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31387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doc

《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doc(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doc

2018-2019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1.某同学在对动物进行分类时,将蚯蚓、河蚌、家蚕、蝗虫分为一类;将家兔、金鱼、蜥蜴、啄木鸟分为一类,你认为他分类的依据是(  )

A.水生还是陆生 B.体内有无脊柱 C.体温是否恒定 D.胎生还是卵生

2.绿豆种子发芽时,先长出的是(  )

A.芽 B.根 C.子叶 D.真叶

3.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4.有一个同学在实验过程中用一台显微镜,她用的目镜倍数是20倍,要把物象放大400倍,她应该选的物镜的倍数为(  )

A.10倍 B.20倍 C.40倍 D.80倍

5.下列高等动物的四种组织,其中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的是(  )

A.上皮组织 B.神经组织 C.结缔组织 D.肌肉组织

6.腊梅在冬季开花,从生物体结构层次上看,腊梅的花属于植物体的(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7.广东的柑橘,其果皮、果肉及其中的“筋络”分别属于(  )

①保护组织②输导组织③分生组织 ④营养组织。

A.①④③ B.③④② C.①②③ D.①④②

8.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绿叶海蜗牛”的动物具有保存并不损害这种细胞器的非凡才能。

在摄取藻类后,能够将藻类的某一细胞结构置于自己的细胞内,从而使自身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该细胞结构是(  )

A.液泡 B.叶绿体 C.细胞膜 D.细胞壁

9.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其幼体首先摆脱水的限制,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是(  )

A.两牺类 B.鸟类 C.爬行类 D.哺乳类

10.某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发现一只小松鼠在竹林里出现.松鼠是吃松果的,应该在松树上,怎么会在这里出现呢?

它是不是也吃竹笋呢?

为了验证自己的疑问,他拔了几颗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一段时间后还真发现松鼠抱着竹笋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就“拔了几颗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猜测和假设

C.制定计划 D.获得事实与证据

11.牵牛花、竹子、黄瓜、草莓的茎分别是(  )

A.匍匐茎、缠绕茎、直立茎、攀缘茎

B.缠绕茎、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

C.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缠绕茎

D.缠绕茎、直立茎、匍匐茎、攀缘茎

12.如图几种生物中,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人们将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胁到其它生物的生存.这说明了(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C.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D.生物既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14.用红墨水对细胞染色时,死细胞整个细胞都呈红色,这是因为(  )

A.细胞壁阻挡有害物质进入的功能丧失了

B.细胞核的遗传功能丧失了

C.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丧失了

D.细胞壁的保护功能丧失了

15.如图表示细胞分裂与分化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表示细胞分裂,②表示细胞分化

B.人体由小长大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有关

C.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D.①使细胞数目增加,②可导致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改变

16.法国某公司最近展出了他们的最新产品机器人Spyke.Spyke可以通过无线网络由电脑进行控制,也可以远程通过互联网进行控制。

它不仅会说话(通过内置的VoIP电话),而且还可以四处观察(通过内置的摄像头),最重要的是,它还会自动补充能量(自动充电)。

下列关于机器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会繁殖 B.机器人不是生物

C.机器人能进行新陈代谢 D.构成机器人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17.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揭晓,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凭借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该奖项。

青蒿素是从黄花蒿当中提取出来的。

如图所示为黄花蒿,是菊科蒿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在国内各省。

则黄花蒿属于(  )

A.苔藓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18.如图是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其操作过程与结果不匹配的一项是(  )

A.微调①-使物像更加清晰

B.乙图物像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往右下方移动

C.观察临时装片时,发现有污点-擦拭反光镜

D.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染色时-滴加碘液

19.自然界中,生物物种的一半以上分布在(  )

A.热带湖泊 B.热带雨林 C.珊瑚礁 D.原始森林

20.福建淡水蟹种类丰富,图是其中4种淡水蟹在分类上的等级关系,相同特征最多的是(  )

