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告知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2807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危害告知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职业危害告知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职业危害告知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职业危害告知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职业危害告知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职业危害告知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职业危害告知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职业危害告知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职业危害告知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职业危害告知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职业危害告知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危害告知卡.docx

《职业危害告知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危害告知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职业危害告知卡.docx

职业危害告知卡

急救电话:

120,火警:

119

样板

增加急救电话:

120火警:

119一览

规格50*67

职业危害告知卡样板,请各车间参照内容,根据需要,将危害种类及相关内容、需求数量,报管理部

 

职业危害告知卡

作业环境有毒,对人体有害,请注意防护

一氧化碳

健康危害

理化特性

一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存在寿命很长,一般可存留2~3年。

因此这是一种数量大、积累性强的大气污染物。

一氧化碳随空气进入人体后,经肺泡进入血液循环,能与血液中红细胞里的血红蛋白、血液外的肌红蛋白和含二价铁的细胞呼吸酶等形成可逆性结合。

高浓度一氧化碳可引起急性中毒,中毒者常出现脉弱,呼吸变慢等反应,最后衰竭致死。

慢性一氧化碳中毒会出现头痛、头晕、记忆力降低等神经衰弱症状。

近年来,动物试验和大量流行病学调查都证明,长期生活在低浓度一氧化碳环境中的心血管病人,能促使血液中的类脂质和胆固醇在血管中沉积,使病情恶化。

无色、无臭、无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可燃烧。

当心一氧化碳中毒(其标识)

应急处理

1.迅速地把中毒伤患移到通风处,松开其身上的衣物,让其呼吸新鲜空气。

.2.尽量使中毒患者安静休息,并使下额向上抬高,保持呼吸道的畅通。

3.如果发现中毒患者呼吸微弱或停止时,请马上施以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术。

同时呼叫救护车,随时送往有高压氧仓的医院抢救。

注意防护

设立CO报警器,勤加检查各个密封点,防止CO泄露,生产场所加强通风,加强个人防护意识,进入危险区工作,先用CO检测仪监测,确认安全后,戴上防毒面具再工作。

(其防护标识)

急救电话:

120

火警:

119

职业危害告知卡

作业环境烫伤,请注意防护

烫伤

身体危害

1、严重的热损伤,早期可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

 2、感染或感染性休克。

3、疤痕增生,影响容貌。

4、后期疤痕增生、挛缩,造成肢体或器官的功能障碍。

5、精神损害。

当心烫伤(其标识)

应急处理

首先不要惊慌,也不要急于脱掉贴身单薄的诸如汗衫、丝袜之类衣服,应迅即用冷水冲洗。

等冷却后才可小心地将贴身衣服脱去,以免撕破烫伤后形成的水泡。

冷水冲洗的目的是止痛、减少渗出和肿胀,从而避免或减少水泡形成。

冲洗时间约半小时以上,以停止冲洗时不感到疼痛为止。

一般水温约20℃左右即可。

切忌用冰水,以免冻伤。

冷水处理后把创面拭干,然后薄薄地涂些蓝油烃、绿药膏等油膏类药物,再适当包扎1~2天,以防止起水泡。

但面部只能暴露,不必包扎。

如有水泡形成可用消毒针筒抽吸或剪个小孔放出水液即可;如水泡已破则用消毒棉球拭干,以保持干燥,不能使水液积聚成块。

烫伤后切忌用紫药水或红汞涂搽,以免影响观察伤后创面的变化。

大面积或严重的烫伤经家庭一般紧急护理后应立即送医院。

注意防护

加强防火劳保穿戴,如防火服,防火面罩,防火手套。

特殊处理(排渣,处理炉口等)时要穿高温防火服或铝铂防火服。

(其防护标识)

急救电话:

120

火警:

119

职业危害告知卡

作业环境有毒,对人体有害,请注意防护

煤焦油

健康危害

理化特性

作用于皮肤,引起皮炎、痤疮、毛囊炎、光毒性皮炎、中毒性黑皮病、疣赘及癌肿。

可引起鼻中隔损伤。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苯、乙醇、乙醚、氯仿、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

