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包扶低收入村材料汇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2775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 包扶低收入村材料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推荐 包扶低收入村材料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推荐 包扶低收入村材料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推荐 包扶低收入村材料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推荐 包扶低收入村材料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推荐 包扶低收入村材料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 包扶低收入村材料汇编.docx

《推荐 包扶低收入村材料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 包扶低收入村材料汇编.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推荐 包扶低收入村材料汇编.docx

推荐包扶低收入村材料汇编

【推荐】包扶低收入村材料汇编

一、包扶工作开展情况

(一)包扶工作措施更加扎实

一是包扶工作的长效机制正在形成。

管理上,着重加强机制和队伍建设。

机制上,实行县委常委联乡包村,部门单位联村包户“双联双包”机制,着重充实包扶力量,加强包扶团队。

组织上,充实和加强包乡牵头单位,成立下乡工作队,由县委组织部抽调牵头单位责任心强、业务强、协调能力强的科级领导担任专职副队长,脱离工作单位,脱离工作岗位,专门从事下乡包扶工作协调管理。

二是包扶工作的调查研究正在加强。

着重进行了主题实践活动调研。

结合群众路线主题实践调研活动开展,我县首先在低收入村开展了“群众想什么、盼什么、需要干部干什么”调查问卷活动,全县32名县级领导和150个包村部门1600名领导干部深入调查走访15933户,共征求到群众意见和建议1447条,4大类15个方面116个问题。

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带头进农家,带头解决实际问题,带头撰写调研报告,促进了调研活动的深入开展。

其次,我县以“三分清一承诺”夯实责任抓落实,分清一般、较难、困难三类问题,结合党员承诺制,一般问题由村党支部牵头承诺,村“三委会”联合解决;较难问题由包村单位牵头承诺,联合乡镇上共同解决;困难问题结合市“包扶低收入村”活动,由乡镇和包村部门协调县级以上包扶领导共同承诺解决。

采取建立台账、督查督办、办结销号的办法,层层夯实责任、事事抓落实。

全县共征求群众意见建议1224条,经梳理归类为4大类17个方面253个问题,其中一般问题118个,较难问题77个,困难问题58个,目前,大部分问题得到解决。

三是包扶工作的增效政策正在探索。

今年,我县被国家农业部等6部委确定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县。

我县在全市率先进行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这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权利的确认,明晰土地承包经营权归属,强化物权登记管理,改善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甘泉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工作实施方案》,印制了带有普遍性的24个问题处理宣传单1.2万份,开通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工作咨询电话,及时解答和处理乡、镇(中心社区)村组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目前全县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已接近尾声,进入电子数据录入阶段。

国家农业部韩长赋部长、省农业厅白宜勤厅长等中省市重要领导对我县该项工作给予了高度认可。

四是包扶工作的长远措施正在实施。

各低收入村新一批退耕还林工作进展顺利。

全县累计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11.12万亩,其中新造林10.02万亩,超前作业设计1.1万亩,完成栽植生态林819576亩,经济林10624亩,共栽植各类苗木1068万株,为低收入村农民长远增收打下了扎实基础。

五是包扶工作的宣传报道正在推进。

先后在《延安日报》、《甘泉党建》、《甘泉通讯》、《甘泉扶贫》,甘泉电视台以及西北信息网、市政府门户网、市党建网、甘泉县公共信息网刊发搞件、新闻100多篇,甘泉门户网,电视台创办专栏,甘泉党建编发增刊,全面宣传报道我县包扶低收入村工作,营造了良好地舆论氛围,推动效果明显。

(二)包扶工作投入更加有力

同去年相比,今年包扶工作投入力度明显加大。

据统计,市县两级包扶单位累计扶持项目331个,投入帮扶资金4299.8万元,比去年净增加1682万元,增长64%,其中基础设施项目62个,投入资金2182.75万元;产业开发项目35个,投入资金443.9万元;阵地建设项目19个,投入资金159.95万元;灾后重建项目168个,投入资金585.03万元;其它项目47个,投入资金159.95万元。

截至目前,共建成高标准党员活动阵地19个,正建4个,维修2个,改造76个,配齐了办公桌椅,配备了电教设备;累计建成水塔6座,铺设管道15.4公里,打水井6口,修水窖3个;修建通村公路88.2公里,生产路89.6公里,硬化村组巷道40.6公里;安装更新变压器8台,改造农电线路22.1公里;治沟造地526亩;资助化肥98.6吨,农机具9台,生产资料折价35.77万元,生活用品1.9万元,学习用品0.6万元;帮助劳务输出1987人;资助学生178名;慰问贫困户458户次;举办实用技术培训121期,培训农民3126人次;调处纠纷80起。

