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完整整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33457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5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完整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完整整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完整整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完整整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完整整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完整整理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完整整理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完整整理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完整整理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完整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完整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完整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完整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完整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完整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完整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完整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完整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完整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完整整理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完整整理Word格式.docx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完整整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完整整理Word格式.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完整整理Word格式.docx

严而有度;

奖惩得当;

以理服人;

树立榜样

②乔治•凯兴斯泰纳德国公民教育,国家意识和性格陶冶是基本内容。

有用的国家公民应该:

相当理解国家的政治任务;

有职业技能;

具备国家要求的道德品质。

现代

受冷战、青年反抗运动及新科技革命的影响,普遍调整并加强了公民的政治、道德、与宗教教育,教育内容更加“意识形态化”。

而方式趋向中立。

理论:

①新托马斯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法国人雅克•马利坦----“以神为中心的人道主义”—把基督教的政治道德理想与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口号结为一体。

重视学校宗教教育,公开与马列为敌。

②永恒主义。

兴于30年代,盛于50年代。

英国的利文斯通、法国的阿兰为代表。

他们认为:

真理是永恒的,因此,教育的基本原理也是永恒的,人性是不变的,而且本质上是始终如一的,故教育的性质也是不变的。

美国的公民教育及其他

历史

⑴独立战争时期:

反英国殖民统治,资产阶级革命需要。

托马斯•潘恩、杰弗逊为先驱。

⑵独立战争后到南北战争时期:

主要是;

进行美国化教育;

扩张主义教育;

废权主义教育。

⑶----“一战”时期:

宣扬资本主义社会的“美德”,为调和阶级矛盾提供精神动力;

解释有关战争的政治问题,为垄断资本的侵略、扩张行为找借口。

⑷----“二战”时期:

好公民教育活动,主张重行轻知为特点的间接方法的道德教育。

二战后,受二战及以后经济、科技至上论的影响,道德教育备受冷落。

⑸----70年代前期:

传统道德教育力量重聚,围绕战后的形式变革:

力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

强调渗透性。

⑹----今:

道德滞后成为影响社会进步的严重障碍。

88年,教育战略设想呼吁“把道德价值观的培养和家庭参与重新纳入教育”,“教会孩子区别正确与错误”,摈弃“价值自由观念”。

“不仅仅发展学生的智力,智力加品德才是教育的目的。

”92年拟订《阿斯彭品格教育宣言》,呼吁恢复传统的品格教育模式,向学生传授尊重、责任心、可靠、关心、公平、正义、公民美德与公民素质等核心价值观。

93年全国性的“品格教育伙伴”组织成立。

主张:

道德教育民族与国际化兼容,实践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美国是当代西方国家中极为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国家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的学术界流派纷呈,著述颇丰。

主要有杜威的实用主义德育理论、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拉思斯等人的价值澄清理论、班杜拉等人的社会学习道德教育理论、里考纳的完善人格道德教育理论等。

杜威的道德教育理论

杜威(JohnDewey,1859-1952)的实用主义被公认为是美国的官方哲学,其最大的特点是着眼于应付生活环境,推崇主观经验,强调行动的功利、效用。

杜威非常重视道德哲学和教育哲学以及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他主张:

学校道德教育目的就在于培养美国公民社会的公民,提出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应是“道德观念”而非“关于道德的观念”。

他强调学校道德与社会道德的一致性。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决定道德发展的阶段性。

教育者若能引导学生在道德冲突的情境中进行道德判练习,就能促进学生道德判断能力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

道德发展阶段的划分方法---“两难故事法”

海因茨的故事

欧洲一妇女因患癌危在旦夕,医生对其夫海因茨说有一种镭化合物可救其妻。

但此药是本市一药剂师的新发明,此人索价2000元,海因茨尽全力只弄到1000元,他求药剂师把药便宜卖他或以后还钱,但药剂师以发明就是为赚钱的理由拒绝了他。

海因茨在绝望中偷了药。

柯尔伯格的问题

⏹海因茨该不该偷药,为什么?

⏹假如海因茨不很爱妻子,他是否该偷药,为什么?

⏹假定不是海因茨妻子而是他的朋友快死了,朋友家无钱有无人偷药,他是否该偷药,为什么?

⏹为了救人性命,该不该不择手段,为什么?

