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第三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3027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1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第三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高二第三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高二第三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高二第三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高二第三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学年高二第三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学年高二第三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学年高二第三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学年高二第三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学年高二第三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学年高二第三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学年高二第三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学年高二第三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学年高二第三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学年高二第三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学年高二第三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学年高二第三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学年高二第三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第三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学年高二第三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第三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二第三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学年高二第三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三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

(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每题1.5分,共60分)

1.有关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B.剧烈运动后,乳酸在血浆中含量先增加后减少

C.人喝醋后,血浆中的pH明显下降

D.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

2.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后者随前者变化的情况与下图走势相符的是(横轴代表前者,纵轴代表后者)()

A.饮水量——抗利尿激素

B.HIV浓度——T细胞数量

C.胰岛素浓度——血糖浓度

D.促性腺激素浓度——性激素浓度

3.下列关于激素与作用的靶细胞及其功能相对应的一组是()

A

胰高血糖素

骨骼肌细胞

促进肌糖原分解为葡萄糖

B

甲状腺激素

神经细胞

提高神经细胞的兴奋性

C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甲状腺细胞

促进甲状腺的发育和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D

生长素

垂体细胞

促进细胞伸长生长

4.科学家研究胚芽鞘向光弯曲现象,逐渐揭示了发生这种应激反应的一系列因果相关事件,下列按因果相关事件顺序排列的是()

a.胚芽鞘尖端合成生长素b.胚芽鞘尖端感受刺激c.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d.生长素在背光侧分布较多e.背光侧细胞生长较快f.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尖端

ABCD

5.假设下图中两个含生长素(IAA)的琼脂块和两个胚芽鞘尖端所产生的生长素含量相同,则一段时间后对a、b、c、d、e、f、g空白琼脂块中的含生长素量的分析正确的是()

6.研究人员只以某种植物种子饲喂三只年龄、生理状态相同的同种实验鼠,一个月之后,测定实验鼠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结果甲状腺激素仅为对照鼠的一半,促甲状腺激素却比对照鼠多。

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过多能促使甲状腺增生

B.该植物种子中可能缺乏碘元素,影响实验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C.实验鼠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比对照鼠少

D.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7.胰液分泌的调节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右图为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正常情况下,咀嚼食物引起胰液分泌是非条件反射

B.食物进入胃内后只可以通过神经调节引起胰液分泌

C.激素B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

D.激素A和激素B是通过血液循环途径到达胰腺的

8.血糖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右图是血糖调控模式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低血糖状态时,通过①→②→③使血糖恢复正常,其主要原因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

B.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的原因是胰岛A细胞受损

C.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共同参与血糖调节,两者相互协同共同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

D.人体细胞膜上若缺乏胰岛素受体,可能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9.下列有关艾滋病及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叙述,正确的是()

A.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B.艾滋病人群中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与健康人相比没有差异

C.HIV主要通过感染人体B淋巴细胞,从而影响体液免疫

D.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

10.右图表示人体免疫反应的某些过程,对a、b、c、d四种细胞的判断,正确的是()

A.a细胞具有识别特定抗原的能力

B.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

C.c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D.d细胞可以直接清除抗原

11.线虫分泌的一种蛋白质能特异性识别并结合体内凋亡细胞表面的磷脂酰丝氨酸,同时该蛋白质也识别并结合吞噬细胞表面受体蛋白CED-1,从而促进了吞噬细胞识别、摄取、消化和清除凋亡细胞。

该蛋白质属于一种()

A.抗体B.载体C.酶D.信号分子

12.下图表示细胞之间两种不同的信息交流方式,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方式①中的化学物质肯定是激素

B.神经元之间通过方式①传递信息

C.图中的化学物质均不可能代表淋巴因子

D.血糖调节过程中存在①②两种方式

13.⑴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称为溶血性贫血;⑵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否导致严重发病;⑶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

它们依次属于:

①过敏反应②自身免疫病③免疫缺陷病

A.②③①B.①③②

C.①②③D.③①②

14.右图为某患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试判断注射的药品最可能是()

A.胰岛素B.胰高血糖素

C.雄性激素D.抗利尿激素

时间

接种乙

肝疫苗

接种方式

出生时

第一次

肌肉注射

出生1个月

第二次

肌肉注射

出生6个月

第三次

肌肉注射

15.下表为我国对初生婴儿预防乙型肝炎的免疫计划。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初次注射疫苗后,参与识别抗原的是T细胞和记忆细胞等

