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装备制造业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1260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装备制造业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湖北装备制造业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湖北装备制造业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湖北装备制造业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湖北装备制造业对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湖北装备制造业对策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湖北装备制造业对策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湖北装备制造业对策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湖北装备制造业对策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湖北装备制造业对策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湖北装备制造业对策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湖北装备制造业对策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湖北装备制造业对策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湖北装备制造业对策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湖北装备制造业对策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湖北装备制造业对策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湖北装备制造业对策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湖北装备制造业对策研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湖北装备制造业对策研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湖北装备制造业对策研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装备制造业对策研究.docx

《湖北装备制造业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装备制造业对策研究.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装备制造业对策研究.docx

湖北装备制造业对策研究

发展湖北装备工业的对策研究

装备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生产工具的生产制造部门。

按照国民经济分类与代码,装备工业包括了金属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制造业、武器弹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制造业等8个大类、46个中类、178个小类的投资机电产品。

装备制造业是各个工业化或后工业化国家的主导产业之一,而且因其对其他产业提供技术手段,它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其他产业的竞争力,所以提高装备产品的质量、水平、性能,对降低工业综合能耗、提高整个国民经济效益、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作用巨大。

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新一轮国际产业分工重组,国家提出了“继续完成工业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艰巨任务,要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

目前,工业发达国家装备工业的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的1/3左右,成为制造业的核心,国家现代化的原动力。

是否具有高度发达的装备工业,决定了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速度和水平,决定了国民经济各部门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决定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决定了国家的安全保障和国际政治经济地位。

纵览当今世界工业强国无一不是装备制造业的强国,在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都主要依赖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带动作用。

没有发达的装备制造业,国家就无法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等产业的现代化,发展第三产业也缺乏后劲。

强国和大国的根本区别在于综合国力的不同,而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之一就在于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

研究和分析装备工业的现状,正确认识装备工业的地位和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发展湖北装备工业,具有非常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一、我省装备工业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状

1、我省装备工业基础雄厚,已成为全国的装备工业大省

装备工业是我省主导产业,企业数量、资产规模、就业人数等指标均占全省工业的四分之一强,增加值、销售收入占全省工业的三分之一左右。

见表1。

2003年,我省装备工业企业数为1602家,占全省工业企业数的25.6%;资产总额为1795.21亿元,占26.2%;从业人员为53.77万人,占27.10%;工业增加值为427.19亿元,占31.3%;销售收入为1358.49亿元,占34%。

表12003年

项目

企业数量(家)

从业人员(万人)

资产(亿元)

工业增加值(亿元)

销售收入(亿元)

装备制造业

1602

53.77

1795.21

427.19

1358.49

全省工业

6258

198.41

6851.95

1364.82

3995.56

资料来源:

《2004年湖北省统计年鉴》

我省装备工业的综合实力在全国相对较强,装备工业大省的地位已经确立。

2003年,我省装备工业增加值占全国装备工业的比重为4%,高于我省工业所占比重0.7个百分点;装备工业增加值居全国第9位,高于全省工业居全国的位次2位。

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居第3位,金属制品、普通设备制造业均居第8位,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均居第10位,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分别居第11、12位。

2、装备工业生产增长较快,拉动工业增长的作用增强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装备工业有了较大发展,是工业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之一。

2000年至2003年间,我省装备工业完成的不变价产值由2000年的920.58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1439.6亿元,增长56.4%,增幅快于全省工业增幅20.1个百分点。

从大类行业看,除专用设备制造业外,其它行业生产均保持增长,尤其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普通设备制造业增长较快。

2000年与2003年相比,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71.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74.6%,普通设备制造业增长74.9%,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44.3%,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3.5%,金属制造业增长10.7%。

装备工业拉动工业增长的作用日益增强。

2003年我省装备工业完成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比重为31.3%,比2000年上升4.8个百分点。

2000年至2003年间我省装备工业对工业的贡献率高达53.7%。

3、装备工业门类齐全,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大幅提高

装备工业八大类中,除少数小类产品外,我省都有生产,产品种类在二万个品种以上。

机械装备工业产品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主要产品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已由“九五”前的20年缩短到目前的10年左右。

主要产品品种40%达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水平,其中有3%的产品达到了当代世界先进水平。

