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水富一中届高三月考四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2735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水富一中届高三月考四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云南省水富一中届高三月考四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云南省水富一中届高三月考四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云南省水富一中届高三月考四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云南省水富一中届高三月考四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云南省水富一中届高三月考四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云南省水富一中届高三月考四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云南省水富一中届高三月考四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云南省水富一中届高三月考四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云南省水富一中届高三月考四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云南省水富一中届高三月考四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云南省水富一中届高三月考四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云南省水富一中届高三月考四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云南省水富一中届高三月考四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水富一中届高三月考四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省水富一中届高三月考四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水富一中届高三月考四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水富一中届高三月考四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省水富一中届高三月考四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水富县一中2018届高三月考卷(四)

高三文综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秦律·金布律》规定“有买及卖也,各婴其价(挂上价格标签);小物不能各—钱者(每件不值一个钱的),勿婴”,从事手工业和为官府出售产品的人“受钱必辄入其钱缶后(陶制容钱器)中,令市者见其入,不从令者赀(罚)一甲”。

从中可以获悉秦朝(  )

①已有管理市场交易的法律②所有商品须明码标价

③市场交易受到一定监督④政府对经济生活全面控制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②③

2.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1835—1919)描述某一经济现象时说:

“从苏必利尔湖开采两磅铁石,并运到相距900英里的匹兹堡;开采一磅半煤、制成焦炭并运到匹兹堡;开采半磅石灰,运至匹兹堡;在弗吉尼亚开采少量锰矿,运至匹兹堡——这四磅原料制成一磅钢,对这磅钢,消费者只需支付一分钱。

”对此现象最合理的解释应该是(  )

A.世界市场形成,社会化大生产程度高

B.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效率,生产成本降低

C.美国是福利国家,商品价格低廉

D.政府干预经济,强制降低钢铁价格

3.“它是20世纪流行于中国的八个文艺作品,其产生和发展和中央文革小组的领导和推动有直接关系,并对当时的文艺创作风格有很大影响。

”这一文艺形式()

A.有利于“双百”方针的落实

B.推动了中国文学艺术的迅速发展

C.是当时中国民众的主要精神食粮

D.被奉为文艺工作者占领舞台的典范

4.卢梭在《民约论》中说:

“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大脑使各个部分运动起来。

大脑可能陷于麻痹,而人依然活着。

一个人可以麻木不仁地活动,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

”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的是(  )

A.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D.议会至上,依法治国

5.当时有人抱怨说,罗马帝国的“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

因为公民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

”通过一系列司法实践,罗马帝国形成了(  )

A.习惯法B.公民法C.万民法D.自然法

6.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

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

B.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C.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D.推动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7.据某史学著作:

“当事件发生时,(中苏间的)这种分歧完全公开化了,毛泽东主义者嘲笑苏联害怕美国这只‘纸老虎’,而莫斯科则谴责北京存心想把世界拖入核战争。

”文中的“事件”是(  )

A.北约组织建立B.朝鲜战争

C.柏林墙修筑D.古巴导弹危机

8.人口迁徙是世界联系加强的表现。

阅读表一,对该材料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美国是欧洲移民的最大流入地②移民潮加速了欧洲文明向外传播

③交通方式的进步推动了欧洲向外移民④世界性经济危机是欧洲向外移民的主要原因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9.清末,国史馆对大臣出任军机处、内阁、部院、疆吏者皆立年表,而对任事总理衙门之人,则独无年表。

国史馆的这种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  )

A.总理衙门政治地位低下

B.清政府拒绝外来文明

C.近代中国变革阻力重重

D.国史馆官员观念保守

10.罗马法是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罗马法中所蕴含的某种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这个“法律观念”是 (  )

A.抽签选举、轮番而治

B.自由、平等、博爱

C.人人平等、公正至上

D.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11.美国学者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指出:

中国的周王号令四方时,古希腊城邦中的贵族们却依然像氏族时代那样商议公共事务,常常召开国民大会对贵族们制定的政策和各种方案进行表决。

摩尔根主要强调希腊城邦民主(  )

A.受到独特地理环境的影响

B.落后于中国周王的分封制

C.是西方文明重要源头之一

D.有原始社会民主观念遗风

12.1649年,英国议会通过决议:

“在上帝之下,人民是一切正当权力的来源;在议会里集会的英国下议院是人民选出并代表人民的,在本国有最高的权力。

”下列对这份决议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否定了“君权神授”的观念

B.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

C.议会选举取消财产资格限制

D.反映了英国发展方向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18分)阅读材料,参看地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金朝开始,随着北京成为都城,地处海河与南、北运河交汇的三岔河口一带的天津,很快发展成为北京调运漕粮等生活物资的中转枢纽和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

