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初中物理二模.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31388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浦东新区初中物理二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浦东新区初中物理二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浦东新区初中物理二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浦东新区初中物理二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浦东新区初中物理二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浦东新区初中物理二模.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浦东新区初中物理二模.doc

《浦东新区初中物理二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浦东新区初中物理二模.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浦东新区初中物理二模.doc

浦东新区2016学年第二学期初三教学质量检测

理化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物理部分

考生注意:

l本试卷物理部分共五个大题。

答题时,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位置处作答。

一、选择题(共16分)

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后重新填涂。

1.世界上第一个测出大气压值的科学家是

A.托里拆利 B.牛顿 C.奥斯特 D.瓦特

2.做眼保健操时,离放音喇叭远近不同的同学听到声音的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频率不同

3.红光、绿光与另一种色光混合后生成白光,则另一种色光是

A.黄光 B.橙光 C.紫光 D.蓝光

4.最新交通安全法规定车辆前、后排人员都要系好安全带,安全带可以

A.减小惯性 B.增大惯性

C.减少急刹车时造成伤害 D.减少急加速时造成伤害

5.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入射角为α,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反射角小于α B.反射角大于α

C.折射角小于α D.折射角大于α

6.一木块的重力为12牛,在3牛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A.3牛 B.6牛 C.9牛 D.12牛

图1

7.甲、乙两物体先后从某点出发沿同一直线做同向运动,甲比乙先运动4秒,速度为0.4米/秒。

甲运动10秒时,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

在图1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乙的s-t图

A.一定是a B.一定是c

C.可能是b D.可能是a或c

图2

8.如图2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

闭合电键,当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时,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P向右移动,A的示数减小

B.P向左移动,V1的示数增大

C.无论P向哪侧移动,V1与V2示数的差值增大

D.无论P向哪侧移动,V2与A示数的比值不变

二、填空题(共23分)

请将答案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9.某共享单车的车锁内加装了GPS模块,车与卫星之间通过

(1)(选填“声波”或“无线电波”)建立实时定位,模块的用电依靠车上的自发电装置提供,该装置将自行车运动时的一部分

(2)能转化为(3)能。

10.汽油内燃机工作在压缩冲程时,汽缸内气体的温度(4)(选填“升高”或“降低”),其内能(5)(选填“减少”或“增加”),这是通过(6)方式改变的(选填“热传递”或“做功”)。

图3图4

11.如图3所示,用滑轮匀速提升物体。

滑轮(7)(选填“A”或“B”)可以等效为等臂杠杆。

若物体的重力G均为20牛,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力,力FB为(8)牛。

当物体上升2米的过程中,力FA所做的功是(9)焦。

12.在图4中,小明踢球后球向上运动,此现象主要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10)(选填“形状”或“运动状态”);若足球的重力为4.2牛,某一时刻受到竖直向下的阻力为1牛,则此时足球受到的合力大小为(11)牛,方向(12)。

13.在10秒内通过某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5库,电流所做的功为15焦,则通过导体的电流为(13)安,导体两端的电压为(14)伏。

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伏时,它的电阻为(15)欧。

图5

14.在图5所示的电路中,除电阻R1、R2可能存在断路故障外,其它元件均完好。

请根据下列要求,写出查找故障的操作方法及相应可观察到的现象。

(1)查找R1是否断路:

(16),若(17),则R1完好。

(2)查找R2是否断路:

(18),若(19),则R2断路。

15.原子非常微小,星系极其宏大,但两者却有许多惊人的相似。

某同学搜集了碳原子和太阳系的一些信息,整理在下表中。

请根据表中的信息回答:

原子

星系

原子直径约10-10米

太阳系直径约1016米

原子核体积约占原子总体积的1/1013

太阳体积约占太阳系总体积的1/1021

原子核质量占原子总质量的99.97%

太阳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7%

(1)原子内部(20)的场景可类比为星系中行星绕着恒星运转。

(2)原子核或恒星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极小,(21)。

三、作图题(共7分)

请将图直接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图必须使用2B铅笔。

16.重为6牛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用力的图示法在图6中画出它受到的支持力F支。

图6图7图8

17.在图7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分别画出通过透镜后相应的折射光线。

18.根据图8中通电螺线管的N极,标出磁感线方向及电源正、负极。

四、计算题(共26分)