大中型骨干企业大多已通过了ISO9000或ISO/TS16949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质量抽查合各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在2000年省政府公布的湖北省75项名牌产品中,其中机械装备产品近20项,占23%,2002年又有14项通过了省“精品名牌”的检查确认。

4、装备工业企业规模扩大,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汽车、电子、造船等行业涌现出了一批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

2003年,我省装备工业平均每个企业工业增加值2267万元,高于全省工业企业22.6%,比2000年扩大了53.2%,升幅快于全省工业18.1个百分点。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企业规模较大,2003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平均每个企业工业增加值4854万元和4267万元,比2000年扩大41.9%和41.1%;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为2053万元,扩大62%;普通设备制造业为2058万元,扩大1.1倍。

随着企业规模扩大,生产集中度也在提高。

2003年我省装备工业人均拥有固定资产12.76万元,比2000年提高24.5%。

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18.33万元,提高34.9%;普通设备制造业为8.96万元,提高24.5%;专用设备制造业为7.66万元,提高24.4%。

2003年底,全省装备工业中,大中企业为217家,占全省装备工业企业数的13.55%;完成工业增加值和销售收入271.28亿元和1003.7亿元,分别占全省装备工业增加值的63.5%和销售收入的73.88%;实现利润和利税41.09亿元和80.46亿元,分别占全省装备工业的79.88%和77.87%(见表2)。

 

表22003年

指标

大中型企业数

(家)

增加值

(亿元)

销售收入

(亿元)

利税

亿元)

利润

(亿元)

装备制造业

217

271.28

1003.7

80.46

41.09

占全省工业比重(%)

30.9

31.1

37.0

22.3

26.1

资料来源:

《2004年湖北省统计年鉴》

东风公司、武汉邮电科学院、武锅、长飞光纤光缆、武昌造船厂等一批知名企业,成为我省装备工业的脊梁。

5、企业改革深入发展,装备工业产权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2003年,外商、港澳台、私营装备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65.71亿元,占装备工业的38.8%。

其中外商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06.95亿元,占25%;港澳台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7.82亿元,占4.2%;私营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0.94亿元,占9.6%;与2000年相比,外商、港澳台、私营装备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上升15.4个百分点。

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加快,股份制成为装备工业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

到2003年底,装备工业中,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数为466家,占29.1%;完成工业增加值和销售收入为128.41亿元和407.73亿元,分别占30.1%和30%;实现利润和利税23亿和40.09亿元,分别占44.7%和38.8%。

随着投资主体多元化和产权制度的改革,我省装备工业产权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形成了以国有资本为主导,多种资本共同发展的多元化格局。

2003年,我省装备工业实收资本为467.86亿元,其中国家资本205.4亿元,占43.9%,低于全省工业10.7个百分点,与2000年相比,所占比重下降16.3个百分点,降幅快于全省工业15.2个百分点。

集体资本为22.61亿元,占4.8%,比2000年下降2.7个百分点。

法人资本为151.41亿元,占32.4%,比2000年上升29.9个百分点。

个人资本35.75亿元,占7.6%,上升1.2个百分点。

外资资本43.12亿元,占9.2%,上升1.8个百分点。

港澳台资本9.57亿元,占2.1%,上升0.5个百分点。

2003年个人、外商、港澳台资本合计为88.44亿元,占18.9%,所占比重高于全省工业2.1个百分点,与2000年相比,上升3.8个百分点,上升幅度快于全省工业1.6个百分点。

6、装备工业技改力度加大,产品更新步伐加快,技术开发能力有所加强

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等举措,我省装备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工艺技术、产品开发和制造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

一是技术改造力度加大。

2003年,我省装备工业完成投资112.47亿元,比2000年增长1.4倍,而全省全社会投资同期增长40.2%。

其中,完成技术改造投资65.4亿元,增长1.6倍,而全省技术改造投资同期增长56.3%。

装备工业投资额占全省社会投资的比重由2000年的5.1%上升到2003年的8.5%;其中技术改造投资占全省技改投资的比重由2000年的10.2%上升到2003年17.1%。

通过技术改造大量国际高精技术装备、先进工艺、研发手段和精密检测设备得到运用,提高了骨干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

见表3

表32000年、2003年

指标

装备

制造业

金属

制品

普通

机械

专用

设备

交通运

输设备

仪器

仪表

电气

机械

通信设

备制造

2000年技改投资(亿元)

