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1921课文语文园地导学案含同步习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2775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26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1921课文语文园地导学案含同步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1921课文语文园地导学案含同步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1921课文语文园地导学案含同步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1921课文语文园地导学案含同步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1921课文语文园地导学案含同步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1921课文语文园地导学案含同步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1921课文语文园地导学案含同步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1921课文语文园地导学案含同步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1921课文语文园地导学案含同步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1921课文语文园地导学案含同步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1921课文语文园地导学案含同步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1921课文语文园地导学案含同步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1921课文语文园地导学案含同步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1921课文语文园地导学案含同步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1921课文语文园地导学案含同步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1921课文语文园地导学案含同步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1921课文语文园地导学案含同步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1921课文语文园地导学案含同步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1921课文语文园地导学案含同步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1921课文语文园地导学案含同步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1921课文语文园地导学案含同步习题.docx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1921课文语文园地导学案含同步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1921课文语文园地导学案含同步习题.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1921课文语文园地导学案含同步习题.docx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1921课文语文园地导学案含同步习题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19-21课文、语文园地)

导学案含同步习题

课文19《棉花姑娘》导学案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她是谁呀?

(出示棉花的图片)指名回答。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说棉花的颜色和样子。

棉花姑娘长得白白嫩嫩的,穿着绿裙子,多么美丽呀!

3.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棉花有哪些用途?

棉花可以用来纺线、织布、制造衣服,还可以加工成棉被、制成化妆棉等。

它的用途可大着呢!

4.板书课题、读题:

棉花姑娘

二、目标引领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棉、娘”等13个生字和大字头1个偏旁。

会写“病、医”等7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句子请求的语气,读好文中角色的对话

3.通过比较,初步体会“碧绿碧绿的、雪白雪白的”表达效果,并进行拓展说话。

4.了解不同的动物能消灭不同害虫的科学常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朗读兴趣和表演兴趣。

2.通过脉络梳理法,把握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从而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3.运用分散识记与集中识记相结合的方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学词,巩固语文基础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不同的动物能消灭不同害虫的科学常识。

懂得应保护动物。

三、字词运用

(一)

1.出示例字:

miánniángzhìyànbiégànrán

棉娘治燕别干然

qíkēpiáobìtǔla

奇颗飘碧吐啦

2.学习新的偏旁:

大(大字头)例字:

奇组词:

(惊奇奇怪)

3.读准词语。

棉花姑娘生病许多可恶蚜虫盼望

医生治病害虫啄木鸟忽然七星瓢虫

4.多音字。

gān(干净)

干gàn(树干)

(二)形近字比较

医(医生)别(别人)干(才干)奇(好奇)星(明星)

衣(衣服)加(加入)千(千万)可(可以)生(人生)

(三)近义词

忽然——(突然)盼望——(期望)帮忙——(帮助)

(四)反义词

可恶——(可爱)害虫——(益虫)雪白——(乌黑)

(五)词语解释

可恶:

令人厌恶;使人恼恨。

害虫:

对人类有害的昆虫。

造句:

青蛙能帮农民伯伯捉害虫。

惊奇:

惊讶奇怪。

四、示范朗读

五、初读感知

1.问题引领:

默读课文后,完成以下填空练习。

(1)我知道,这篇课文一共有()个自然段。

(2)我知道棉花是一种(),课文中我们叫它()。

棉花姑娘请求()、()、()给自己治病,最后()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

2.学习提示:

(1)默读课文,画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填空练习,根据课文内容独立完成。

(3)指名回答,初步了解课文。

我知道,这篇课文一共有(6)个自然段。

我知道棉花是一种(植物),课文中我们叫它(棉花姑娘)。

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给自己治病,最后(七星瓢虫)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

3.梳理小结:

课文一共有6个自然段,主要讲了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给自己治病,最后七星瓢虫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

六、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问题引领:

出示动画:

(棉花姑娘在温暖的阳光下快乐地生活着,每天都舒展着她那碧绿碧绿的叶子,吐着她那雪白雪白的棉花,不知道多开心呢!

