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笔记本发展史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31162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IBM笔记本发展史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IBM笔记本发展史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IBM笔记本发展史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IBM笔记本发展史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IBM笔记本发展史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IBM笔记本发展史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IBM笔记本发展史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IBM笔记本发展史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IBM笔记本发展史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IBM笔记本发展史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IBM笔记本发展史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IBM笔记本发展史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IBM笔记本发展史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IBM笔记本发展史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IBM笔记本发展史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IBM笔记本发展史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IBM笔记本发展史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IBM笔记本发展史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IBM笔记本发展史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IBM笔记本发展史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IBM笔记本发展史Word格式.docx

《IBM笔记本发展史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BM笔记本发展史Word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IBM笔记本发展史Word格式.docx

IBM第一台笔记本IBMConvertible5140

  这是IBM在笔记本领域的第一次创造性的提出了内建电池的概念,使计算机产品终于可以脱离交流电源而独立工作。

这也对整个笔记本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此,内建电池成为笔记本电脑的标准设计。

外观设计和东芝T1100有点像,多了两个3.5寸软驱存储器

  从convertible5140之后,IBM的笔记本电脑业务步入正轨。

随着英特尔80386处理器的发布,IBM本机也进入了长达2年的386时代。

 IBM突破色彩的局限

  1990年推出的PS/555535-S是第一台采用STN彩色显示器的笔记本,同时采用了Intel386处理器,它拥有16MHz主频、2MB内存、40MB硬盘,性能与5140相比,有了质的飞跃。

小巧的PS/555535-S

  IBM开创了TrackPoint(小红帽)时代

  PS/55noteC52则是PS/55系列的巅峰之作,它在外观上已经与现代的ThinkPad笔记本十分相似。

它采用了Intel486处理器,拥有25MHz处理器,TFT显示器、60/120MB硬盘,并开始具有IBM独创的TrackPointII指点杆鼠标。

  在PS/55note系列笔记本上有着很多如今ThinkPad依然保留的特色。

比如方便易用的TrackPoint和完美的屏框设计。

  “指点杆(TrackPoint)”的问世堪称笔记本电脑发展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它不仅体积小巧,能够被轻松安置在任何尺寸的键盘上;

而且使用简单灵活,甚至在熟练以后,您能用TrackPoint来打几盘CS呢。

TrackPoint位于ThinkPad键盘的中央,用户的手指不必离开键盘就能方便地操作,这在大量的文字编辑的时候尤为方便(你的双手根本不需要离开键盘去找鼠标)。

相比笔记本电脑中的另一种鼠标操控装置——触摸板,TrackPoint在操作时不需要手指来回移动,因此点击位置更加固定,操控精度更高。

  TrackPoint发展到如今,已俨然成为了ThinkPad的象征,完美经典的设计令其成为其他品牌效仿的对象。

比如DELL、TOSHIBA、HP等等都有类试TrackPoint的设计。

  在屏框设计上,与大多数其他品牌不同,ThinkPad屏幕边框采用了特殊的“包边式”设计,当屏幕合上时,边框能与机身四周相应的“凹进”位置相吻合,有效的保护了笔记本电脑的屏幕。

这个设计也从那时起一直保留到现在。

我们可以参考下面2张图,分别是PS/55note和最新的T41,两者基本保持了同一种设计风格。

PS/55note的屏幕外框

ThinkPadT41的屏幕外框

90年代,从追赶者成为领先者

  进入90年代后,IBM凭借扎实的研发功力和严谨的作风,使ThinkPad系列笔记本电脑逐渐成为该行业的领跑者。

  IBM开创了ThinkPad品牌,并用了最好的技术

  1992年,IBM推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ThinkPad700C。

ThinkPad700C的屏幕率先采用了当时最大的10.4英寸彩色TFT面板,同时搭载了当时最大的120MB的硬盘。

划时代的产品ThinkPad700C

  当然,单单对IBM来说,ThinkPad700的意义更是非凡,因为它是第一款以ThinkPad来命名的笔记本电脑。

ThinkPad领导移动计算技术发展的历程从此开始。

黑色(外观设计)和小红帽(TrackPoint)自此成为ThinkPad的独特象征。

 IBM的手写笔记本的概念和10年后微软的平板电脑不谋而合

  1993年,IBM提出了“moretimethinkingandlesstimetyping”的概念。

并为此设计了ThinkPad750P/360P型计算机。

ThinkPad750P/360P创造性的提出了手写屏幕的概念,开创了平板电脑的先河。

虽然该款机型的销量并非十分出色,但IBM其超前的设计理念和思想实在令后来者汗颜!

