力的定义:

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如压力,支持力,拉力)

  注意:

正确的理解弹力的概念是标出弹力方向的关键,弹力是由于物体要恢复原来形状而产生的力,比如:

尺子被压弯,他要恢复原来的状态,恢复的过程中产生的力就是弹力,所以此时弹力的方向是恢复的方向。

又比如,吊电灯的那一段电线,因为被向下拉伸,所以它要返回原来没有被拉伸的形态,所以弹力向上。

  (3)产生条件:

发生弹性形变.

  (4)弹簧秤的工作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5)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A、使用前指针要对零;B、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

  C、要认清它的分度值;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轴线的方向一致;

  E、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注意:

很多同学有这样的疑问:

如果两个人分别用3N的力拉弹簧测力计两端,那么弹簧测力计的数字是显示3N呢,还是6N呢?

这里要特别注意,力的作用是因为是相互的,所以弹簧测力计显示的是3N.看下图,下面两个图的最终效果是一样的。

3、摩擦力

(1)定义: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产生条件:

A、物体相互接触;B、发生相对运动.

(3)种类:

A、滑动摩擦;B、滚动摩擦.

(4)影响它的大小的因素:

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5)方向:

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A、增大压力B、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7)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A、减少压力B.减少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C、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D、使两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油)。

  

(8)测量摩擦力方法:

用弹簧测力计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相等。

  原理: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第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