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学习点津及巩固训练14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2822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9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制图学习点津及巩固训练14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机械制图学习点津及巩固训练14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机械制图学习点津及巩固训练14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机械制图学习点津及巩固训练14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机械制图学习点津及巩固训练14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机械制图学习点津及巩固训练14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机械制图学习点津及巩固训练14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机械制图学习点津及巩固训练14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机械制图学习点津及巩固训练14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机械制图学习点津及巩固训练14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机械制图学习点津及巩固训练14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机械制图学习点津及巩固训练14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机械制图学习点津及巩固训练14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机械制图学习点津及巩固训练14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机械制图学习点津及巩固训练14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机械制图学习点津及巩固训练14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机械制图学习点津及巩固训练14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机械制图学习点津及巩固训练14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机械制图学习点津及巩固训练14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机械制图学习点津及巩固训练14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制图学习点津及巩固训练14章.docx

《机械制图学习点津及巩固训练14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图学习点津及巩固训练14章.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械制图学习点津及巩固训练14章.docx

机械制图学习点津及巩固训练14章

第一章制图基本规定

◆知识结构框架

图纸幅面及格式

比例

五项GB规定字体

图线

尺寸标注

◆知识要点

一、图纸幅面及格式

1、图纸幅面:

(1)基本幅面:

A0、A1、A2、A3、A4共五种。

前一号是后一号幅面的二倍。

(2)绘图时应优先选用基本幅面,必要时可选加长幅面(尺寸由基本幅面的短边成整数倍增加后得出)。

2、图框格式及画法:

(1)图框格式分两种:

装订与不装订。

(2)无论图样是否装订,均应用粗实线画出图框。

3、标题栏与明细栏:

(1)位置:

一律配置在图框的右下角。

标题栏中的文字方向为看图方向。

(2)画法:

外框用粗实线绘制,其余用细实线绘制。

二、比例

1、概念:

图形与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称比例。

比例=

     

(1)原值比例:

比值为1的比例。

1:

1。

2、分类 

(2)放大比例:

比值大于1的比例。

例2:

1。

(3)缩小比例:

比值小于1的比例。

例1:

2。

3、比例的标注:

一般在标题栏中统一注写,必要时可在视图名称下面标注。

三、字体

1、基本要求:

字体工整,笔划清晰,间隔均匀,排列整齐。

2、汉字:

应写成长仿宋体,并采用国家正式公布的简化字,字宽约为2/3字高。

3、数字和字母:

书写形式分直体和斜体两种。

4、字号:

即字高。

四、图线

1、GB规定了八种图线用于绘制机械图样,其线型、名称、宽度和一般应用见课本表1—2。

2、图线的画法:

(1)两平行线间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0.7mm.。

(2)点画线、双点画线的首末两端应是长划,而不是点。

(3)两线相交应实交,而不能是点或空隙。

(4)点画线两端应超出圆的轮廓线2—5mm。

3、图线重叠时的画图顺序:

可见轮廓线→不可见轮廓线→轴线和对称线→假想轮廓线。

五、尺寸标注

1、标注尺寸的基本原则:

(1)机件的真实大小应以图样上所注的尺寸数值为依据,与图形的大小和绘图的准确度无关。

(2)图样中的尺寸,以mm为单位时,不需标记单位的符号或名称。

如采用其他单位,则必须注明相应单位的符号或名称。

(3)图样中所标注的尺寸,为该图的最后完工尺寸,否则应另加说明。

(4)机件的每一尺寸,一般只标注一次,并标注在反映该结构最清晰的图形上。

2、尺寸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尺寸,应包括尺寸界限、尺寸线和尺寸数字三个要素。

(1)尺寸界线用细实线绘制,并由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引出,也可由它们代替。

(2)尺寸线用细实线绘制,尺寸线的终端有两种形式:

箭头、斜线。

机械制图中采用箭头。

(3)尺寸数字一般注写在尺寸线的上方或左方,也允许注写在尺寸线的中断处。

3、常用尺寸注法。

(1)线性尺寸标注:

尺寸数字注写在尺寸线的上方或左方。

(2)圆的标注:

尺寸数字前加注“ф”或“R”;球的标注:

尺寸数字前加注“Sф”或“SR”。

(3)角的标注:

角度数字一律水平书写。

(4)较小的尺寸标注。

◆巩固训练

§1–1图纸幅面和格式

一、填空:

1、图纸基本幅面大小从______至______共五种,______最大,后一号图幅是相邻的前一号图幅的______。

2、无论图样装订与否,均应用______线画出________。

3、框右下脚必须画出___________,标题栏中的_______方向为看图方向。

§1–2比例§1–3字体

一、填空:

