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献学试题汇总Word格式.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43288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文献学试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古典文献学试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古典文献学试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古典文献学试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古典文献学试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古典文献学试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古典文献学试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古典文献学试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古典文献学试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古典文献学试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古典文献学试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古典文献学试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古典文献学试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古典文献学试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古典文献学试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古典文献学试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古典文献学试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典文献学试题汇总Word格式.docx

《古典文献学试题汇总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文献学试题汇总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典文献学试题汇总Word格式.docx

故樊於期逃之燕,借荆轲首以奉丹事;

王奢去齐之,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

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齐、而故于燕、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慕义无穷也。

是以不信于天下,为燕尾生;

白圭战亡六城,为取。

四、文献翻译(每题10分,计20分)1,夫为人主而身察百官,则日不足,力不给。

且上用目,则下饰观;

上用耳,则下饰声;

上用虑,则下繁辞。

先王以三者为不足,故舍己能而因法数,审赏罚。

先王之所守要,故法省而不侵。

独制四海之,聪智不得用其诈,险躁不得关其佞,奸邪无所依。

远在千里外,不敢易其辞;

势在郎中,不敢蔽善饰非;

朝廷群下,直凑单微,不敢相逾越。

故治不足而日有馀,上之任势使然之。

(《非子·

有度》)

译:

做君主的亲自考察百官,就会时间不够,精力不足。

而且君主用眼睛看,臣子就修饰外表;

君主用耳朵听,臣子就修饰言辞;

君主用脑子想,臣子就夸夸其谈。

先王认为这三种器官不够,所以放弃自己的才能而依赖法术,严明赏罚。

先王掌握着关键,所以法令简明而君权不受侵害。

独自控制四海之,聪明多智的人不能使用欺诈手段,阴险浮躁的人不能使用花言巧语,奸邪的人就没有什么可依赖。

臣子远在千里之外,不敢改变说辞;

地位处在郎中,不敢隐善饰非;

朝廷的群臣,集中的或单独的,不敢相互逾越职守。

所以政事不多而时间有余,是君主运用权势所得来的。

2,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

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

惜哉,惜哉!

独有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

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何必上古。

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

传曰“法后王”,何也?

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议卑而易行也。

(《史记·

六国年表序》)

国已经统一天下,就焚烧《诗》、《书》,而各国国史被烧得更厉害,因为书中有讽刺讥笑国的地方。

《诗》、《书》之所以重新流传于世,是因为收藏的人家很多,而各国国史专门收藏在周王室,因此一下子就全毁灭了。

可惜呀!

如今只有《纪》传下来,又不写明日月,容简略也不完整。

但是战国关于变通和应急的对策也有大量可以采用的,为什么非上古不可呢?

国夺取天下暴行很多,但能随着时代的不同而相应调整对策,建树的功业非常巨大。

传世的典籍强调说:

“效法后王。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后王距离自己近,当代民俗的变化也和后王那个时期差不多,道理讲起来浅显明白,容易推行。

试题二

1,1983年颁布的中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规定“文献”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中国大百科全书》则界定“文献”为“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

2,始皇三十四年的焚书事件对先文献的流传产生了很大的破坏。

3,东汉晚期,经学大家玄遍注群经,对文献整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4,明代官方编纂了一部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类书,即永乐大典。

5,清代考据学的鼎盛时期为乾嘉时期,有惠栋为代表的吴派,戴震为代表的皖派和汪中、焦循为代表的学派等。

6,近现代学者中,被称为“甲骨四大家”的是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和董作宾。

7,我国文献传抄的历史大致经历了由甲骨时代到金石时代、竹木(简牍)时代、缣帛时代、纸(纸质)时代再到当今电子时代。

8,古代集部文献的主要类型可分为总集和别集两大类。

9,我国古代目录分类主要有四分法和六分法,《汉书·

艺文志》继承《七略》,采用的是六分法,四分式确立的标志是《隋书·

经籍志》。

10,严复于《天演论》“译例言”中称译事有三难:

信、达、雅。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计20分)

1,类书——类书为古代分类式资料汇编的工具书,多采辑文献中有关典故史实、名物制度、诗文词语等方面资料,分门别类编排,每一门类下又可分若干子目,供读书写作时查阅、征引。

类书搜集资料广泛,容丰富,被成为中国古代之百科全书。

古代类书还可为科举考试之参考资料。

2,善本——善本即珍贵难得的古籍刻本、写本,其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或某一方面的特殊价值。

