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理科综合海南卷化学卷word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3605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考理科综合海南卷化学卷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全国高考理科综合海南卷化学卷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全国高考理科综合海南卷化学卷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全国高考理科综合海南卷化学卷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全国高考理科综合海南卷化学卷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全国高考理科综合海南卷化学卷word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全国高考理科综合海南卷化学卷word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全国高考理科综合海南卷化学卷word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全国高考理科综合海南卷化学卷word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全国高考理科综合海南卷化学卷word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全国高考理科综合海南卷化学卷word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全国高考理科综合海南卷化学卷word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全国高考理科综合海南卷化学卷word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全国高考理科综合海南卷化学卷word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全国高考理科综合海南卷化学卷word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高考理科综合海南卷化学卷word版.docx

《全国高考理科综合海南卷化学卷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考理科综合海南卷化学卷word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高考理科综合海南卷化学卷word版.docx

全国高考理科综合海南卷化学卷word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

1.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O2属于大气污染物

B.酸雨是pH小于7的雨水

C.CO2、NO2或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D.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沮室效应加剧

【解析】CO2不是大气污染物,酸雨pH<5.6,化学常识考查。

答案:

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食用白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B.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

C.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丁烷D.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

【解析】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煤气主要成分是CO,H2,植物油成分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生活常识考查。

答案:

A

3.下列各组中,每种电解质溶液电解时只生成氢气和氧气的是

A.HCl、CuCl2、Ba(OH)2B.NaOH、CuSO4、H2SO4

C.NaOH、H2SO4、Ba(OH)2D.NaBr、H2SO4、Ba(OH)2,

【解析]电解基本原理考查。

电解时只生成氧气和氢气,则电解质所含阳离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铜之前,阴离子不是简单离子。

答案:

C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可用氨水除去试管内壁上的银镜

B.硅酸钠溶液应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C.将三氯化铁溶液蒸干,可制得无水三氯化铁

D.锌与稀硫酸反应时,要加大反应速率可滴加少量硫酸铜

【解析】银镜用稀硝酸除去;硅酸钠有粘性不能用玻璃塞的瓶装;蒸干三氯化铁溶液时FeCl3水解,得不到FeCl3晶体。

答案:

D

5.分子式为C10H14的单取代芳烃,其可能的结构有

A.2种B.3种C.4种D.5种

【解析】单取代基为丁基,丁基有4种异构(正丁、仲丁、异丁、叔丁),所以异构体有4种.

答案:

C

6.将0.195g锌粉加入到20.0mL的0.100mol.L-1MO2+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则还原产物可能是

A.MB.M2+

C.M3+D.MO2+

【解析】根据电子得失相等。

锌0.003mol,可失电子0.006mol,若M化合价由+5变为x,则(5-x)×0.02×0.1=0.006,可得x=+2

答案:

B

7.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密闭容器中加入1.5molH2和0.5molN2,充分反应后可得到NH3分子数为NA

B.一定条件下,2.3g的Na完全与O2反应生成3.6g产物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C.1.0L的0.1mol.L-1Na2S溶液中含有的S2-离子数为0.1NA

D.标准状况下,22.4L的CCl4中含有的CCl4分子数为NA

【解析】A选项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转化为产物;B反应后不论生成氧化钠还是过氧化钠,都会失去0.lmol电子,正确;C选项中S2-离子存在水解;D中CCl4为液态、

答案:

B

8.两种盐的固体混合物:

①加热时有气体产生,②加水溶解时有沉淀生成,且沉淀溶于稀盐酸。

满足上述条件的混合物是

A.BaCl2和(NH4)2SO3B.AgNO3和NH4Cl

C.FeCl3和NaHCO3D.KCl和Na2CO3

【解析】A选项有铵盐,加热产生气体,溶解得到BaSO3沉淀且溶于盐酸;B选项溶解得到的AgCl不溶于盐酸;C选项有碳酸氢盐,加热产生气体,溶解得到Fe(OH)3可溶于盐酸;D选项溶解得不到沉淀。

答案:

AC

9.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NH4Br的电子式:

B.S2-的结构示意图:

C.乙酸的分子式:

CH3COOH

D.原子核内有18个中子的氯原子:

3517Cl

【解析】A选项中Br-电子式错;C是结构简式;

答案:

BD

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铁中含有碳,抗腐蚀能力比纯铁弱

B.用锡焊接的铁质器件,焊接处易生锈

C.在铁制品上镀铜时,镀件为阳极,铜盐为电镀液

D.铁管上镶嵌锌块,铁管不易被腐蚀

【解析】A,B选项,都是原电池原理,更易腐蚀;D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答案:

C

11.25℃时,amol.L-1一元酸HA与bmol.L-1NaOH等体积混合后,pH为7,则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a=bB.a>b

C.c(A-)=c(Na+)D.c(A-)

【解析】题意中隐含了一元酸可能是强酸也可能是弱酸这个条件,因而只能选C

答案:

C

1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钙溶液:

HCO3-+OH-=CO32-+H2O

B.二氧化硫通入次氯酸钠溶液:

S022+ClO-+2OH-=SO42-+Cl-+H2O

C.硫化钡加入稀硫酸:

BaS+2H+=H2S+Ba2+

D.新制的氧化铝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Al2O3+2OH-=2AlO2+H2O

【解析】A选项忽视了碳酸钙的生成;C中忽视了硫酸钡的生成。

答案:

BD

13.(8分)氮元素的氢化物和氧化物在工业生产和国防建设中都有广泛应用。

回答下列问题:

(1)氮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为;

(2)NH3与NaClO反应可得到肼(N2H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肼可作为火箭发动机的燃料,与氧化剂N2O4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

已知:

①N2(g)+2O2(g)=N2O4(l)ΔH1=-19.5kJ∙mol-1

②N2H4(l)+O2(g)=N2(g)+2H2O(g)ΔH2=-534.2kJ·mol-1

写出肼和N2O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4)肼一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电池,该电池放电时,负极的反应式为。

【解析】

(2)小题给出了反应物和某生成物,NaClO中的氯元素化合价降得-1价,因而产物中有NaCl成,元素守恒得产物有水生成;(3)题方程式可由②一①得到,所以ΔH=ΔH2-ΔH1;(4)小题负极反应应该是还原剂失电子的反应,但要注意碱性条件。

答案:

(1)5

(2)2NH3+NaClO=N2H4+NaCl+H2O

(3)2N2H4(l)+N2O4(l)=3N2(g)+4H2O(g)ΔH=−1048.9kJ·mol-1

(4)N2H4+4OH-−4e-=4H2O+N2↑

14.(9分)

在FeCl3溶液蚀刻铜箔制造电路板的工艺中,废液处理和资源回收的过程简述如下:

Ⅰ:

向废液中投入过量铁屑,充分反应后分离出固体和滤液;

Ⅱ:

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石灰水,调节溶液pH,同时鼓入足量的空气.

己知:

Ksp[Fe(OH)3]=4.0×10−38

回答下列问题:

(1)FeCl3蚀刻铜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分离得到固体的主要成分是,从固体中分离出铜需采用的方法是;

(3)过程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过程II中调节溶液的pH为5,金属离子浓度为。

(列式计算)

【解析】

(2)这是先置换出铜,铁过量固体为铁与铜的混合物,再分离铜应加入盐酸;(3)Ⅱ步骤是亚铁离子生成Fe(OH)2,鼓入空气为转化成Fe(OH)3;(4)Ksp=c(Fe3+)·c(OH-)3c(OH-)=

,可求c(Fe3+)

答案:

(1)2Fe3++Cu=2Fe2++Cu2+

(2)回收铜Cu和Fe加盐酸反应后过滤

(3)FeCl2+Ca(OH)2=Fe(OH)2↓+CaCl24Fe(OH)2+O2+2H2O

4Fe(OH)3

(4)c(Fe3+)=4.0×10-38÷(10-9)3=4.0×10-11mol·L-1

15.((9分)己知A(g)+B(g)

C(g)+D(g)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

700

800

830

1000

1200

平衡常数

1.7

1.1

1.0

0.6

0.4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H=0(填“<”“>”“=”);

(2)830℃时,向一个5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的A和0.80mol的B,如反应初始6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v(A)=0.003mol·L-1·s-1,则6s时c(A)=mol·L-1,C的物质的量为mol;若反应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如果这时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1mol氩气,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

(3)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为(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c(A)不随时间改变  d.单位时间里生成C和A的物质的从相等

(4)1200℃时反应C(g)+D(g)

A(g)+B(g)的平衡常数的值为。

【解析】

(1)因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而ΔH

(2)c(A,起)=

=0.04mol/L,由v(A)可得Δc(A)=0.018mo1/L,c(A,末)=c(A,起)−Δc(A)=0.022mo1/L;或直接写"三段式”可得计算所需数据;因体积没变,加入的氩气不引起各物质浓度变化,因而转化率不变;(3)a,b,d本来就是不会随反应变化的量,不能作为平衡的标志。

答案:

(1)