ThinkPad750P/360P手写笔记本的始祖

  ThinkPad750P/360P的后续者即是ThinkPad730TE,推出时间是1995年,我们看到,此时的产品已经完全具备了平板电脑的所有特征。

ThinkPad730TE和目前的平板电脑功能上几乎一样

  IBMThinkPad笔记本的手写的概念和10年后微软的平板电脑不谋而合,可见IBM当时的创新以及对产品设计的前瞻性。

 IBM笔记本进入了太空,象征的稳定性无需质疑

  同年1995年发布的IBMThinkPad750C笔记本电脑随着人类历史性的壮举进入了太空,成为世界第一款进入太空使用的笔记本电脑。

750C是首款支持底座的笔记本电脑,底座的设计大大扩展了笔记本电脑的外围设备的互联能力和灵活性。

ThinkPad也从此奠定了在笔记本行业的领袖地位。

  IBM让光驱也进入了笔记本电脑

  1994年,随着计算机处理能力的加强,计算机需要存储和交换的数据量变的越来越大。

而当时笔记本最通用的数据交换方式是软驱,这点大大限制了笔记本电脑的数据交换能力。

于是在94年11月,IBM推出了ThinkPad755,世界上第一台内建CD-ROM的笔记本诞生。

从此,笔记本电脑的通用性得到进一步加强,数据交换变的简单而高效。

世界上第一台内建CD-ROM的笔记本IBMThinkPad755

  不仅如此,IBM已经敏锐的感觉到笔记本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其他厂商在设计笨重的全内置机型的时候,ThinkPad755已经领先实现光软互换的概念,光软互换的设计使笔记本电脑能在减轻重量和缩小尺寸的前提下而不损失接驳性能,这对整个笔记本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也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借鉴。

笔记本模块化的的设计,也成为日后笔记本制造的业界标准

 1995是IBM丰收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IBM连续推出了三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笔记本电脑,分别是ThinkPad701C、ThinkPad755CDV以及ThinkPad850。

  IBM创新的设计被收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至今被人津津乐道的ThinkPad701C是一款划时代的杰作,她拥有可伸缩键盘,打开屏幕后键盘完全伸展开来,而合上顶盖后,又会完全收缩到机器内部。

就像蝴蝶展开翅膀那样,因此被誉为“蝴蝶机”。

701C象征着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其复杂精密的机械传动、完美的工业设计提供给用户超凡的使用体验。

一代经典的ThinkPad701C

  在所有的笔记本厂商中,IBM是最为重视键盘手感的。

ThinkPad701C就是最好的证明——在保持整机小巧的同时还为用户提供了全尺寸的键盘。

而这项人性化设计也使ThinkPad701C成为IBMThinkPad笔记本史上的一大经典之作。

尽管这款笔记本的设计是如此出色,可是由于当时研发周期过长,在推出之时其配置已经明显落后于同期产品。

然后,凭借独特的设计,“蝴蝶机”也成为了IBM笔记本史上最让人难忘的笔记本机型之一。

  ThinkPad701C充分体现了蓝色巨人的独特创新意识,被永久收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绝妙的设计,让科技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IBM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投影仪笔记本

  随后,IBM发表了同样具有非常特色的ThinkPad755CDV。

ThinkPad755CDV它的特色在于它能够当投影仪使用。

  当时在投影机还没有被广泛使用的背景下,演示操作一般都是通过幻灯机来进行演示工作,当时的幻灯机不能与电脑接驳,必须先把演示材料制作成幻灯片,这就造成了不必要的时间和成本,ThinkPad755CDV为此而诞生。

ThinkPad755CDV再一次见证了IBM在但是的工业设计和创新的实力

  ThinkPad755CDV平时看起来跟一般的笔记本电脑没什么区别,但在需要演示时,它可以拆掉屏幕顶盖,将机器直接放在幻灯机上,这时屏幕就成为可以随时变换的幻灯片,这是当时是非常酷的设计。

笔者一直在考虑,如果机器性能够好,是不是能直接在幕布上看电影呢

  以下是ThinkPad755CDV的屏幕脱壳示意图:

屏幕外壳才开后,居然可以当作幻灯片

 对IBM而言,原来笔记本内置摄像头是10年前的事情

  而在同年(1995年)的6月,IBM另外一款具有创新意义的机型——ThinkPadPowerSeries850诞生,这是第一款内建了摄像头的笔记本电脑。

并且可以直接以MPEG和AVI格式收录视频信号。

  我们看到,ThinkPadPowerSeries850在笔记本的液晶屏上面,ThinkPad850内置了一个摄像头。

这种设计可以用来摄影或进行网络会议,这种设计灵感后来也被广泛应用到笔记本中去,像索尼的TR系列、华硕的W5等。

而且,这款笔记本使用了PowerPC的处理器,在IBM的历史上采用这种处理器的只有820和这款850两个型号,PowerPC是当年由IBM、Motorola和苹果公司共同研发而成的,但由于其兼容性问题,最终IBM放弃了PowerPC而转投Intelx86处理器的怀抱。

  超轻薄笔记本全外置的设计也是始于IBM

  1996年5月,IBM率先将笔记本的轻薄概念发挥到及至,推出IBMThinkPad560。

从ThinkPad755的光软互换开始,IBM已经深刻感受到轻薄机型对用户的重要性,于是在1996年5月,IBM率先将光软全部从笔记本上移除,超轻薄笔记本电脑的概念开始显现。

IBM第一款超轻薄全外置笔记本ThinkPad560,可以说是X系列的前生

  ThinkPad560开创了超便携式电脑的新典范,机身超薄只有1.2英寸厚,重量只有1.9Kg。

而且ThinkPad560还可以通过红外线进行数据的无线传送和通讯,由于IBM出众的整体散热设计与制造,让ThinkPad560成为当时市场上少见的“无风扇”超薄笔记本。

  IBM将DVD光驱也带入了笔记本电脑

  1997年9月8日推出的ThinkPad770是世界上第一款带有14.1"

彩色屏幕和DVD驱动器的笔记本电脑,处理器性能和多媒体功能极为强大。

ThinkPad770配备了33.6kbps的内建调制解调器,大容量的硬盘,并更新TrackPoint到第四版,增加了第三个按键用来配合TrackPoint完成上下/左右的屏幕滚动。

 IBM至今自己都无法超越的完美

  在1998年,IBM推出了至今为止最畅销的笔记本电脑——ThinkPad600。

ThinkPad600完全体现了当时IBM提出的"

thinandlight"

的理念,首次在36.5mm的机身内内建了CD-ROM驱动器,完美演绎了性能/重量之间的平衡。

这款机器至今还是二手市场中的常见机型,可见其在市场的影响力。

  由于IBM在此前各类机型上的经验,加上设计时的不惜工本,ThinkPad600系列笔记本几乎没有缺点!

无论是构造设计、电子性能、发热控制以及人性化设计,ThinkPad600在当时都堪称完美!

几乎所有的IBM爱好者们都承认:

IBM在以后的所有机型都未曾达到如此的高度,IBM创造了自己都难以越过的巅峰。

  谈到ThinkPad600,我想不能不谈的当属600系列的键盘手感。

从ThinkPad诞生的那一时刻起,键盘手感就是IBM非常重视的一个人性化设计。

当朋友抱怨笔记本键盘敲打字符太累的时候,我想在用ThinkPad的朋友肯定会抱以同情的微笑。

<

ThinkPad600的键盘>

  当其他笔记本厂商无一例外的采取缩减键盘尺寸的方法来减小整机尺寸和减少重量的时候,ThinkPad一如既往的坚持沿用全尺寸键盘以让用户获得良好的手感。

这个设计理念在“蝴蝶机”上我们就曾见识过。

而在以后只有10.4寸的S30/S31系列上,IBM仍然采用全尺寸的数字和字母键,为此机身两侧多出来一块突起用于容纳键盘的安装位置,不过IBM另辟蹊径的将这两个突起变成内置的无线网卡天线……全尺寸键盘的优势是明显的,因为用户在从普通台式机键盘转换到笔记本键盘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迅速可以让手指在键盘上跳舞而不会变成找不到键位的菜鸟,如此来大大提高用户工作效率和工作时的舒适性。

ThinkPadS30的键盘>

  除了键盘的尺寸外,按键结构也是历来ThinkPad的设计重点。

从早期的“X”型支架到后来的“又”字型支架,ThinkPad的键盘结构经过了多次改进,每一次的改进都向着公认具有一流键盘手感的600系列接近,以达到触感平稳、按键柔和、弹性十足的最佳使用效果。

