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生活高中化学解题技巧汇总优秀名师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2617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生活高中化学解题技巧汇总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生活高中化学解题技巧汇总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生活高中化学解题技巧汇总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生活高中化学解题技巧汇总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生活高中化学解题技巧汇总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最新生活高中化学解题技巧汇总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最新生活高中化学解题技巧汇总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最新生活高中化学解题技巧汇总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最新生活高中化学解题技巧汇总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最新生活高中化学解题技巧汇总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最新生活高中化学解题技巧汇总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最新生活高中化学解题技巧汇总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最新生活高中化学解题技巧汇总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最新生活高中化学解题技巧汇总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生活高中化学解题技巧汇总优秀名师资料.docx

《最新生活高中化学解题技巧汇总优秀名师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生活高中化学解题技巧汇总优秀名师资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生活高中化学解题技巧汇总优秀名师资料.docx

最新生活高中化学解题技巧汇总优秀名师资料

[生活]高中化学解题技巧汇总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汇总

策略7氮族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7、氮族元素,作为元素化合物部分的重点内容,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所占比例较大。

其主要内容有氮族概念的分析与判断、氮的氧化物的分析与计算、硝酸及硝酸的性质分析与计算、磷及磷的化合物的分析与应用等。

此类试题中的常规题,其解法有过量分析、守恒分析、方程式的合并分析、工业生产中的用量比较等。

此类试题中的信息题,其解法有迁移类比、现象剖析、效用比较等。

经典题:

例题1:

金属加工后的废切削液中含2%~3%的NaNO,它是一种环境污染物。

人们用NHCl溶液来处理废切24削液,使NaNO转化为无毒物质,该反应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

NaNO+NHCl=NaCl+NHNO22442

第二步:

NHNON+2HO4222

下列对第二步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NHNO是氧化剂?

NHNO是还原剂?

NHNO发生了分解反应?

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424242

NHNO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42

A(?

?

B(?

?

C(?

?

?

D(?

?

?

方法:

根据方程式,对照叙述,从化合价、反应类型等方面综合分析。

—+捷径:

NHNO==N+2HO这是分解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NO被NH还原生成N,显然都是氮元素的化4222242合价发生了变化。

以此得答案为D。

总结:

同一元素,如果一种显正价的微粒,另一种显负价的微粒,若它们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往往生成该元素的单质,如2HS+SO==3S+2HO,NaH+HO==NaOH+H等。

22222

例题2:

某金属单质跟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假定只产生单一的还原产物。

当参加反应的单质与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1时,还原产物是()

A(NOB(NOC(N2OD(N22

方法:

据题可知,2mol金属失去的电子给了1molHNO。

可采取讨论试算的方法确定选项。

3

捷径:

令金属为+1价,失2mol电子,N被还原后显+3价。

令金属为+2价,失4mol电子,N被还原后显+1价。

令金属为+3价,失6mol电子,N被还原后显—1价。

选项只有C符合。

总结:

金属与HNO反应后的价态,是该题求解的关键。

部分考生因难以确定金属的价态,而造成无法获得结果。

3

策略8氧族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8、氧族元素包括了初中化学中氧气、水,高中化学中的臭氧、过氧化氢,硫及硫的化合物等。

内容多,知识广,且有时还可能扩展到硒、碲、钋等元素。

因此对其解题方法的掌握尤其重要。

此类试题中的常规题,其解法有过量分析、守恒分析等。

此类试题中的信息题,其解法有迁移类比、现象剖析、效用比较等。

由于浓硫酸与稀硫酸的性质不同,故在解题时,还必须注意,反应进行时浓度变化引起的反应变化。

经典题:

例题1:

向50mL18mol/LHSO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

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SO的物质的量为()2424

A(小于0.45moLB(等于0.45mol

C(在0.45mol和0.90molD(大于0.90mol

方法:

根据方程式,将参加反应的硫酸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氧化作用,一部分为酸性作用,然后对其进行分析。

但又要注意随着反应的进行,HSO的浓度越来越稀,稀硫酸不能与铜片反应,以此被还原的HSO的物质的量小于依2424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值。

捷径:

浓HSO与足量的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SO(浓)+CuCuSO+SO?

+2HO,从方程式看,2424422被还原的HSO应为所给HSO0.90mol的一半,即0.45mol(中间值),但由于随着反应的进行,HSO的浓度越242424来越稀,反应停止,故不可能等于0.45mol,一定小于0.45mol。

故答案为A。

总结:

该题存在着一个隐含信息,即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浓度逐渐降低,反应自行停止。

在解题时必须特别注意此类隐含信息。

例题2:

为方便某些化学计算,有人将98%浓硫酸表示成下列形式,其中合理的是()

A(HSO?

