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安全集精华徽望江二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2443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安全集精华徽望江二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安全集精华徽望江二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安全集精华徽望江二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安全集精华徽望江二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安全集精华徽望江二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最新安全集精华徽望江二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最新安全集精华徽望江二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最新安全集精华徽望江二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最新安全集精华徽望江二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最新安全集精华徽望江二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最新安全集精华徽望江二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最新安全集精华徽望江二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最新安全集精华徽望江二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最新安全集精华徽望江二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最新安全集精华徽望江二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最新安全集精华徽望江二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安全集精华徽望江二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docx

《最新安全集精华徽望江二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安全集精华徽望江二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安全集精华徽望江二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docx

最新安全集精华徽望江二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

安徽望江二中2018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将正确的选项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第Ⅱ卷直接做在答案专页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斜线“/”前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央浼/分娩溺爱/匿名剽窃/虚无缥缈

B、栖息/敧侧契约/楔子潜力/扭转乾坤

C、倩影/天堑俏皮/峭拔怯弱/扶老挈幼

D、钟磬/磐石诺言/偌大朔方/追本溯源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面对世界知识经济不断涌来的新形势,作为未来世界的主人,我们必须

认真学习,掌握本领,不然身无长物,将无法适应新时代的严格要求。

B、奥运盛会在北京举办的难得机遇极大地激发了中国运动员的昂扬斗志,他们以无所不至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各项比赛当中且取得了不凡的业绩。

C、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克莱齐奥,23岁时出版小说《诉讼笔录》即引发关注,这一作品获得了法国龚古尔奖的勒纳多奖。

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写出了《金鱼》、《流浪的星星》、《少年心事》和《战争》等20多部小说与文集。

D、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

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带来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如果胶柱鼓瑟就只能落后且永远没有出路。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B、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C、奥运火炬登顶珠峰,必须克服低温、低压、大风等不利的特殊气候条件,充分考虑登山队员登顶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

D、将于2018年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不仅能使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结构得到优化,而且有利于铁路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优势互补。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句是()

在大型游乐公园里,现场表演是刻意用来引导人群流动的。

午餐时间的表演是为了减轻公园餐馆的压力;傍晚时间的表演则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目的——鼓励参观者留下来吃晚餐。

表面上不同时间的表演有不同的目的,但这背后,却有一个统一的潜在目标,即。

A.尽可能地减少各游览点的排队人数

B.吸引更多的人来看现场表演,以增加利润

C.在尽可能多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发挥餐馆的作用

D.尽可能多地招徕顾客,希望他们再次来公园游览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汉语,我为你不平

卢新宁

   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让人百感交集。

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爆出冷门:

由于缺乏最好的译文,大赛不仅一等奖空缺,还将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仅在于他突出的英文水平,更在于他“流畅、优美的中文表达”。

相形之下,国内选手提交的相当多的作品言不达意,其中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比比皆是”。

   这则消息让人隐约看到汉语的处境。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

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

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

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

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

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

托福考试成绩的高分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

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并不意味着我们有不学汉语而自能的天赋。

诗人余光中说得好:

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

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我们的后辈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

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

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

”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

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

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5、下列说法不能说明“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的一项是()

A、汉语能让我们时时牢记自己的身份,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

B、汉语古老而优雅,以其独特的文化意蕴构成了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

C.汉语隽永有致,承载着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凭借它穿越漫长的历史文化隧道。

D.汉语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并且广为传播,“热”遍全球,令国人无比自豪。

6、对文中划线句子“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我们的后辈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那么,东方民族的含蓄之美就可能消失殆尽。

B、国人冷落汉语,高学历的青年出现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状况,使国人文化水平降低,国际竞争力减弱。

C、方块字横平竖直,独具韵味。

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势必无法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D、汉语隽永有致,承载丰富。

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奥妙的人,无法感受到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因此,我们书写语言要规范,用词用语要丰富多彩,语言修养要不断加强,这样才可能领略到母语独特的文化意蕴。

