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身经历高考的语文老师的阅卷心得.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2259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亲身经历高考的语文老师的阅卷心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亲身经历高考的语文老师的阅卷心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身经历高考的语文老师的阅卷心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身经历高考的语文老师的阅卷心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亲身经历高考的语文老师的阅卷心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身经历高考的语文老师的阅卷心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亲身经历高考的语文老师的阅卷心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亲身经历高考的语文老师的阅卷心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亲身经历高考的语文老师的阅卷心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亲身经历高考的语文老师的阅卷心得.docx

《亲身经历高考的语文老师的阅卷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亲身经历高考的语文老师的阅卷心得.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亲身经历高考的语文老师的阅卷心得.docx

亲身经历高考的语文老师的阅卷心得

由高考阅卷谈2011年作文备考策略

齐河一中王成河

去年6月11日至6月19日持续9天的高强度的阅卷,使我收获很大。

它让我了解了高考阅卷的流程、评分的标准以及学生试卷中存在的问题。

下面我谈谈此次阅卷的体会,算作抛砖引玉,如果能对我市今年的作文备考有一点帮助,那就足矣。

A、阅卷流程回顾

一、整体阅卷流程回顾

我省高考全部科目都实行网上阅卷,试卷经高速扫描仪扫描和图像切割校验两个步骤,被传送到阅卷电脑上。

扫描出来的图像相当清晰,提高了阅卷老师的工作效率。

同时,在阅卷过程中采取双评形式,降低误差率,而客观题依旧采取机器阅卷。

二、作文阅卷流程回顾

6月11日即阅卷教师报到的第一天。

这一天上午我们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三个:

一是拿着聘书和身份证到山东大学齐鲁软件学院教学楼下面的大厅报到,领取评卷教师证;二是戴着评卷教师证到阅卷小组报到,领取相关材料,初步研究作文标准卷。

阅卷专家组和各小组的阅卷组长预先从考生答卷中提取不同类型不同档次的样卷,经反复讨论最终形成标准卷。

按照阅卷组长的要求,我们尝试着给每一篇标准卷评分,然后与专家组评的分仔细对照。

经过悉心揣摩,阅卷老师们基本搞清了不同类型作文的评分标准。

三是回到大厅,听专家讲座,深入学习标准卷,充分掌握其中体现出来的评分标准。

学习完毕,上午的工作告一段落。

这一天下午我们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在计算机上进行试评,系统上传过来9篇作文,老师们对照标准卷依次打分,比照专家给出的分数,进一步修正自己的阅卷标准。

经过短暂的试阅,老师们开始正式阅卷。

正式阅卷都是随机发放试卷,每份试卷都会由两个阅卷老师评阅,两个老师评阅分数在七分之内,系统自动取平均分作为作文的最终分数;如果超过七分,系统会自动将其发给第三位老师评阅,取三个老师中分数最接近分差也在七分之内的两人的平均分作为最终成绩。

三评后如果分差仍超过7分,则将其提交专家组仲裁。

在整个阅卷过程中,专家组一直不停抽检,每天电脑都会有每个老师的阅卷数据统计,组长主要工作就是利用这些数据不断调控阅卷质量和差距,最大限度督促每位阅卷老师用统一的标准评阅每一份试卷。

第二天还是注重质量控制速度,第三天开始提速,算下来平均每人每天要批改700多份试卷,任务重时间紧,每天早8:

00到下午5:

00,没有午休时间。

一直评阅到19号上午10点多。

 

B、作文试题及评分细则解读

一、高考作文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二、作文评分细则解读

作文的评分细则,只是由专家们给评卷老师大体说了下,没有形成书面文字。

下面我把专家们对作文题的理解及其所口授的作文评分细则给大家汇报一下。

在审题上,这里的“人生”,即人的一辈子,强调以人为中心,社会重大事件、国家、民族、人民可以谈,但是最终都应落脚到人的身上,应该突出种种现象和自己的关系。

这里的“光明”与“阴影”有内外之分。

内在上,“光明”指人性中善良的、高尚的、理想化的方面;“阴影”指人性中的弱点、不足、低俗。

人性是复杂的,由于人性的复杂,光明与阴影彼此不断地变化、起伏、对立。

外在上,“光明”当指人生中的“鲜花、掌声、顺境、功成名就、生活平静幸福、爱情甜美、友情真挚、家庭和谐、人生圆满”等一切令人兴奋欣喜的事件与方面;而阴影当指人生中的“挫折、磨难、低谷、逆境、厄运、不幸等令人颓废、消极、痛苦的事件和方面。