灾后新建房屋97间,修复951孔(间),修复通村公路119.3公里,修复生产路152.1公里,修复村内巷道52.4公里,修复桥涵39座,修复农田218亩,修复大棚274个,修复圈舍44间。

2013年为贫困户改造、新修大棚151座,棚均增收1.5万元以上;栽植山地苹果1370亩,核桃5140亩,其它经济林744亩,打好了增收基础;饲养生猪6462头,鸡8.1万只,羊子2470只,为低收入户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些项目资金的投入,为广大群众办了一大批实事好事,受到了广泛欢迎。

(三)包扶工作典型更加突出

在巩固去年市选先进,县评先进的基础上,今年包扶典型不断涌现,更加突出。

市级领导包扶杨庄科村引进吉祥牧业项目资金,发展现代化养鸡,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完成退耕还林3280亩,人均5.9亩。

发展庭院经济栽种桃树、杏树500余株,户均4棵,增强发展后劲。

巷道硬化项目正在实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市委副秘书长王占金,积极协调资金4.8万元,开展助学活动,使35名大学生得到救助。

深入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协调医疗专家开展义诊活动,增强农民致富本领,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农民致富步伐。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杰,心系边江村特困人群,开展慰问活动,让弱势群体首先感到党的温暖。

协调沟道治理项目,新增耕地390亩,改造600亩,打破制约发展瓶颈。

市劳山林业局局长李永东,积极协调,争取项目资金200多万元,帮助杨家河建设高标准核桃园956亩,侧柏、油松各100亩,成活率均在95%以上,发展致富产业,巩固已有养殖业,扎实开展防汛救灾工作。

政府县长苏醒仁多次深入寺沟村,谋规划,出思路,查灾情,强基础,兴产业,帮民富。

县委副书记刘宝平,为所包扶村田家沟投入300多万元,发展致富产业、实施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加强阵地建设。

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周演,为张槐湾村争项争资400多万元,发展现代农业,改善生活环境,组织灾后重建,突出产业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奠定基础。

包扶先进个人高生平,以社区建设夯实统筹城乡发展基础,聚人口、兴产业、抓重建。

这些先进典型,促进了包扶工作的开展,带动了低收入村农民增收,取得了很好地包扶效果。

(四)包扶工作成效更加明显

一是包扶工作紧扣统筹城乡发展大局,突出把扶贫移民搬迁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助推器。

今年,下寺湾重点镇扶贫移民搬迁住宅小区规划的7栋20个单元240套主体封顶,正在进行内外粉工作,年前基本达到入住条件。

该小区建设标准高、规模大、速度快,而且配套了下寺湾现代农业示范园,全力为搬迁户发展产业服务。

率先在洛河峡谷贫困带核心区发挥了扶贫的巨大作用,为低收入村的贫困群众搭建了脱贫致富平台。

向县城搬迁的主体工程已建设完成,建成搬迁安置楼房768套,可搬迁安置768户。

向县城搬迁的任务可提前两年完成。

所有扶贫移民搬迁项目都与保障性住房项目相结合,另外还整合了易地扶贫移民、生态移民和农村危窑危房改造项目,形成了强大的建设合力,让搬迁户少出钱,住好房,配套致富产业,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产业,能致富”,全面促进包扶低收入村工作,推动扶贫开发工作,充分发挥移民搬迁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助推作用。

二是发展现代农业已经成为低收入村农民增收的主抓手。

下寺湾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规划面积1000亩,一期完成了300亩,二期建设正在进行,该园区是目前全市规模最大的现代农业园区。

园区单棚最高收入9万元,平均收入6万元以上,经济效益,示范效益明显。

今年,规划建设桥镇、石门两个蔬菜示范园区和劳山吉祥牧业养殖园区,规划核心区规模均在200亩以上。

有力带动低收入户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同时,通过与省市供销社蔬菜直通车项目合作,组建了禾丰农产品供应中心,在延安、安塞、富县等地建成直通车停靠点16个,直营店29个,加盟店13个,生鲜超市7个。