A.华安束腰蟹与永安华溪蟹 B.华安束腰蟹与武平南溪蟹

C.永安华溪蟹与平和华溪蟹 D.武平南溪蟹与平和华溪蟹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

21.如图中,甲、乙是不同生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

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______(填“甲”或“乙”)是植物细胞,对比甲、乙两图可以看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核、______。

(填细胞结构的名称)

(2)细胞结构中和生物遗传有关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_。

22.如图所示:

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象。

(1)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

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______(选填“粗准焦螺旋”或“细准焦螺旋”)。

(2)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______。

A.②③⑤B.①④⑥C.①③⑤D.②④⑥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

23.科学家为了探究影响细胞衰老的因素,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I:

分别在相同的条件下,体外培养胎儿、中年人和老年人的肺的纤维细胞,结果见下表:

细胞来源

胎儿

中年人

老年人

增殖代数

50

20

2~4

实验Ⅱ:

分别将鼠、鸡、人和龟等不同物种的体细胞在体外培养,结果如图所示。

实验Ⅲ:

将年轻人体细胞去核后与老年人的细胞核融合;将老年人体细胞去核后与年轻人的细胞核融合后,分别在体外培养,结果前者不分裂,后者分裂旺盛。

(1)每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I:

细胞分裂能力随着生物体的年龄增大而______(选填“减弱”或“增强”);

实验Ⅱ:

细胞分裂次数与物种的寿命有关,一般来说,寿命越______的物种体细胞分裂次数越高;

实验Ⅲ:

细胞结构中的______是决定细胞衰老的重要因素。

(2)同学们猜想一下:

影响细胞衰老的内在因素有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

24.为了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某小组用消毒过的甲、乙、丙三个相同锥形瓶,按如表要求进行了实验设计.请据表分析:

瓶号

加入物质

50毫升灭菌牛奶

50毫升灭菌牛奶

50毫升灭菌牛奶

瓶口处理

不作处理

不作处理

用消毒棉球塞住

温度

25°C

5°C

25°C

(1)本实验中包含______ 组对照实验.甲组与丙组的变量是______.

(2)一段时间后,最先腐败的牛奶应该是______瓶,可见牛奶的腐败是由于空气中的细菌引起的,其生长和繁殖需要一定的条件.

(3)请就家里的牛奶保鲜提一条合理建议:

______.

25.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废电池对水质的影响及防治”,开展了以下研究活动.

(一)查阅资料

资料1:

废旧电池丢弃到自然界腐烂后,因含汞、铅、铜等有害物质造成水质污染.

资料2:

满江红为常见的水生蕨类植物,在美化水体景观、净化水质、保持河道生态平衡等方面有显著功效.

(二)设计实验方案及数据统计(见表)

项目

A

B

C

D

E

加无污染河水的量

1000毫升

1000毫升

1000毫升

1000毫升

1000毫升

加7号废电池的数量

不加

2节

1节

2节

2节

加满江红的数量

不加

不加

不加

15克

30克

放同样大小的小鱼的数目(条)

5

5

5

5

5

平均小鱼存活的时间(天)

15

3

5

8

10

请结合上述有关内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为探究废电池是否会污染水质,则应选择______进行对照试验.

(2)表中B和E这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__,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3)请在坐标图中画一个说明不同浓度的废电池浸出液对小鱼存活影响的曲线图.

(4)通过对本实验的分析,你对学校处理废旧电池的建议是:

______.

26.材料:

“物种的灭绝是一个自然过程,但目前人为的活动大大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

物种一旦灭绝,便不可再生,物种的消失将造成农业、医药卫生保健、工业方面的根本危机,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

-----摘自《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根据材料回答:

(1)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______。

A.栖息地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

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

C.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小于现有物种灭绝量

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2)如图代表一定区域中不同物种的分布状况,其中物种多样性最高的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解:

动物是多种多样的,目前已知的大约有150万种,我们要对其进行分类,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如可以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这也是在动物分类中常用的分类依据。

蚯蚓、河蚌、家蚕、蝗虫的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分为一类。

家兔、金鱼、蜥蜴、啄木鸟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分为一类。

故选:

B。

此题考查的是动物的分类,据此答题.