请将计算过程和答案写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19.2千克水温度升高50℃时,求水吸收的热量[水的比热容为4.2×103焦/(千克·℃)]。

20.质量为1千克的木块置于水平地面上,木块的底面积为0.01米2,求木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压强。

(a)

(b)

图9

21.图9(a)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12伏保持不变,电阻R1=5欧,滑动变阻器R2标有“20Ω1.5A”字样。

闭合电键后:

(1)若通过R1的电流为0.8安,求此时R1两端的电压及电路的总电阻。

(2)请通过计算说明:

在电路安全前提下,选择电压表不同的量程时,通过移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能否使电压表指针分别指在图9(b)所示位置处。

22.盛有水的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上,现有一个棱长分别为0.1米、0.1米和0.3米的实心长方体金属块A,将A平放入容器中后,A浸没在水中,如图10所示(图中水面位置未画出)。

图10

(1)求A所受浮力的大小。

(2)若A的质量为8.1千克,求A的密度。

(3)若容器的内底面积为0.05米2,现将A由原平放改成竖放在水中,求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变化量的范围。

五、实验题(共18分)

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答。

23.在“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连接电路时电键应处于

(1)状态,电流表要

(2)联在电路中。

探究过程中,某同学多次改变所用干电池的节数,他是为了改变(3)(选填“同一”或“不同”)导体两端的(4)。

(a)溢杯和小桶(b)测小桶的重力(c)测……(d)测石块浸在水中时的重力(e)测小桶和排开水的重力

图11

24.小华做“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用图11(a)所示的溢杯和小桶收集石块排开的水,他的实验过程分别如图11(b)、(c)、(d)、(e)所示。

(1)图(c)所示,是小华在使用(5)测量石块的(6)。

(2)若图中四个测量值F1、F2、F3、F4满足关系式(7),该原理将得到验证。

(3)以下关于实验过程中的操作,会影响验证结果的是(8)。

A.图(a)中溢杯内未盛满水。

B.图(b)中小桶内有少量水。

C.图(d)中石块未浸没水中。

25.小周和小孙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知识后,进一步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的变化规律。

每次实验时,她们先在光具座上固定好发光物体和光屏的位置,然后通过移动凸表一(焦距12cm)

物屏距离(cm)

物距

(cm)

像距

(cm)

像距和物距的差值(cm)

1

75

15

60

45

2

52

19

33

14

3

49

22

27

5

4

45

无法得到清晰的像

表二(焦距15cm)

物屏距离(cm)

物距

(cm)

像距

(cm)

像距和物距的差值(cm)

5

90

19

71

52

6

69

22

47

25

7

61

28

33

5

8

57

无法得到清晰的像

透镜位置,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表一、表二记录了她们通过实验及运算获得的数据。

(1)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像距随物距变化的关系可初步得出:

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9)。

(2)分析比较序号(10)中的数据可初步得出:

不同凸透镜成实像且物距相同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像距也越大。

(3)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像距和物距的差值随物屏距离变化的关系可初步得出:

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11)。

(4)基于(3)的初步结论,并结合序号4(或8)的现象进行推理,请写出一条合理的推理结论:

凸透镜成实像时,(12)。

表三(甲同学)

物理量

序号

电压

(伏)

电流

(安)

功率

(瓦)

1

2.0

0.16

0.32

2

4.5

____

____

3

5.5

0.24

1.32

表四(乙同学)

物理量

序号

电压

(伏)

电流

(安)

电阻

(欧)

1

3.0

0.14

21.4

2

5.5

0.26

21.2

3

____

0.46

____

26.甲同学要测定标有“4.5V”字样小灯泡的电功率,乙同学要测定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他们分别选取了电源电压、滑动变阻器规格等完全相同的两套实验器材。

他们都正确连接电路并规范地进行实验。

闭合电键,他们各自将数据记录在表三、表四的序号1中。

接着他们移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又记录了两组数据在表格中(未全)。

其中甲同学在读取序号2的数据时,滑片恰好在变阻器的中点处(连入电路的阻值为最大值的一半);乙同学在读取序号3的数据时,滑片处在变阻器的另一端。

(1)表三序号3中灯泡的亮度比正常发光时(13)(选填“亮”或“暗”)。

表四中进行3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14)(选填“寻找普遍规律”或“减小误差”)。

(2)表三中所缺的数据是(15)、(16),表四中所缺的数据是(17)、(18)。

初三理化(物理部分)第6页(共1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