可是不知什么时候,棉花姑娘的叶子上爬满了许多可恶的蚜虫,棉花姑娘就开始生病了,她每天都难受极了,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仔细看动画。

看了动画,说说知道了什么?

2.学习提示:

(供教师参考)

(1)指名学生回答,说说看了动画视频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学生交流,老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是生病的棉花图片和蚜虫图片,鼓励学生说说生病的棉花是什么样子的,结合学生的交流理解“可恶”,指名学生用“可恶”练习说话。

过渡:

叶子上爬满了这么多可恶的蚜虫,这时棉花姑娘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

你从文中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呢?

(3)指名学生回答(出示:

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

)引导学生抓住“多么盼望”这个短语,体会棉花姑娘想治好病的急切心情。

(4)动口说说:

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用上以下句式来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也有过类似“多么盼望”的心情。

当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我多么盼望__________________。

(5)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在朗读中强调“可恶”“多么盼望”来表现出对文中蚜虫的讨厌,棉花姑娘的急切心情。

3.梳理小结:

从第一自然段我们知道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爬满了许多可恶的蚜虫,她非常渴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

(二)学习第2—4自然段

1.问题引领:

(1)棉花姑娘得病后,都请了哪些医生为她看病?

(2)这些医生能把棉花姑娘的病治好吗?

为什么?

2.学习提示:

(供教师参考)

师过渡:

棉花姑娘生病了,但是她治病的过程可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那么她究竟经历了哪些事呢?

我们来读读课文第2−4自然段,从文中寻找答案吧。

(1)引导学生轻声读课文,启发思考:

棉花姑娘得病后,都请了哪些医生为她看病?

指名学生回答。

预设回答:

(棉花姑娘分别请了燕子、啄木鸟、青蛙来给她治病)

(2)这些医生能把棉花姑娘的的病治好吗?

为什么?

a指名学生回答。

预设回答:

(他们都不能治好棉花姑娘的病,因为燕子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啄木鸟只会捉树干里的害虫、青蛙只会捉田里的害虫。

b出示燕子、啄木鸟、青蛙捉虫子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这三种益虫(鸟)的本领。

师过渡:

棉花姑娘请了这么多医生都不能治好她的病,是因为大家都讨厌她,不想给她治病吗?

把自己想象成生病的棉花姑娘,想一想棉花姑娘的话,应该怎么样读呢?

(3)指导朗读句子。

a.棉花姑娘说:

“请你帮我捉害虫吧!

(抓住“请”读出棉花姑娘的礼貌和急切的请求语气。

b.燕子说:

“对不起,我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

c.啄木鸟说:

“对不起,我只会捉树干里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

d.青蛙说:

“对不起,我只会捉田里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

(抓住“对不起”“请”说明燕子、啄木鸟、青蛙非常有礼貌,“只会”说明燕子、啄木鸟、青蛙想要帮助棉花姑娘却无能为力,所以要读出无奈的语气。

(4)多种形式指导朗读对话:

体会棉花姑娘的急切心情和燕子、啄木鸟、青蛙心有余力不足的无奈心情。

3.梳理小结:

从文段中我们知道棉花姑娘先后找到燕子、啄木鸟、青蛙帮自己治病。

可是他们在说清自己的原因和本领之后,都委婉地拒绝了。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问题引领:

棉花姑娘病得那么重,到底是谁帮她治好了病?

2.学习提示:

(1)齐读5自然段,思考:

棉花姑娘病得那么重,到底是谁帮她治好了病?

(2)指名学生回答。

(七星瓢虫)

(3)治好棉花姑娘的七星瓢虫是长什么样子的呢?

请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用“”画出相关句子。

(4)指名学生回答。

(我们身上有七个斑点,就像七颗星星,大家叫我们七星瓢虫。

)师同时出示七星瓢虫的图片,结合课文句子帮助学生直观认识七星瓢虫。

(3)引导理解“惊奇”,指导朗读棉花姑娘的话。

3.梳理小结:

七星瓢虫吃光了蚜虫,帮助棉花姑娘治好了病。

(四)学习第6自然段

师过渡:

生病的棉花姑娘最终治好病了吗?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第6自然段。

1.问题引领:

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棉花姑娘的病最终治好了?