原本或接近原本的版本属于善本,经过名家精校的版本均可视为善本。

3,讹、脱、衍、倒——讹也称误,为文献中最常见的错误现象。

文献在传抄或刻印过程中脱漏一字或数字称为脱文,也称夺文或阙文。

原稿所无而传抄或出版过程中误增的文字称为衍文,亦称衍字、羡字。

倒指文献在流传过程中产生文字前后次序颠倒错乱的现象。

4,伪书——文献学上的伪书是指那些作者不真、年代不实以及容造假的古典文献。

5,理校——即推理式校勘,是校勘的重要的补充方法。

当文献材料存在明显错误,而又缺乏足够资料可供比勘时,可采用推理之法加以合理改正。

三、文献标点(每题10分,计20分)1,十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争长薛侯曰我先封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公使羽父请于薛侯曰君与滕君辱在寡人周谚有之曰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君若辱贶寡人则愿以滕君为请(《左传·

隐公十一年》)

答:

十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争长。

薛侯曰:

“我先封。

”滕侯曰:

“我,周之卜正也。

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

”公使羽父请于薛侯曰:

“君与滕君辱在寡人。

周谚有之曰:

?

山有木,工则度之;

宾有礼,主则择之。

周之宗盟,异姓为后。

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

君若辱贶寡人,则愿以滕君为请。

”2,洪八政一曰食二曰货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鱼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兴自神农之世斫木为耜煣

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而食足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而货通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汉书·

食货志》)

《洪》八政,一曰食,二曰货。

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鱼、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

二者,生民之本,兴自神农之世。

“斫木为耜煣木为耒,耒

耨之利以教天下”,而食足;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而货通。

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

四、文献翻译(每题10分,计20分)1,孟子曰:

“规矩,方员之至也;

圣人,人伦之至也。

欲为君,尽君道;

欲为臣,尽臣道。

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

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

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

孔子曰:

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

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

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

幽?

、?

厉?

,虽孝子慈,百世不能改也。

”(《孟子·

离娄上》)

孟子说:

“圆规和曲尺是方圆的标准,圣人则是做人的标准。

作为君主,就要尽君主之道;

作为臣子,就要尽臣子之道。

二者只要效法尧和舜便行了。

不用舜服事尧的态度来服事君主,便是对君主不恭敬;

不用尧治理百姓的方法来治理百姓,便是残害百姓。

孔子说:

治理国家方法只有两种:

行仁政与不行仁政罢了。

暴虐百姓太过,就会身死国灭;

不太过,也会身危国弱,死后被谥为?

即便他有孝子慈,经过一百代也是更改不了的。

2,十三年,晋惠公病,有数子。

太子圉曰:

“吾母家在梁,梁今灭之,我外轻于而无援于国。

君即不起,病大夫轻,更立他公子。

”乃谋与其妻俱亡归。

女曰:

“子一国太子,辱在此。

使婢子侍,以固子之心。

子亡矣,我不从子,亦不敢言。

”子圉遂亡归晋。

十四年九月,惠公卒,太子圉立,是为怀公。

晋世家》)

十三年,晋惠公生病了,他有几个儿子。

太子圉说:

“我母亲家在梁国,今天梁被国灭亡,我在国外被轻视,在国又无援助。

我的父亲病重卧床不起,我担心晋国大夫看不起我,请改立其他公子为太子。

”于是太子圉与妻子商量一起逃回去。

国的女子说:

“您是一国的太子,在此受辱。

国让我服侍您,为的是稳住您的心。

您逃跑吧,我不拖累你,也不敢声出去。

”太子圉于是跑回晋国。

十四年九月,晋惠公去世,太子圉即位,这就是怀公。

试题三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1,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著作是鹗的《铁云藏龟》。

2,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是南朝萧统主编的《文选》。

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类书是丕组织人编纂的皇览。

4,古籍校勘的主要方法有对校、本校、理校、他校。

5,西汉歆撰成的目录学著作是《七略》,南宋振的目录学著作是《直斋书录解题》。

6,古人读书首先要对语句如何停顿做出判断,这项工作称为断句。

7,常用工具书中,字典以讲解字形为主,词典以训释字义、词义为主。

8,古代版本主要有刻本和写本两种。

9,古代避讳分官讳和私讳两种,而以前者为严格和普遍。

10,敦煌学研究大致分为三大部分:

敦煌文献、敦煌史地和敦煌艺术。

11,中国古典目录学著作的颠峰之作当为清代纪昀(总主编)等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12,四分法中,一般不便归入其他三类的文献均归入子部。

1,别集——别集为搜集一个作家全部或部分作品之著作。

向整理群书已有别集,当时有集之实而无集之名。

东汉以后,别集渐多,其名称亦繁多。

2,政书——政书是专门记载各类典章制度的工具书。

3,十通——唐杜佑所撰的《通典》;

南宋樵的《通志》;