审清了这两个概念再行文落笔就不困难了。

但在行文中要始终注意突出“光明”与“阴影”的共生、相随、不可分离、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彼此衬托、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相转化等关系。

另外,“阴影”也是人生的变化、魅力与美的构成部分好多人可能理解不了,这就需要你在行文中费点笔墨来论证清楚。

还有,变化、魅力、美三者既可以看成是并列的,也可以看成是纵向的。

例如“变化”可以假设为人生由顺变逆,在逆境中经过历练而成熟,从而拥有了成熟的人格魅力,构成人生之大美。

 

在立意上,最好不要写成个人成长简史(小学、初中、高中),不要写成国家发展简史(古代、近代、现代、当代),不能理解偏颇,有的考生不谈或者很少谈光明与阴影,却一味地大谈辩证、对立、正反、对错、好坏、两面等方面的问题,这是偏离题旨的表现。

 

在文体上,如果写成议论文,举例时不要讲故事太详。

如果写成记叙文,议论部分则不要太多。

除非情文并茂,一般的记叙文得分都不高。

如果写成议论性的文化散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再加上富有文采的语言,科学严谨的结构、工整优美的文面,得分会很理想。

另外,诗歌要提交小组长,书信要注意格式。

在拟题上,“玉不琢,不成器”“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人生有涯‘苦’作舟”“阳光总在风雨后”“行走在光明与阴影之间”“光影人生”“光影交织的美丽”“伤口处开的是花”“捕捉黑暗中的流萤”当属比较切题的好题目。

在评分标准上,一类卷(60分——54分)的标准是,对人生中的光明与阴影把握正确,能突出二者的共生性,人生的内在与外在都可以涉及,也可以只取其一;文章富有思辨性,有深度,有人与事,有感悟,有态度,感情真挚;文体鲜明;语言富有表现力,中心突出,思路清晰。

二类卷(53分——42分)的标准是,符合题意,判断准确,说理深入浅出,只是对人生的把握不太清晰,阐述光明与阴影时有偏重或有误,或浅薄,不断地摆现象,分析少,中心比较散,有时切题,有时偏颇;从头到尾都是说理,却没有事实;语言一般、通俗;文章整体很好,但有一段或几句话不合适。

三类卷(41分——31分)的标准是对人生、光明与阴影理解明显有偏差,或不谈人生,或以红花与绿叶(台上与幕后,好与差,警察与小偷)比光明与阴影。

总之,光明与阴影本是一个事物的两面,有的考生却用两个事物对比。

四类卷(30分——0分)的标准是,偏离题意,内容脱节,观点与论据不相干,只谈一面,不谈另一面。

 

在打分上,共分内容、表达、发展、扣分四项。

打分时前三项的等次要有相邻性,不能跨越,内容是一等的话,表达则是一等或二等,不能给三等。

至于扣分一项,缺题目扣2分,每一个错别字扣一分,错别字太多扣3分;

另外,不足800字,每少50字扣1分。

600字——400字的文章25分左右,

400字——200字的文章20分左右,

200字以下的文章则在10分以下;

抄袭的,800字以上给15分,400字以下给5分或6分。

C、2011年作文备考策略

一、考场作文指导方面

1、审题立意要有足够的时间。

有的考生不注意审题,提笔就写。

有些同学,唯恐时间不够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写就偏离题意。

有个考生文笔不错,作文技法也高,就是误把台前人物视作光明同时将幕后英雄视作阴影,而且通篇只谈幕后英雄,即阴影部分,忘却了光明。

最后只得了区区30分。

本来该考生具有得50分以上的资质,只因审题跑偏,就造成如此恶果,非常可惜。

建议考生看到题目后,不要慌着动笔,留上五分钟审题,待完全理解题意后再行写作。

审题立意时,要化艰深为平易。

近几年我省高考作文命题几乎都存在审题较难的特点。

2007年是“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2008年是“春来草自青”,2009年是“见证”,2010年是“人生中的光明与阴影”。

