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材教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3341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历史教材教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学历史教材教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学历史教材教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学历史教材教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学历史教材教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中学历史教材教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中学历史教材教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历史教材教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学历史教材教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历史教材教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历史教材教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是当前我国对教学本质问题的研究中影响最大的一种观点。

它是我国在解放初期苏联凯洛夫教学理论的基础上,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通过不断研究而逐步形成的。

其基本观点认为,教学过程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在基本认识一致的前提下,支持该观点的学者对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的理解各有侧重。

5、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它既指教师的教,也指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它反映了人们对教学活动本质性特点和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是指导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

6、谈话法

谈话法是研究者通过与对象面对面的谈话,口头信息的沟通过程中了解对象心理状态的方法。

7、直观教具演示法

是教师运用直观教具,加以说明和解释,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

8、范例教学模式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1951年由德国的历史教育家海姆佩尔在蒂宾根会议上提出来的。

范例教学模式是通过主体与客体,问题的解决学习与系统的学习,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统一的教学,使学生获得基本性的,基础性的和范例性的知识的办法。

其主要的操作方式是:

改革教材,充实根本的基础的本质的教学内容(即提供学习的范例)让学生借助精选的教材,通过与范例接触,训练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1、课型

是指以班级授课为基本形式的教学体制下,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把不同的教学阶段和教学工序分别赋予不同的课,由一系列不同的课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而形成的课的分类。

我国一般以前苏联凯洛夫的分类将中学历史课分为综合课和单一课两大类。

2、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

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5、讲读法

是师生双方诵读和讲解教材,借以传授,学习知识的教学方法。

6、.四字三段教学法

指应用读、讲、议、练即学生阅读、师生讲议、课堂练习为教学特点组织的教学方法。

1、分析综合法

分析综合法是指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的研究方法。

分析是把复杂的历史教学现象分解为各综合是根据分析的结果把所研究的某个历史教学问题或现象的各个要素连个组成因素的性质和特征。

成一个整体来认识。

2、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简称价值观。

价值观念,顾名思义,就是指人们头脑中有关价值追求的观念。

具体地说,它是人们心目中关于某类事物的价值的基本看法、总的观念。

3、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指人的智力因素之外的那些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并产生影响的个性心理的因素,如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

非智力因素也可以称作对心理过程有着起动、导向、维持与强化作用,又不属于智力因素的心理因素。

4、审定制

审定制:

指教科书由民间组织编写,但应有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审查,通过后方可出版,由学校选择使用。

5、实验法:

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教育原理,组织有计划的教学实践。

在完成计划中所规定的各项实验任务之后,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综合,而得出科学的结论来。

6、历史知识:

具体的历史知识是对历史具体事实的认识,即认识在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下有具体的人物所进行的具体的历史活动。

历史的理论知识是指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的抽象概括和对历史事实的本质的属性及其内在联系进行的认识。

7、国家意识:

国家意识是指生活在同一国家的居民在长期共同的生活、生产、斗争中形成的对整个国家认知、认同等情感与心理的总和。

8、智能:

智能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进行合理分析、判断及有目的地行动和有效地处理周围环境事宜的综合能力。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什么是“比较法”?

使用比较法进行历史教学研究有哪些步骤?

答:

比较法是对历史上的历史教学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具体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研究,揭示历史教学规律。

其工作程序是:

(1)描述(把所要进行比较的历史教学现象外在表现进行准确客观的描述);

(2)分析(对历史教学现象内在规律进行理论性的分析);

(3)比较(对收集到的有关材料进行比较和对比提出科学的结论)。

2、简述制定中学历史教学任务的依据。

我国中学历史教学任务的制定主要以以下三个方面为依据:

第一、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二、体现历史学科的性质与功能第三、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3、简述历史知识的特点?