B.病原体易发生变异,会使抗体失效,所以要多次注射

C.多次接种疫苗有助于提高人体内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数量

D.接种三次后不能产生抗体说明婴儿一定具有先天性免疫缺陷

16.如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刺激a处,b、c处同时产生兴奋或抑制

B.刺激b处,不会引起a、c处发生电位变化

C.刺激c处,a、b处都会产生兴奋或抑制

D.刺激a处,会导致b处连续兴奋或抑制

17.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丁区域发生K+外流和Na+内流

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

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

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18.如图为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示意图,①~⑤表示有关激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处于寒冷环境中,①②③④均增加

B.反射弧的效应器中有肾上腺而没有骨骼肌

C.可以作为下丘脑分泌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有:

肾上腺和甲状腺

D.⑤的释放量与皮肤的功能无关,与渗透压有关

19.小明正在参加高中英语考试(含听力),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

①下丘脑②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③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④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⑤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⑤

20.在一简单反射弧中,只有感觉神经元A和运动神经元B,则当A接受刺激后,兴奋的传导方向是(  )

A.A的树突→B的轴突   B.B的轴突→A的轴突

C.B的轴突→A的胞体D.A的轴突→B的树突

21.下列四个图中,能正确反映生长素浓度与芽位置关系的是(侧芽1、侧芽2、侧芽3分别表示距顶芽的距离由近到远)

22.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的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肯定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B.调查遗传病发病率,选择在有患者的家族中进行

C.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打开电灯

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23.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是指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总量。

有学者以“生产力假说”来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原因,认为是高生产力造成高的物种丰富度。

研究者在某山区研究发现,其生产力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且海拔高度与物种丰富度关系如图所示。

由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力最高的地区是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地区

B.海拔1000m处物种丰富度低而生产力高

C.高海拔地区的生产力比低海拔地区的高

D.此研究结果支持“生产力假说”

24.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到达森林阶段时,群落中还能找到苔藓阶段、灌木阶段的植物种群

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C.草本阶段各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25.如图为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中曲线变化的事实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B.图中的食物链为:

乙→丙→甲

C.D点丙种群繁殖速度最快,E点种内斗争最激烈

D.若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则图中曲线的振幅缩小,周期缩短

26.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③植物都是生产者④动物都是消费者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

A.②B.②③C.③④D.②⑤

27.甲、乙两种群在同一环境中培养,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种群表现为“S”型增长

B.甲种群的竞争能力始终强于乙种群

C.在a点时,甲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乙种群的竞争能力增加

D.b点时,乙种群消失,因此甲种群的环境阻力为零

28.如图表示某孤岛上存在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种群个体数量变化,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种群①为捕食者,种群②为被捕食者

B.种群①的营养级比种群②的营养级高

C.种群②所含的能量比种群①所含的能量高

D.种群②的数量随种群①的数量减少而减少

29.为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某同学用1000mL的锥形瓶作为培养容器,棉塞封口,装入200mL培养液,接种酵母菌后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培养过程中()

A.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不同时间取样后显微镜视野中酵母菌细胞数量不断增加

B.一段时间内酵母菌呈“J”型增长

C.氧气的消耗量等于二氧化碳的产生量

D.可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出培养原液稀释后进行计数

30.如图是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其中与图示不相符的是

()

 

 

31.如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

对该图分析不合理的是()

A.能量流动是伴随着物质利用而进行的

B.图中甲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即第二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

C.该图不够完善,缺少甲中因呼吸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

D.乙比甲的能量少的原因是甲的遗体、残骸中能量被分解者利用而未传递下去

32.如图为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的限制因素图解,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影响植物固定太阳能的因素只有光、温度、CO2、矿质营养

B.在晴朗夏天的中午,CO2浓度是某些植物固定太阳能的限制因素

C.通过取食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只有净生产量的10%~20%

D.图中的“营养”是指落叶和枯枝中能被植物再利用的有机营养

33.某草原生态系统一条食物链A→B→C中,各种群对能量的同化、利用、传递等数量关系如下表。

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50000百万千焦,但其中149875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被生产者固定。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单位:

百万千焦)()

种群

同化量

净同化量

呼吸消耗

传递给分解者

传递给下一营养级

未被利用的能量

A

65.5

3.0

15.0

41.5

B

14.0

5

0.5

2

2.5

C

2

0.6

1.4

微量(不计)

A.种群A的净同化量为125百万千焦

B.能量从B到C的传递效率为14.2%

C.种群A、B、C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D.种群B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种群C对其进行捕食的结果