B、“全民学英语”的热潮过热,致使汉语备受冷落,面临危机。

为了保护民族文化,我们应高度重视汉语学习,以此来抵制外语。

C、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我们可以乐观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汉语必将取代英语成为国际最通行的语言。

D、汉语历史悠久,魅力独特,在华夏民族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

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它已明显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这令人叹惋。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8—10题。

南康直节堂记①

[宋]苏辙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

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

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廷,有不可犯之色。

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

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

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

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

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

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

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

《诗》曰:

“惟其有之,是以似之。

”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

客醉而歌曰:

“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

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

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

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

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

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

”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注:

①苏辙作此文时为元丰八年,他因苏轼案牵连而遭贬已有五年,其时应是仍在筠州。

筠州虽属江南西路而南康属江南东路,但二者相邻,故与徐望圣有往来。

8、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岌然如揭太常之旗     揭:

高举

B、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  说:

同“悦”

 C、然后委曲随物       委曲:

屈曲变弯

D、有如此杉,特立不倚  特立:

与众不同

9、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府史之所蹲伏B、惟杉能遂其性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其孰能讥之乎

 C、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D、君以客饮于堂上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10、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或对文章的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望圣在南康太守听事堂的东面种了八棵又高又直的杉树,并在杉树旁建造了一座厅堂,命名为“直节堂”。

 B、作者认为树木刚生长时,没有不直的,然而经过风吹雨打,或受到岩石的挤压,往往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只有杉树可以。

 C、“直节”即本文核心所在,作者对杉树的“直节”之性作了由衷的赞美。

巨杉之性即刚直豪杰之士的品格。

表面状物,实则写人。

D、文章写堂而写杉,写杉而实写徐望圣,借写徐望圣又将自己的政治品格和人生态度抒发无遗,纡徐曲折,极尽含蓄之妙。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3分)

 

(2)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

(3分)

 (3)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

(4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西江月①丹阳湖

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①这首词作于1162年春,作者自建康还宣城途经溧阳时所作。

此前三年,张孝祥曾两次遭罢官。

(1)上阕中“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请简略分析。

(4分)

(2)试分析下阕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意选做五题)(5分)

(1)工欲善其事,。

(《论语·卫灵公》)

(2),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有教无类》)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孟子》)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5)昆山玉碎凤凰叫,。

(李贺《李凭箜篌引》)

(6)歌台暖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杜牧《阿房宫赋》)

(7),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8)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22分)

春天的第一朵鲜花

谢云

①当我在沉闷的钟声里醒来,漫不经心地推开那扇因经年的岁月而变得滞重喑哑的房门,看见天井里那株矮小的迎春,在寒凉的淡雾中绽出一星浅黄的花朵时,心里仿佛被什么细小的东西猛叮了一下。

在一种莫名其妙的激动和颤栗中,我深深地吸了一口冷冽透骨的空气。

②我知道,春天来了。

春天真正地来了。

这来到我天井中的第一朵鲜花,以其淡雅的馨香和宁静的妩媚,默默地告诉了我这一消息。

春天来了,天空将又一次飘满缤纷的风筝和鸟鸣;春天来了,大地将因此又一次盛满绿草和歌声。

③而我知道,每一年的春天,是必得要穿过最寒冷的日子,才能抵达世界,抵达生命的内心,就像我们的青春,是必得经历许多令人难以忍受的寂寞、痛苦和忧伤的浸泡,才能走向成熟和丰盈。

那么,这朵尚未完全乍开的拘谨的小花,这束在清晨的凉风中闪烁摇曳的微光,又是经历了怎样的泥泞和坎坷,怎样的风霜雨雪,才抵达我这简朴的天井里的呢?

④记得前些天,在火炉边计算着春来的日子时,窗外还涌动着阴森的寒流。

记得昨夜的梦中,还有不断的风雪将我一次次喊醒。

而更远的一些时候,当我看到这些在漫天风雪中瑟瑟颤抖的纤细枝条时,还曾情不自禁地为它们那美好而脆弱的生命担心不已。

然而现在,春天却如此真实地到来了。

这朵鲜花,也如此真实地到达春天,到达我的血液和灵魂了。

⑤这是怎样一种令人感动的变更啊!