历史知识特点归纳为“四统一、一辨证”具体如下:

1.科学性与真实性的统一2.过去性和现实性的统一3.规律性和具体性的统一4.广博性和专业性的统一

5.历史学科诸特点之间辩证关系

4、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1.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

2.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

3.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4.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与方法;

5.中学历史教学的设备与手段。

5、简述中学历史教学研究的任务与方法。

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任务是,通过对中学历史教学全过程的研究,揭示中学历史教学的规律,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实现党和政府所规定的教育目标。

研究方法:

第一类是收集研究材料和选择研究内容的方法,包括观察法、文献研究法、测验法、调查法。

第二类是进行具体研究的方法,包括:

历史研究法、比较法、分析和综合法、归纳和演绎法、以及个案研究法。

第三类是用以表现研究结果的方法,包括统计法和图表法两种。

第四类是用以检验研究结果的方法,主要是实验法。

1、简述中外历史教学研究的异同。

国外在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上与我国有相同之处,但又有许多地方存在不同。

相同点主要表现在:

教学体制的研究、教学模式的研究、教学手段的研究、教学考核和教师进修的研究等。

不同点如下:

(1)教学的指导思想要求,我国的教学指导思想基本上是单一的,而国外教学指导思想大多数是多元的。

(2)在课程标准的编制上,我国有全国统一的标准,即:

一纲,而国外多是多纲的。

)在教学方法上,我国的研究多而且细,而国外对此研究则较少。

3(

(4)在研究的重点上我国重视知识传授和记忆的研究,国外较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和研究历史问题能力。

(5)在教科书的编写上,我国教重视教科书如何方便教师的使用,而国外则较重视教科书如何方便学生的使用。

(6)在学习资料的编写上,我国重视引导学生的考试,国外则重视引导学生的阅读于研究。

(7)此外,国外对教学模式的研究也比我国重视。

2、简述当代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原则。

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原则,在以往的研究上比较注重具体的表述如:

以马克思社会发展的五个阶段来编排历史知识;

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分期以春秋战国为界限等。

近年来对编写原则的论述趋向与理论化。

教材中归纳为七项原则,分别是:

(1)科学性原则

(2)思想性原则(3)基础性原则(4)系统性原则(5)

精选性愿者 (6)可读性原则 (7)适用性原则

3、什么是叙述法?

应用叙述法进行历史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叙述法:

他既适用于教师向学生传授新知识,也适用于复习巩固旧知识,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

讲述法又包括叙述法、描述法和概述法。

讲述法中最常用的是叙述法,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叙述法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系统性和情节性第二、史料的典型性与科学性第三、叙述要具体、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染力

4、简述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基本内容。

《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20XX年颁布,体例上与旧的教学大纲有较大的不同,主要分为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四个部分。

其中的前言用以说明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

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阐述;

内容标准主要表述教学内容与要求,分为六大块44个主题;

实施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较有新意的是在教学建议中附录了9个教学活动案例以及将内容标准的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并分别以不同的词语加以表述,在评价建议中提出了多种的历史学习评价方法。

中学历史教师使用课程标准需注意以下问题:

1.从整体上把握其基本思想。

2.认真研读和分

析其内容。

3.依次为依据制定教学工作计划。

4.在实践中灵活的加以应用。

5、简述中学历史课复习的作用。

1.复习能起到巩固历史知识的作用

2.复习能起到把所学历史知识加以系统,提高的作用。

3.复习能起到教会学生积极学习,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作用。

4.复习巩固能起到深化思想教育成果,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的作用。

5.复习巩固能起到改进教学,促进教师发展的作用。

1、四字三段教学法的具体组织的方法是什么?

第一段:

学生阅读。

由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确定阅读的范围和重点,让学生进行阅读。

第二段:

师生讲议。

由教师提出设计好的带有启发性的重要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同时,教师结合学生们的议论情况,就重要的史实即较为复杂费解的问题进行补充和讲解。

第三段:

学生练。

由教师提出各种形式的作业题,由学生们组织答案。

2、演示直观教具应注意哪几个方面?

第一、演示教具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因此,教具必须紧密配合教学目的的需要既教材的内容和重点、难点。

第二、演示直观教具时,教师应先对教具做一总的说明,提出让学生观察的目的和要求。

第四、要注意展示教具的时机。

3、范例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分为哪四个阶段?

