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期中测试题.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32876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期中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期中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期中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期中测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期中测试题.doc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期中测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期中测试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期中测试题.doc

苏屯中学八年级(下)思想品德期中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3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下列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是()

A、华侨B、美籍华人

C、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正在监狱服刑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

2、对公民的劳动权我国《宪法》是这样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这一规定表明()

①在我国,权利就是义务,义务就是权利②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

③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的④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A、①②B、③④C、②④

3、某市辖区的一段长江大堤发生崩岸险情,十分危急。

市防汛指挥部要求某镇人民武装部立即组织1000名突击队员支援抢险。

基干民兵张某接到紧急通知后,却以“要干自家活”为由,拒绝参加抢险突击队,在群众中造成极坏影响。

张某在紧急关头拒不履行义务,受到了法律制裁。

这一案例表明()

①每个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自觉履行义务②公民,自觉履行义务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表现③拒不履行法定义务就要受到法律制裁④享受权利是自己的事,履行义务是别人的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

4、“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下列违背这项法律规定的行为是()

A、警察李某在身受重伤的情况下奋起反抗,将正在持刀抢劫的劫匪击毙

B、张某不是回族人,但在某饭店吃饭时仍要求服务员不上有猪肉的饭菜

C、住校生周某的钱物被同寝室的王某偷去后,周某伙同几位同学将王某打伤并夺回被偷钱物

5、《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国家分裂法》颁布后,思想品德老师引导同学探究该法与宪法的关系。

你的观点是

A、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所以依据宪法制定该法

B、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所以宪法包含该法

C、该法与宪法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6、朱秦同学在课堂上违反纪律,受到班长余威同学的批评,心存不满,就在同学中捏造说余威曾在新华书店盗窃书籍。

朱秦同学的这一行为()

A、是违法的,侵犯了余威同学的名誉权B、不道德,但不违法

C、虽然违法,但小事一桩

7、某校一班主任想组织一次“民主测评会”,由学生不记名投票在全班选出“最不受欢迎的学生”三名。

若你是该班一员,你依法应该()

A、按班主任的要求认真填写选票

B、在选票上写上那些自己不喜欢的同学的名字

C、劝阻班主任的做法,因为它有损学生的人格尊严

8、高考结束后,刘某迟迟未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来才得知张某冒名顶替自己上了大学。

刘某愤然将张某告上法庭,因为张某侵犯了他的()

①受教育权②姓名权③荣誉权④肖像权⑤隐私权

A、①③B、②④C、①②

9、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一些属于不宜公开或不愿公开且不妨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个人私事,如随意披露他人的私事,就侵犯了公民的()

A、名誉权B、荣誉权D、隐私权

10、公民受到非法侵害时,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A、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B、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C、弘扬中华民族的美德,宽容忍让

二、非选择题(30分)

11、材料一:

某市在近30个政府部门和相关行业开展了“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万人评议活动。

很多单位都在显著位置设置了“万人评议箱”,广泛收集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

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此项民主评议活动。

材料二:

有人认为,“参加这次评议活动,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这是我的权利和自由。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市民参加万人评议活动,是行使了法律规定的什么权利?

(2分)

(2)你认为材料二的观点正确吗?

请说明理由。

(3分)

(3)我们应如何加强公民意识,做一个具有法制观念的好公民?

(4分)

12、材料一:

据报载,77岁的陕北老汉常某因《乡镇论坛》杂志社未经同意擅自刊登他的照片,在北京提起诉讼,结果获得了部分赔偿。

材料二:

李某和冯某是门对门的邻居,平时两人关系不太和睦。

李某为了报复,捏造事实并张贴大字报,致使冯某名誉受损。

据此,冯某把李某告上法院,法院一审判决李某向冯某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

 

(1)上述材料一、材料二中公民的什么权利受到侵害?

(2分)

 

(2)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4分)

13、刘大军,某校九年级学生,对起绰号侮辱他的丁小明一直耿耿于怀。

2006年2月27日,刘大军想去游戏厅玩,但没有钱,便向丁小明索要,遭到拒绝。

于是,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殴打了丁小明,致其重伤。

(本案例中的人物均为化名。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刘大军侵犯了丁小明的什么权利?

(2分)

 

(2)张同学对丁小明的看法正确吗?

为什么?

(3分)

 

(3)你能从王老师的话中获得哪些启示?

(4分)

14、一天,来老师将李谓叫到办公室,拿出一封已经撕开的信问:

“李谓,告诉老师,张萍是谁?

她为什么总写信给你?

”看到已经撕开的信,李谓十分吃惊:

“老师,你怎么拆我的信?

”来老师回答:

“我还不是为你好!

现在学习这么紧张,你可不能分心呀!

 

(1)请对来老师的言行给予评价。

(3分)

 

(2)请你为李谓想想办法,他该怎么办?

(3分)

 

参考答案

11、

(1)监督权和批评建议权。

(2)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但是,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

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不得利用言论自由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否则要负法律责任。

(3)我们要增强公民意识,学会正确行使权利。

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不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以合法方式行使。

12、

(1)肖像权、名誉权。

(2)要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律己,尊重他人的权利;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时,要敢于运用法律武器来追究侵权人的责任,以讨还公道。

13、

(1)刘大军侵犯了丁小明的生命健康权。

(2)张同学的看法是错误的,丁小明给同学起绰号是侵犯他人姓名权和名誉权的违法行为,是错误的;在遇到敲诈的时候也不应该像张同学说的给钱就没事了,因为这样做会助长不法行为。

(3)王老师的话告诉我们,平时我们就要注意约束自己,要遵纪守法,“勿以恶小而为之”,否则,很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14、

(1)来老师虽然是出于好心,但他的行为侵害了李谓同学的隐私权、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是违法行为。

(2)李谓可以找老师交流沟通,向来老师指出其行为的违法性。

同时,也向老师说明,这是同学间正常的交往,不会影响学习,请老师放心。

(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