34.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hm2(1hm2=10000m2

),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

雄性个体数

初捕

50

50

28

22

重捕

50

10

32

18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

B.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

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

35.若某一经济鱼类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4来自草食鱼类,1/4来自以草食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一条长到4kg的鱼需消耗海洋植物至多(  )

A.1120kgB.6440kg

C.2240kgD.1220kg

36.如图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用该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则丁为微生物

B.若用该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则丙处于最高营养级

C.若丁为沼气池,沼渣、沼液作为甲的肥料,使能量循环利用

D.若乙为初级消费者,则乙种群的有机物总量比甲的少

37.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图乙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变化曲线;图丙为λ(λ是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请分析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只有一条食物链,生物B处于最高营养级

B.图乙所代表的种群数量在t2时达到最大值

C.图丙中种群在c~d年,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D.图乙中t1~t2与图丙a~b时期种群都是衰退型

38.某水域有A、B、C、D、E五种生物,它们体内的DDT浓度见表,由此可知,这五种生物之间构成的食物链是(  )

种群

A

B

C

D

E

DDT浓度(ppm)

0.005

2.0

1.5

25.5

0.04

39.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D为大气,a~d代表发生在生物体内的生理作用,A、B、C代表生态系统的不同生物。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a过程太阳能便进入了生物群落

B.在这个生态系统的不同生物中,C所含的能量最多

C.b、c、d过程将CO2释放到大气中

D.此图中包含了该生态系统的全部成分

40.下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可表示火灾后森林进行的演替

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

C.甲中①②两处的物种组成相同

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0分)

41.(每空1分,共8分)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这种脑内分泌物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感,将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也与上瘾有关。

可卡因是一种微细、白色结晶粉状生物碱,具有麻醉感觉神经末梢和阻断神经传导的作用。

如图为可卡因对人脑部神经冲动的传递干扰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结构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它将多巴胺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称_____________。

这体现了生物膜具有_________的结构特点。

(2)“瘾君子”吸食毒品可卡因后,可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____________,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表现出情绪高涨、好动、健谈、冲动、体温升高、产生幻觉等现象,此时吸食者体内_____________激素的含量增多。

(3)结构②能与多巴胺特异性结合,使其所在细胞膜产生兴奋,则细胞膜外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电位,结构②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

(4)兴奋在细胞A与细胞B之间的传递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每空2分,共12分)下图甲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

图乙虚线方框内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雪兔和狼之间有明显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假如北极狐的食物1/2来自雷鸟,1/8来自植物,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北极狐种群增加的能量为80kJ,若不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则植物增加的能量是____________kJ。

(3)图乙中C代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_______。

(4)下表表示图乙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

同化总量(106J)

储存能量(106J)

呼吸消耗((106J))

A

900

200

700

B

100

15

85

C

15

2

13

D

18

6

12

分析上表可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106J),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

从能量输入和输出来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

________。

43.(每空2分,共10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资料查找发现:

在15℃~35℃范围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

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是多少,他们设置了5组实验,每隔24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观察7天。

下表是他们进行相关探究实验所得到的结果:

(单位:

×106个/mL)

请根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法。

(2)据表分析,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是_________℃。

(3)请在坐标中画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的柱形图。

 

(4)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组别中酵母菌到达K值的时间将___________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则该组别的K值将___________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

44.(共10分)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对其作用机理的解释之一是“酸生长”学说。

“酸生长”学说认为:

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分泌H+,进而促进细胞伸长。

为了验证酸能够促进细胞伸长,现提供黑暗中萌发的小麦幼苗(如图)若干、不同pH的系列缓冲液、蒸馏水、镊子、刀片、刻度尺、带盖的小瓶等材料器具,请完成相关实验设计并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材料的处理:

选择若干长势一致的小麦幼苗,切取图中________(字母)对应的胚芽段,放入蒸馏水中浸洗才能作为实验材料,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确定实验中pH大致范围,需要做预实验,结果如上面右图所示,请问:

纵坐标的含义应是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推测本实验的pH大致范围为______(ppm)。

(3)正式实验中,请作如下分析:

①如果要实现实验目的,最少需要设置____________组实验。

(溶液浓度梯度差为1ppm)

②首先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瓶投入10段相同的实验材料。

③将各组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定期进行测量胚芽段长度并记录.

④预期结果:

在一定范围内酸性越强,细胞伸长越明显,过酸则抑制细胞伸长

生物参考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