当心中毒(其标识)

应急处理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

尽快彻底洗胃。

就医。

注意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其防护标识)

急救电话:

120

火警:

119

职业危害告知卡

作业环境有毒,对人体有害,请注意防护

柴油

健康危害

理化特性

皮肤接触可为主要吸收途径,可致急性肾脏损害。

柴油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油性痤疮。

吸入其雾滴或液体呛入可引起吸入性肺炎。

能经胎盘进入胎儿血中。

柴油废气可引起眼、鼻刺激症状,头晕及头痛。

外观与性状:

稍有粘性的棕色液体。

相对密度:

0.87-0.9,闪点(℃):

38

当心中毒(其标识)

应急处理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就医。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尽快彻底洗胃。

就医。

注意防护

穿一般作业防护服。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其防护标识)

急救电话:

120

火警:

119

职业危害告知卡

作业环境有毒,对人体有害,请注意防护

碳酸钾

健康危害

理化特性

吸入本品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出现咳嗽和呼吸困难等。

对眼有轻到中度刺激作用,引起眼疼痛和流泪。

皮肤接触有轻到中度刺激性,出现痒、烧灼感和炎症。

大量摄入对消化道有腐蚀性,导致胃痉挛、呕吐、腹泻、循环衰竭,甚至引起死亡。

外观与性状:

白色粉末状或细颗粒状结晶,有很强的吸湿性。

溶解性:

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醚。

当心腐蚀(其标识)

应急处理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注意防护

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其防护标识)

急救电话:

120

火警:

119

职业危害告知卡

作业环境有毒,对人体有害,请注意防护

健康危害

理化特性

具有刺激作用,高浓度致溶血性贫血及肝、肾损害。

急性中毒:

吸入高浓度萘蒸气或粉尘时,出现眼及呼吸道刺激、角膜混浊、头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腰痛、尿频,尿中出现蛋白及红、白细胞。

亦可发生视神经炎和视网膜炎。

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脑病和肝损害。

口服中毒主要引起溶血和肝、肾损害,甚至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肝坏死。

慢性中毒:

反复接触萘蒸气,可引起头痛、乏力、恶心、呕吐和血液系统损害。

可引起白内障、视神经炎和视网膜病变。

皮肤接触可引起皮炎。

 

外观与性状:

白色易挥发晶体,有温和芳香气味,粗萘有煤焦油臭味。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无水乙醇、乙醚、苯。

当心中毒(其标识)

应急处理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

就医。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注意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高浓度蒸气接触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其防护标识)

急救电话:

120

火警:

119

职业危害告知卡

作业环境有毒,对人体有害,请注意防护

粉尘

健康危害

理化特性

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可引起呼吸系统的各种疾病,如尘肺、粉尘性支气管炎、肺炎、鼻炎等职业病。

 

无机粉尘

有机粉尘

混合粉尘

当心粉尘(其标识)

应急处理

发现身体状况异常时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注意防护

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按时、按规定对身体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对除尘设施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除尘设施运行正常。

(其防护标识)

急救电话:

120

火警:

119

3、粉尘

(1)健康危害:

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的作业人员,当吸入的粉尘达到一定数量时即引发尘肺病。

还可以引发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皮疹、皮炎、眼结膜损害等。

(2)理化特性:

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混合性粉尘

(3)应急处理:

发现身体状况异常时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4)注意防护:

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按时、按规定对身体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对除尘设施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除尘设施运转正常。

图标标识:

戴防尘口罩、注意通风。

(5)图标:

注意防尘。

4、噪声

(1)健康危害:

致使听力减弱、下降,时间长可引起永久耳聋,并引发消化不良,呕吐、头痛、血压升高、失眠等全身性病症。

(2)理化特性:

声强和频率的变化都无规律,杂乱无章的声音。

(3)应急处理:

使用防声器如:

耳塞、耳罩、防声帽等。

如发现听力异常,则到医院检查、确诊。

(4)注意防护:

利用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来吸收声能:

佩戴耳塞、隔声间、隔声屏,将空气中传播的噪声挡住、隔开。

图标标识:

戴护耳器。

(5)图标:

噪声有害。

5、高温

(1)健康危害:

对人体体温调节、水盐代谢等生理功能产生影响的同时,还可导致中暑性疾病,如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

(2)理化特性:

热辐射

(3)应急处理:

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服,用毛巾或冰块敷头部、掖窝等处,并及时送医院。

(4)防护措施:

隔热、通风;个人防护、卫生保健和健康监护;合理的劳动休息。

图标:

穿防护服、注意通风

(5)图标:

注意高温

6、苯

(1)健康危害:

可吸入,经口和皮肤进入人体,大剂量会致人死亡;高浓度会引起瞌睡、眩晕、头痛、心痛、心跳加快、震颤、意识障碍或昏迷等,经口还会引起恶心、肠胃刺激和痉挛等;长期接触会引起贫血、易出血、易感染;严重时会引起白血病和造血器官癌症。

(2)理化特性:

不溶于水;遇热、明火易燃烧、爆炸。

(3)应急处理:

立即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脱去污染的衣物,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污染的皮肤。

立即与医疗急救单位联系。

(4)注意防护:

图标标识:

穿防护服、注意通风、戴防毒面具、戴防护手套。

(5)图标:

当心中毒。

7、酸

(1)健康危害:

长期接触可有鼻粘膜萎缩伴有嗅觉减退或消失、慢性支气管炎和牙齿酸蚀等症状。

眼睛接触引起结膜炎及水肿,角膜浑浊以至穿孔。

皮肤接触局部刺痛,产生腐蚀。

口服后口腔、咽部、胸部和腹部立即有剧烈的灼热痛、形成溃疡,胃肠道穿孔。

口服浓酸致死量约为5毫升。

(2)理化特性:

腐蚀性,易溶于水,易挥发,强氧化性。

(3)应急处理:

吸入时将患者移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道刺激症状者应吸氧。

眼睛接触时张开眼睑用大量清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彻底冲洗。

皮肤灼伤时用大量清水冲洗20分钟以上。

口服后立即用氧化镁悬浮液、牛奶、豆浆等内服。

(4)注意防护:

严格佩戴防护用品,定期参加体检。

图标标识:

穿防护服、戴防护手套、戴防毒面具、戴防护镜。

(5)图标:

当心腐蚀

8、碱

(1)健康危害:

摄取对消化系统造成严重的和永久的损伤,粘膜糜烂、出血、休克;吸入刺激呼吸道,腐蚀鼻中隔;对皮肤可引起灼伤直至严重溃疡的症状;对眼睛可引起烧伤甚至损害角膜或结膜。

(2)理化特性:

腐蚀性强、易溶于水、不易挥发。

(3)应急处理:

皮肤接触不能立即用水冲洗,应先用抹布擦干,再用大量水冲洗。

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

(4)注意防护:

图标标识:

穿防护服、戴防护手套、戴防毒面具、戴防护镜。

(5)图标:

当心腐蚀

12、电离辐射

(1)健康危害:

电离辐射可引起放射病,短时间内接受照射,可引起机体的急性损伤,长时间接受可引起慢性放射性损伤,如皮肤损伤、造血障碍,白细胞减少、生育力受损等;还可以致癌和引起胎儿的死亡和畸形。

  

(2)理化特性:

具有波的特性和穿透能力,分为外照射和内照射。

(3)应急处理:

发现身体不适时及时到医院检查、救治。

(4)注意防护:

外照射采取间隔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

内照射采取围封隔离、除污保洁和个人防护。

(5)图标:

当心电离辐射

 

注:

(1)急救电话:

120,消防电话:

119

(2)上述第4、5项中图标标识,请参考《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B2.3执行。

(3)制作大小选《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A3.3.3第5项,尺寸为800X400。

三益广告:

有问题同石保国沟通,先把这几种物质的模板做出来,然后传电子版过来看一下。

确认后再行制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