1、比例是________与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之比。

2、比例按比值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

2是_________。

3、为看图方便,绘图时优先选用________比例。

4、机件长50mm,采用2:

1比例绘图,长应画_________

5、《机械制图》汉字应写成_________字体。

§1–4图线

一、填空:

1、可见轮廓线用_________绘制,细实线可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出线等;不可见轮廓线用_________绘制。

2、机械图样上采用粗、细两种线宽,其线宽比是_______。

3、圆的中心用_________绘制,且应交于画线处。

断裂处的边界线、视图与局部剖视图的分界线用_________绘制。

4、在较小的图形上绘制点画线有困难时,可用_________代替。

二、选择题

1、圆的中心用(  )绘制,且应交于画线处。

A细实线B细点画线C粗实线

2、在较小的图形上绘制点画线有困难时,可用(  )代替。

A粗实线    B细实线C两者均可

3、断裂处的边界线、视图与局部剖视的分界线用(  )绘制。

A粗实线    B细实线C波浪线

4、剖面线应用(  )绘制,假想轮廓线应用(  )绘制。

A粗实线    B波浪线   C双点划线

三、按左图式样在右边作图:

§1–5尺寸标注

一、填空:

1、机件的真实大小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依据,与图形大小和绘图的准确度_______。

2、图样中的尺寸以_______为单位时,不必标主单位符号或名称。

3、尺寸标注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标注角度时尺寸数字一律______书写。

二、判断:

()1、机件的真实大小与绘图的比例有关。

()2、尺寸界线、尺寸线均可以用粗实线绘制。

()3、尺寸界线可由轮廓线、对称中心线引出,也可用他们代替。

()4、标注圆的直径时在尺寸数字前加注“R”。

()5、标注球的尺寸时应在尺寸数字前加“SФ”或“SR”。

三、按要求标注尺寸

1、画箭头注尺寸(尺寸从图中量取,取整数)

(3)圆、圆弧

(4)

 

(5)球

2、改错:

将改正后的尺寸标注在右边图上

第二章几何作图

◆知识结构框架:

 等分直线

等分圆周

基本作图技能圆弧连接

椭圆的画法

斜度与锥度

平面图形的画法

◆知识要点:

一、平行线等分线段

二、等分圆周

用圆规三等分、六等分圆周,作圆内接正五角星。

三、圆弧连接

1、概念:

用一圆弧光滑地连接相邻两线段(包括直线和圆弧)的作图方法称为圆弧连接。

2、实质:

是使连接弧与已知线段相切,已达到光滑连接的目的。

(1)找圆心—作图的关键

3、圆弧连接的作图步骤

(2)定切点—不可省略

(3)画连接弧—于两切点之间。

四、椭圆的画法

已知长短轴,用四心法画椭圆。

五、斜度与锥度

1、斜度:

(1)概念:

斜度是指一直线(或平面)对指一直线(或平面)的倾斜程度。

(2)标注方法:

斜度符号“∠”或“

”,应与实际斜度方向一致。

标注形式:

“∠1:

n或”或“

1:

n”。

(3)斜度的画法:

做辅助直角三角形。

2、锥度:

(1)概念:

锥度是指正圆锥底圆直径与锥高之比。

若是圆台,则为两底圆直径差与锥台高之比。

(2)标注方法:

锥度符号“

”或“

”,应与实际锥度方向一致。

标注形式:

1:

n”或“

1:

n”。

(3)锥度的画法:

做辅助等腰三角形。

六、平面图形的画法

1、尺寸分析:

(1)尺寸基准:

即标注尺寸的起点。

一般为多个箭头所指。

(2)尺寸分类:

平面图形中的尺寸,按其作用可分为两类:

定形尺寸和定位尺寸。

2、线段分析:

平面图形中的线段,按所给的尺寸齐全与否分为三类。

已知线段:

定位、定形尺寸齐全的线段。

中间线段:

有定形尺寸,但定位尺寸不全的线段。

连接线段:

只有定形尺寸,而无定位尺寸的线段。

3、平面图形的作图步骤:

画基准线→画已知线段→画中间线段→画连接线段。

◆巩固训练

§2–2线段等分法

一、将线段AB四等分

 

§2–3圆的等分法

一、作正六边形(外接圆Ф50)

 

二、作正五角星(外接圆Ф50)

 

