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训练二 温度检测系统设计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33054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训练二 温度检测系统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综合训练二 温度检测系统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综合训练二 温度检测系统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综合训练二 温度检测系统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综合训练二 温度检测系统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综合训练二 温度检测系统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综合训练二 温度检测系统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综合训练二 温度检测系统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综合训练二 温度检测系统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综合训练二 温度检测系统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综合训练二 温度检测系统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综合训练二 温度检测系统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综合训练二 温度检测系统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综合训练二 温度检测系统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综合训练二 温度检测系统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综合训练二 温度检测系统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综合训练二 温度检测系统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综合训练二 温度检测系统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综合训练二 温度检测系统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训练二 温度检测系统设计文档格式.docx

《综合训练二 温度检测系统设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训练二 温度检测系统设计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综合训练二 温度检测系统设计文档格式.docx

成绩:

指导教师       

日  期       

目录

1系统总体设计

1.1系统总体设计思路.......................................4

1.2设计目的...............................................4

1.3设计步骤...............................................4

1.4设计方案...............................................4

2硬件设计

2.1温度检测系统的硬件组成................................4

2.2单片机功能和特点......................................4

2.3A/D模数转换...........................................7

2.4DS18B20温度传感器.....................................8

3软件设计

3.1程序流程图...........................................10

3.2汇编语言程序.........................................11

4结论....................................................15

5参考文献.................................................15

1.1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将DS18B20的温度寄存器与单片机相接,然后单片机没间隔多长时间就读取一下DS18B20的温度寄存器,然后判定一下温度大概的范围,找到满足的范围就跳转相应的程序段,点亮相应的小灯。

1.2设计目的:

利用单片机的8个LED小灯大概显示温度范围

1.31.明晓硬件的功能和原理。

2.设计外部电路。

3.画出程序流程图。

4.设计程序。

5.将程序输入开发板或模拟器进行验证修改。

1.4设计方案:

(1)调用延时子程序,设定读取间隔时间

(2)读取DS18B20的温度寄存器

(3)判断温度范围

(4)跳转到相应的程序段,点亮LED小灯

(5)进行循环显示

2.1温度检测系统的硬件组成:

主要是由单片机、模数转换器、温度传感器三部分组成

2.2各部分的功能:

(1)单片机

AT89C51是一种带4K字节闪烁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FPEROM—Falsh 

Programmable 

and 

Erasable 

Read 

Only 

Memory)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8位微处理器,俗称单片机。

该器件采用ATMEL高密度非易失存储器制造技术制造,与工业标准的MCS-51指令集和输出管脚相兼容。

由于将多功能8位CPU和闪烁存储器组合在单个芯片中,ATMEL的AT89C51是一种高效微控制器,为很多嵌入式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灵活性高且价廉的方案。

它主要负责各个模块的初始化工作;

设置定时器、寄存器的初值;

读取并处理来自温度传感器的信号;

处理按键响应;

控制液晶实时显示等。

AT89C51管脚图

VCC 

:

电源 

GND:

地 

P0 

口:

P0口是一个8位漏极开路的双向I/O口。

作为输出口,每位能驱动8个TTL逻辑电平。

对P0口写“1”时,引脚用作高阻抗输入。

当访问外部程序和数据存储器时, 

P0口也被作为低8位地址/数据复用。

在这种模式下,P0具有内部上拉电阻。

在 

flash编程时,P0口也用来接收指令字节;

在程序校验时,输出指令字节。

程序校验时,需要外部上拉电阻。

P1 

口是一个具有内部上拉电阻的 

位双向 

I/O 

口,p1 

输出缓冲器能驱动 

个TTL 

逻辑电平。

对 

端口写“1”时,内部上拉电阻把端口拉高,此时可以作为输入口使用。

作为输入使用时,被外部拉低的引脚由于内部电阻的原因,将输出电流(IIL) 

此外,P1.0和P1.2分别作定时器/计数器2的外部计数输入(P1.0/T2)和时器/计数器2的触发输入(P1.1/T2EX) 

,具体如下表所示。

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1口接收低8位地址字节

引脚号

第二功能

P1.0

T2(定时器/计数器T2的外部计数输入) 

,时钟输出

P1.1

T2EX(定时器/计数器T2的捕捉/重载触发信号和方向控制)

P1.5

MOSI(在系统编程用)

P1.6

MISO(在系统编程用)

P1.7

SCK(在系统编程用)

P2口:

P2口是一个具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2输出缓冲器能驱动4个TTL逻辑电平。

对P2端口写“1”时,内部上拉电阻把端口拉高,此时可以作为输入口使用。

作为输入使用时,被外部拉低的引脚由于内部电阻的原因,将输出电流(IIL)。

在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或用16位地址读取外部数据存储器(例如执行MOVX 

@DPTR)时,P2口送出高八位地址。

在这种应用中,P2口使用很强的内部上拉发送1。

在使用8位地址(如MOVX 

@RI)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P2口输出P2锁存器的内容。

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2口也接收高8位地址字节和一些控制信号。

P3口:

P3口是一个具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2输出缓冲器能驱动4个TTL逻辑电平。

对P3端口写“1”时,内部上拉电阻把端口拉高,此时可以作为输入口使用。

P3口亦作为AT89S52特殊功能(第二功能)使用,如下表所示。

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3口也接收一些控制信号

RST:

复位输入。

ALE/PROG:

地址锁存控制信号。

PSEN:

外部程序存储器选通信号。

EA/VPP:

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控制信号。

XTAL1:

振荡器反相放大器和内部时钟发生电路的输入端。

XTAL2:

振荡器反相放大器的输出端。

(2)模数转换模块:

ADC0808是采样分辨率为8位的、以逐次逼近原理进行模/数转换的器件。

其内部有一个8通道多路开关,它可以根据地址码锁存译码后的信号,只选通8路模拟输入信号中的一个进行A/D转换。

ADC0808是ADC0809的简化版本,功能基本相同。

一般在硬件仿真时采用ADC0808进行A/D转换,实际使用时采用ADC0809进行A/D转换。

引脚功能(外部特性) 

ADC0808芯片有28条引脚,采用双列直插式封装,如右图所示。

各引脚功能如下:

1~5和26~28(IN0~IN7):

8路模拟量输入端。

8、14、15和17~21:

8位数字量输出端。

22(ALE):

地址锁存允许信号,输入,高电平有效。

6(START):

A/D转换启动脉冲输入端,输入一个正脉冲(至少100ns宽)使其启动(脉冲上升沿使0809复位,下降沿启动A/D转换)。

7(EOC):

A/D转换结束信号,输出,当A/D转换结束时,此端输出一个高电平(转换期间一直为低电平)。

9(OE):

数据输出允许信号,输入,高电平有效。

当A/D转换结束时,此端输入一个高电平,才能打开输出三态门,输出数字量。

10(CLK):

时钟脉冲输入端。

要求时钟频率不高于640KHZ。

12(VREF(+))和16(VREF(-)):

参考电压输入端 

11(Vcc):

主电源输入端。

13(GND):

地。

23~25(ADDA、ADDB、ADDC):

3位地址输入线,用于选通8路模拟输入中的一路

ADC808管脚图

(3)数据采集模块:

传感器DS18B20具有体积更小、精度更高、适用电压更宽、采用一线总线、可组网等优点,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测温效果。

其管脚图如图

1. 

DS18B20的特性 

[9] 

(1)适应电压范围更宽,电压范围:

3.0~5.5V,寄生电源方式下可由数据线供。

(2)独特的单线接口方式,DS18B20在与微处理器连接时仅需要一条口线即可实现微处理器与DS18B20的双向通讯。

(3)DS18B20支持多点组网功能,多个DS18B20可以并联在唯一的三线上,实现组网多点测温。

(4)DS18B20在使用中不需要任何外围元件,全部传感元件及转换电路集成在形如一只三极管的集成电路内。

(5)温范围-55℃~+125℃,在-10~+85℃时精度为±

0.5℃。

(6)可编程的分辨率为9~12位,对应的可分辨温度分别为0.5℃、0.25℃、0.125℃和0.0625℃,可实现高精度测温。

(7)在9位分辨率时最多在93.75ms内把温度转换为数字,12位分辨率时最多在750ms内把温度值转换为数字,速度更快。

(8)测量结果直接输出数字温度信号,以“一线总线”串行传送给CPU,同时可传送CRC校验码,具有极强的抗干扰纠错能力。

(9)负压特性:

电源极性接反时,芯片不会因发热而烧毁,但不能正常工作。

2.DS18B20内部结构及DS18B20的管脚排列 

64位光刻ROM是出厂前被光刻好的,它可以看作是该DS18B20的地址序列号。

不同的器件地址序列号不同。

DS18B20内部结构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64位光刻ROM,温度传感器,非挥发的温度报警触发器TH和TL,高速暂存器。

DS18B20的引脚定义:

(1)DQ为数字信号输入/输出端

(2)GND为电源地 

(3)VDD为外接供电电源输入端(在寄生电源接线方式时接地)

3.1主程序流程图:

子程序流程图:

3.2主程序:

TEMPER_LDATA36H;

温度寄存器的低位

TEMPER_HDATA35H;

温度寄存器的高位

TEMPER_NUMDATA60H;

保存温度值

FLAGBIT00H;

器件是否存在的标志位,器件存在由软件置1,否则清0

DQBITP1.0

ORG0000H

AJMPSTART;

/*主程序*/*

ORG0030H

START:

MOVSP,#70H

CALLGET_TEMPER;

读取温度值

CALLTEMPER_COV;

读取转换后的温度值

MOVR0,A

CALLDISP

CALLDELAY

******************/*取得温度子程序*/****************************

GET_TEMPER:

SETBDQ

CALLCHECK;

MOVA,#0CCH;