⏹海因茨偷药犯法,从道义上看,这种行为好不好,为什么?

⏹海因茨偷药被捕,法官该不该判他的罪,为什么?

⏹法官考虑释放海因茨,其理由是什么?

道德发展的六个阶段模式

前习俗水平:

个体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及与自身的关系认为道德的价值不决定人及准则,而是外在要求。

包括1、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2、相对的快乐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

习俗水平:

个体着眼于社会的希望与要求,认为道德的价值在于为他人与社会尽义务。

包括3、“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4、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后习俗水平:

个体不但自觉遵守行为公则,还认识到法律的人为性并考虑某些超越法律的普遍原则。

包括5、民主地承认法律的道德定向阶段;

6、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1、不能通过直接的教导进行道德教育。

2、针对人们达到的发展阶段促其道德发展。

3、不能以教育者的权威从外面灌输道德观念。

4、不能忽视社会环境对人们道德发展的巨大作用。

价值澄清学派

⏹代表人物:

拉思斯、哈明、西蒙以及柯申鲍姆。

⏹强调要重视价值对行为的影响,批判传统德育方法是灌输成人认为“正确的”价值观,不能导致更深层的道德信仰。

⏹重视价值选择的过程,内容则是完全个人的、自主的。

主张要帮助学生掌握价值澄清的过程、方法、技巧,以便形成学生个人的价值观。

并提出了大量策略。

⏹缺陷:

完全否认说服教育、榜样示范的作用;

忽视传授价值知识和间接经验的必要;

否认价值观教育中的导向作用等。

西方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简介

英国:

思想政治教育冠以公民教育等名称,公民教育、宗教教育、个人和健康教育是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德育不大提倡带有明显倾向性的说教。

鼓励学生反省、探索、判断正确的道德观。

特点:

道德教育与学生指导结合;

与校园美化结合;

与个学科结合;

与家庭教育结合。

实施途径:

课程教育渗透、集体礼拜、社会活动、大众传媒。

法国的思想政治教育

⏹称为“公民道德教育”

⏹内容:

人权;

民主生活、国家政体、爱国主义、伦理道德

⏹特点:

实行统一管理;

突出人权原则;

弱化宗教影响;

分清对象层次;

注重社会实践。

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

⏹称为“政治养成”。

⏹制订有工作目标,政治养成工作受到德国社会的团体和公共机构的大力支持。

重视学校教育。

⏹重视宗教教育。

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

个性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人生观教育;

国际化教育;

劳动教育

⏹途径: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

其道德教育网络巨大。

⏹评估:

16项道德品质:

1、作为个人—自由;

发展个性;

锐意进取;

有坚强的意志力;

有小心敬谨的意识。

2、作为家庭的一员—使家庭气氛活跃;

使家庭成为爱的场所;

教育的场所。

3、作为社会成员—尽忠职守;

增进社会福利;

富有创造性;

遵守社会规范。

4、作为国民—爱国;

爱护和尊敬象征国家的标志,养成优良的民族特性。

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

⏹过程:

由注重道德教育到注重公民教育再到二者并重不断完善的过程。

⏹特色:

1、注重倡导共同的价值观。

--“国家至上,社会为先;

家庭为根,社会为本;

求同存异,协商共识;

关怀扶持;

种族和谐,宗教宽容。

”2、吸收东西方文化的精华,注重儒家传统伦理道德的教育。

3、注重法纪教育。

4、亲切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教育;

5、道德教育实践途径多样化。

⏹评价:

新加坡人应有:

国家意识;

正确的价值观;

有理想;

有道德修养;

明辨是非;

能抗拒西方颓废思潮和腐朽精神生活

新加坡学生在升旗仪式上的誓词

我们是新加坡公民,誓言不分种族、语言、宗教的异同,团结一致地建设公正、平等的民主社会,并愿为国家的幸福,繁荣与进步而共同努力!

韩国的思想政治教育

⏹重视学校教育的作用。

战后六次教改都重视道德教育,通过教改唤醒人民“实现自我”、“完善人格”

⏹“新韩国人形象”—1、健康的人—强健的体魄、刚强的意志、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情感。

2、独立的人—自信、自主、开拓进取、强烈的民族意识。

3、创造的人—基本学习技能、科学研究能力、理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的思维性向。

4、道德的人—正确的价值观、人类的认同感、优秀的公民意识、关心他人的精神。

总结

⏹理论:

沿着“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思潮,辅以宗教展开。

围绕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阶级利益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

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

⏹方法:

多样

⏹局限:

突出自然主义的价值论;

公然倡导利己主义的道德原则;

宣扬从抽象的人性出发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

思考与讨论:

资本主义国家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如何“洋为中用”?

