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中考题汇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3638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说》中考题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马说》中考题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马说》中考题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马说》中考题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马说》中考题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马说》中考题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马说》中考题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马说》中考题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马说》中考题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马说》中考题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马说》中考题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马说》中考题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马说》中考题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马说》中考题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马说》中考题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马说》中考题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马说》中考题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马说》中考题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马说》中考题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马说》中考题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说》中考题汇编.docx

《《马说》中考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说》中考题汇编.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说》中考题汇编.docx

《马说》中考题汇编

2006年广东省湛江市(课改区

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马说》,完成11——14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1、下列词语中的“临”字与“执策而临之”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如临大敌B、临阵磨枪C、身临其境D、临别赠言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或:

(2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

译文:

(2其真无马邪?

译文:

14、从文中看,造成千里马被埋没和被摧残的原因有哪些?

(3分

答:

1、A12、(1有时(2喂13、(1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马厩里。

(2(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14、(1伯乐不常有;(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006年曲靖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一(12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不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乙]昔有大长者子①,共诸商人入海采宝。

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方法,若入海水漩洑洄流矶激之处②,当如是捉③,如是正,如是住④,语众人言:

“入海方法我悉知之。

”众人闻之,深信其语。

既至海中,未经几时,船师遇病,忽然便死。

时长者子即便代处,至漩洑洄流之中,唱言⑤当如是捉,如是正。

船盘回旋转,不能前进。

至于宝所,举船商人没人而死。

注:

①大长者子:

富商人家的儿子。

②漩洑洄流矶激之处:

水流湍急的地方。

③捉:

驾驶。

④住:

停止。

⑤唱言:

高声说。

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虽有千里之能((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善诵入海捉船方法((4入海方法我悉知之(

10、翻译下列句子。

(3分

(1策之不以其道。

译文:

(2唱言当如是捉,如是正。

译文: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

11、“大长者子”的悲惨结局给你什么启发?

(2分

答:

12、甲文强调了“按规律办事”的道理,乙文则突出了“生搬硬套规律”的恶果,这两方面相矛盾吗?

谈谈你的理解。

(2分

13、假如你身边也有像“大长者子”一样爱说大话的人,你应该怎样指出他的毛病呢?

(3分

答:

(一9、(1即使(2等同(3擅长(4都10、(1驱赶它不按照赶它的正确方法(2大声说应当像这样驾船,像这样校正方向(3养马的人不知道它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去喂养它11、①凡事只重视理论学习(或只空洞教条地套用规则,而不重视亲自去实践,其结局必定是害人又害已。

②任何理论的学习都要重视与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总结,不断完善。

(任意一方面只要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直至满分12、不矛盾。

①按规律办事才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②应用知识和规律时,一定要重视与实践紧密结合,不可生搬硬套,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

(答出一点给1分13、×××:

你敢说敢做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但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不能一味地套用规律,应该让规律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表述符合语言实际应用的要求,言之有理即可给分直至满分

2006年云南省中考语文试题(课改实验区

(一(10~13小题,共12分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卞和泣玉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

“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

“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

“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和曰:

“吾非悲刖也。

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

和氏之璧。

[注释]①璞:

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

②刖:

音“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

③奚:

何,为什么。

④理:

加工雕琢玉石。

10.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名马:

(2厉王使玉人相之。

相:

11、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

答:

12.《马说》以“„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

(3分

答: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

(2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译文:

10.(1名马:

指具有日行千里的马。

(若解释为有名的马,不给分(2相:

鉴别

11、《马说》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实,《卞和泣玉》通过和氏璞两度被指斥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现实。

(大意如此即可12.答:

《马说》中,面对“天下无马”这种压制人才的谬论,文章只能发出“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而《卞和泣玉》中,和氏璞虽然两度被斥为普通的石头,但终遇文王,经雕刻加工显示出天下至宝的本色。

《马说》更多地是让人感到愤懑不平与无奈,而《卞和泣玉》却能让人看到一些希望。

(大意如此即可13.参考(1想要与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能够做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参考(2(我感到痛苦的是(真正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

或:

我是为(真正的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而感到痛苦(悲痛(意思对即可

2007年广东省江门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马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铲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3分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译文:

10.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

为什么?

(3分

答:

11.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

9、4分驾驭(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或者: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l0、4分伯乐更重要。

(1分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或者:

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

(2分11、4分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

(或:

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

200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地新疆高中班招生统一考试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妈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皇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⒖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

①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②一食或尽粟一石(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④执策而临之(

⒗请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3分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③其真无马邪

⒘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3分

①衹辱于奴隶人之乐,骈死于槽枥之间。

(2分译文:

②策之不以其道。

(1分译文:

⒙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3分

①请用一个短语概括文中千里马的处境或遭遇。

(1分

②第三段刻画了食马者怎样的嘴脸?

(1分

③有一位哲人说过:

“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马说》中的哪一句话?

(1分

㈠(13分⒖①这样②有时③即使④面对(4分,各1分⒗①“食”

通“饲”,喂、喂养②“见”通“现”,表现③“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3分。

各1分⒘①只是辱没在养马的仆役手中,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

②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

(3分,①2分,②1分⒙①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②平庸浅薄,愚妄无知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分,各1分(①②题意思接近参考答案即可。

2009年黑龙江大庆市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

“卿得良马否?

”飞曰:

“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

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鞍甲而不息不汉,若无事然。

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不幸相继以死。

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揣,殆欲毙然。

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纯之材也。

”帝称善,曰:

“卿今议论极进。

(选自【宋史·岳飞传】【注释】①帝:

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遂封岳飞为太尉。

②介:

备上鞍甲。

③褫(chǐ:

脱去,卸下。

④秣:

喂食。

9.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执策而临之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B.

C.初不甚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D.