2.学习提示:

(供教师参考)

(1)指名学生朗读第6自然段,再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棉花姑娘的病好了。

用“_____”划出相关语句。

a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出示生长健康的棉花图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相机理解“碧绿碧绿的叶子、雪白雪白的棉花”这些短语。

b.动口说说:

鼓励学生说一说类似“碧绿碧绿的叶子”这样的短语。

(2)治好病的棉花姑娘,心情是怎样的?

从文中哪里看出来?

指名学生回答。

(她咧开嘴笑啦!

(3)多种形式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体会棉花姑娘的喜悦心情。

3.梳理小结:

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都是大自然中的捕虫能手,但是他们的本领却各不相同,燕子捉空中飞的害虫,啄木鸟捉树干里的害虫,青蛙捉田里的害虫。

而棉花姑娘生病了,只有七星瓢虫才能吃掉她叶子上的蚜虫。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捕虫高手,大自然里的庄稼和植物才能生长得更加健康。

(五)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吃害虫的动物?

(出示图片)蜻蜓、喜鹊、壁虎、螳螂、蝙蝠等。

2.师总结:

小朋友们,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认识了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等这些捕虫能手,它们的本领高强,专吃害虫,是植物和庄稼的保护神呢!

希望小朋友们多多了解它们,爱护它们,让它们真正成为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六)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病、医、别、干、奇、七、星。

2.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加强理解。

3.学生自主观察,交流识字方法和书写要领。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老师重点强调:

“病”是半包围结构的汉字,要先写病字头,再写里面的“丙”;“医”的笔顺是先横,再写里面的“矢”,最后写竖折;“七”字第一笔稍微向上倾斜;“奇、星”都是上下结构,每个部分都要写的扁一些才好看。

4.老师范写,学生观察书空。

5.学生自主描红,仿写。

仿写老师巡视指导,强调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6.反馈学生的书写情况,有针对性地再次进行指导提高。

七、巩固提高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燕子(yānyàn√)治病(zìzhì√)

树干(ɡàn√ɡān)瓢虫(piāopiáo√)

2.填一填:

我知道“治”的部首是(氵),我还知道带有这个部首的字有(汗)(汉)。

3.读一读,连一连。

燕子捉田里的害虫

七星瓢虫捉树干里的害虫

啄木鸟捉空中飞的害虫

青蛙捉叶子上的蚜虫

八、比较阅读

小苹果树请医生

果园里,有一棵老苹果树和一棵小苹果树。

有一天,老苹果树忽然hún浑身发dǒu抖,碧绿的叶子也发黄了。

小苹果树很奇怪,问道:

“老苹果树pó婆婆,您怎么了?

”老苹果树说:

“孩子,我病了,有几条虫子zuān钻进我的身体里,yǎo咬得我很难shòu受。

从前,我的妹妹就是这样被虫子咬死的。

看来我也要死啦!

小苹果树听了很shānɡ伤心,决心给老苹果树请一位高明的医生。

一只喜què鹊飞过来,小苹果树连忙高声喊:

“喜鹊先生,请您给老苹果树婆婆看病吧!

它身体里有虫子啦!

”喜鹊摇摇头,说:

“好孩子,我只会捉树上的虫子,不会捉树干里的虫子,我不会动手shù术啊!

”小苹果树失望地低下头,不说话了。

夜里,一只猫头yīnɡ鹰从这里飞过。

小苹果树连忙高声喊:

“猫头鹰先生,请您给老苹果树婆婆看病吧!

它身体里有虫子啦!

”猫头鹰摇摇头,说:

“好孩子,我只会捉田shǔ鼠,不会捉树干里的虫子。

”小苹果树失望地低下头,眼泪一dī滴一滴掉在地上。

第二天,飞来一只zhuó啄木鸟,它在空中rào绕了一quān圈,不等小苹果树说话,就落在老苹果树身上,不停地在树干上跳来跳去。

小苹果树高声说:

“啄木鸟先生,您这是干什么呀?