HOB(HSO?

HOC(HSO?

SOD(SO?

HO24224224332

方法:

质量假想法。

捷径:

假设原98%硫酸的质量为100g,则98%浓HSO中有纯HSO98g,水2g。

2424

则HSO与H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1:

,可判断A正确,BC错误。

D242

项是A项略作变形,HSO?

HO?

SO?

HO?

HO?

SO?

HO,以此得答案为AD。

24232232

总结:

将化合物或混合物按其组成进行拆分,在无机及有机试题中均有出现。

策略9卤族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9、卤族方面试题的题型主要有:

卤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分析、气体的实验室制取、应用性试题及新情境试题等。

在解题时,要充分运用守恒法、迁移类比法、方程式合并法、多步反应一步计算等。

信息给予题(又叫新情境试题),是近年来推出的一种新题型,此类试题在高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其基本形式为:

给出全新的情境(最新科研成果等信息)、冗长的题干、频繁的设问。

但题示的新信息具有一定的启发性,经处理后可迁移或灵活运用。

经典题:

例题1:

氯化碘(ICl)的化学性质跟氯气相似,预计它跟水反应的最初生成物是()

A(HI和HClOB(HCl和HIOC(HClO和HIOD(HClO和HIO3

方法:

迁移类比法求解,但要考虑到ICl中元素的化合价不为0。

捷径:

ICl是拟卤素,很多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但不是完全相同,因为Cl比I的得电子能力强,所以在ICl中,I为+1价,Cl为—1价。

而HCl中,Cl为—1价,HIO中I为+1价,在ICl与水反应后其产物的化合价均不发生改变。

故反应为:

ICl+HO=HCl+HIO,以此答案为B。

2

总结:

本题着重考查学生对ICl和Cl性质的理解能力和比较能力。

Cl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ICl与HO反222应生成物究竟是HI与HClO,还是HCl与HIO,不少同学未能从化合价去分析、判断,因而误选A。

通过本题不仅要认识ICl与HO反应生成HCl与HIO,还要理解此反应为一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果将此反应扩展至ICl与碱反应,也要知2

道生成物为NaCl与NaIO。

例题2:

为实现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的碘以碘酸钾(KIO)形式存在。

3

,+已知在溶液中IO-可和I-发生反应:

IO+5I+6H=3I+3HO,根据此反应,可用试纸和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3322

行实验,证明在食盐中存在IO-。

可供选用的物质有:

?

自来水,?

蓝色石蕊试纸,?

碘化钾淀粉试纸,?

淀粉,?

食糖,?

食3

醋,?

白酒。

进行上述实验时必须使用的物质是(B)

A(?

?

B(?

?

C(?

?

?

D(?

?

?

?

?

—方法:

这是一道无机信息题,利用给定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鉴别食盐中是否含有IO。

要充分理解消化题3

——目给定的知识——IO可在酸性条件下,将I氧化,产生I。

32

捷径:

根据鉴别I的方法得B。

2

总结:

充分利用题目中提供的信息,作为解题的突破口,这是我们常用的解题方法。

本题给了我一个很好的范例。

—题中的信息是IO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即需要酸,从题中可顺利选出食醋)生成了I单质,检验碘单质需要淀粉。

32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正确理解,充分消化信息的重要性。

策略10金属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10、碱金属内容,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点。

其中有关过氧化物的分析与计算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在解题时,要在理清题中关系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反应合并、守恒法。

对于信息类试题,如NaH、超氧化物等,还要注意知识的迁移和化合价的分析。

经典题:

例题1:

下列灭火剂能用于扑灭金属钠着火的是().

A(干冰灭火剂B(黄砂C(干粉(含NaHCO)灭火剂D(泡沫灭火剂3

方法:

根据性质分析获解。

捷径:

分析性质,因钠可与干冰灭火剂及干粉灭火剂产生的CO发生反应,与泡沫灭火剂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气,2

故不行。

而钠与黄砂不能发生反应,故可用黄砂扑灭金属钠着火。

综合后得答案为B。

总结:

将课本中镁与CO的反应迁移到钠,是解答出此题的重要之点。

2

例题2:

在一定温度下,向足量的饱和NaCO溶液中加入1.06g无水NaCO,搅拌后静置,最终所得晶体的质2323

量()

A(等于1.06gB(大于1.06g而小于2.86

C(等于2.86gD(大于2.86g

方法:

通过假想类比分析(不必计算)。

捷径:

在饱和的NaCO溶液中,加入1.06g无水碳酸钠,析出晶体(NaCO?