 IBM创新再次凸显其“以用户为本”的科技

  1999年,另一个及其有创意的设计被首次应用到IBMi系列笔记本电脑上,那就是著名的“ThinkLight”。

ThinkLight是设计在ThinkPad电脑上的一盏小灯,设置于屏幕上方ThinkPad上盖的边缘。

ThinkLight点亮后,能正好将键盘完全照亮,而绝不会影响到别人的工作或者休息。

在灯光灰暗甚至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方,即使你完全不熟悉键盘,也能随心所欲让手指在键盘上飞舞。

  同年(1999年),IBM推出IBMThinkPad560的升级版——ThinkPad570,首次提出了“Ultrabase”的概念。

Ultrabase允许用户在保持整机不变的情况下,添加各种外围设备来提升或者扩展笔记本计算机的性能。

Ultrabase具有众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实用配件,包括软驱、光盘驱动器、第二颗硬盘、ZIP驱动器、第二块电池等。

超强扩充能力的ThinkPad`570再次让业界记住了IBM

  ThinkPad570在移动时候能脱离底座而保持极度的轻便。

而通过扩展坞,又能瞬间完成了大量外围设备的接驳。

这在当时以全内置为主、光软互换为辅的笔记本行业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ThinkPad570也由此获得“变形金刚”的外号。

  Ultrabase这个概念在后来的A系列上发挥到了及至。

甚至可以接驳小键盘、PDA式配器等等。

IBM的创新就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做不到”

  下图为某发烧友收集的Ultrabay的设备:

2000年之后,IBM在笔记本业界确立了不可动摇的领袖地位。

  2000年,IBM又是在i系列笔记本上成功内建了Wireless无线网络,成为世界上第一款内建无线网络的笔记本计算机。

  2001年,IBM又带给了人们一个惊喜——ThinkPadTransNote!

  IBMTransNote的前身是ThinkPad730TE,IBM在730TE的基础上将性能提高,并进一步改良外观和人性化设计,使其体现了笔记本电脑和数字化办公的完美结合。

TransNote能通过手写板将你的手写记录转换为数字文件,以便存储和处理。

TransNote有一个非常人性化的奇特的折叠式设计,这种完美的设计便于大学生在上课时做笔记,或者便于会议上的无纸化笔录。

IBM当时称任何习惯于在纸上做记录的人现在都会从IBMTransNote上受益。

  TransNote是平板电脑发展的及至,它将所有在商务或校园中所需的功能和特性集于一身。

甚至能加装符合802.11B的无线模块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

TransNote重2.5千克,33毫米厚!

整机重量甚至比很多大学生的教科书还轻。

  遗憾的是,或许是IBM的观念太过超前——就像当年的ThinkPad750P/360P一样,IBMTransNote在量产一年后宣布停止开发,但其突破常规的人性化设计还是让不少FANS对其念念不忘。

造型就像一个记事本

绝对前卫的设计,当时未能被市场所接受

  2001年对于IBMThinkPad来说也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因为IBM开始摒弃以数字命名机型的方式,逐渐以T、R、A、X来命名各类型的笔记本。

其中T代表性能和轻便之结合、R代表经济机型、A代表全功能高性能、X代表超便携。

连起来看正好是XTRA,读音和extra相近,是否代表“Extra”的意义呢?

 在2001年第一款以T命名的ThinkPadT20上,IBM也没让人们失望。

T20开始成为商务机型的代表范例

  针对日益增大的笔记本屏幕和日趋轻薄化的笔记本机身,以及笔记本使用场所的不确定性,IBM首次采用了钛复合材料让ThinkPad在轻薄化的同时更加坚固。

钛复合材料让ThinkPad更坚固>

  随着笔记本电脑的大量运用,笔记本失窃也逐渐成为了用户必须面对的问题。

对于一些保存着价值连城的商业机密的笔记本电脑,其内部存有资料的价值往往大大超过笔记本其本身的价值。

  作为国际领先的商用机器设计者,IBM不负众望的推出了全球第一套嵌入式的安全子系统(IBMEmbeddedSecuritySubsystem)来帮助用户在丢失笔记本的时候保护内部存有的资料,并在首款T系列笔记本(T20)上成功应用。

在硬件级别上保护了用户计算机内的资料的安全性。

  IBM内嵌式安全子系统,包括集成的安全芯片和IBM客户端安全软件两部分。

其中集成的安全芯片提供了基于硬件的对于关键信息的安全保证,包括对密码、密钥和电子证书的安全保护;