40.88

3.65

3.79

1.2

12.65

0.91

3.25

2.9

2003技改投资(亿元)

65.4

4.44

9.48

1.96

34.15

0.95

5.22

10.15

增长幅度%

160

21.6

250

63.2

270

4.4

60.6

350

资料来源:

《2004年湖北省统计年鉴》

二是技术开发能力有所加强。

企业利用多种渠道(国家、省、企业引进智力),采取多种方式(产学研结合、自办研发机构、与国外联合开发)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科研和开发机构,充实了研发手段。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装备制造业已建立各类研发机构214个,其中国家级研发中心15个,省级研发中心24个,工程技术人员达8.5万人之多。

2003年我省装备工业研究开发费用为5.66亿元,占全省工业的60.1%,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0.4%,高于全省工业0.2个百分点,与2000年相比,上升0.1个百分点。

2003年我省装备工业职工教育费用为1.13亿元,占全省工业的39.6%,职工教育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0.1%,所占比重无论是总量,还是上升幅度均高于全省工业平均水平。

全省装备工业65%以上的大中型企业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新产品开发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覆盖率达70%以上,开发周期缩短三分之二左右,

三是产品更新步伐加快。

2003年我省装备工业完成新产品产值46.6亿元,占全省工业的73.2%,新产品产值率为23.3%,高于全省工业13个百分点,比2000年上升7.5个百分点,上升幅度快于全省工业3.9个百分点。

7、装备工业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明显好转

一是资产负债率降低,偿债能力增强。

2003年我省装备工业资产负债率为56.6%,低于全省工业的2.6个百分点,与2000年相比,下降6.5个百分点,而全省工业同期上升4.3个百分点。

其中流动资产负债率为88%,低于全省工业3.6个百分点。

二是企业盈利能力增强,实现利润成倍增长。

2003年全省装备工业实现利润51.44亿元,比2000年增长1.6倍,增幅快于全省工业增幅77.4%。

三是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2003年,我省装备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为3.9%,比2000年上升1.5个百分点。

四是扭亏工作成效显著。

2003年我省装备工业亏损面为22.4%,比2000年下降4.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0.93亿元,下降45.9%。

(二)存在问题

1、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不够,与装备制造业强省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以销售收入为例,2003年全国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48510.56亿元,占全国工业的34.5%,所占比重高于我省装备工业0.5个百分点,与2000年相比,全国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增长97.2%,快于我省装备制造业35.4个百分点。

2003我省装备制造业企业平均产值分别比山东、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低5.3%至10.6%,平均每个企业资产分别低8.5%至13.1%。

2、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业链没有真正形成,系统集成能力较弱

受传统体制和条块分割的影响,我省装备工业“形成了企业有数量,缺巨人;产品有亮点,缺成套;出口有市场,缺档次的局面,影响了我省装备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在全国地位的提高。

其原因,主要是能带动一批企业发展的大型企业少,中小企业专业化生产水平低,高技术水平产品少,成套供应能力低,尚未形成按专业化分的产业集聚效应和合理的生产规模,以真正形成“以大带小,以小保大”协调发展的合理的产品结构。

根据用户需要,提供成套解决方案的“系统集成”能力历来是我省装备工业的弱项,略具优势的产品却难成套供应或专业化大批量生产。

2003年汽车市场火爆,全省汽车整车制造企业14家,总产量仅34.45万辆。

当前,国家急需的发电设备,我省已具备30万、60万千瓦电站锅炉生产能力,但汽轮机、发电机腿短;电子及通信产业,占产品成本七成以上的核心部件依赖进口,另两成配套件由沿海提供。

环保产业我省产品品种较全(水、声、尘、渣、气、检测仪器仪表)产业服务面宽(汽车、冶金、建材、电力、污水处理、环卫、纺织等等)配套能力较强,但缺乏一个核心企业,统领三军,形成一个产品覆盖面广、技术水平先进,相互协调配套紧密,市场竞争能力强的优势行业。

造船行业因条块分割、产业资源分散和地域条件限制等原因,没有形成产品链,发展速度受到限制。

3、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产业化尚需加快

我省装备工业产品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0.4%,大大低于发达国家5~6%的水平。

我省多数装备制造业企业尚未形成较高水平的产品研发体系和自主开发能力,很少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性技术,大部分依赖进口。