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

乾隆年间编撰《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清续文献通考》。

4,影印本——影印本指采用照像制版等工艺使原书或原稿得以再现的复制本。

有石印本、胶印本等。

影印本能保持文献原貌,出版成本相对亦较低。

但影印本的价值主要依赖其所依据的原本价值。

5、蝴蝶装——简称“蝶装”,从唐五代开始出现,宋元时期流行。

方法是将雕版印刷的每版叶,从版心中缝线反折,有字的一面向里,对齐,然后逐叶用浆糊把中缝线一边粘连在用以作书面的厚纸上,阅读的时候,字对字的两面展开就像蝴蝶的双翅一样,因此叫“蝴蝶装”。

三、简述题(每题10分,计20分)1,试简要说明丛书和类书的区别。

类书是从群书中零散摘抄资料分类编排,而丛书则是汇编各种独立完整的单本书为一套出版物,其单本书仍然保持完整或相对完整,不似类书那样被分拆成片断2,试简要介绍古籍校勘的主要方法。

传统的校雠方法有四种,即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

这四种校雠方法,是史学家垣总结前人和自己的校雠经验概括出来的,得到校雠学界的公认,被称作“四种基本校法”。

试题四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1,古典文献学最主要包括_目录;

版本;

校勘三方面容。

2,西汉大历史家司马迁著《史记》时,采取“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殊语”之作法,对古典文献进行考辨整理。

3,东汉著名学者许慎著有五经异义和《说文解字》,世称“五经无双许叔重”。

4,唐太宗命孔颖达等撰_五经正义为唐代最重要的儒家文献整理著作。

5,北宋著名的金石考据学家有欧阳修、明诚等人,其中前者著有《集古录》十卷。

6,清代章学诚的_文史通义为唐代知几的史通之后又一部史学理论名著。

7,古籍纸书装帧样式中,借鉴外来成果的为梵夹装,优点最多而缺点最少的为线装。

8,古书序、跋的主要区分一般在于序在前而跋在后。

9,佚书一般分为三种情况,即全佚之书_、_缺佚之书和散佚之书。

10,20世纪90年代,博物馆从文物市场购得一批楚简,经整理,其中包括著名的_诗论(孔子诗论),对《诗经》研究极具价值。

11,清代辑佚大家中,辑录《全上古三代汉三国六朝文》者为严可均。

12,敦煌遗书中,发现有失传已千年的唐末诗人韦庄的著名长篇叙事诗_妇吟,使文学史上一千年悬案得以圆满解决。

1,总集——总集是汇合两人以上作品的合集,它可以为一个朝代或多个朝代作品,可以是一种文体或多种文体,可以为作家全部作品或部分作品。

一般以诗、文或诗文合集为多。

2,巾箱本——巾箱本指那些版式较小、便于携带的本子。

3,丛书——丛书即搜集两种以上的文献,按照一定理念与体例编校,冠以总名,以统一的版式和装帧印行的文献类型。

4,反切——用两个字合注另一个字的读音,取前一个字声母和后一个字韵母及声调,拼成被注音之字。

此法注音即反切法。

因古今字音变化,有时用现在的读音来拼读,并不能得出正确的读音。

5,马王堆帛书——1973年马王堆3号西汉墓出土的简帛文献,约29件12万字,主要有《老子》甲乙本、《黄帝经》、《周易》、《战国纵横家书》等。

试题五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1,现存宋代著名私人藏书目录主要有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_、遂初堂书目三家。

2,“草”“傳”“顏”“張”的四角是4440;

2324;

0128;

1123

3,纸质文献的版本按其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

写本和刻本。

4,纸质文献装帧的形式先后有卷轴装;

旋风装;

梵夹装;

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

5,字句的校勘中常见的错误有误字;

衍字;

脱文;