“舟车攸会,聚落始繁。

材料二开埠前的天津是一个封建性城市。

开埠通商后,天津很快发展为我国最早建立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的城市之一;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商业和港口城市、北方最大金融中心。

材料三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后,建立中国最早的警察队伍,建立市政工程局,修建公共厕所、垃圾站。

打击银钱投机,建立官银号、银元局,鼓励开办近代工商企业。

1903年,政府开始部署建设以大经路为轴心的新城区,仅20年,新城区成为天津新的政治、文化和工业中心。

——摘编自罗澍伟《近代天津城市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图中A、B、C三区开始形成的时间和原因。

用一例近代史实说明天津是“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

(2)分别举例说明材料二天津的“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

依据材料二,分析开埠通商对天津发展的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的背景。

依据材料三,归纳20世纪初期天津发生的主要变化。

 

14(19分).宪政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核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罗马法复兴的真谛并不在罗马法本身,而在于以它为承载而体现出来的时代要求。

……在罗马法中,“一切权利均因人而设”,罗马社会只要是自由的罗马市民,即使是未出生的婴儿,也处于同新生儿完全同等的地位。

……在罗马法中,当事人可以依自己的意思来创设权利义务关系。

如在口头契约中的誓约、嫁资口约中,只要当事人作出允诺后,债即产生。

……法学家一致主张,在罗马境内,依法享有的人格权、物权等,都“不得被侵犯,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

——董晓波著《市民精神与宪政:

西方法治传统的形式》

材料二英国历史上的宪法性文件

——据《英国宪法的历史沿革》

材料三有人认为,当经济、社会走出传统农业社会时,政治民主变革势所必然。

有人不以为然,却认为,经济的现代化非必然引起政治民主化,而且政治的集权专制才是经济现代化的致胜法宝。

——据李季山《走向民主——英国第一次宪政改革》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罗马法的主要精神。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法的复兴”体现了怎样的时代要求?

(2)依据材料二,归纳英国宪政进程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英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3)结合有关史实,评述材料三的观点。

(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历史选修1】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时说:

“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柬的事情。

……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摘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

“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

……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从喙哓哓,空言无补。

……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

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三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

上述三国采取的改革方式有何相同之处?

(2)上述三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历史—选修3】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914年战争爆发约六周之时,俄国社会主义者波特采夫致信英国《泰晤士报》:

俄国所有政党和所有民族的代表,现在都与政府同心协力,这场与德国和奥匈的战争,对俄国来说业已变成一次民族之战,对世界各族人民而言,亦是如此。

——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2014年是一战爆发100周年。

这一百年中世界并不太平,各种暴力冲突和战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和平与文明,在这一百年中,世界上爆发了250场国际的和园内的新战争。

大约1亿人直接死于由政府支持的、由军事单位组织的集体暴力,……今天,如果新的世界大战再度爆发,人类将可能再也无法从战争的摧残中恢复。

——闾小波《一战启示:

世界和平依然任重道远》

(1)根据材料,指出波特采夫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态度并说明其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用人类历史上最动荡的时期来形容这一百年的历史毫不为过”。

 

【历史选修4】

17.克伦威尔和拿破仑是欧洲近代革命的杰出人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伦威尔在他建立新模范军的时候,不论阶级出身和社会地位,一律论功行赏,但后来当平等派提出普选权的要求时,克伦威尔却竭力加以反对。

他在一次向议会发言时说,穷人就是坏人,并且说,如果共和国注定要受苦受难的话,那么在富人之下受苦,比在穷人之下受苦更好一些。

——王觉非《欧洲史论》

材料二 拿破仑认为,法国发生革命不是因为法国渴望自由,而是因为要求平等。

他所了解的平等是法律上所保证的同样的公民权利,而不是公民生活的同样的社会经济条件。

因此他就决定用自己的法典确保公民权利的平等。

……他消灭了政治自由,把他所了解的“平等”巩固下来,编成了法典。

——(苏联)塔尔列《拿破仑传》

材料三 克伦威尔对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征讨均以胜利而结束。

以后,爱尔兰的土地被英国占领军没收,大部都落入英国高级军官之手。

克伦威尔等人都成了爱尔兰的大土地所有者。

——刘祚昌《世界史(近代史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克伦威尔平等观的变化。

分别指出前后平等观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拿破仑对政治“平等”的理解。

材料二认为“平等”被拿破仑法典巩固下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法典“巩固”平等带来的深远政治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克伦威尔平等观的主要政治倾向,并分析立法途径与革命战争对资产阶级文明扩展的价值。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准确理解材料的能力,从材料出处可以得出秦朝已有管理市场交易的法律,而且材料只能体现对商品交易进行管理,并不包括经济生活的全部,故①正确,④错误;从材料中可得出不值一个钱的不挂价,故②错误;从材料“勿婴不从令者赀(罚)一甲”可以获悉市场交易受到监督,故③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2.【答案】B