如光纤制造装备全部依赖进口,集成电路芯片、石油化工装备制造80%以上依赖进口,轿车制造、数控机床、纺织机械、胶印设备中,有70%被进口产品占领。

我省众多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人才济济,每年都有大量的科研成果,但由于种种原因,科技成果省内的转让,产业化速度缓慢。

4、技术装备水平低,固定资产净值率低

我省装备工业已拥有大型金机床2000多台,大型锻压设备一千多台,高精度机床上千台,数控机床2000多台,其中有不少是九十年代以来从国外进口的。

但总体衡量,我省装备工业整体制造水平仍处于机械化为主的阶段,工艺技术落后,装备水平低,尚处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水平,比国外落后15~20年。

而世界发达国家已进入以计算机控制为主的柔性化、智能化、集成化为特征的自动化生产阶段。

2003年我省装备工业固定资产净值率为60.9%(见表4),低于全国装备工业2.3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工业10.5个百分点。

与2000年相比,我省装备工业固定资产净值率下降6.8个百分点,而同期全省工业却上升3.9个百分点。

技术装备水平低,严重制约了我省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壮大。

 

表4

指标

全省

工业

装备

制造业

金属

制品

普通

机械

专用

设备

交通运

输设备

仪器

仪表

电气

机械

通信设

备制造

固定资产净值率(%)

71.4

60.9

73.7

61.1

54.7

60.7

67.3

59.4

60.9

资料来源:

《2004年湖北省统计年鉴》

5、市场竞争能力下降,出口创汇能力不强

2003年,我省装备工业市场占有率为2.8%,低于全省工业0.1个百分点,比2000年下降0.6个百分点。

见表5

表5

2002年、2003年

指标

装备

制造业

金属

制品

普通

机械

专用

设备

交通运

输设备

仪器

仪表

电气

机械

通信设

备制造

2000年市场占有率(%)

2.82

2.3

2.51

1.73

7.48

1.01

1.51

0.91

2003年市场占有率(%)

2.8

2.2

2.5

1.7

7.4

1.0

1.5

0.9

减幅(%)(以2000为基期)

0.6

1.3

0.3

1.8

1.1

1.1

0.3

0.2

资料来源:

《2004年湖北省统计年鉴》

我省装备工业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更弱。

2003年,我省装备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33.74亿元,占全省工业出口的20.4%。

产品外销比例仅2.5%,低于全省工业1.7个百分点(见表6)。

表6

2003年

指标

全省

工业

装备

制造业

金属

制品

普通

机械

专用

设备

交通运

输设备

仪器

仪表

电气

机械

通信设

备制造

产品外销比率(%)

4.2

2.5

3.1

1.7

2.4

2.4

7.6

0.7

9.4

资料来源:

《2004年湖北省统计年鉴》

二、世界发达国家装备工业的发展情况与发展趋势

(一)装备企业仍是世界发达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

美国是当今世界头号经济强国,更是装备制造业大国。

自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起,美国以轿车工业、军事工业为标志,一度执世界装备制造业牛耳。

受“第三次浪潮”的影响,美国片面强调发展第三产业,而忽视了装备制造业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保障作用,视大部分制造行业为“夕阳工业”,对制造业的开发投入、产业扶持的力度明显减弱,致使制造业水平明显落后,国际竞争力严重下降。

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日本节能型轿车乘机大举进入美国市场,这是美国传统制造业衰退的标志。

1980年日本轿车产量首次超过美国。

与此同时,美国的其它产品如机床等也节节败退,其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明显低于日本、法国乃至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

从八十年代起美国上下组织了各专门委员会,从工业、科技、教育等各个方面对美国制造业和制造技术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美国国家经济局通过对61个国家的数据研究证明“机械的集聚是国家生产力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研究报告指出“美国的主要工业在国际上保持竞争力取决于在国际最早获得新一代的机器设备”。

着眼于21世纪制造业的发展,美国政府积极支持并参与了企业和学术界制订的“21世纪制造企业战略”,期望以此改变制造业的面貌。

近年来,美国政府强调发展制造技术,将其列为国家关键技术前六大领域之一。

同时,美国政府改变了其技术政策,第一次由政府出面组织、协调和支持产业技术的发展,成立了国家制造科学中心和制造信息资源中心,并相继出台了促进制造技术发展的“先进制造技术计划”和推动制造技术推广应用的“制造技术中心计划”。