(1)范例性地阐明个。

即在教学中以个别有代表性的事实和对象为例来说明事物的本质特性。

(对具体的事实如历史教学中的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活动地阐述。

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2)范例性地阐明类。

即对个别事例进行归类总结,让学生认识许多单独的历史事件是相类似的,其中有许多特征是相同的。

培养总结归纳能力。

(3)范例性地掌握规律和范畴的关系。

即通过对个案的分析和对一些具体事例的归纳发现历时发展的规律。

(4)范例性的获得关于世界与生活的经验。

即通过对历史规律的认识用以指导今天的社会实践。

4、合作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1)甄别学习任务的原则(即在确定学习主题时应选择易于分解为若干子课题并且学生个人能力能够承担的历史教学内容。

(2)明确划分学习任务的原则。

(3)以奖励机制强化个人责任的原则。

(4)合理分组的原则。

(5)教师适当参与的原则。

(6)合作学习扩展性原则。

(即应将合作学习扩展到课外。

3、请介绍三种中学历史教学论(教学法)的通论著作。

(要求写明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出版时间)

(1)《历史教学法》,作者(美)亨利·

约翰生,何炳松翻译,192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1955)《中学苏联历史教学法概述》,作者卡尔曹夫,张恒、于同隗翻译,2(.

(3)《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主编,叶小兵、赵亚夫参与著述,1982年底由高教社出版。

5、简述中学历史课板书设计的原则。

板书设计,就是板面书写的设想和构思。

它是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运用直观性教学原则,通过精心构思而有计划地在黑板上书写的精要醒目的文字或图表。

好的板书设计,能恰到好处的体现讲述内容,又是一种落实教学要求的艺术再创造。

事实证明,凡是注意精心设计板书的教师,教学效果都比较好。

要想使板书设计真正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工具,达到科学、精炼、醒目、规范、易记的要求,就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最基本的原则应该有:

1).明确的目的性2).鲜明的针对性3).高度的概括性4).清晰的条理性5).周密的计划性6).适当的灵活性7).布局的美观性

1、简述历史教学参考书的作用。

(1)帮助教师更好的领会和掌握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原则和精神

(2)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设计

(3)为教师备课提供了实用性很强的资料

(4)为教师教案的编写提供了范例

2、简述中学历史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历史真实性统一的原则

(2)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统一的原则

(3)直观性原则

(4)系统性原则

(5)巩固性原则

(6)量力性原则

(7)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8)因材施教的原则

三、论述题(每题14分共28分)

1、论述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教学程序并评价其优劣。

讲解接受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又叫做直接教学模式。

他是以教师为主导,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和进行整个的教学过程。

教师通过口头讲授,直接演示,文字阅读等手段传递现成的信息。

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理解教材,练习巩固,领会应用,最后由教师命题检查。

讲解接受模式的基本程序是:

诱导学习动机──感知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考核。

讲解接受模式适合于系统知识技能的讲授和学习,而历史课正是系统的讲授历史知识,因此是目前历史课堂教学中使用最为广泛一种教学模式。

其优点是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系统的知识,是向学生传播知识经验最为经济的模式。

但是,这种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忽视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想的培养,因此必须进行一定的改革,引进新的教育思维和方法,扬长避短,使其更适合当今的教学要求。

2、结合教材与你本人的实践,谈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推行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和操作程序。

意义:

1.研究性学习是历史教育本性的回归。

历史的丰富多彩与博大精深永远吸引着人们去发掘、探究,研究也成为史学产生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2.研究性学习使历史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

在学习过程与学习方式上,为了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必须给学习者亲身实践的机会,培养其探索精神和方法,发挥其主体性和创造性。

3.研究性学习使历史课程与教学发生变革。

在研究性学习中,历史课程成为教学中的一部分,而历史教学不仅在实施、也在超越着既定的内容,生成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

这样,研究性学习就成为课程与教学变革的推动力。

操作程序:

(1)课前的预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大多忽视这一教学环节,尤其文科类课程,笔者认为,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大有裨益,必须予以加强和改进;

(2)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不是教学的全部,应向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延伸;

课堂教学必须破除教师中心论,确立师生双主体双向互动论,意识共享;

抛弃教师一言堂和单向灌输,精讲多练与精讲多议相结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教学内容的采撷与剪裁,每一节课的导入,注重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没有好奇心与兴趣,哪来探究性学习?

