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31308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doc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doc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2分)下列衣服中,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A.

羊毛衫

B.

真丝连衣裙

C.

腈纶运动服

D.

纯棉T恤

考点: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

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羊毛衫是用羊毛而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B、真丝连衣裙是用真丝而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C、腈纶运动服是用腈纶制成的,腈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选项正确.

D、纯棉T恤是用纯棉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2.(2分)闪电时,大气中的部分氧气被激发成臭氧(3O22O3),臭氧能吸收宇宙射线,使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B.

O2与O3都是单质

 

C.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D.

O2与O3的性质完全相同

考点:

氧元素组成的单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A、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方法是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即有无新物质生成)来进行细心地分析、判断.

B、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C、从物质的类别和数目来分析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其他物质的反应.

D、氧气与臭氧是不同的物质,性质不同.

解答:

解:

A、氧气与臭氧不是同一种物质,即该反应中有新物质生成,则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说法错误;

B、因氧气和臭氧都是只有氧元素组成的一种物质,则都属于单质,说法正确;

C、氧气转化成臭氧的反应中,生成物只有一种物质,该反应不是分解反应,说法错误;

D、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而氧气和臭氧的分子不同,则性质不同,说法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利用新信息来判断物质的种类及利用有新物质生成来判断化学变化,较简单,学生抓住氧气转化成臭氧这一关键信息即可解答.

 

3.(2分)老通扬河是我县的母亲河,“依法管水,科学用水,自觉节水”人人有责.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肥皂水可以用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B.

生活污水要先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C.

洗菜的水可以用来浇花、冲厕所

D.

吸附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

考点:

硬水与软水;水的净化;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A、鉴别软水和硬水用肥皂水;

B、生活污水要先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C、洗菜的水可以用来浇花、冲厕所;

D、吸附是利用活性炭吸附作用,除去水中的异味和有色物质.

解答:

解:

A、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正确;

B、生活污水要先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可以保护水资源,故正确;

C、洗菜的水可以用来浇花、冲厕所,可以节约用水,故正确;

D、蒸馏,把水通过蒸发、冷凝处理,处理后的水中只含水一种物质,所得水称为蒸馏水为纯净物;因此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故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很简单为基础考查,只要根据书本所学知识即可解答,但一定要明白水污染的根本原因,并养成好的环保习惯.

 

4.(2分)图为某矿泉水标签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偏硅酸属于氧化物

B.

所含氯化钙的化学式为CaCl

 

C.

偏硅酸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

D.

该矿泉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钙

考点:

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

标签图示型.

分析:

A、根据标签偏硅酸的组成、氧化物的定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偏硅酸的化学式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矿泉水的组成分析.

解答:

解:

A、偏硅酸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氯化钙中钙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CaCl2,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2+x+(﹣2)×3=0,则x=+4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矿泉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以某矿泉水标签为载体考查了同学们新信息获取、处理及灵活运用化学知识(混合物、化合价的有关计算、化学式的书写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2分)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

“组装仪器”时,一般遵循的原则是: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B.

“酒精灯使用”中,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更方便

 

C.

在“配制一定量某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中,多余的药品放回原瓶

 

D.

在“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中,收集完气体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热

考点:

仪器的装配或连接;加热器皿-酒精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仪器的组装次序分析;

B、根据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

两查、两禁、一不可来分析解答;

C、根据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解答,做的“三不一要”,即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应该要放入指定容器;

D、掌握在“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中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可记住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

解答:

解:

A、组装仪器时,一般遵循的原则是:

从左到右,先下后上,故错误;

B、由于酒精是易燃液体,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容易发生火灾,故错误;

C、实验剩余药品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放回原瓶,以防污染瓶内的药品,应该放入指定容器.故错误;

D、在“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中,收集完气体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热,操作正确,故正确;

答案:

D

点评:

了解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只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

 

6.(2分)近年来未成年人吸毒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我们青少年要学会拒绝毒品的不良诱惑,依法自律,决不吸毒.毒品大麻的化学式为C21H30O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麻是由21个碳元素、30个氢元素和2个氧元素组成

 

B.

大麻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

30:

2

 

C.

大麻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50%

 

D.

大麻中碳、氢元素均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根据元素的规定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分子结构来分析;

C.根据物质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碳、氢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来分析.

解答:

解:

A.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错误;

B.大麻的化学式为C21H30O2,可知大麻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

30:

2,故正确;

C.大麻的化学式为C21H30O2,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50%,故错误;

D.碳元素位于第二周期,氢元素位于第一周期,故错误.

故选B.

点评:

物质的化学式可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分子的构成,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判断物质的组成元素、分子中原子个数比及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等.

 

7.(2分)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逻辑推理正确的是(  )

 

A.

有机化合物中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B.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所以催化剂一定没有参与化学反应

 

C.