【解析】从距离匹兹堡很远的地方运来炼钢的原料,需要很高的开采运输成本,但消费者只需支付一分钱购买这磅钢,对此现象最合理的解释应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企业内部提高了生产效率,生产成本降低,故B项正确;美国从国内获得生产的原料,与世界市场形成无关,故A项错误;美国成为福利国家、政府干预经济都出现在1933年罗斯福新政之后,与题目时间限制不符合,故C、D两项错误。

3.【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的中央文革小组可知这一文艺形式是文革期间的“样板戏”,这种形式不利于中国文艺的发展,文革期间“八亿人民八个戏”,是当时中国民众的主要精神食粮。

4.【答案】D

【解析】材料认为行政权是大脑,大脑麻痹的人依然可以存活,立法权是心脏,心脏停止机能,任何动物就会死掉,故观点突出立法权的重要性,就是议会至上,依法治国,选择D项。

5.【答案】C

【解析】材料提到是罗马帝国时期,此时罗马统治范围扩大,包括了很多的外民族人民,原来适用于罗马公民的公民法不能适应社会变化,所以演变为了万民法,选择C项符合题意。

6.【答案】A

【解析】中共一大规定中共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奋斗目标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其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故A项正确;中共从大革命失败中,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与中共一大无关,故B项错误;1927年,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与中共一大无关,故C项错误;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推动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与中共一大无关,故D项错误。

7.【答案】D

【解析】抓住关键信息,“当事件发生时,(中苏间的)这种分歧完全公开化”,表明这件事发生在中苏关系恶化之后,中苏关系恶化于1960年,北约成立于1949年,朝鲜战争开始于1953年,故A、B项错误;另一信息,“把世界拖入核战争”,表明当时美苏有核战争的危险,柏林墙修筑于1961年,是美苏冷战和德国分裂的标志,但是与核战争无关,故C项错误;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美苏双方核战争一触即发,人类空前接近毁灭边缘,故D项正确。

8.【答案】D

【解析】美国是欧洲移民的最大流入地,从表格中可见,故①正确;人口的流动带动文明的传播,欧洲移民向目的地传播了近代了欧洲文明,故②正确;两次工业革命在1765至1850年和1870至1900年发生,交通方式的进步推动了人口的流动,故③正确;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在1929至1933年,故④错误,选择D项符合题意。

9.【答案】C

【解析】“总理衙门政治地位低下”是不符合史实的,故A项错误;清政府拒绝外来文明与总理衙门的设置是矛盾的,故B项错误;由“而对任事总理衙门之人,则独无年表”可以看出近代中国对政治机构的改革遇到了阻力,故C项正确;“国史馆官员观念保守”不符合“本质”这一说法,故D项错误。

10.【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对罗马法的研究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两度掀起热潮。

后来,罗马法又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故选C。

11.【答案】D

【解析】题干主要讲述中国与古希腊政治的区别,没有出现古希腊地理环境的内容,故A项错误;不同国家的政治体制受不同的国情影响,不能简单地用落后来对比,而且材料没有表达出落后的意思,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表达古希腊对西方文明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着重表达“古希腊……依然像氏族(原始社会)那样商议公共事务”,意在对原始民主的继承,故D项正确。

12.【答案】C

【解析】材料中“人民是一切正当权力的来源”说明否定了“君权神授”的观念,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下议院是人民选出并代表人民的,在本国有最高的权力”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取消财产资格限制的信息,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材料中反映出英国政体由君主专制向议会政治转变,体现出了英国发展方向,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3.【答案】

(1)A区:

金朝;漕运中转。

B区: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埠通商。

C区:

1903年;政府措施。

例如,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清政府妥协。

(2)天津机器制造局、开平煤矿、有轨电车。

促使天津向近代城市发展。

(3)《辛丑条约》签订后,八国联军退出天津。

城市管理开始近代化;金融和工商业进一步发展;城区扩大。

【解析】本题考查天津从古代到近代的发展变化。

(1)题结合材料一天津发展成为中转枢纽和军事要地,可知A区在金朝时期形成,材料二开埠通商等信息,可知是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形成租界,即B区,从材料三政府开始部署建设以大经路为轴心的新城区可知在政府政策实施过程中形成了C区;第

(2)题天津开埠通商后,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在此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促使天津向近代城市发展;第(3)题1902年八国联军退出后清政府接管天津,仅仅20多年天津进一步发展,城区不断扩大。