好奇心是思考的开始,也是探究性学习的第一步;

(3)课后的作业:

要打破对作业概念理解的思维定势,把作业概念扩充到预习、复习、自学、议论题、小论文、史料查询、史料判别等多个方面;

完成作业的工具与手段,也应该是多元化的,听、看、读、写、书面笔答、网络查询、电脑存调、议论、辩论……;

而完成作业的组织形式,也可以是个人独立、小组合作、小组互助,……;

(4)阶段考核:

考核的形式与内容,要根据教学模式的设计要求,作相应变动,可以是笔试,也可以用小论文、读书笔记、史料收集等替代;

笔试的内容,也可以有所拓宽,如笔者曾探索实践的以一段小故事为引让学生撰写议

论文的试题,学生既用不着死记硬背,又可锻炼多方面能力,极受学生欢迎。

2、试论述如何确定教学重难点

在历史教学中,教学的重点是指体现教学目的,要求最本质的部分的教学内容是集中反应教材中心思想地部分,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对历史发展进程有重要影响,起重要作用的历史教学内容。

教学难点是学生学习阻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关节点,是指头绪较多或较艰深的内容,也是学生难以理解而有待教师启发解惑的教学内容。

历史教学重点内容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是集中在教材的某个段落中,一是作为中心思想贯穿于整个教材中。

突出教学重点,可以使最能体现教材中心思想的的部分得到体现与强化,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

历史教学难点的形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是对于学习的内容,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性知识,因而难以开展抽象思维活动,不能较快或较好的理解。

二是在学习新的概念、原理时,缺少相应的已知概念、原理作为基础使学生的认知陷入困境。

三是已知对新知识的负迁移作用压倒了正迁移作用,即已学过的知识对新学知识起了干扰作用。

四是教材中的一些综合性较强,时空跨度较大的,变化较为复杂的内容,使学生一时难以接受和理解。

教学的重难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时二者是同一的。

1、论述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功能以及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使用历史教科书的方法。

答:

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功能

(1)历史知识的中介和客体

(2)提供知识的范围和数量(3)包含思想教育的因素(4)促进学生思维发展(5)便于学生自学(6)便于学生自我检测(7)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复习与巩固

使用中学历史教科书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从整体上掌握教科书的框架,脉络

(2)要全面理解教科书中的内容(3)要把握教科书中的重点和难点(4)以教科书为依托,设计教学方案使用中学历史教科书还应当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处理好大字与小字的关系

(2)处理好课文学习与课堂活动的关系(3)处理好书中文字与图片的关系(4)处理好课文与补充材料的关系(5)处理好课文学习和作业练习的关系(6)处理好教师运用教科书与学生运用教科书的关系2、20XX年6月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哪些改革的内容?

根据这个纲要,中学历史教学将出现什么变化?

课程改革要改什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作了明确的回答,这就是:

第一,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第二,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第三,改变课程内容过于“繁、难、偏、旧”和注重于书本知识的现状。

第四,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第五,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方面的功能。

第六,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这六个方面,构成了课程改革的基本框架,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

在这一轮的改革中,历史课程将会发生以下变化:

第一,在课程结构上,构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第二,在课程类型上,高中历史课由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类型构成。

第三,研制和颁发课程标准,形成中学历史教学新的纲领性文件。

目前,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历史和社会课程标准以及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均已编制完成。

第四,在课程内容上,改变专业化、成人化的历史学科体系,构建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历史教学体系。

第五,在教材的开发上,实现教材的多样化,编写多种版本的教材提供选择。

第六,在教学方式上,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第七,在课程评价上,提倡评价的科学性、多样性、灵活性和实践性,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此外,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也发生明显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