啄木鸟笑着说:

“别担心,我看出来它有病,是来给它治病的!

”说着,它用zhuǎ爪子抓住树干,用尾巴支住身子,用jiān坚yìnɡ硬的嘴在树干上shǐ使jìn劲地啄起来。

小苹果树生气了,喊道:

“老苹果树婆婆已经病了,您不能再使劲啄它了!

啄木鸟笑笑说:

“我这是给它动手术啊!

”说着,它就把坏了的树皮啄掉,找出虫子的洞口,从里边一下子ɡōu钩出几条大虫子来。

啄木鸟说:

“手术做完了,明天我再来看它吧,因为还有好多树等着我去治病哪!

”啄木鸟说完,cōnɡ匆匆忙忙飞走了。

第三天,啄木鸟真的又来了,它在这儿啄啄,那儿qiāo敲敲,又在老苹果树的身上啄出一条大虫子。

过了几天,老苹果树婆婆的病全好了,它高高地抬起头,叶子长得绿油油的,结满了苹果。

小苹果树也高兴极了,它们都非常ɡǎn感jī激啄木鸟。

1.本文一共有(12)个自然段。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文中讲了(苹果树婆婆)生病了,小苹果树帮它请了(喜鹊)、(猫头鹰)帮它治病,最后(啄木鸟)帮苹果树婆婆治好了病。

3.根据故事内容连线。

喜鹊捉田里的田鼠

啄木鸟捉树干里的害虫

猫头鹰捉树上的虫子

九、检测反馈

1.拼写小能手。

yèziyīshēngshēngbìnggànshénme

(叶子)(医生)(生病)(干什么)

biérénqiānwànqīxīngchóng

(别人)(千万)(七星)瓢(虫)

2.填一填。

可恶的(蚜虫)雪白的(棉花)

圆圆的(小虫子)碧绿的(叶子)

3.照样子说一说。

例:

粉红粉红粉红粉红的桃花

火红火红火红火红的太阳

雪白雪白雪白雪白的棉花

碧绿碧绿碧绿碧绿的叶子

4.按课文内容填空。

  

(1)棉花姑娘生病后,请了燕子、啄木鸟、青蛙来给她看病,最后是七星瓢虫给她治好的。

  

(2)燕子说:

“我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

”啄木鸟说:

“我只会捉树干里的害虫。

”青蛙说:

“我只会捉田里的害虫。

”七星瓢虫才会捉棉花叶子上的蚜虫。

十、板书设计

棉花姑娘

燕子捉空中飞的害虫

啄木鸟捉树干里的害虫

本领各不相同

青蛙捉田里的害虫

七星瓢虫捉叶子上的害虫

十一、动漫微课

虫类百科

今天,我们来认识两种小昆虫:

蚜虫:

身体小,卵圆形,绿色、黄色或棕色腹部大。

它喜欢聚集在植物嫩芽上,吸食植物的汁液,对植物危害极大。

蚜虫种类很多,如棉蚜,烟蚜,高粱蚜等。

七星瓢虫:

七星瓢虫是瓢虫的一种,它的身体像半个圆球,上面有七个黑斑,所以叫七星瓢虫。

七星瓢虫是害虫的天敌,一只七星瓢虫一天可以吃掉130多只蚜虫,被人们称为“活农药”,所以农业科学家常常用它来治蚜虫。

 

课文20《咕咚》导学案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考考你们,看谁是我们班的顺风耳?

(播放大象、猴子、小羊、小牛等动物的叫声,学生根据叫声说出动物的名称)

指名生回答。

2.看来同学们都有一双顺风耳啊!

现在再来听一个神秘的声音,大家能猜出它是什么吗?