<

(2)0.0220.0980%80%(3)c(4)2.5

16.(9分)新型高效的甲烷燃料电池采用铂为电极材料,两电极上分别通入CH4和O2,电解质为KOH溶液。

某研究小组将两个甲烷燃料电池串联后作为电源,进行饱和氯化钠溶液电解实验,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甲烷燃料电池正极、负极的电极反应分别为、;

(2)闭合K开关后,a、b电极上均有气体产生,其中b电极上得到的是,电解氯化钠溶液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3)若每个电池甲烷通入量为1L(标准状况),且反应完全,则理论上通过电解池的电最为

(法拉第常数F=9.65×104C∙mol-1,列式计算),最多能产生的氯气体积为

L(标准状况)。

【解析】

(1)总反应式为:

CH4+2O2+2OH-=CO32−+3H2O,正极反应式为2O2+4H2O+8e-=8OH-则负极反应式由总反应式减正极反应式得到;

(2)三个池可看出一二两池为串联的电源,其中甲烷与氧气反应甲烷是还原剂,所在电极为负极,因而与之相连的b电极为阴极,产生的气体为氢气;(3)lmol甲烷氧化失去电子8mol,电量为8×965000C,因题中虽有两个燃料电池,但电子的传递只能用一个池的甲烷量计算,1L为1/22.4mol,可求电量;甲烷失电子是Cl-失电子数的8倍,则得到氢气为4L(CH4——8Cl-——4Cl2)

答案:

(1)2O2+4H2O+8e-=8OH-,CH4+10OH--8e-=CO32-+7H2O

            

(2)H22NaCl+2H2O

2NaOH+H2↑+Cl2↑

(3)

×8×9.65×104C·mol-1=3.45×104C4L

17.(9分)实验室制备1,2一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

CH3CH2OH

CH2=CH2

CH2=CH2+Br2

BrCH2CH2Br

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

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140℃脱水生成乙醚。

用少量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一二溴乙烷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

1,2−二溴乙烷

乙醚

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密度/g·cm-3

0.79

2.2

0.71

沸点/℃

78.5

132

34.6

熔点/℃

−130

9

−116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制备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

其最主要目的是: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引发反应b.加快反应速度

c.防止乙醇挥发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2)在装里C中应加入,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

(4)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层(填“上”、“下”)

(5)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洗涤除去;(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b.氢氧化钠溶液c.碘化钠溶液d.乙醇

(6)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的方法除去;

(7)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

【解析】

(2)根据题中暗示,当然是选碱来吸收酸性气体;(3)制备反应是溴与乙烯的反应,明显的现象是溴的颜色褪尽;(4)1,2-二溴乙烷的密度大于水,因而在下层;(6)根据表中数据,乙醚沸点低,可通过蒸馏除去,(不能用蒸发,乙醚不能散发到空气中)(7)溴易挥发,冷水可减少挥发。

但如果用冰水冷却会使产品凝固而堵塞导管。

答案:

(1)d

(2)c(3)溴的颜色完全褪去(4)下(5)b

(6)蒸馏(7)避免溴大量挥发;产品1,2-二溴乙烷的沸点低,过度冷却会凝固而堵塞导管。

18−I(6分)下列化合物在核磁共振氢谱中能出现两组峰,且其峰面积之比为3:

1的有

A.乙酸异丙酯B.乙酸叔丁酯

C.对二甲苯D.均三甲苯

【解析】A选项有三种氢;B选项有两种氢,个数比为9∶3;C选项有两种氢,个数比为6∶4,D选项有两种氢,个数比为9∶3

答案:

BD

18−Ⅱ(14分)化合物A是合成天然橡胶的单体,分子式为C5H8。

A的一系列反应如下(部分反应条件略去):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l)A的结构简式为:

,化学名称是;

(2)B的分子式为:

(3)②的反应方程式为;

(4)①和③的反应类型分别是,;

(5)C为单溴代物,分子中有两个亚甲基,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6)A的同分异构体中不含聚集双烯(C=C=C)结构单元的链状烃还有种,

写出其中互为立体异构体的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解析】从C5H8可推知其不饱和度为2,是合成天然橡胶单体,框图中还有暗示,则A为异戊二烯。

分解A、B合成的产物:

则A为

,B为

,反应①与溴反应,且产物只增加了2个溴原子,为C−C双键的加成反应,但经反应②后却增加了2个碳碳双键,所以反应②只能是消去反应的结果。

反应③的条件有些怪,不会是加成反应,且题中提示产物C为单溴代物,且有两个亚甲基,则只能是取代,还只能是在环上与酯基相连的那个碳上才符合题目要求,则C的结构简式为

;这个结构在氢氧化钠

水溶液下水解再酸化,反应④就简单了。

(6)小题中异构体要注意立体异构,这在后

面的提问中做出了明确的提示,但题中并没有要求只写二烯烃异构,因而还得注炔类的异

构,这些异构体的碳链结构为:

共七种,除本身外有六种。

答案:

2−甲基−1,3−丁二烯(异戊二烯)⑵C5H8O2

⑷加成反应取代反应

⑹6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19-I(6分)下列有关元素锗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锗的第一电离能高于碳而电负性低于碳

B.四氯化锗与四氯化碳分子都是四面体构型

C.二氧化锗与二氧化碳都是非极性的气体化合物

D.锗和碳都存在具有原子晶体结构的单质

【解析】A选项中锗是金属而碳是非金属元素,第一电离能当然低于碳;B选项中都应该是分子晶体,分子构型相同;C选项明显有错,金属的氧化物不可能为气体化合物

答案:

BD

19-II(14分)铜在我国有色金属材料的消费中仅次于铝,广泛地应用于电气、机械制造、国防等领域。

回答下列问题:

(1)铜原子基态电子排布式为;

(2)用晶体的X射线衍射法可以测得阿伏加德罗常数。

对金属铜的测定得到以下结果:

晶胞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边长为361pm。

又知铜的密度为9.00g∙cm-1,则铜晶胞的体积是

cm3、晶胞的质量是g,阿伏加德罗常数为(列式计算,已知Ar(Cu)=63.6);

(3)氯和钾与不同价态的铜可生成两种化合物,这两种化合物都可用于催化乙炔聚合,其阴离子均为无限长链结构(如下图),a位置上Cl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已知其中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KCuCl3,另一种的化学式为;

(4)金属铜单独与氨水或单独与过氧化氢都不能反应,但可与氨水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反应,其原因是,反应的化学方应程式为。

【解析】

(2)体积是a3;质量=体积×密度;一个体心晶胞含4个原子,则摩尔质量=

×晶胞质量×NA,可求NA;(3)Cu有+1、+2两种价,题中是+2价的,那+1价的表达当然是K2CuC13;(4)单独不反应,同时作用能反应,回答得说相互促进,分别作用就说一个氧化剂一个能形成配离子。

还原剂是铜,氧化剂是过氧化氢,这方程式不难写,

答案:

⑴1s22s22p63s23p63d104s1⑵4.70×10−234.23×10−22

NA=

=6.01×1023mol-1

⑶sp3K2CuCl3⑷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氨与Cu形成配离子,两者相互促进使反应进行。

Cu+H2O2+4NH3=Cu(NH3)42++2OH-

【选修2——化学与技术】

20−I(6分)污水经过一级、二级处理后,还含有少量Cu2+,Hg2+,Pb2+重金属离子,可加入沉淀剂使其沉淀。

下列物质不能作为沉淀剂的是

A.氨水B.硫化氢气体,

C.硫酸钠溶液D.纯碱溶液、

【解析】题目要求就是生成沉淀,后加的试剂均要求过量。

加氨水会有络合离子的生成,不能全生成沉淀;硫化氢与重金属离子都会有沉淀生成;纯碱加入可调节pH值,使重金属离子沉淀。

答案:

AC

20-II(14分)合成氨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是氮气和氢气。

氮气是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通常使用的两种分离方法是,;氢气的来源是水和碳氢化合物,写出分别采用煤和天气为原料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设备A中含有电加热器,触媒和热交换器,设备A的名称是,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设备B的名称是,其中m和n是两个通水口,入水口是(填“m”或“n”)。

不宜从相反方向通水的原因是;

(4)设备C的作用是;

(5)在原料气制备过程中混有的CO对催化剂有毒害作用,欲除去原料气中的CO,可通过如下反应来实现:

CO(g)+H2O(g)

CO2(g)+H2(g)

已知1000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0.627,若要使CO的转化超过90%,则起始物中c(H2O):

c(CO)不低于。

【解析】

(1)直接来自于教材;

(2)合成氨设备合成塔;(3)冷凝分离产品设备为冷凝器,入水口

应该在下面,因逆向冷凝效果好;(4)分离器是气一一固分离用设备,(5)拟转化率为90%为基淮做计算,用平衡常数求水与一氧化碳浓度比。

设CO,H2O起始浓度分别为x,ymol/L

y:

x=13.8只要水更多一些,则转化率会超过90%

答案:

(1)液化、分馏与碳反应后除去CO2

C+H2O

CO+H2CH4+H2O

CO+3H2

(2)合成(氨)塔N2(g)+3H2

2NH3

(3)冷却塔(或冷凝器)n

高温气体由冷却塔的上端进入,冷却水从下端进入,逆向冷却效果好

(4)将液氨与未反应的原料气分离(5)1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