§2–4圆弧连接

一、圆弧连接。

用给出的半径R,参照题中图形完成连接。

1、

2、

3、

4、

5、

§2–5椭圆的画法

一、用四心法画椭圆,已知长轴64mm,短轴38mm。

 

§2–6斜度和锥度

一、参照题中图形,作斜度并标注。

 

二、参照题中图形,作锥度并标注。

 

§2–7平面图形的画法

一、耳板

 

 

二、起重钩

 

第三章正投影与三视图

◆知识结构框架:

 

投影的概念

正投影法与三视图三视图的形成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点的空间位置

点的投影点的三面投影

两点位置比较

投影作图基础投影面的平行线

直线的投影投影面的垂直线

投影面的倾斜线

投影面的平行线

平面的投影投影面的垂直线

投影面的倾斜线

棱柱

平面体

棱锥

基本几何体及表面上的点圆柱

曲面体圆锥

圆球

◆知识要点

一、正投影与三视图

1、投影的概念:

灯光照在物体上,在墙面或地面上得到影子的现象称为投影。

2、投影的分类:

中心投影法:

投射线汇交于一点。

投影法分类正投影法:

投射线⊥投影面

平行投影法:

投射线互相平行。

斜投影法:

投射线∠投影面

绘制机械图样主要采用正投影法。

3、三视图的形成:

(1)设立三投影面体系:

正投影面、侧投影面、水平投影面。

(2)三视图的形成:

把物体放在三投影面体系中,按正投影的方法分别向三个投影面进行投影,即得到物体的正投影—主视图、侧投影—左视图和水平投影—俯视图。

(3)投影面的展开:

V面不动。

4、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主俯视图长对正、主左视图高平齐、俯左视图宽相等。

5、三视图的方位关系:

靠近主视图的一方是物体的后方。

二、点的投影

1、点的投影特性:

点的投影永远是点。

2、点的表示:

(1)空间点用大写字母表示,空间点的位置由三个坐标来确定:

(X,Y,Z)。

(2)投影点用相应的小写字母表示。

3、点的投影规律:

水平投影到Y轴的距离=正投影到Z轴的距离=X坐标

水平投影到X轴的距离=侧投影到Z轴的距离=Y坐标

正投影到X轴的距离=侧投影到Y轴的距离=Z坐标

4、两点的相对位置:

(1)由两点的坐标来判断:

X大者在左,小者在右;Y大者在前,小者在后;Z大者在上,小者在下。

(2)由投影判断。

注意:

当两点重影时,应将不可见的点用括号括起来。

三、直线的投影

1、直线对一个投影面的投影:

2、直线对一个投影面的位置有三种:

平行、垂直、倾斜。

不同的位置由不同的投影特性:

(1)平行时具有真实性,投影实长现。

(2)垂直是具有积聚性,投影聚一点。

(3)倾斜时具有收缩性,投影变短线。

3、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直线相对于投影面的位置可分为三种:

投影面的平行线、投影面的垂直线、一般位置直线。

(1)投影面的平行线:

∥一面,∠两面。

其投影特性为:

一斜两平。

(2)投影面的垂直线:

⊥一面,∥两面。

其投影特性为:

一点两垂。

(3)一般位置直线:

∠三面。

其投影特性为:

三斜线。

四、平面的投影

1、平面对一个投影面的投影:

2、对平面一个投影面的位置有三种:

平行、垂直、倾斜。

不同的位置由不同的投影特性:

(1)平行时具有真实性,投影实形现。

(2)垂直是具有积聚性,投影聚成线。

(3)倾斜时具有收缩性,投影面变小。

3、在三投影面体系中,平面相对于投影面的位置可分为三种:

投影面的平行面、投影面的垂直面、一般位置平面。

(1)投影面的平行面:

∥一面,⊥两面。

其投影特性为:

一面两线。

(2)投影面的平垂直面:

⊥一面,∠两面。

其投影特性为:

一线两面。

(3)一般位置平面:

∠三面。

其投影特性为:

三面。

五、基本几何体

平面立体:

表面均为平面。

如棱柱、棱锥。

1、基本几何体的分类:

曲面立体:

表面含有曲面。

如圆柱、圆锥、圆球等。

2、平面立体的投影特性:

(1)棱柱:

一面多边形,两面矩形。

表面上的点均可利用面的投影积聚性求得。

(2)棱锥:

三面三角形。

表面不具有积聚性时上面的点通过作辅助线求得。

3、曲面立体的投影特性:

(1)圆柱:

一面为圆,两全等的矩形。

圆柱表面上的点均可利用面的投影积聚性求得。

(2)圆锥:

一面为圆,两全等的三角形。

圆锥面上的点利用辅助线法或辅助平面法

(3)圆球:

三面都为圆。

圆锥面上的点利用

4、圆球的投影特性:

三个相等的圆。

球面上的点用辅助平面法求得。

5、基本体的尺寸标注。

◆巩固训练

§3–1投影法的概念§3–2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一、填空:

1、______投影法能真确表达物体形状,且度量性好,所以在工程上广泛应用。

2、三投影面体系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互相垂直的投影面构成的。

投影面展开时_________不动。

3、三视图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物体有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向的大小。

规定:

左右之间的距离为______、前后之间的距离为______、上下之间的距离为______。

5、三视图有影规律可归纳为主俯_________、主左_________、俯左_________。

6、物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个方位,靠近主视图的是物体的______。

7、三视图时,应先画反映____________的视图。

 

§3–3点的投影

一、按要求做点的投影

1、根据点的两面投影求第三面投影

2、根据点的坐标画投影图,并想象其空间位置。

(1)B(12,20,8)B点在_______

(2)C(15,0,20)C点在_______

(3)D(0,0,16)D点在_______

 

3、已知A点的投影,且B点在A点之后10,之上8,之右5,求B点的三面投影。

3、已知M(16,20,19),N点在其之后,之下10,之左5,求B点的三面投影。

 

§3–4直线的投影

一、已知线段两端点A(20,10,12),B(15,6,20)求AB的三面投影。

二、线两面投影完成第三面投影,并填空。

1、

AB与V面________,与H面________,与W面________,AB是________线,其实长是____mm。

2、

EF与V面________,与H面________,与W面________,

EF是________线,其实长是____mm。

3、

EF是_____________线,(有无)_____实长。

4、

AF是_________线,EF是________线。

二、知线段AB长20mm,平行于V面,与H面夹角30。

作出直线的三面投影。

§3–5平面的投影

一、已知ΔABC三个顶点为A(13,10,18),B(30,14,7),C(20,6,12),求作其三面投影。

二、根据平面两面投影,完成第三面投影,并填空。

1、

该平面与V面______,与H面______,与W______,

该平面是_______面。

2、

该平面是_______面,_______面投影反映实形。

3、

该平面与V面________,与H面________,与W________,

该平面是_______面。

 

4、

该平面是_______面,_______面投影具有积聚性。

5、

该平面与V面________,与H面________,与W________,该平面是_______面。

三、注出平面M、N和直线AB、AC的三面投影,并根据它们对投影面的位置填空。

 

§3-6基本几何体

一、根据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及表面上的点投影,并标注尺寸。

1、六棱柱

2、三棱柱

 

3、三棱锥

4、四棱台

5、圆柱

6、半圆柱

7、圆锥

8、锥台

9、球

 

10、球

11、半球

 

第四章轴测图

◆知识结构框架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平面体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轴测图曲面体轴测图

平面体斜二测

斜二轴测图

曲面体斜二测

◆知识要点

一、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1、轴测图的概念:

把物体连同直角坐标系一起,向不平行于任一坐标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影到某一单个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成为轴测投影土图,简称轴测图,也就是立体图。

2、名词解释:

(1)轴测投影面:

画轴测投影的平面。

(2)轴测轴:

空间直角坐标轴在轴测投影面中的投影称轴测投影轴,简称轴测轴。

(3)轴间角:

两根轴测轴之间的夹角称为轴间角。

(4)轴向伸缩系数:

轴测轴的单位长度与相应直角坐标轴的单位长度的比值称为轴向伸缩系数。

X、Y、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分别为p1,q1,r1表示。

3、轴测图的基本性质

(1)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轴测投影中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不平行于轴测投影面的平面图形,在轴测图上变成原图形的类似形。

4、轴测图的分类:

轴测图可分为正等轴测图和斜二轴测图两大类。

二、正等轴测图

1、正等轴测图特征:

(1)轴间角均为120°

(2)轴向伸缩系数相等:

p=q=r≈1。

2、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三、斜二轴测图

1、斜二轴测图特征:

(1)轴间角:

∠x1o1z1=90°(正面反映实形);∠x1o1y1=∠y1o1z=135°o1z1铅直放置。

(2)轴向伸缩系数:

p=r=1,q=0.5,既y方向尺寸减半绘制.

2、斜二轴测图的画法。

◆巩固训练

一、根据视图画正等轴测图

1、凸块

 

 

2、楔块

 

3、圆柱

 

4、圆角

 

二、根据视图画斜二轴测图

1、凸块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