(老师放“咕咚”的声音,学生猜)

3.师过渡:

东西掉进水里会发出“咕咚”的响声,可就是这个响声却把兔子、狐狸、猴子、山羊等吓得撒腿就跑,这是怎么回事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咕咚》。

4.师板书课题并教读:

咕咚

二、目标引领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咕、咚、熟”等13个生字;会写“吓、怕、跟”等7个字。

2.通过图画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的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并进行推断。

4.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的道理。

(二)过程与方法

1.课题质疑导入,激发探究课文内容的兴趣。

2.自主识字,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认读生字。

3.理清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4.对比学习,思考大部分的动物和野牛对于“咕咚”到来时的不同表现,从而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遇到事情要分析思考,提高自己独立判断的能力,不能人云亦云。

三、字词运用

(一)

1.自主识字,读准字音。

把课文读通顺。

gūdōngshúdiàoxiàlù

咕咚熟掉吓鹿

táomìngxiàngyělánlǐng

逃命象野拦领

2.重点指导识记下面的字。

(1)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

①加一加:

口+古=咕(咚、吓、拦)

②减一减:

样-木=羊

换一换:

桃-木+辶=逃拍-扌+忄=怕

(2)认读生字词。

咕咚熟了掉进湖里可怕极了跟着野牛

领着拔腿就跑热闹逃命

3.多音字。

dōu(全都)

都dū(首都)

(二)形近字比较

吓(吓人)怕(可怕)跟(跟着)家(大家)

下(下面)拍(拍手)很(很好)加(加入)

(三)近义词

可怕——(恐怖)正好——(恰好)

(四)反义词

熟——(生)高——(低)热闹——(冷清)

(五)词语解释

咕咚:

形容重东西落下或大口喝水吞咽的声音。

拔腿就跑:

(出示图片)观察这两幅图,图中兔子、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听到咕咚时感到很害怕,迈开大步跑得飞快。

可怕:

使人害怕。

极了:

表示达到最高程度。

造句:

听到这个好消息,爸爸高兴极了。

热闹:

(景象)繁盛活跃。

文中那么多动物想也不想、看也不看“咕咚”是谁,“咕咚”为什么可怕,只是看到别人要逃命,就认为一定非常危险,就乱成一团。

这场面真是“热闹”。

造句:

上体育课时,操场上可真热闹。

逃命:

逃出危险的环境里以保存生命。

四、示范朗读

五、初读感知

1.问题引领:

(1)这篇课文没有全文注音,你能把课文读通顺吗?

(2)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有几幅图片?

哪个自然段对应哪一幅图片?

(3)“咕咚”是什么?

课文中讲了几种小动物,分别是什么?

2.学习提示:

(1)学生试读课文,画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轮流读一个自然段,读通全文。

(3)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2)(3),通过猜读,联系图画,初步了解课文。

(4)在学生交流基础上,教师引导初步学生感知以下方面:

课文一共有7个自然段,4幅图。

第一幅图对应第1、2自然段;

第二幅图对应第3、4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第一句;

第三幅图对应第5自然段后半部分:

第四幅图对应第6、7自然段。

(“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故事中讲了小兔、小猴、狐狸、山羊、小鹿、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

3.梳理小结:

故事讲了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咕咚”,以为是可怕的东西,拔腿就跑。

小猴、狐狸、山羊、小鹿、大象听了小兔的话,没有经过思考,也跟着拔腿就跑。

最后是野牛带大家弄清楚了事情的真相。

六、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1自然段,了解起因

1.问题引领:

“咕咚”究竟是什么?

2.学习提示:

(1)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听到的“咕咚”的声音是什么。

木瓜熟了。

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2)让学生抓住“高高的树上”,体会木瓜生长的位置很高,掉进湖里自然会发出“咕咚”的声音。

“高高的树上”,说明木瓜生长的位置很高,掉进湖里自然会发出“咕咚”的声音。

3.梳理小结:

因为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所以声音比较大,就用拟声词“咕咚”形容。

(播放模拟声音)大家听一听,看东西从高处落入水中是不是“咕咚”的声音。

(二)学习第2—5自然段

1.问题引领:

(1)小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

(2)其他动物为什么也要跑呢,野牛又是怎么做的呢?