⑥面对着那带露浅笑的小巧面孔,我不禁想起不算太长的生命旅程中,经历的一次次艰辛和喜悦——那声在雪地深处响起的微弱而真切的轻声呼唤,那双在我快要绝望地放弃时伸来的援助之手,那盏在我只想躺在地上,不愿再起来行走时燃旺的温暖明灯……这样简单而真实的关爱,这些微弱而深刻的光芒,曾像这朵首先来到春天的鲜花一样,激励着我再一次奋然前进。

对于我们平凡而卑微的生命来说,这,该是多么令人欣悦、感恩的幸福啊!

⑦又想起去年夏天,在涪江边散步时的情形,流经我身边的这条著名河流,其实还算不上什么壮阔,也许,只有在它历尽千辛万苦,抵达遥远的嘉陵江,并汇入长江后,才会令人想起诸如伟大、雄浑之类的赞美言辞。

但我知道,我清楚地知道,在更为遥远的另一个地方,在它的源头,那叫雪宝顶的冰峰间,它又是怎样一点一滴地聚敛着微弱的生命。

就像我知道,这来到春天的第一朵鲜花,在开放出令人兴奋的绚丽光彩前,它所经历的痛苦挣扎和血泪艰辛。

⑧其实,在任何一种博大的辉煌背后,都掩藏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苦痛和艰辛。

也许正因为那苦痛和艰辛,那博大,那辉煌,才更令人敬慕、向往、尊崇。

就像我们的生命,是必得要经历漫长的跋涉和坎坷,才能到达那风光迷人的峰顶。

而那峰顶,也只有经过期待和失望的磨砺,才会更加美丽迷人。

14.“春天的第一朵鲜花”为什么使作者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激动和颤栗”?

(6分)

15.第④节“这朵鲜花,也如此真实地到达春天,到达我的血液和灵魂了”的含意是什么?

(5分)

16.文章的题目是“春天的第一朵鲜花”,作者在第六、七两段却不惜用大量笔墨来写记忆中的另一些事情,请分析这样写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6分)

17.本文作者借“春天的第一朵鲜花”要告诉我们的哲理是什么?

(5分)

六、语言表达题(15分)

18、(5分)

 

内容:

寓意:

19、学校要举行课本剧汇报表演,请你结合剧情内容写两段串联词,将下面三个节目串联起来。

要求衔接自然,简明得体,每段不超过40字。

(6分)

第一个节目《雷雨》演出结束——

串联词

(1)

下面请观看第二个节目《罗密欧与朱丽叶》,由高二一班演出。

串联词

(2)

下面请欣赏高二四班演出的《西厢记·长亭送别》。

2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使语段衔接完整(只填序号)。

(4分)

北京2018年奥运会会徽的正式名称是“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中国印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既是传统的,又是创新的。

把庄严和浪漫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①它以端庄的“中国红”为底色

②配以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和奥运五环图

③富有新意地运用这套中国笔墨写出古朴与现代气息相融合的“Beijing2018”

④它采用中国特有的印章形式

⑤融合了中国传统的书法、绘画、篆刻等古老艺术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世界上,有一群人叫波西米亚人,与其他劳动人民一样,他们勤劳、勇敢,但有一点不同,他们总是热情高涨,把劳动看成是快乐,而不是压迫。

一天,一位德国旅行家行走在沙漠上,迎面就碰到这样一队人。

令他不解的是,为什么每走一小段路,他们就要放下行李休息一会儿。

于是,他上前问原因。

回答声不很响亮,却很清楚:

“因为我们走得快,而我们的灵魂走得慢,我们要停下来等待灵魂赶上我们,不至于让他落在后头……”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展开联想,自选角度,以“带着灵魂上路”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2018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答案