中国传统思想道德教育资源的扬弃

原则上以育人为中心,德育至上;

内容上重视立志教育、注重修身、主张爱国爱家的整体主义思想;

途径上通过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结合;

方法上讲教化与修身的统一。

局限性:

单纯灌输;

公私德不分;

重规范、轻人格

对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德育的剖析

⏹阶级性明显

⏹宣扬神秘主义的宗教伦理观

⏹采用温情脉脉的宗法关系的形式

中国传统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如何“古为今用”?

无产阶级思想政治

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1、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创立

2、革命导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贡献

前苏联、东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及理论

前苏联:

以马列主义为理论依据,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中的作用。

科学结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的实际经验,有目的的把共产主义思想灌输到群众的意识中去。

坚持列宁的党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及同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原则。

途径上宣传工作有政治教育系统、社会群众团体组织、和舆论传播工具。

重视文化艺术工作。

方法上主张综合教育。

内容有共产主义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劳动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

●列宁

1、社会主义意识必须灌输

2、党建思想—反对机会主义;

坚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

晚年反腐倡廉

3、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原则

4、共产主义教育的思想

●娜.康.克鲁普斯卡娅

重视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及集体主义思想情感的培养,强调无神论教育。

重视劳动教育和综合技术教育

●米.依.加里宁

共产主义教育要从少年儿童抓起

教育者应该具有很高的文化和学识

必须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和马列理论

任务---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斗争;

要爱护公物;

要有爱国精神;

培养集体精神

●安.谢.马卡连柯

集体教育

自觉纪律教育

●瓦。

阿。

苏霍姆林斯基

道德教育高于一切教育,教育者要关心人。

科学辨证地对待德育和智育、体育、美育的关系。

强调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理想教育、道德信念的培养。

东欧各国:

保加利亚----把对全体人民进行马列主义理论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当作保共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民主德国----重视高校学生的马列教育,学时占10%。

对党员开“党训班”

捷克----重视党课教育

东欧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法制教育;

社会实践教育;

鼓励开展科技活动;

丰富经济文化活动;

积极开展体育活动

谈一谈:

前苏联及东欧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给我们的启示与借鉴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主要阶段

⏹发轫时期(5.4运动前后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初创和形成时期(1921、7-1935、1)《古田会议决议》是形成的重要标志

⏹成熟时期(1935、1-1945、8)谭政《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标志着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成熟

⏹发展时期(1945、8-1957、2)

⏹曲折发展和严重挫折时期(1957、2-1978、12)

⏹拨乱反正和发展的新阶段(1978、12-今)

重要文件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一九八三年一月)

⏹中共中央关于批转《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的通知 

(一九八三年七月)

⏹中共中央转发总政治部《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军队政治工作的若干问题》的通知(一九九○年二月十六日)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的意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一九九二年九月三日通过)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央宣传部、国家经贸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十二日)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一九九六年十月十日通过)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 (1999-9)

⏹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以德治国”的理念(2000-6)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2001-10)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2001年9月26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2)

⏹中央、国务院发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10)

⏹中共中央关于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2004-11)

优良传统

⏹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实事求是;

平等待人;

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以身作则;

群众路线;

齐抓共管;

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

正面教育为主,注重说服教育,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批评与自我批评结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注重调研,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的作用。

小结

通过历史考察我们看到中西两方:

①都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德育,主张道德复兴,反对道德沦丧。

但各自的理论体系不同,在德育中东方文化讲人伦、伦理、道德情感。

西方主张文明、规范。

②都重视青年的健康成长。

西方不存在严格的规范性要求③都注重行为实践的价值。

我国注重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意义。

西方注重生活行为规范④都注重受教育者发挥自我的能动性。

我国主要突出教育的价值和作用。

西方更重视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识,易偏于放任主义。

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认识的深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不是永恒、凝滞的,而是不断发展、生成的。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促进人自身全面发展的、具有超越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这种社会实践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主体性的增强,其作用就愈重要。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现代演进包括了其实践内涵、阶级内涵、教育内涵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其内在运行和时空境遇(全球化背景、我国的改革与发展、现代科技发展)的合力。