(3)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2.学习提示:

(供教师参考)

师过渡:

对于“咕咚”,兔子、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各有什么表现?

野牛又是怎么做的呢?

下面让我们继续探秘之旅吧!

(1)引导学生轻声读课文,并与同桌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2)指名生读第2自然段,并回答:

小兔子边跑边叫,对谁叫?

叫什么?

(预设回答小兔子边跑边对小猴子叫:

“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在小兔子心里,“咕咚”是一种可怕的怪物。

①什么叫“拔腿就跑”?

兔子为什么要“拔腿就跑”?

(预设回答拔腿就跑:

迈开大步,跑得飞快。

兔子听到湖里发出“咕咚”的响声,非常害怕,所以它“拔腿就跑”。

②指导朗读:

“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3)阅读课文第3、4自然段。

①(出示课本插图2)引导学生接着观察图画的内容,用一句完整的话把图上内容表述出来。

(预设回答:

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狐狸、山羊、小鹿也跟着跑起来了。

②指名读课文第3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

小猴子怎么做的?

他为什么这样做?

想象一下他当时会想些什么?

(预设回答:

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也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

“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

(小猴子以为“咕咚”是个可怕的家伙,会伤害他。

他想:

“咕咚”一定是个非常可怕的家伙,要不然兔子不会逃命。

③指导朗读:

“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句中第二个“不好啦”和“快跑哇”要读得稍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师过渡:

小猴子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

这下森林里可热闹了。

听!

④读第4自然段,指名回答:

这一自然段中“大伙”都有谁?

他们是如何做的?

(预设回答:

有小兔、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

他们一边跑一边叫:

“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

⑤拓展延伸:

(PPT出示“鹿”的字理演变图)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都知道哪些鹿?

(梅花鹿、长颈鹿等,也可课件出示几种鹿的图片。

⑥引导学生小组讨论:

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他们当时会想些什么?

他们当时在想:

“咕咚”一定是个非常可怕的家伙。

⑦动口说说:

想象大伙边跑边叫的场面,这种场面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预设回答:

热闹、乱糟糟、慌成一团等)

⑧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说的话。

师过渡:

就这样,很平常的“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可怕的怪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他们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这么庞大的动物也跟着跑起来。

(4)读课文第5自然段。

①(出示课本插图3)引导学生猜猜图中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

(预设回答:

野牛拦住了小动物们,问“咕咚”究竟是什么。

②说话练习:

指导学生用“先问……再问……最后问……”的句式,表达野牛的问话。

野牛先问大象:

“‘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

”再问大伙,最后问兔子。

体会野牛说话不慌不忙的语气。

③动脑思考:

野牛是怎么做的?

野牛当时会想些什么?

(预设回答:

野牛没有跟着大伙跑,而是拦住大伙问谁看见了“咕咚”,然后又跟着兔子去查明真相。

野牛想:

“咕咚”是什么,既然大家都没见过,为什么这么害怕呢?

我要亲自去看看。

④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3.梳理小结:

一只小兔偶然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拔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野牛提出了质疑。

(三)学习6—7自然段

1.问题引领:

观察最后一幅图,看看小动物们在干什么?

2.学习提示:

(供教师参考)

(1)(出示课本插图4)引导学生观察最后一幅图,小动物们在干什么?

(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师生齐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3)教师引问:

大伙儿知道了“咕咚”的真相,都笑了,为什么都笑了?

(预设回答:

他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为十分可笑,所以笑了。

(3)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

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小动物们都会想些什么?

(预设回答如:

小猴想:

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偏听偏信,遇事会多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

3.梳理小结:

一只小兔偶然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拔腿就跑,其它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野牛提出质疑。

大家去看了才明白:

“咕咚”原来是成熟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动脑筋想想,或到实地看看,不要盲目跟从。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7个汉字:

吓、怕、跟、家、羊、象、都。

(2)指名学生再次认读口头组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强对字义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