14.【答案】

(1)精神:

平等;契约;确保私人权利。

要求: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资产阶级经济上要求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政治上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思想上要求摆脱神学束缚,人性解放。

(2)特点:

时间长,渐进式变革;王权渐弱、议会权力扩大。

影响:

政治上,确立起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3)观点一:

经济现代化促进政治民主化。

可以英国为例进行论述。

观点二:

政治专制促进经济现代化。

可以德国为例进行论述。

【解析】

(1)第一小问精神,据材料一“即使是未出生的婴儿,也处于同新生儿完全同等的地位”可知体现平等;“如在口头契约中的誓约、嫁资口约中,只要当事人作出允诺后,债即产生”强调了契约;“依法享有的人格权、物权等,都不得被侵犯”强调确保私人权利;第二小问时代要求,“罗马法的复兴”发生在文艺复兴时期,时代要求即回答文艺复兴的时代背景,可从经济、政治、思想三个角度展开。

(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从1215—1701年,体现了时间长,中间经历了六次改革,说明采用渐进式变革的方式,“进一步限制王权”说明王权渐弱、议会权力扩大;第二小问影响,可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分析这种变革对英国历史的影响。

(3)第一小问观点,材料三中有两个观点,“经济现代化促进政治民主化”“政治专制促进经济现代化”;第二小问评述,即评论和叙述,要做到史论结合。

“经济现代化促进政治民主化”,例如英国,工业革命发展之后,议会改革随之而来,赋予了工业资产阶级普选权。

“政治专制促进经济现代化”如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起来的德国,建立起专制政治,但德国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容克地主的垄断经济,迅速实现经济现代化。

15.【答案】

(1)俄国侧重于解决内部危机,废除农奴制。

日本侧重于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社会。

中国主要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

(2)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主要有:

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改革派与保守势力的力量对比、改革者的态度、统治者的政策、方针是否得当等。

【解析】解答第一问,我们要按照题干要求,结合所学知识。

通过对知识的回忆,我们可以发现三个国家的当时面临的实际问题是不相同的,而且选择的解决办法也不一样,在解决社会危机的时候,俄国主要侧重与解决内部矛盾,解决当时的焦点问题——农奴制。

日本则更侧重学对西方考察学习,而中国则是变法,三个国家虽然有所不同但是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回答第二问,我们把三个国家的进行对比可以得出影响改革失败的原因主要有:

保守势力过于强大;以慈禧为首的实际统治者反对;改革还处于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没有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等原因。

16.【答案】

(1)态度:

支持政府参加一战。

理由:

战争能够维护民族利益;战争能维护世界和平,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

(2)说明:

20世纪前半期,人类社会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20世纪后半期,美苏争夺世界霸权,地区冲突、局部战争不断升级;冷战后,霸权主义、恐怖主义、民族冲突、宗教矛盾所导致的战争频发。

【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俄国所有政党和所有民族的代表,现在都与政府同心协力”说明波特采夫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态度是支持政府参加一战;第二小问“理由”,根据材料一信息“这场与德国和奥匈的战争,对俄国来说业已变成一次民族之战,对世界各族人民而言,亦是如此”,可以从俄国和世界两个角度做答。

(2)根据材料信息可得出“最动荡”是指“各种暴力冲突和战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和平与文明”,结合所学,举例说明从1914年到2014年这一百年中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

两次世界大战;冷战;美苏争霸;冷战后,霸权主义、恐怖主义、民族冲突、宗教矛盾等。

17.【答案】

(1)变化:

先提倡平等,后来反对普选权(或主张贫富有别)。

原因:

①前因:

建立新模范军(推翻封建王权),以“平等”激励革命;②后因:

反对平等派,需要以“不平等”维护其独裁和富人利益。

(2)理解:

平等是法律上的同样的公民权;平等是革命的目标(或用法典确保公民平等权)。

影响:

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3)政治倾向:

满足社会上层(如富人、高级军官)的利益。

价值:

冲击封建统治,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客观上传播革命思想。

【解析】本题以材料形式考查了克伦威尔与拿破仑,旨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

(1)问,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建立新模范军的时候,不论阶级出身和社会地位”“平等派提出普选权……竭力加以反对”作答;第二小问可根据相应的时代背景来作答。

(2)问的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平等是法律上所保证的同样的公民权利”“用……法典确保公民权利的平等”作答;第二小问为基础知识再现题,可根据设问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第(3)问的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在富人之下受苦,比在穷人之下受苦更好”和材料三中的信息“土地……大部都落入英国高级军官之手”作答;第二小问为基础知识再现题,可根据设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