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多重视角

⏹基于教育面向现代化、世界与未来,以及现代社会和学科领域的高度分化与综合相结合的发展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时空范围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正向宏观领域、微观领域、未来领域、以及生活世界发展。

⏹功能的发展:

由复制功能向超越功能发展;

由单一功能向多样功能发展;

由传承功能向创新功能发展。

⏹形态的发展:

由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向主导式、交往式、网络式转换。

⏹发展的理论之维:

理论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

理论提升—马克思主义的交往实践理论;

理论拓展:

人才资源开发理论。

⏹发展趋势:

渐进与飞跃、协调与突破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性的认识

⏹徐文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原教育部社政司司长):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形成,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揭示这一特定领域客观规律性而产生的理论形态的集中体现。

⏹林泰(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导师):

该学科是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综合性、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教育的规律性等特色的综合性横向科学。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概念的认识

⏹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学;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本质及规律的科学;

⏹是关于人的科学;

⏹是研究人的思想、行为形成变化的特点、发展规律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是关于人的思想的学问;

⏹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的科学;

⏹是研究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科学;

⏹是研究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科学;

⏹是研究人的思想意识形成与发展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的分支;

⏹政治学的分支。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一个规律论:

1、以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为研究对象。

2、以人们的政治思想、行为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

3、以人们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意识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

4、以思想关系为研究对象。

两个规律论

1、以人们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意识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和依据此规律对人们科学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为研究对象。

2、以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为研究对象。

3、以人们思想和行为之间的活动变化规律以及党对群众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为研究对象。

4、以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

三个规律论

⏹以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

关于研究对象不同观点的小结

⏹以人们的政治思想、政治行为的形成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

⏹以“思想关系”为研究对象

⏹以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多数持此观点)

⏹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为研究对象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的科学。

是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本学科的发展及理论体系

学科建设进程介绍;

理论体系;

研究范畴

本学科建设历程的回顾与思考

⏹萌芽时期(1978—1984):

理论界明确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的论断。

⏹初创时期(1984—1987):

教育主管部门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努力,为学科理论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迅速发展。

⏹曲折发展时期(1987—1992):

思想政治教育没抓住根本,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和国际共产主义陷入低谷,学科建设面临困境。

⏹探索前进时期(1992--):

学科建设和发展愈趋完善,但仍面临许多新问题。

小结:

学科发展历史短,尚存学科归属认识不一致、学科研究失重、学科地位在实践中受质疑、学科边界模糊等问题。

学科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由实践形态向理论形态、由经验形态向学科形态、由学科形态向科学形态的转变。

当前处于从前学科形态向学科形态过度的关键期,加强学科建设很紧迫。

理论体系

1、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

理论基础;

教育者与对象;

地位及功能;

过程及规律;

目的和任务;

内容与原则;

环境等

2、思想政治教育史: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及不同社会制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史。

3、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支学科: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载体;

决策与评估;

教育者的培养;

系统领导);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方法与艺术);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研究范畴:

思想与行为;

个人与社会;

教育主客体;

内化与外化;

教育与管理;

教育与环境;

个性与共性;

动机与效果;

积极与消极;

塑造与改造;

自教与他教;

灌输与转化;

疏导与堵塞;

理论与实际

基本范畴

⏹起点范畴:

思想与行为

⏹中心范畴: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中介范畴:

疏通与引导、言教与身教、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教育与管理

⏹结果范畴:

内化与外化

⏹终点范畴:

个人与社会

本学科的研究意义与方法

⏹研究意义

⏹方法----文献法、观察法、实验法、社会调查法、总结经验法。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借鉴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1、要用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学科建设

2、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指导学科建设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

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

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

•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

•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

关于政治与经济辨证关系的原理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政治又反作用与一定的经济基础。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

•“团结----批评----团结”

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关于人全面发展的学说

•使每个人成为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即能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

•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

关于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

•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

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

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

----《怎么办》

关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思想建设

•组织建设

•作风建设

•执政能力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学对相关学科的知识借鉴

•思想政治教育学对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借鉴。

•西方现代相关学科的借鉴。

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