跳过ROM匹配(当总线上只有一个器件时可跳过读ROM命令)

CALLDSWRITE;

写入命令

MOVA,#44H;

发出温度转换命令

CALLDSWRITE

NOP

CALLCHECK

跳过ROM匹配

CALLDSWRITE

MOVA,#0BEH;

发出读温度命令

CALLDSREAD;

读取温度的低位

MOVR0,#TEMPER_L

MOV@R0,A;

存入TEMPER_L

DECR0;

存入TEMPER_H

MOV@R0,A

RET

*****************************************************************

/*读DS18B20的程序,从DS18B20中读出一个字节的数据*/*

;

****************************************************************

DSREAD:

MOVR2,#8

READ1:

CLRC

SETBDQ

CLRDQ

MOVR3,#01

DJNZR3,$

MOVC,DQ

MOVR3,#23

RRCA

DJNZR2,READ1

/*写DS18B20序子程序*/*

****************************************************************

DSWRITE:

CLRC

WRITE1:

CLRDQ

MOVR3,#6;

延时12US

MOVDQ,C

MOVR3,#23;

46US

DJNZR2,WRITE1

/*温度转换程序*/*

TEMPER_COV:

MOVA,#0F0H

ANLA,TEMPER_L;

舍去温度低位中小数点后的四位温度数值

SWAPA

MOVTEMPER_NUM,A

MOVA,TEMPER_L

JNBACC.3,TEMPER_COV1;

四舍五入去温度值,

INCTEMPER_NUM;

D3为1则加1,为0则舍去

TEMPER_COV1:

MOVA,TEMPER_H;

高位

ANLA,#07H;

温度寄存器的高字节只有后3位有效

ORLA,TEMPER_NUM;

拼装

MOVTEMPER_NUM,A;

保存变换后的温度数据

CALLBIN_BCD

/*检查器件是否存在子程序*/*

CHECK:

CALLDSINIT;

初始化

JBFLAG,CHECK1;

检查标志位判断器件是否存在

AJMPCHECK;

若DS18B20不存在则继续检测

CHECK1:

CALLDELAY1

RET

/*BCD码转换子程序*/*

*****************************************************************

BIN_BCD:

MOVDPTR,#TEMP_TAB

MOVA,TEMPER_NUM

MOVCA,@A+DPTR

/*初始化子程序程序*/;

初始化时序是由总线发出一个复位信号,然后由器件发*

出一个应答信号,表示该器件存在,并准备好开始工作

DSINIT:

SETBDQ

CLRDQ;

总线发一个复位信号

MOVR0,#80H

DJNZR0,$;

延时

SETBDQ;

拉高总线准备检测

MOVR0,#25H;

延时

DJNZR0,$

JNBDQ,INIT2;

检测是否有应答信号,有应答信号跳转

AJMPINIT3;

INIT2:

SETBFLAG;

置标志位,表示DS1820存在

AJMPINIT4

INIT3:

CLRFLAG;

清标志位,表示DS1820不存在

AJMPINIT5

INIT4:

MOVR0,#6BH

INIT5:

SETBDQ;

拉高总线

/*配置程序*/*

RE_CONFIG:

JBFLAG,RE_CONFIG1;

若DS18B20存在,转RE_CONFIG1

RE_CONFIG1:

MOVA,#0CCH;

发SKIPROM命令

MOVA,#4EH;

发写暂存存储器命令

MOVA,#00H;

TH(报警上限)中写入00H

TL(报警下限)中写入00H

MOVA,#7FH;

选择12位温度分辨率

/*显示子程序*/*

DISP:

MOVA,R0;

转换结果低位

ANLA,#0FH

ACALLDSEND;

显示

MOVA,R0

ANLA,#0FH;

转换结果高位

DSEND:

MOVDPTR,#SGTB1

MOVCA,@A+DPTR;

取字符

MOVSBUF,A

JNBTI,$

CLRTI

/*延时程序*/*

DELAY:

MOVR7,#00H

DELAY0:

MOVR6,#00H

DJNZR6,$

DJNZR7,DELAY0

DELAY1:

MOVR7,#20H

DJNZR7,$

4结论

经过必要的信息检索及借鉴,加上对流程图的分析。

联系课上所学的定时/计数和循环内容。

勉强达到设计要求。

本次综合训练主要加深了对单片机汇编语言编程中的延时、循环、判断程序模块的学习,其次也回顾了对单片机引脚的作用。

对于设计心得来说,不要把它想的太过复杂,学会运用流程图,然后用程序模块挨个解决。

由于条件的问题,程序没有进行调试,但对结果有一定的信心。

强调的设计心得就是一定先要画出流程图来,知道哪块用什么!

5参考文献

[1]胡乾彬,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第三版[M],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

[2]刘乐善,等.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及应用[M].武汉: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3]潘新民,等.单片微型计算机实用系统设计[M].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1992.

[4]张毅刚,等.MCS-51单片机应用设计[M].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0.

[5]李朝青.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