10.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骈死于槽枥之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B.

C.驽纯之材也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D.

11.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译文:

⑵比行百里始奋迅。

译文:

12.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2分

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13.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对这个道理的认识。

(3分答:

7.渴望报效国家(或:

渴望建功立业8.这时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启用自己呢?

(也可以答作者希望自己能够收到朝廷的重用运用典故,使表达含蓄典雅。

9.D第

一个“善”是“好”的意思,第二个“善”是“擅长”的意思。

10.B“以”都是“按照”的意思。

A项,在/项。

C项,的/助词。

D项,它/表反问语气。

11.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出来。

⑵等跑到百里之后才奋力奔跑。

12.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13.告诉人们要善于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重视人才(不要不识人才的道理。

/第二问可以从正面答善于识别人才和正确使用人才的好处,也可以从反面答不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的坏处,可以谈如何选拔人才,也可以谈如何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要结合具体事例(人物或事件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绍兴七年,岳飞面君,赵构从容地问道:

“爱卿有没有获得过好马?

岳飞道:

“臣原有二匹马,每天各吃数斗刍豆,各饮一斛水,但如果草料不精,水质不净,它们就不会食用。

二马披着战甲奔跑,起先跑的不快,但跑出百里后就变的迅速,自午时到酋时,可以跑上二百多里。

而马背、腹的鞍甲毫无松动,且没有汗水,跟无事一样。

这二匹马可谓负重但无怨言,体力充沛但不逞能,是擅长远驰的良马啊。

不幸二马后来相继死去。

如今臣所骑的马,每天食用不过数升,所喂草料从不挑选,所饮之水从不在意,辔头尚未装好,就想跃跃狂奔,刚跑出百来里地,马儿就力尽汗出,大口喘息,累的如死了一般。

这马可谓食少就能饱肚,喜欢逞能炫耀力气,但容易穷尽力气,实在是笨马一匹啊。

”赵构道声“好”,说道:

“你今日所说很有意义。

2009年内蒙巴彦淖尔市

阅读《马说》,完成11—13题。

(7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1.选出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学而时习之B.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CD.

12.选出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2分

A.不以千里称也称:

扬名,著称。

B食:

通“饲”,喂。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

等同,相等。

D策:

马鞭子。

13.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

(3分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C.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11、B12、D13、D

2003年浙江省丽水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7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耶?

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

臣②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一旦而马价十倍。

(《战国策•燕策二》

〔注:

①比:

连续,接连。

②臣:

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说称自己为“臣”。

③还:

音义同“旋”,围绕,绕圈子。

④朝(zhāo:

早晨,也指一天。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

⑴才美不外见(⑵愿子还而视之(

⑶不以千里称也(⑷去而顾之(

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⑴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⑵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译文:

25.[甲]文第二段交代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一句话是。

[乙]文介绍这匹骏马“一旦而马价十倍”的原因的一句话是。

实际上这都证明了[甲]文提出的这一观点,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

(3分

26.我们常以“千里马”比喻。

(2分

27.从这两则短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请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3分

答:

23.见同现,显现希望著称回头看

24.(1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

(2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没有人与我交谈。

2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6.人才

27.略。

2003年福建省厦门市

阅读有关“千里马”的两则文言文,完成16—19题。

(15分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千金市骨

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①言于君曰:

“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

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②,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

“所求者生马,安事③死马而捐五百金!

”涓人对曰:

“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释:

①涓人:

近侍之臣。

②金:

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

③安事:

哪里用艄;怎么能够。

④期年:

满一年。

不能期年,即不到周年。

1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4分

①执策而临之(②才美不外见(

③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④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17.下面句中加点“之”字的解释与其它三句有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策之不以其道

C.涓人言于君曰:

“请求之。

”D.死马且市之五百金

18.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

②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译文:

19.简要回答下面问题:

(5分

⑴细读《马说》第三段,简要说说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千里马”。

(2分

答:

⑵如果让你给涓人的“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这个做法评分(满分设为10分,你会评几分呢?

说说你这样评分的理由。

(3分

答:

16.竹制的马鞭子见同现,显现命令丢掉,白白扔掉

17.A

18.(1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氢它当作普通劳动者马来喂养。

(2一匹死马您都愿意用五百金买下,况且是活的马呢?

19.(1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

(2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古代有个国君想用千金购买千里马,过了很多年仍找不到。

国君的侍臣对国君说:

“请让我来找它吧!

国君派遣他出去寻找了三个月,之后找到了一匹千里马,(可是马已经死了,他花费500金买了死马的头颅,回来报告国君。

国君非常生气地说:

“我要的是活马,你白费五百金买这死马回来有什么用?

侍臣回答道:

“一匹死马您都愿意用五百金买下,况且是活的马呢?

天下人都一定会认为大王是用重价买千里马的。

很快就会有人献马!

”果然不出一年,国君得到了多匹别人献来的千里马。

2004年浙江省绍兴市

(一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耶?

其真不知马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

(1或:

(2食:

(3等: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3分

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

3.根据选文,说说千里马被辱没的原因。

(3分

答:

1.(1有时(或许(2喂养(或通“饲”(3等同(或“—样”2.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3.答: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004年吉林省长春

阅读《马说》,完成6—10题。

(16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6.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2分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7.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是马也(②食马者(

③策之不以其道(④一食或尽粟一石(

8.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虽有千里之能B.其真无马邪

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而攻之而不胜学而时习之

9.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4分

10.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

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

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

请你展开想像,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

(3分

答:

(一6.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食之/不能尽其材7.①这②同“饲”,喂养③鞭打(驱使④有时8.C9.能识别人才的人食马者10.略。

2005年福建省莆田市(课改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

(二阅读《马说》,完成8-10题。

(10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8.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答:

9.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4分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