实现了由农民的“菜园子”直接到市民的“菜篮子”,解决了价低卖难的问题。

三是现代农业引领脱贫致富的倍增效果明显。

发展现代农业,不仅鼓了群众的钱袋子,而且活了群众的脑袋。

第一,贫困农民通过租种大棚进入园区,可以达到以往几倍甚至十倍的年收入。

第二,贫困农民可以通过转身产业工人,达到就近打工务农的双重收入,减少了出外打工的成本。

三是贫困农民通过参与现代农业发展,更新了观念,增长了见识,增加了技能,提高了素质。

(五)灾后重建工作更加有序

7月份以来,我县遭遇百年不遇的持续强降雨,全县1.9万(其中低收入人口1.5万)群众受灾,交通、水利、农业、城乡基础设施等受损严重,直接经济损失达4.4亿元(其中低收入村1.1亿)。

面对严重的灾情,全县上下不等不靠,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做到了“四个及时”:

一是及时安置受灾群众。

认真落实防抢撤各项措施,撤离群众18724人,搭建临时避灾帐篷4965顶,全县实现了“零伤亡”目标。

累计下拨救灾资金526万元,其中发放受灾群众生活补助170.83万元,回迁群众4265户14043人,对房窑倒塌和严重损毁的1664户4917人通过投亲靠友、邻里互济、自行租赁等方式进行了过渡性安置。

二是及时开展生产自救。

加快修复水毁的工农业生产设施,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

截至目前,修复油区生产道路1100公里、水毁井场1800个;种植露地菜6200亩、大棚菜1460亩,新建成日光温室墙体445座、修复688座;恢复重建养殖场56户,维修畜禽圈舍81间4880平方米。

三是及时抢修受损设施。

全县共抢修县乡道路26处15公里,修复电力设施388处,修复受损通讯杆路62根,维修校舍5870平方米,加固河堤、库坝48处,抢修城乡供水管线15处7.72公里,保障了道路通讯畅通、水电气正常供应。

四是及时安排灾后重建。

县委、县政府多次研究部署灾后重建工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甘泉县灾后重建规划(2013-2015年)》、《甘泉县灾后重建实施方案》、《甘泉县居民房屋倒塌损毁重建方案》,结合灾后重建,各包扶领导组织包扶团队,认真修订《五年包扶规划》、《一户一法计划》,制定所包村《灾后重建方案》,正在加紧编制避灾移民搬迁规划,灾后重建工作更加有序。

一是切实做好受灾群众过冬安置。

对孤寡老人、五保户等特殊群体,优先安置在县敬老院;对房屋未倒塌、损毁不严重的4091户,指导帮助群众尽快修缮加固受损房窑,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返回居住;对需要重建的1664户,尽快核实并发放临时过渡救助金,通过进入保障房、移民搬迁房、投亲靠友、邻里互济、自行租赁等方式进行安置,保证受灾群众安全过冬。

  二是全面启动受灾群众住房重建。

计划安置1664户,其中县城1271套保障房基本建成(廉租房384套、公租房552套、经适房300套、移民搬迁房35套),计划安置1054户;下寺湾镇移民搬迁安置房240套主体已封顶,计划安置204户;道镇康宁廉租房120套即将开工建设,计划安置120户;桥镇乡、劳山乡移民搬迁安置房正在办理前期手续,计划安置286户。

目前,通过自建、移民搬迁、保障房让受灾户进镇、进城、进社区安置1030户,确保受灾群众早日入住。

  三是全力实施好灾后重建项目。

全县共编制灾后重建项目7大类123个,涉及交通、农业、水利、土地、社会事业、林业、工业,已上报首批灾后重建项目61个,计划总投资3.7亿元。

将党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压减5%全部用于恢复重建。

同时,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确保灾后重建项目尽快实施,力争用三年时间完成灾后重建任务。

二、问题和建议

(一)存在问题

一是个别包扶部门单位包扶计划制订不够完善,操作性不强,帮扶措施不明显;二是个别乡镇包扶目标责任书不够具体明确;三是个别领导干部存在敷衍、应付现象,工作浮于表面,不能按照要求深入开展工作;四是灾后重建资金缺口较大。

(二)几点建议

1、群众路线主题实践调研活动要与包扶低收入村活动相结合,建议明确解决问题的责任主体。

2、建议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加强衔接,加强督查,推动工作。

3、建议适时召开全市包扶工作推进会,交流工作经验,推广好的做法。

三、下一步工作

一是根据全县总体安排,做好灾后重建与包扶低收入村工作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包扶成效和包扶效果。

二是发现和培养一批包扶典型,加大宣传,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三是结合农村工作开展,突出抓好包扶低收入村工作,特别是抓好劳务输出,做好低收入户增收工作,确保年度包扶计划顺利实施。

四是做好督查、检查、考核总结工作,及早谋划明年包扶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