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教案(日本).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33630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教案(日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教案(日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教案(日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教案(日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教案(日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教案(日本).doc

《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教案(日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教案(日本).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教案(日本).doc

兴街中学校本教材研究高效课堂双线四步五环节教学法探索

课题

第八章走进国家第一节日本日本

学时

2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地图认识日本的自然地理特点。

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培养识图、析图的能力及在地图上搜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搜集日本地形图中的信息,尝试与英国比较,初步学会分析一个国家的自然地理的方法,并能积极的表达与交流。

态度情感价值观

培养热爱生活和自然的情感,树立防震减灾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日本多火山地震

2.日本四大岛和主要城市的位置。

教学难点

填注日本的自然地理事物名称。

学情分析

本节是世界地理分区国家部分的开始,具有国家地理开篇启迪的作用。

针对第六章、第七章的学习过程,学生已经掌握学习地理的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初步分析某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基本特征了。

本次教学再次采用大量地图、示意图、景观图等直观材料,使理性的知识感性化,更利于学生理解。

第1学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位置、领土组成。

2.能根据地图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简单分析日本多山、多地震的主要原因。

3.能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日本的气候特点和成因。

过程与方法

本节教材是国家地理部分的第一节,学好这节对后面的国家的学习会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教材中设计了较多的活动题,或因图起、或因表生、或计算而得答案、或探讨而有结论,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获取知识的乐趣。

态度情感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会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并学会分析一个国家的自然环境如何对人类产生影响。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地理思维习惯。

学时重点

日本的位置、领土组成和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学时难点

日本的气候热点和成因。

教的设计

学的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5分钟

第一环节:

活动导入

利用课件,播放日本名曲《樱花》,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视听环境,引入新课。

1、感受日本文化,分别介绍自己对日本的了解(国花、最高峰、民族、服装、工业产品与中国的渊源等)。

2、学生积极读图,上讲台指出日本所临海域:

日本海、太平洋。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

3、读图指出日本主要岛屿(北海道、本州、四周、九州及附近一些小岛组成)。

4、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读图认识日本的海陆位置。

通过读图认识日本的领土组成。

探究新知20分钟

第二环节:

初探新知

一、东亚岛国

1.展示课件,指导读图:

日本的海陆位置?

2.日本的领土组成?

二、多山的地形

1.问:

世界有几大板块?

2.展示课件:

六大板块示意图。

3.补充:

日本的两个别称(“地震国”和“世界火山博物馆”)。

4.说明:

日本多山的地形和狭窄的平原为其短小湍急河流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1.思考回答:

六大板块。

2.观察,找出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3.阅读资料:

富士山。

4.读图找出日本最大的平原:

关东平原。

通过读图探究,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第三环节:

再探新知

三、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

1.展示课件:

日本国花——樱花开谢的推进。

讲解:

樱花于每年3、4月份盛开。

日本地形狭长,地域差异很大,南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是温带季风气候,所以樱花由南向北,逐渐开放。

先是琉球的冲绳岛、鹿儿岛,然后北移,大约以每天20千米的速度前进,直至北海道,时间从3月~7月,这正是气候所带来的差异。

2.课件展示:

东京与北京的气温、降水资料。

引导学生比较,进行评价。

1.观察课件,仔细聆听教师的讲解,通过樱花的开谢过程认识到日本南北气候的差异,说出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2.观察、比较,得出结论:

东京与北京纬度相近,但东京冬季较温和,夏季较凉爽,气温年较差较小,降水量较丰沛且季节分配较均匀,因此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用实例来说明气候差异,便于理解。

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的设计

学的设计

设计意图

巩固练习

10分钟

第四环节:

巩固提高

四、本课小结

日本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一个岛国,是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火山、地震。

主要属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

漫山遍野的樱花是日本的国花。

让学生说出本节课都学到了那些知识。

引导学生总结日本是东亚地区的一个岛国,领土主要由四个大岛及其附近一些小岛组成,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因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地震,水能和森林资源丰富,矿资源贫乏。

引导学生整理综合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小结板书

第五环节:

反思与板书

一、反思

本节是世界地理分区国家部分的开始,具有国家地理开篇启迪的作用。

教学中用了大量地图、示意图、景观图等直观材料,使理性的知识感性化,便于理解,这节课中对学生的学法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

二、板书设计

第八章走进国家

第一节日本

第1课时东亚岛国及其自然环境

一、东亚岛国

1.纬度位置:

绝大部分位于北纬30°~45°之间

2.海陆位置:

亚洲东部、东部濒临太平洋

3.领土组成:

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岛

二、多山的地形

1.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占3/4

2.多火山地震:

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三、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特征)

第2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联系日本的自然条件,说出日本是怎样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用实例说明日本贸易的特点。

2.举例说明东西方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3.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的主要城市。

过程与方法

本节内容是国家地理部分的第一节,学好这节对以后国家的学习会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此次教学中设计了较多的活动题,或因图起、或因表生、或计算而得答案、或探讨而有结论,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

态度情感价值观

通过对日本经济依赖性强的分析,培养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通过学习日本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发展经济方式,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有所理解,学以致用。

学时重点

日本的经济发展特征;日本的工业布局。

学时难点

日本的工业布局及其原因。

教学设计

教的设计

学的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5分钟

第一环节:

活动导入

1.樱花、茶道、经济强国、富士山,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中进入新课。

2.日本车的图片展示,引导日本高度发达的经济。

巩固复习上节课所讲内容

观察体会,思考日本的经济形势?

探究新知20分钟

第二环节:

初探新知

通过读图探究,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第三环节:

再探新知

五、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

1.展示课件:

日本国花——樱花开谢的推进。

讲解:

樱花于每年3、4月份盛开。

日本地形狭长,地域差异很大,南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是温带季风气候,所以樱花由南向北,逐渐开放。

先是琉球的冲绳岛、鹿儿岛,然后北移,大约以每天20千米的速度前进,直至北海道,时间从3月~7月,这正是气候所带来的差异。

2.课件展示:

东京与北京的气温、降水资料。

引导学生比较,进行评价。

3.观察课件,仔细聆听教师的讲解,通过樱花的开谢过程认识到日本南北气候的差异,说出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4.观察、比较,得出结论:

东京与北京纬度相近,但东京冬季较温和,夏季较凉爽,气温年较差较小,降水量较丰沛且季节分配较均匀,因此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用实例来说明气候差异,便于理解。

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教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