10HO)23232

NaCO+10HO===NaCO?

10HO232232

106286

1.062.86

由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使原溶液中水量减小,减少溶剂又有晶体析出,导致析出晶体大于2.86g,所以选D。

总结:

根据考试说明,对析出含有结晶水的晶体的计算不作要求,但并不排斥对结晶出来晶体的质量的范围作估计,或者对溶液质量变化或者溶液的浓度的计算或判断。

因此在复习时注意复习范围。

策略11镁铝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11、镁,铝是重要轻金属,具有较强还原性。

镁,铝及其化合物在工业及生活中有着重要而广泛的用途,特别是铝及其化合物的两性,在题目中的计算形式方法性和技巧性均较强,是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的重点与难点。

代表题型有;天平平衡判断题,镁的强还原性,铝盐与强碱反应产物的讨论,含铝化合物沉淀图像题等。

解题关键是:

(1)熟悉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2)将铝及其化合物的两性与过量计算相结合。

(3)结合图像综合分析。

(4)充分利用守恒关系。

经典题:

例题1:

0.1mol镁粉分别在足量的O、CO、N中燃烧,生成固体的质量依次为W、W、W。

下列关系式正222123确的是()

A(W>W>WB(W=W>WC(W=W=WD(W>W>W2

方法:

将方程式比较后分析。

捷径:

反应式依次为2Mg+O2MgO,2Mg+2CO2MgO+C,3Mg+N222

MgN,根据计算式可求出答案为A。

32

总结:

W中还有碳生成,是固体。

如果疏忽这一点就误选B。

2

例题2:

某些化学试剂可用于净水。

水处理中使用的一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的化学式可表示为[Al(OH)nClm?

yHO],22式中m等于()

A(3-nB(6-nC(6+nD(3+n

方法:

电荷守恒(化合价代数和为0)。

捷径:

根据化合价的代数等于0得,2×3=n+m,所以m,,—,。

答案为B。

总结:

此题为一易题,如不能运用电荷守恒,也很难获解。

策略12铁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12、铁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变价元素。

在高考中有关铁方面的试题主要类型有:

性质分析、实验原理与操作分析、有关铁方面的计算等。

1(性质分析试题的解题方法

此类试题要求考生从铁及其化合物的反应方面去分析试题内容。

特别是铁的变价问题。

2(实验原理与操作试题的解题方法

此类试题要求考生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注意点等方面对实验内容作较为详实的分析。

主要有铁的性质实验、铁的制取实验、Fe(OH)制取实验等。

2

3(有关铁方面的计算试题的解题方法

此类试题可采用方程式分析或将方程式合并后统一分析求解。

在解题时尽可能利用守恒法求解。

经典题:

例题1:

.a、b、c、d、e分别是Cu、Ag、Fe、Al、Mg5种金属中的一种。

已知:

(1)a、c均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

(2)b与d的硝酸盐反应,置换出单质d;(3)c与强碱反应放出气体;(4)c、e在冷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由此可判断a、b、c、d、e依次为()

A(FeCuAlAgMgB(AlCuMgAgFe

C(MgCuAlAgFeD(MgAgAlCuFe

方法:

寻找突破囗,并从突破囗推出其它金属。

捷径:

以c、e金属钝化为突破口,由

(1)(3)(4)知c为Al,再由(4)知e为Fe。

有上述结果和

(1)知a为Mg,最后由

(2)知b为Cu、d为Ag。

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c,然后很容易判断出e、a。

得答案为C。

总结:

判断出c为Al,e为Fe,就可舍去选项A、B,由

(2)确定b和d的活泼性。

这样判断可简捷些。

例题2:

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放置片刻,铜片质量增加的是

()

A(硝酸B(无水乙醇C(石灰水D(盐酸

方法:

从反应过程进行分析。

捷径:

当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表面生成氧化铜,造成铜片质量增加。

当该铜片插入硝酸中,表面的氧化铜及未被氧化的铜均能被硝酸溶解。

插入无水乙醇中发生反应CHCHOH+CuOCHCHO+Cu+HO,铜片又恢复到原来3232的质量。

若插入盐酸中,表面的CuO溶于盐酸中,质量减少。

只有插入石灰水中,铜片不发生反应,表面的氧化铜仍附着在铜片上,质量增加。

以此得答案为C。

总结:

在插入溶液之前,Cu片质量就己增加。

部分考生未能理解这一点而造成错选。

策略13方程式的巧析巧写技巧

13、化学方程式的分析与书写,在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

有关分析题主要有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强弱分析、反应用量分析、反应过程分析等。