这些话语大多既非常有文采而又耐人寻味。

老师们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指导学生看透这类话的实质,弄懂出题者给考生预设的写作方向,同时把其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用通俗的话阐述明白。

比如,“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是说“时间不会使记忆磨灭”,要求考生写难忘的人或者难忘的事儿。

“春来草自青”是说“春天来了,草儿自然就青了”,同样,一个人也要超脱名利,顺其自然,那样一切都会水到渠成;由此还可以写经历着苦痛坎坷的人们要坚信,一旦时机成熟,希望和成功自然会来到。

“见证”就是亲眼目睹或者亲身经历,可以作证。

要求考生写亲眼见过或者亲身经历过的意义不一般的事件,或者针对某些历史印迹发表自己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看法。

“人生中的光明与阴影”就是“人生的如意与不如意”,要求考生写如何正确认识人生的苦与乐,逆与顺,喜与悲,增强自身对挫折与不幸的抵御能力。

经常如此训练的话,相信学生在考场上审题时自会驾轻就熟。

另外,行文中要随时点题,让核心话题在文章中无处不在。

比如2010年的作文,考生在审准题意后,如果让“光明”“阴影”在文中随处可见,作文想偏题都难。

2、作文卷面要规范美观

在高考试卷录入网上时,一般选择的分辨率较小,加之高速扫描仪走纸过程中可能产生震动,导致图像扭曲,写字小或者字间距、行间距太小,字体结构比较紧密,容易造成阅卷老师阅读困难,令其产生厌烦之感。

再者,阅卷老师时间紧,任务重,短时间内扫描不到文章的主要信息,考生作文分数就很难高上去。

要知道,作文组阅卷老师总共18个小组,不到260人,考虑到双评三评甚至四评的因素,意味着每人在这9天里要评阅6000份左右的作文。

这样的工作量要求阅卷老师必须一刻不停地往前赶。

所以,写字潦草、写小字、写字密的学生一定要注意,尽量将字写的大点,字间距大点。

这一点非常重要

建议考生平时大练书写基本功,先求横平竖直、字迹清楚,再求字体美观。

另外作文中错别字的扣分进一步强化,要求我们的学生一定要强化规范书写的认识。

 

3、作文素材要恰切新颖,可信度高。

阅卷中发现多数考生的素材主要集中在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张海迪、海伦·凯勒、史铁生、霍金等少数人身上,极易给阅卷老师造成审美疲劳。

从而影响得分。

建议指导学生将审题时想到的所有与作文材料有关的人或事在草稿纸上简单罗列一下。

一是避免遗忘,二是从中辨别筛选出最恰切新颖的素材。

这个时候考生平时是否广泛阅读就显得尤其重要。

阅卷中还发现有的考生屡犯常识性低级错误。

在作文中出现低级错误,说明考生基本功太差,或孤陋寡闻,或张冠李戴。

如:

有位考生说,“著名钢琴家郎朗有智商问题”。

其实,智商有问题的应是弱智青年舟舟。

舟舟需要人引导才能走上指挥台,但一上指挥台,演奏起音乐,他就能进入境界。

建议考生对于实在拿不准的人物和事件最好不用,要用的话就用笼统的说法。

平时博览群书,对一些材料及时记录,常常翻翻,牢牢记住。

 

4、文章内容要言之有物。

有很多考生空发议论,满纸荒唐言,请看下面一段议论:

   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非反,反非正,二者对立,用心发现,用心探索,发现世间的正、反,走出一条正的路,微笑面对“正”路上的“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明天的变化取决于今天的正反的较量。

   绕口令似的议论让人头晕目眩。

这篇作文的最后得分是可怜的28分。

   建议考生要用事实说话,事实胜于雄辩,少空发议论。

5、文章结构要使人一目了然。

应试作文最忌首、腹、尾三段组成的“猪样式”结构。

那么怎么办好?