而客户端安全软件则提供了芯片和应用程序之间的应用界面。

同时,客户端软件还提供对外置安全设备的支持,使得这些设备可以控制对计算机的访问。

  IBM嵌入式安全子系统的另一个优点还在于,它的加密和解密完全被集成在芯片内部,相比通过软件操作而言更加安全。

另外,这种嵌入式安全子系统采用加密的微处理器,能够更迅速的传递信息,因此它比以往通过硬盘存贮密钥的方式更加安全有效。

同时,由于IBM采用了特殊的芯片封装方式,使盗用者不可能通过电路上“搭桥”的方式尝试破解密码,大大加强了数据的保密性。

  在以后陆续推出的ThinkPadT21、T22一直到T23,IBM一直在持续改进T2X系列笔记本电脑的易用性和安全性。

T23的出现,曾经一度圆了笔者的ThinkPad600加强版的心愿。

因为在经过T20,T21,和T22后,T23集T2X系列的大成,除了显卡有所缺憾外,其他方面T23再度全新演绎了ThinandLight的概念。

T23也由此成为当时几乎没有缺点(缺点就是那块诟病的显卡!

)的笔记本电脑。

虽然,T23也未曾有机会能超过ThinkPad600在笔者心中的高度。

再次创造经典的ThinkPadT23

 2002年,IBM推出了集25项专利于一身的ThinkPadX30笔记本电脑。

  X30曾一举创下四项业界第一,其中包括电池耐久达到了创纪录的8个小时,五种有线和无线通讯方式(包括有线网卡、无线网卡、红外、蓝牙以及Modem接入),在业界首先通过TCPA安全认证,以及当时唯一支持灾难数据恢复的特性。

  X30进一步强调了面向网络的连接优化。

它具备完整的无线解决方案,有灵活的网络连接选件,而且它还是当时业界唯一同时支持802.11b无线局域网和蓝牙技术的超轻薄笔记本电脑。

当时蓝牙的发展方向并不明朗,而其他笔记本厂商还在考虑蓝牙的必要性之时,IBM已经率先将蓝牙的概念嵌入到了笔记本。

IBM永远走在他人的前列。

  另外,X30的底座也由之前的UltraBayX2型变成了X3UltraBase型,由于采用光软互换的方式,重量有了大幅减轻。

由于X30的设计细腻而不张扬,被亲切地成为黑色精灵。

升级版的底座,让X30具有更出色的扩展能力

当然X30也继承了IBM一贯的全尺寸键盘。

2003年之后,IBMPC事业部开始失去了往日的光辉。

  在2003年IBM推出的ThinkPadT41上,除了外壳材料变为比钛复合材料强度更高的钛镁合金外,我们再次看到了IBM新的亮点——主动保护系统(APS,ActiveProtectionSystem),此系统用来减少硬盘在受到碰撞后崩溃的概率。

  在APS概念被提出来之前,笔记本设计师通常保护硬盘的方法无外乎使用吸震材料来吸收震动能量,从而保护硬盘。

但当碰撞十分剧烈的时候,吸震材料由于吸收的能量有限,造成硬盘崩溃的概率依然非常之高。

而这一切在IBM提出并实现APS的时候被彻底改变。

  主动硬盘保护技术APS,真正从以往的被动保护(吸收震动)跨越到主动保护(检测运动状态,适时关闭硬盘操作),其影响深远。

在IBM推出APS不久后,TOSHIBA也快速跟进,推出了含有主动硬盘保护技术的TOSHIBA笔记本电脑。

  笔者曾接触过移动加速芯片的设计,其一般的原理是:

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放置一种特殊的液体,而在液体中有一气泡。

当有加速度产生的时候,由于气泡和液体的密度不一,气泡会向某一个方向运动。

于是容器边上的检测装置就会发出加速度警告,加速度越大,气泡的运动越厉害,检测装置发出的警告级别越高。

  这样上层控制软件就取得了实际设备加速度的大小,并据此而作出正确的判断——是否要关闭硬盘。

肯定有朋友在这时候会问,那万有引力呢?

这个也会产生加速度的呀!

没错,万有引力确实会引发气泡的运动而导致计算的不准确。

但我们可以通过软件做出调整。

比如我们可以让气泡在静止5秒后作为机器新的初始状态,而后发生的速度变化(加速度产生)将都以此时的状态为参考。

如此一来,就解决了重力加速度的干扰。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