此题很简单,只要熟练掌握了动物分类的知识,就可轻松答题.

2.【答案】B

【解析】

解:

种子萌发首先是吸水膨胀,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

其次随着种子吸水膨胀,直至露白,呼吸作用逐步加强,需要吸收大量的氧气。

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

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因此绿豆种子发芽时,先长出的是根。

故选:

B。

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种皮脱落,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分、胚根发育成根、子叶转运营养物质或储存营养物质作用,所以是胚新植物体的幼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种子萌发时首先是胚根萌发突破种皮.

3.【答案】A

【解析】

解:

动物体的细胞有细胞膜,可以保护细胞,同时控制物质的进出,使之从结构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里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把有机物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使之从功能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因此从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角度来看,细胞是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故选:

A

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据此解答.

明确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4.【答案】B

【解析】

解: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已知有一个同学在实验过程中用一台显微镜,她用的目镜倍数是20倍,要把物象放大400倍,她应该选的物镜的倍数为400÷20=20倍的物镜。

故选:

B。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5.【答案】B

【解析】

解:

A、上皮组织:

由上皮细胞构成。

分布在体表、呼吸道和消化道内壁,血管壁等;具有保护和分泌等功能。

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神经组织:

由神经细胞(或简称神经元)构成;分布在脑、脊髓以及神经中。

能产生和传导兴奋。

该选项符合题意。

C、结缔组织:

种类很多,分布广泛,如骨、血液、脂肪等;具有支持、连接、保护和营养等功能。

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肌肉组织:

由肌细胞构成。

分布在骨骼、心脏、胃、肠、血管等处;具有收缩、舒张功能。

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人体的基本组织有:

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各具有不同的功能,据此答题.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动物和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和功能.

6.【答案】C

【解析】

解:

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绿色开花植物体。

其中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与植物的生殖有关,属于生殖器官。

所以腊梅的花属于植物体的器官。

故选:

C。

细胞是除病毒以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小单位。

组织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

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

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绿色开花植物体。

据此答题。

本题主要考查了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难度小。

7.【答案】D

【解析】

解:

柑橘的果皮起着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内部的果肉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属于营养组织;果肉中的一条条筋络,含有导管筛管,是输导组织。

故选:

D。

植物的组织主要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等,它们各有一定的功能:

保护组织一般由植物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

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中都含有大量的营养组织。

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形成其它组织。

输导组织有运输物质的作用,植物体内的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属于输导组织。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植物的几种主要的组织的分布和功能。

8.【答案】B

【解析】

解:

A、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不符合题意;

B、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绿色植物在细胞的叶绿体里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符合题意。

C、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D、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最外层透明的薄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其它的结构以及功能也要了解。

9.【答案】C

【解析】

解:

在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的鱼类,并逐渐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古代的两栖类又进化为爬行类,某些爬行类又进化为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

其中鱼类和两栖类的生殖发育都离不开水,而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故选:

C。

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

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其中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关键点:

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10.【答案】D

【解析】

解:

科学探究的要素主要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某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发现一只小松鼠在竹林里出现。

松鼠是吃松果的,应该在松树上,怎么会在这里出现呢?

它是不是也吃竹笋呢?

为了验证自己的疑问,他拔了几颗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一段时间后还真发现松鼠抱着竹笋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

就“拔了几颗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这一环节而言,通过观察法收集证据,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获得事实与证据。

故选:

D。

科学探究的要素主要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本题关键要明确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要素: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

11.【答案】B

【解析】

解:

植物体的根、茎、叶与植物体生长过程中的营养物质的吸收,有机物的制造有关,属于营养器官;牵牛花的茎是缠绕茎;竹子挺拔直立,它的茎为直立茎;黄瓜的茎攀缘在枝干上,为攀缘茎;草莓的茎,匍匐在地面上为匍匐茎。

故选:

B。

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植物的六大器官中,根、茎、叶与植物体生长过程中的营养物质的吸收,有机物的制造有关,利于植株的生长,称作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与植物的繁衍有关,称作生殖器官.