20℃时NaCl溶解度为36g,则20℃时NaCl的饱和溶液溶质质分数为36%

 

D.

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会生锈,将铁与氧气、水隔绝则可以防止生锈

考点:

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物质的分类;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A、根据有机化合物中都含有碳元素,但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进行解答;

B、根据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但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进行解答;

C、根据20℃时NaCl溶解度为36g,即在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达到饱和进行解答;

D、根据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才能生锈进行解答.

解答:

解:

A、有机化合物中都含有碳元素,但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例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就不是有机化合物,故A错误;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但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所以催化剂参与化学反应,故B错误;

C、20℃时NaCl溶解度为36g,即在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达到饱和,所以20℃时NaCl的饱和溶液溶质质分数==26.5%,故C错误;

D、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才能生锈,所以将铁与氧气、水隔绝则可以防止生锈,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

逻辑推理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应提倡学生学习这种学习方法,但应注意推理的合理性、正确性.

 

8.(2分)为了除去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和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选用试剂(过量)

操作方法

A

CO2(CO)

O2

点燃

B

KCl(MnO2)

H2O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FeSO4溶液(H2SO4)

加入足量铁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D

CO2(O2)

铜粉

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粉

 

A.

A

B.

B

C.

C

D.

D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

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铁能与H2SO4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O2能与灼热的铜粉反应生成氧化铜,CO2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

A.

点评: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9.(2分)小明做了四个实验来证明Cu、Fe、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其中不必进行的是(  )

 

A.

将铜片浸入稀硫酸

B.

将银片浸入稀硫酸

 

C.

将铁片浸入稀硫酸

D.

将铜片浸入硝酸银溶液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小明做了四个实验来证明Cu、Fe、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其中不必进行的是(  )

解答:

解:

A中铜不与盐酸反应,说明氢>铜,B中银不与盐酸反应,说明氢>银,C中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说明铁>氢,D中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说明铜>银,没有B选项也可以确定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B没必要进行,

故选:

B.

点评: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近几年中考的重点之一,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题中.本考点考查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评价能力,希望同学们认真把握.

 

10.(2分)将一定量的乙醇(C2H5OH)和O2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w

反应前的质量/g

46

80

0

0

0

反应后的质量/g

0

0

54

44

x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表中x的值为28

 

B.

在该反应中,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3:

2

 

C.

该反应是氧化反应

 

D.

若起始时氧气的质量为96g,则无w生成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氧化反应..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乙醇和氧气的和是:

46克+80克=126克,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和为:

54克+44克=98克,则生成的w的质量为126克﹣98克=28克,x的值为28;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和物质的质量可确定X的元素组成;根据乙醇燃烧的方程式进行计算分析,若起始时氧气的质量是96g,46克乙醇燃烧的产物;该反应是氧化反应.

解答:

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乙醇和氧气的和是:

46克+80克=126克,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和为:

54克+44克=98克,则生成的w的质量为126克﹣98克=28克,x的值为28;故A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乙醇和水中氢元素的质量都是6克,则说明w中不含有氢元素,故w为CO,化学方程式为:

2C2H5OH+5O22CO2+2CO+6H2O,水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3:

1,故错误;

C、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正确;

D、根据乙醇燃烧的方程式可知,46克乙醇能与96克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不会生成w,故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通过归纳不同物质或不同变化过程中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效地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融合点和嫁接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1.(9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表回答有关问题:

(1)已知镁原子结构示意图:

则该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12 ,该原子化学变化中易 失去 (选填:

“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 Mg2+ (填微粒符号).

(2)第6号元素与第8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CO2(或CO) (填写化学式),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 分子 (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3)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bd (填标号).

a.Li和Beb.C和Sic.Si和Pd.Ne和Ar

(4)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元素硅、磷、硫、氯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氯(或Cl) .

(5)第13号元素单质的粉末可以涂在室外的铁栅栏上防锈,其原理是 铝易在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进而保护内层的铁 .

(6)第17号元素的单质(双原子分子)可用于自来水厂净水时消毒杀菌,它与水反应生成盐酸(HCl)和次氯酸(HCl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l2+H2O=HCl+HClO .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以及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来分析;

(2)根据元素周期表结合化学式的写法以及构成物质的微粒分析;

(3)根据同一纵行化学性质相似分析;

(4)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

(5)根据13号元素的名称和性质来分析;

(6)17号元素是氯元素,根据题干信息来书写方程式.

解答:

解:

(1)根据镁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两个电子,而形成带上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

(2)6号元素是碳元素,8号元素是氧元素,二者组成的化合物是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均由分子构成的;

(3)A、Li和Be位于同一横行,不正确;

B、C和Si位于同一纵行,故正确;

C、Si和P位于同一横行,故不正确;

D、Ne和Ar位于同一纵行,故正确.