我们把中间一大段多分几个自然段,那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因为自然段分得越自然,越显得你成熟老练,最主要的还是能使评卷老师一目了然。

把文章分为几段更好?

高考作文分成五六段就可以了。

再多了就容易使阅卷老师眼花缭乱。

另外,要把每一段的首句写好。

每一段的首句犹如人的眉目,把首句写好,“眉清目秀”,整个段落都显着精神。

这里的“写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字要写好不涂抹,二是写成提摄全段大意的中心句。

如我的08届的一个学生写《从小事做起》时,其段首句分别是:

“从小事做起,我们可以积累丰富的人生经验,奠定人生大道的坚厚基础”“从小事做起,我们可以享受世间万物的乐趣,了解人世间的感动与真诚”“从小事做起,我们可以踏着成功的足迹,走向成功,拥抱明天”。

 

6、文章要情文并茂。

可采用比喻、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增加语言文采;还可使用问号、感叹号、省略号等使句式摇曳多姿,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优美的语言总能给阅卷老师以愉悦的感受,愉悦之余,多给几分再正常不过。

7、创新文体要慎用。

用创新文体意味着仍要冒极大的风险,阅卷时遇到诗歌文体要提交给组长研究处理。

那么,学生用了文言文体依然也要折腾一番。

故事新编、实验报告等文体也不太受阅卷老师的待见。

建议考生用正常的文体。

真有写作功底,是不会被埋没的。

8、关于语文网上阅卷的建议

阅卷之余,听青岛那边的老师介绍,他们只要统一考试就会网上阅卷。

近几年我市各校在硬件配置上也应能够具备这样的条件。

建议各校能够通过到胶东参观学习,早日实现校内的网上阅卷。

最起码先把语文作为我市校内网上阅卷的试点科目。

语文网上阅卷搞好了,不仅能提升本学科成绩,也肯定能提升其他科目成绩。

因为各科的卷面问题都是大同小异的。

如此一来,不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在高度仿真中不断强化训练,不断揣摩提升应对高考网上阅卷的阅卷规律和答题技巧。

这样,我市的高考语文成绩肯定会逐年攀升的。

二、平时的作文指导方面

1、引导学生写“一准一新三美”的文章。

高考阅卷中文章整体上给人感觉好,得分就高;内容、表达、发展等项的赋分服从于文章整体印象分。

这是由高考阅卷时间紧任务重的特定因素决定的。

阅卷老师往往先是读一遍,大体有个印象,应该归属哪一类,多少分,心中就有了数。

然后敲上分数即可。

而文章的整体美感主要体现在“一准一新三美”。

即立意准、素材新、文面美、结构美、语言美。

高考阅卷教师每天要阅读大量的思路与文笔大同小异的文章。

因此,即使切准题意,但思路一般、文笔平平者,也只能给阅卷教师增添“倦意”而不会幸得高分;反之,立意准、素材新、文面美、结构美、语言美的文章则能使阅卷教师为之一振,得分会非常理想。

要想让学生作文基本功扎实,临场不必战战兢兢,非得通过全面到位的作文训练不可。

只要在训练中突出“一准一新三美”,相信阅卷老师会慧眼识真的。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关注人生百态。

语文教学中要联系实际,联系具体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养成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习惯,进而学会思考,学会运用知识,逐步形成综合驾驭语言的能力和非凡的思辨能力。

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既会深刻睿智,也会充满时代气息。

可见,我们的语文教学在注重语文工具性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其实践性和人文性。

换句话说,就是不要一味地把学生赶到题海里遨游,还要适时地把他们拉回到海滩,晒晒太阳,吹吹风,转换一下脑筋,感受这生活,体味这人生,励志冶情的同时,充分享受语文之美。

3、引导考生多读经典名著。

2010年高考作文在继续引导学生将思维的触角伸向社会和人生的同时,突出了对经典性的追求。

这主要体现在作文选取了列夫·托尔斯泰的经典名著《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名句作为材料。

作文选材的“经典性”不仅从一个侧面透露出山东高考语文卷的新变化,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省语文试卷的文化品位。

这或许和当前我省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大形势是分不开的。

引导学生多读经典,不仅仅是应对高考作文,还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我的想法就是以上这些,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