1994年是美国制造技术年,先进制造技术是唯一重点支持的科学领域。

经过若干年的亡羊补牢,以装备制造业为重点的制造业又重振昔日雄风。

进入九十年代,美国的汽车、数控机床、工程机械等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1994年美国汽车产销量超过日本、又夺回了“汽车王国”的桂冠。

为了21世纪的美国竞争力,克林顿政府还搞了一个政府牵头、规模可与阿波罗登月计划相媲美的“新一代轿车的合作研究(PNGV)”。

在经济高速增长、被誉为新经济时期的1992~1996年,机械、电器、汽车制造业的年均增长率远远高于第三产业和GDP的年均增长率(GDP、机械、电器、汽车、第三产业的增长率分别为2.63%、14.41%、21.86%、9.57%、1.71%)。

日本的工厂自动化设备和机械产品具有极高的国际竞争力。

七十年代后期,日本生产的CNC机床,数量已超过美国进入世界前列,九十年代初期,产值超过了美国。

日本的轧钢机、造纸机、塑料注射成型机等占有世界市场30%的份额,列世界第一位。

二次世界大战后将技术引进日本,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吸收,再进一步提高水平。

从五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中期,日本从国外引进的技术变得成熟起来,此后开始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创新,积累自己的技术;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中期,日本开始独立发展,技术水平稳定的提高,并在七十年代中期逐个终止了技术引进合同。

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日本自己独特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开发开始成熟并保持至今。

日本工业机器人80%以上是由日本各企业自己开发的,若包括日本各企业间合作开发的机器人,则达到95%,来自海外的技术转让和从国外进口的机器人仅占5%左右,日本机器人拥有量和增长率均居世界之首。

另外德国、英国、韩国为了提高自己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也都采取了大量的措施。

以上发达国家发展装备工业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

一、一个国家或民族必须充分重视装备工业的发展,谁重视,谁领先,谁就会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处于主动地位,振兴装备制造业刻不容缓。

二、在充分利用世界各种资源的同时,必须重视对世界先进技术的消化、并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专有技术,才能站在世界发展的前列。

三、中国要步入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必须走装备制造业强国之路,促进产业升级,尽快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二)世界装备工业的发展趋势

装备工业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全球化

由于信息技术革命,管理思想与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企业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制造业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制造公司掌握产品设计、关键技术,授权国外生产厂商按其要求生产产品,自己则在全球建立营销网络,进行产品的广告宣传及提供售后服务,这就是当今所谓的“空心公司”。

二是制造业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建立零部件的加工制造网络,自己负责产品的总装与营销。

制造业的全球化,使装备工业的资源配置由一国范围扩大到全球范围,生产、营销、资本运作、服务以及研究开发均推向全球化,导致世界装备工业在全球范围的重新分布和组合,即国际产业格局的重组。

企业通过国际互联网、局域网或内部网,与世界上其它合作伙伴组建动态联盟,从一个无国界的大市场中实现异地设计、异地制造和远程销售。

世界上许多制造业跨国公司或著名企业均在海外设立研究开发机构,加强研究开发合作,这是研究开发全球化的一大特点。

美国民间企业在其它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共182个,涉及装备工业的有116个,在日本设有43个机构。

其它国家的民间企业在美国共设有715个研究开发机构,其中涉及装备工业的共423个,其中属于日本企业的有210个。

跨国公司在全球布局的过程中,纷纷把其制造业部分移向中国,并把这种转移与其全球战略、全球配套体系及企业组织制度结合起来。

世界级大公司已相继在中国设立了研发中心(据统计已达600多个)、服务中心和采购中心。

我国专家普遍认为,世界制造业的转移趋势显示了国际经济界将中国变成“世界工厂”的战略倾向,这一认知也被国际金融、技术、设备等生产要素大量涌入中国的客观趋势印证。

2、集群化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球装备工业集群化趋势不断发展,即同种产业或相关产业的制造企业在同一地方(地区)有机地聚集在一起,通过合作和不断创新而赢得竞争优势。

在产业集群化中,具有特色的中小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地理集中的企业、有关机构(大学、商会)在特定领域内既竞争又合作。

英国共有154集群,分布在18个地区,覆盖很广的部门和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