其方法在于抓住反应的实质,比较反应前后的关系。

有关方程式的书写主要是信息类方程式。

在书写时要在充分理清题示信息,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

特别是对生成物的判断,切不可依据熟题效应而得出结论,要知道,即使是同一反应物,条件不同,其产物也有可能不同。

经典题:

2+2+2+例题1:

R、X、Y和Z是四种元素,其常见化合价均为+2价,且X与单质R不反应;X+Z,X+Z;Y2+2++Z,Y+Z。

这四种离子被还原成0价时表现的氧化性大小符合()

2+2+2+2+2+2+2+2+A(R>X>Z>YB(X>R>Y>Z

2+2+2+2+2+2+2+2+C(Y>Z>R>XD(Z>X>R>Y

方法:

利用“强氧化剂+强还原剂?

弱氧化剂+弱还原剂”的反应原理对题中的离子方程式进行分析。

2+2+2+2+2+2+2+2+捷径:

根据反应X+Z,X+Z知:

氧化性X>Z;根据反应Y+Z,Y+Z知:

氧化性Z>Y。

又2+2+2+2+2+2+2+X与单质R不反应,得氧化性R>X。

以此得结果R>X>Z>Y。

选A。

总结:

对离子氧化性与还原性判断的方法较多,其它如根据溶液中离子的放电顺序、金属活动顺序表、元素周期表等。

例题2:

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Q>Q的是()21

A(2H(气)+O(气),2HO(气)+Q2H(气)+O(气),2HO(液)+Q22212222

B(S(气)+O(气),SO(气)+QS(固)+O(气),SO(气)+Q221222

C(

D(H(气)+Cl(气),2HCl(气)+Q221

方法:

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多少,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有密切关系。

以此解答该题可从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和聚集状态进行分析而获得结果。

捷径:

A(由于从气态水到液态水会放热,所以生成液态水比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多,即Q,Q;21

B(由于从固态硫到气态硫要吸热,所以气态硫燃烧放出的热量比固态硫燃烧放的热量多,即Q,Q;12

C(由于O与CO反应生成CO又放出热量,所以Q,Q2221

D(Q=2Q12

正确答案即为AC。

总结:

现行教材中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已有所改变。

在此是为了保持高考题的原样而列出。

策略14无机结构的分析与判断技巧

14、无机结构包括:

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等。

在解答此类试题时,其主要方法与技巧包括:

(1)(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判断技巧

对于ABn型分子,如果A的化合价的绝对值加最外层电子数等于8,即A原子的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如NH、3PCl、HS等。

其计算式为:

32

?

A的化合价?

+最外层电子数=8。

(2)(非极性分子的判断技巧

对于ABn型分子,如果A的化合价的绝对值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即为非极性分子。

如CO、BF、PCl等。

其计235算式为:

?

A的化合价?

=最外层电子数。

(3)(分子结构的分析与判断技巧

常见的无机分子结构有直线形分子(如CO)、平面三角形分子(如BF)、弯曲形分子(如HO)、三角锥形分子(如NH)2323等。

在解题时,要能将常见的分子构形根据电子排布的相似点,迁移到新的物质中。

此类试题主要采用迁移类比法分析。

(4)(晶体结构的分析与判断技巧

常见的晶体有离子晶体(NaCl型和CsCl型)、分子晶体(如干冰)、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及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晶体及过渡型晶体(如石墨)。

在解题时,既要能分析其晶体结构,又要能将常见的晶体结构根据题中叙述,迁移到新的物质中。

此类试题主要采用迁移类比法分析。

经典题:

例题1:

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A(BeClB(PClC(PClD(N2352

方法:

利用ABn型分子中价电子排布规律分析求解。

捷径:

根据金点子中的技法概述1知,属ABn型分子的有BeCl、PCl、PCl,只有PCl分子中的?

P的化合价2353+3?

+最外层电子数=8。

故PCl分子中P原子的最外层满足8电子结构,又Cl原子为-1价,也满足最外层8电子3

结构,故B符合题设要求。

又因N的电子式是,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

以此得正确答案为BD。

2

总结:

BeCl中Be原子的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所以它不论形成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其最外层电子数都2

不可能是8。

PCl的电子式可联系到中学阶段所学的NH分子的结构书写,即为。

33

例题2:

关于晶体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晶体中只要有阴离子就一定有阳离子

B(在晶体中只要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

C(原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高

D(分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低

方法:

从中学范围内四种类型的晶体综合分析。

捷径:

在金属晶体中,存在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故B选项错误;晶体硅的熔点1410?

,要比金属钨的熔点(3419?