(4)在硅、磷、硫、氯中氯元素位于这一周期的最右侧,非金属性最强;

(5)13号元素是铝元素,铝的化学性质活泼,易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对内层金属起到了保护作用;

(6)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故答案为:

Cl2+H2O=HCl+HClO.

故答案为:

(1)12;失去;Mg2+;

(2)CO2(或CO);分子;

(3)bd;

(4)氯(或Cl);

(5)铝易在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进而保护内层的铁;

(6)Cl2+H2O=HCl+HClO.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所给信息应用到实际中解题的能力和有关化学用语的书写,难度较小.

 

12.(6分)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水密度约为1g/cm3).

(1)t1℃时A的溶解度是 25 g,以下实验:

10mL水xyz

x、y、z中为饱和溶液的是 y .

(2)将t2℃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大的是 A ,此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B>A>C (用“>”、“=”或“<”表示,下同),所含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为 C>B>A .

(3)除去A固体中混有的少量B,提纯的步骤是:

加水溶解、蒸发浓缩、 降温结晶 ,然后过滤、洗涤、干燥.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

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t1℃时A的溶解度是25g,因此在10mL水中溶解2.5g恰好达到饱和状态,所以x是不饱和溶液,再加2g就达到饱和,因此y是饱和溶液,再升温到t2℃时,又变为不饱和溶液;将t2℃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大的是A,因为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大;此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A>C,因为A析出的固体比A多,C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所含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为C>B>A;除去A固体中混有的少量B,提纯的步骤是:

加水溶解、蒸发浓缩、降温结晶、然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A.

解答:

解:

(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

t1℃时A的溶解度是25g,因此在10mL水中溶解2.5g恰好达到饱和状态,所以x是不饱和溶液,再加2g就达到饱和,因此y是饱和溶液,再升温到t2℃时,又变为不饱和溶液,故答案为:

25;y;

(2)将t2℃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大的是A,因为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大;此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A>C,因为A析出的固体比A多,C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所含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为C>B>A;故答案为:

A;B>A>C;C>B>A;

(3)除去A固体中混有的少量B,提纯的步骤是:

加水溶解、蒸发浓缩、降温结晶、然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A;故答案为:

降温结晶(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3.(6分)某化工厂产生的废液中含有大量的硫酸锌和硫酸铜,为了处理废液,回收金属铜并得到硫酸锌晶体,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X的化学式为 Zn ,加入过量X的目的是 将CuSO4中Cu置换完全 .

(2)步骤①②③均采用同种操作方法.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除需要用到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还需要的实验用品有 漏斗、滤纸 .

(3)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置换反应 .

(4)步骤④获得晶体采用的操作方法是 蒸发 .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一般的除杂质题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时不能加入新的杂质.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题意,产物中得到含铁的物质.说明加入的较活泼的金属是铁,据此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

固体与液体分开的方法叫过滤;硫酸锌和硫酸铜的混合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过滤后固体A是铜和锌的混合物,滤液是硫酸锌溶液;铜和锌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铜不反应,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过滤得到铜,滤液是硫酸锌;然后把硫酸锌溶液蒸发结晶得到硫酸锌晶体;据此逐项分析.

解答:

解:

由题意可知,产物中得到含锌的物质,说明加入的较活泼的金属是锌.硫酸锌和硫酸铜的混合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过滤后固体A是铜和锌的混合物,滤液是硫酸锌溶液;铜和锌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铜不反应,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过滤得到铜,滤液是硫酸锌;然后把硫酸锌溶液蒸发结晶得到硫酸锌晶体;由以上分析可知:

(1)金属X是Fe,加入过量铁的目的是:

将将CuSO4中Cu置换完全;

(2)步骤①②③均采用同种操作方法:

固体与液体分开的方法叫过滤.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除需要用到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还需要的实验用品有漏斗、滤纸.

(3)步骤③中铜和锌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铜不反应,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过滤得到铜,滤液是硫酸锌,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该反应符合“单+化=单+化”的特点,其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

(4)步骤④从硫酸锌溶液得到硫酸锌晶体可以通过蒸发溶剂,故获得晶体采用的操作方法是蒸发.

故答案为:

(1)Zn;将CuSO4中Cu置换完全;

(2)漏斗、滤纸;

(3)Zn+H2SO4=ZnSO4+H2↑;置换反应;(4)蒸发(或蒸发结晶)

点评:

本考点属于物质的除杂或净化的探究,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中考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经常出错的题型.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和除杂质的条件,要认真分析,综合把握.还要加强记忆除去常用离子的方法和物质的溶解性,从而突破难点.

 

14.(11分)四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四套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

【设计装置】

【讨论探究】

(1)对上述装置进行交流评价:

其中收集不到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是 B (填写字母序号);D装置的优点是 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