倒文。

6,古籍中常出现的词句前后倒置现象称为倒文,又称乙文

7,除了解释词义之外,再以分章析句的方式串讲经文大意的注释方式称之为_章句_。

8,“六分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方法,它创始于七略。

1,叙录——叙录(或称书录解题、提要等)列于书名之后,用以揭示图书的容主旨、价值得失,介绍作者生平事迹。

学术源流,以及该书的版本、校勘、流传情况等。

叙录为古代图书目录中最重要的结构部分,是古代目录学具有学术性和指示读书治学作用的具体表现之一。

2,蝴蝶装——蝴蝶装简称蝶装,是将每印好的书叶以版心为中缝线,以印字的一面为准,上下两个半版字对字地折齐。

然后集数叶为一叠,以折边居右戳齐成为脊,而后再在书脊处用浆糊或其他粘连剂逐叶彼此粘连。

再预备一比书叶略长的硬浆湖的书脊上,作为前后封面,也叫书衣。

最后再把上下左三边余幅剪齐,一册蝴蝶装的书就算装帧完了。

这种装帧形式,打开时版心好像蝴蝶身躯居中,书叶恰似蝴蝶的两翼向两边开,看去仿佛蝴蝶展翅飞翔,故称蝴蝶装。

3,对校——对校就是将某一文献的不同版本进行对比,从而发现并改正书面材料错误的方法。

首先选择一种版本作为底本,再用其他版本逐字逐句比较,把各本异同记录下来。

4,辑证——即辑证性辑佚。

校勘至精、注释至深即是考证。

古今辑佚为辑证性者少见,其需学识广博、造诣较深。

5,敦煌变文——清朝末年,在敦煌石室里发现了一批唐、五代的俗文学写卷,学者泛称之为“变文”,变,有改编,改写的意思。

三、简述题(每题10分,计20分)1,试简述总集和别集的关系。

总集可以是几种别集的汇编,有时也为别集的编纂提供了重要的文献依据。

唐以前别集的宋刊本基本失传,元刊本有少量流传,多数则为明清以来翻刻本。

因翻刻而出现讹、脱、衍、倒等文体较多,选择善本、精校本可减少讹误。

别集数量多,价值大。

其收录一个作家全部或部分作品,为研究作家生平、背景、思想等的主要依据。

反之,别集也是总集、丛书等编纂的基础。

2,试简述版本鉴别的基本方法。

要点:

依据版本形式进行鉴别;

依据书籍容进行鉴别;

依据前人成果进行鉴别。

试题六

1,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对象即古典文献,指1919年以前产生的文献,基本以文言文和繁体(字)书写的文献。

2,《国语?

鲁语》:

“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大师,以《那》为首。

3,隋唐之交的学者陆德明的经典释文采录汉六朝以来230多家有关儒家经典之古注、旧注音义,在校勘和训诂方面成就极高。

4,北宋初年宋太宗命昉等人编纂有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册府元龟》等大型类书。

5,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

6,电子载体的特点:

一是无形,二是容量大。

7,单行文献,指单独印行的一个或几个作家的一种作品或著作,又称单行本。

8,之洞书目答问为近代目录名作。

9,清叶德辉《书林清话》卷一:

“雕版谓之板,藏本谓之本。

藏本者,官私所藏,未雕之善本也。

自雕版盛行,于是版本二字合为一名。

10,将某种文献的上下文进行对比,找出其容上与文字上的异同,从而确定与改正其错误的方法,即本校。

11,明胡应麟四部正讹堪称辨伪成熟的标志性著作。

清代是辨伪理性化、规模化的发展时期。

际恒古今伪书考_、万斯同群书疑辨、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均为胡应麟之后的辨伪专著。

12,金石文献包括金文文献和石刻文献两部分。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计20分)

1,甲骨文——甲骨:

龟甲、兽骨的合称。

甲为龟甲的腹板;

骨为牛肩胛骨或胫骨(也包括猪、羊肩胛骨)。

甲骨文为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古典文献与系统文字。

其容为记载殷商时代王室占卜及其相关记事。

因其最初出土于殷墟(今西北小屯村),又称“殷墟书契”或“殷墟卜辞”。

2,通典——唐杜佑在最早的政书、唐秩的《政典》基础上,扩充为《通典》。

为重要之典章制度史著,列“十通”之首。

3定本——书籍经过校勘,分别异同,判断是非,然后将自己认为正确的文字记录下来,即成定本。

凡重新整理编排的文献常采用定本形式。

4,考信录——清述之辨伪名著。

但也同样迷信儒家经典,无法真正实事,以至有自相矛盾之处。

5,集解——集解种类有二,名同实异。

一如杜预《春秋经传集解》,略同于玄《毛诗笺》。

一如何晏《论语集解》,聚集孔安国、包咸、马融、玄、王肃等诸家解说。

孔颖达在疏解杜预《春秋经传集解?

序》时曰:

“杜言集解,谓聚集经传,为之作解;

何晏论语集解,乃聚集诸家义理,以解论语,言同而意异也。

”后世集解多为何晏《论语集解》体例。

而后世集注、集传、集说、集释均由此发展而来。

三、简述题(每小题10分,计20分)1,试简述一书目录与群书目录的区别。

一书目录即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书的篇名和该书各篇叙录(或只有篇名没有叙录)。

一书目录多是一书的组成部分,附本书以行。

古人多撰成全书然后编定目录,故目录通例在全书之末。

群书目录为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图书的书名和叙录(也有无叙录者)。

它产生于我国图书、目录事业正式兴起的西汉时期。

成帝时,向校定群书,作《别录》,后歆作《七略》,均是群书目录的例。

群书目录因著录众多文献,比一书目录作用与意义更大,其编排、著录也往往复杂和艰难。

因之群书目录为目录学研究之主要对象

2.试简述判别善本不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