)低,而金属汞的熔点(常温下是液态)又比蔗糖、磷等(常温下是固态)低。

以此说法正确的只有A。

总结:

部分考生由于对金属晶体理解不深,错误认为:

在晶体中只要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而出现误选B的现象较多。

策略15常见仪器及实验装置的分析技巧

15、此类试题包括:

仪器的使用、仪器的选用、仪器组合成的简单装置等的分析。

(1)(仪器的使用分析

仪器的使用分析,要从仪器要求和使用范围上去整体把握,采用的方法是迁移应用。

(2)(仪器的选用分析

仪器的选用要从实验原理和实验要求去确定采用何种仪器。

(3)(仪器组合成的简单装置的分析

装置依赖于目的、原理和注意点。

以此分析装置需从实验要求出发,采用仪器原理相结合的手段确定实验结果。

经典题:

例题1:

准确量取25.00mL高锰酸钾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

A(50mL量筒B(10mL量筒

C(50mL酸式滴定管D(50mL碱式滴定管

方法:

从所给仪器的精确度分析。

捷径:

用量筒取溶液的体积不可能精确到0.01mL,只能用滴定管或移液管量取。

又因为高锰酸钾溶液能腐蚀橡胶,故不能用碱式滴定管。

所以选C。

总结:

此题为一常规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实验仪器精确度的理解。

例题2:

下列有关使用托盘天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填写标号)().

A(称量前先调节托盘天平的零点

B(称量时左盘放被称量物,右盘放砝码

C(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其他固体药品可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量

D(用托盘天平可以准确称量至0.01克

E(称量完毕,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

方法:

从托盘天平的使用要求分析。

②点在圆内<===>d

因为托盘天平的游码刻度为0.1g,精确度为0.1g。

被称量的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天平上。

腐蚀性药品及易潮解药品应放在小烧杯中称量。

即使没有腐蚀性的药品也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而应放在一张洁净的纸上。

故叙述不正确的有CD。

总结:

托盘天平中的质量关系为:

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

cosα例题3:

下列叙述仪器“0”刻度位置正确的是()

A(在量筒的上端B(在滴定管上端

156.4—6.10总复习4P84-90C(在托盘天平刻度尺的正中D(在托盘天平刻度尺的右边

(二)知识与技能:

方法:

从具体仪器去分析。

捷径:

量筒无“0”刻度,其刻度数下端最小。

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端,托盘天平的“0”刻度在刻度尺的左端。

温度计的“0”刻度因种类不同而不能确定。

选B。

6、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总结:

量筒的最下端无刻度,也即无“0”刻度,是有关“0”刻度方面的重要之点。

部分考生由于分不清这一点而出错。

例题4:

把0.05molNaOH固体分别加入下列100mL液体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最小的是()

1,A(自来水B(盐酸0.5mol?

L

1,1C(0.5mol?

LHAc溶液D(0.5mol?

LKCl溶液

对圆的定义的理解:

①圆是一条封闭曲线,不是圆面;方法:

导电性强弱决定于什么,是解答出此类试题的关键。

一般说来,金属的导电性决定于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数,电解质的导电性决定于单位体积内自由移动的离子数,也即自由离子的浓度。

捷径:

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最小,也即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变化最小。

选项A、C均有弱电解质变成强电解质,离子浓度增大。

选项D由于加入NaOH固体,增大了离子浓度。

B中NaOH与含等物质的量HCl的盐酸反应后,溶质由HCl变成NaCl,离子浓度不变,导电性几乎不变。

故选B。

强弱要分清、浓度是关键。

若不注意强弱电解质问题,此题极易误选答案C。

总结:

导电性问题是生产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其导电性不仅有溶液中的导电,还有金属与非金属(如石墨)的导电。

此类试题一要注意自由电荷的浓度;二要注意两类导电物质本质不同,金属的导电为物理过程,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实际上是一电解过程。

例题5:

相同温度、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四种溶液:

?

CHCOONa?

NaHSO?

NaCl?

CH—ONa,按pH由3465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

>?

>?

B(?

>?

>?

>?

第二章二次函数C(?

>?

>?

>?

D(?

>?

>?

>?

3.余弦:

方法:

溶液pH的大小由两种情况决定,一是电解质本身的电离,二是水的电离,而水的电离程度的大小又决定于盐类水解程度的大小。

此类试题要求准确把握酸碱的相对强弱,充分依靠水解规律判析。

(1)理解确定一个圆必备两个条件:

圆心和半径,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经过一点可以作无数个圆,经过两点也可以作无数个圆,其圆心在这个两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捷径:

四种溶液可分成三组,?

NaHSO,电离显酸性,pH<7;?

NaCl为强酸强碱的正盐,不水解,溶液呈中4

推论2:

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