掌握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12.【答案】B

【解析】

解:

图中生物①为酵母菌,每个酵母菌由一个细胞构成;图中生物②为草履虫,为单细胞生物,可以归为动物,图中③生物为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的;图中生物④为衣藻属于单细胞生物,衣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故归为植物;由以上分析可知,酵母菌、衣藻和草履虫具有细胞结构,故B符合题意。

故选:

B。

根据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病毒进行分析回答。

本题考查了病毒的结构,病毒是唯一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

13.【答案】C

【解析】

解:

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水葫芦”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表明水葫芦适应滇池的环境;又没有天敌控制,加上缺少消费者,因此大量繁殖疯长,挤占了当地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灾害,其水面被水葫芦无情地侵占,湖中68种原生鱼种已有38种面临灭绝;16种高等植物到20世纪90年代只剩下3种,这属于外来物种的入侵威胁了生物的多样性,表明生物又能影响环境.

故选:

C.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解答时可以从生物与环境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14.【答案】C

【解析】

解:

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既不让有害的物质进来,也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出去,具有选择透过性,也有保护作用。

但细胞膜的控制作用也不是绝对的,有时候某些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也能通过细胞膜,而进入细胞。

活的细胞,其细胞膜的功能不会丧失,而对于死的细胞,其细胞膜已经丧失,所以当用红墨水对细胞染色时,死细胞整个细胞都呈红色。

故选:

C。

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既不让有害的物质进来,也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出去,具有选择透过性,也有保护作用.但细胞膜的控制作用也不是绝对的,有时候某些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也能通过细胞膜,而进入细胞.

关键是掌握好细胞膜的功能.

15.【答案】D

【解析】

解:

A、图中①过程只是细胞数目增多,没有形态、结构的变化,因此①表示的是细胞分裂;②过程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因此②表示细胞分化,A正确;

B、人体由小长大依靠细胞的分裂、生长和细胞的分化,B正确;

C、②过程表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形成组织,C正确;

D、①表示的是细胞分裂,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②表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在遗传物质的控制下进行,因此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

D。

(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2)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的特点。

16.【答案】B

【解析】

解:

机器人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

故选:

B。

生物的特征有: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17.【答案】D

【解析】

解:

黄花蒿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因此属于被子植物。

故选:

D。

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

它是植物界进化程度最高等的植物类群,它的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包被,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

熟记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正确区分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特征是解题关键。

18.【答案】C

【解析】

解:

A、细准焦螺旋可以使物像更加清晰,所以微调①-使物像更加清晰,A正确;

B、显微镜下物体与像的移动方向相反,乙图中物像在右下方,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往右下方移动,B正确;

C、显微镜视野中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而反光镜上的污点只能改变视野亮度,不能出现在视野中。

因此“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这个污点不可能存在于反光镜上,C错误;

D、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碘液染成深色。

因此,“制作细胞临时装片时”,染色用的液体是碘液,把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直到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D正确。

故选:

C。

(1)显微镜是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工具,要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

使用的正确步骤是:

取镜和安放、对光、安装装片、调焦、观察。

图示①细准焦螺旋,②粗准焦螺旋,③物镜,④目镜。

(2)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

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

熟练掌握显微镜的操作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9.【答案】B

【解析】

解:

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

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自然界中,生物物种的一半以上分布在热带雨林。

故选:

B。

在生物圈中,由于不同地域的环境差别很大,生物种类也是千差万别,因此,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

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和功能.

20.【答案】C

【解析】

解:

据图可见:

永安华溪蟹与平和华溪蟹同属,因此它们之间共同特征最多。

故选:

C。

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

因此,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最多的是种,包括的生物种类最多的单位是界。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的分类单位等级。

明确种是最基本的单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

21.【答案】乙;细胞质;C;细胞核

【解析】

解:

(1)乙图与甲图相比除都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外,乙图还有细胞壁、液泡。

由此可知,甲图是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乙图是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

(2)细胞核:

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生命活动控制中心,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