1、Dqìng/pán、nuò/ruò、shuò/sù;A.mĕi/miăn、nì、piāo;B.qī、qì/xiē、qián;C.qiàn、qiào、qiè。

2、DA.“身无长物”形容一无所有,很贫困;B.“无所不至”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词;C.“指局面无法收拾,是更加不能收拾的意思,为贬义词;D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

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3、D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

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病句辨析一般使用主干分析法和枝叶分析法,即从语法角度对句子成分进行分析找寻病因。

D项是正确的句子。

A项语序不当,“碰撞、融合、交流”应改为“碰撞、交流、融合”。

B项成分残缺,“培养”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应改为“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的“习惯”。

C项搭配不当,“克服”的应该是什么“困难”,不应是“特殊气候条件”。

4、C(从题干的陈述可以看出,大型游乐公园有“现场表演”和“公园餐馆”两个经营项目,并且前一个项目是为后一个项目服务的,即通过现场表演来引导人群的流动,在尽可能多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发挥餐馆的作用。

C是正确答案。

其余各项所断定的都是现场表演的可能目的,但都不是题干所陈述的现场表演的直接目的。

5、D(汉语“广为传播,‘热’遍全球”,只能说明外国人对汉语的兴趣和重视,不能说明“汉语是我们真正的根”。

6、B(此项不能说明汉语“语词”表达特点及功能与“万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7、A(B汉语和英语并非此长彼消、相互对立的关系。

重视母语并不意味着要排斥外语,按照文意,两者都要兼顾。

C“汉语必将取代英语成为国际最通行的语言”说法绝对,推断无据。

D汉语“已明显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原文无据,且说法错误。

8.D(特立:

独立,挺立,高高耸立)9.C(都是连词,表转折)10.A(杉树并非徐望圣所种)

11.

(1)徐君(徐先生)见到这个地方,很是爱惜它,就改建成这座厅堂并命名它为“直节”。

(2)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吗?

(3)庐山一带的百姓,登上直节堂见到了杉树,就会怀念起像杉树一样品行正直的人,这种怀念大概是(永远)不会停止的吧!

12.(8分)

(1)展现的是一幅宁静优美.(2分)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

作者驾舟荡漾在宽广的湖面上,迎来扑来一股和煦的春风(1分);湖边轻柔如丝的柳条,随风飘舞,不时拂面。

(1分)

(2)下阕词人由景入情,直抒胸中的深沉感慨。

(2分)仕途升沉的遭遇,使他深谙人情世故,也习惯了世路的艰辛,因此心态也淡泊平和许多,从而面对令人陶醉的美丽如画的景象,词人心中满是欣喜,进而抒发了作者尽情地领略大自然风光的悠然自得的喜悦之情。

(2分)

13.(5分)

(1)必先利其器

(2)学而不思则罔(3)威武不能屈(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5)芙蓉泣露香兰笑(6)春光融融(7)问渠那得清如许(8)杨柳岸,晓风残月

14、①矮小、脆弱的小花,报告了春天的到来;②小花经历了痛苦与艰辛;③小花激励作者奋然前进。

(每小点2分)

15、如此脆弱(或平凡卑微)的生命却能坚强结实地挺过无数痛苦和艰辛到达春天,花儿创造的博大的辉煌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

(脆弱,1分;经过痛苦、艰辛,2分;博大的辉煌,1分;震撼了我的心灵,1分。

意思贴近可酌情给分)

16、运用联想,使文章内容丰富,使“春天的第一朵鲜花”的形象更鲜明,强调了作者的感受和感悟,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手法1分;内容丰富,1分;形象鲜明,1分;强调感受和感悟,1分;突出主旨,2分。

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其实,在任何一种博大的辉煌背后,都掩藏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苦痛和艰辛。

意思对即可(5分)

18、(5分)内容:

图中有三个人,看样子是一对夫妇正送儿子去读大学。

(1分)走在最前面的是儿子,手里拿着录取通知书,正要去上大学。

(1分)后面跟着的是一对夫妇,两个人衣着破烂,正满头大汗地背着猪、粮食。

(1分)

寓意:

教育(1分)已成为农民家庭的沉重负担(1分)。

19.答案示例一:

(1)(3分)旧中国的雷雨令我们震撼。

让我们走出雷雨,穿越时空,去聆听一曲爱情与自由的悲壮赞歌。

(2)(3分)罗密欧与朱丽叶已经离我们远去,遥望十里长亭,崔莺莺和张生正向我们走来。

示例二:

(1)雷雨阵阵,埋葬了旧中国一个错乱的时代;爱情悲壮,谱写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赞歌。

(2)千古悲剧,朱丽叶血溅断魂墓,十里长亭,崔莺莺泪洒黄花地。

20、(5分)④②①⑤③这五个分句,依上下语境应先表现地域属性,即“中国的”、“世界的”,这便形成了④②的序列;再表现时代属性,即“传统的”、“创新的”,这便形成了①⑤③的序列;最后与下文的“庄严”、“浪漫”相承,表意更连贯。

错一个不得分。

【参考译文】

  南康太守办公厅的东面,有一座厅堂叫“直节堂”,是朝请大夫徐望圣建造的。

庭院里有八棵杉树,长短粗细一样,直得像墨线弹的一样,在二丈多高处开始长有枝叶。

这些树高耸的样子就像高高举起的太常旗、像巍巍矗立的承露盘的柱。

那种凛然正气又像公卿大夫头戴高高的帽子、身佩长长的宝剑立在朝廷之上,有神圣不可侵犯的神色。

这里起初是南康军的各部门官吏住的地方,杉树的树荫底下,是书记们蹲伏在一起办公的场所,簿册文书丢在里面,没有人知道这儿有什么可贵之处。

徐君见到这个地方,很是爱惜它,就改建成这座厅堂,而且命名为“直节”。

  树木刚生来时,没有不是直的。

不幸经过风吹雨打而弯曲,或受到岩石的挤压,这样才随外物的影响而屈曲变弯,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即使像竹箭这样的优质、松柏这样的坚贞都免不了这样。

只有杉树能顺着它的本性,不用人扶植就能长得很直。

活着能傲对冰雪,死后能利用它做栋梁屋宇,都与竹、柏相同,但在躯干挺直这点上却又超过了竹、柏。

如拿杉的这种品格要求于人的话,那么,这种人大概就是所谓“不等文王出现就会崛起”的豪杰之士吧!

  徐君性格温和善良,广施仁爱,在他任职的地方,他以奉公守法而受人称赞。

他不施行严明苛刻的政令,但行为却保持正直。

看看他所喜欢的,就可知道他的为人了。

《诗经》说:

“君子有才能,所以能继承前人的事业。

”直节堂建成之后,徐君与客人在堂上宴饮,一位客人醉醺醺地唱着歌说:

“我想做个品行不正的人,可是品行不正的人必然会卑躬屈膝,品行不正的人可以做吗?

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吗?

正像这丛杉树,高高耸立而不偏倚,枝桠伸展,叶片散布,能安然而不危险吗?

然而清风吹动衣襟,飞雪洒满庭院,杉树依然颜色不变,您来到树下休息游玩吧!

壅土培植灌溉杉树,而不如剪削砍伐,杉树自己并不知道,而要依靠爱树的人呀!

庐山一带的百姓,登上直节堂见到了杉树,就会怀念起像杉树一样品行正直的人,这种怀念大概是永远不会终止的吧!

”一曲歌终,宴会也就散了。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例文】

带着灵魂上路

我们每天都在行走着,可能在为目标前行,可能漫无目的。

总有一样东西被我们拖着走,那是影子。

但影子毕竟是死的,它没有生命,它只会呆呆地随你走到任何地方。

灵魂却截然不同。

当我们拖动影子行动时,并没有拖动灵魂,于是,人已经走了好远好远,灵魂也被遗落得好远好远。

那是一种距离,可能从我们一来到世上后便产生了。

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岁月的过往并没有使这种距离减小,反而一直在增大,直到某天,他们终于发现自己是一具行尸走肉为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