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总结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3396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总结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完整word版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总结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完整word版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总结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完整word版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总结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完整word版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总结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完整word版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总结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完整word版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总结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完整word版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总结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完整word版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总结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完整word版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总结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完整word版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总结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完整word版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总结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完整word版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总结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完整word版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总结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完整word版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总结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完整word版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总结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完整word版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总结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完整word版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总结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完整word版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总结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完整word版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总结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总结Word下载.docx

《完整word版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总结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总结Word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word版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总结Word下载.docx

学龄期:

从6~7岁后到青春期来临(一般为女12岁,男13岁)。

体格生长稳步增长。

脑的形态发育基本完成,智能发育进一步成熟。

七、青春期

青春期有一定差异:

女孩:

11~12岁到17~18岁。

男孩:

13~14岁到18~20岁。

第二次生长高峰,第二性征出现,生殖功能成熟。

肾气盛,天癸至,阴阳和。

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可有相应的测量值来表示其量的变化。

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

生长发育规律:

1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

2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平衡。

3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4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了解)

一、遗传因素

二、营养

三、疾病

四、母亲情况

五、生活环境

体重:

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和。

出生时体重约为3kg。

体重计算公式

≤6个月(kg)=出生体重+月龄×

0.7

7~12个月(kg)=6+0.25×

月龄

2~12岁(kg)=8+年龄×

2

出生时身长50cm;

生后第一年75cm;

生后第二年85cm

2~12岁身高估算公式:

身高(长)(cm)=70+7×

年龄

坐高(顶臀长)是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

指距是两上肢水平伸展时两中指尖距离,代表上肢长骨生长。

头围测量方法:

双眉弓上缘枕骨结节

出生—32~34cm1岁—46cm2岁—48cm

5岁—50cm15岁接近成人。

头围的测量在2岁以内最有价值。

头围过小:

脑发育不良

头围过大:

解颅(脑积水)、佝偻病后遗症。

测量方法:

用软尺由乳头向背后绕肩胛角下缘一周的长度为胸围,取呼气和吸气的平均值。

出生时头围>

胸围,1岁时头围=胸围,2岁后胸围>

头围。

胸围过小,常见于佝偻病、营养不良。

青春期:

体格发育的第二个高峰。

前囟门出生时宽约1-2cm,1-1.5岁时闭合,前囟门饱满提示颅内压增高,见于脑积水,脑炎,脑膜炎和脑肿瘤等疾病,前囟凹陷则见于脱水和极度消瘦者。

前囟小或关闭早:

脑发育不良;

前囟关闭迟:

甲状腺功能低下

乳牙共20颗(4~10个月萌出~2.5岁出齐,6岁开始更换恒牙(共32颗)。

儿童血压:

收缩压=2*年龄+80,

舒张压=2/3收缩压。

运动发育可分为大运动(包括平衡)和细运动。

1、大运动:

11个月时可独自站立片刻,15个月可独自走稳,24个月可双足并跳,30个月可独足跳。

2、精细动作:

3~4个月握持反射消失;

6~7个月时出现换手与捏、巧等探索性动作;

9~10个月可用拇、食指拾物,喜撕纸;

12~15个月学会用钥匙,乱涂画;

18个月能叠2~3块方积木;

2岁能叠6~7块方积木,会翻书。

小儿生理特点: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纯阳之体:

纯指小儿未经情欲克伐,胎元之气尚未耗散;

阳指以阳为用,指小儿在阴平阳秘的状态下,生机蓬勃发展迅速。

因此纯阳并不等于“盛阳”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

病因:

(一)外感六淫、疫气

(二)饮食所伤(三)先天因素(四)情志因素

(五)意外因素(六)其他因素

病理特点:

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三不足两有余);

2.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肺常不足:

肺与脾为子母关系,肺之气有赖于脾化精微以滋养,脾胃旺则肺卫自固,“脾常不足”,故肺气亦弱,故称“肺常不足”。

●脾常不足: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

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对精微需求较多,但小儿又脾胃薄弱,饮食稍增,则易引致运化功能失常,故谓“脾常不足”。

●肾常不足:

肾为先天之本,肾中之元阴元阳为生命之根,其余四脏之阴阳均有赖于肾阴之滋润及肾阳之温养,但小儿肾气未盛,气血未充,肾气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充盛,这就是“肾常虚”之意。

●肝常有余:

有两个含义:

其一小儿时期肝主疏泄,具有疏泄升发全身气机的功能,且其升发疏泄之功是与日俱增,并非肝阳亢盛。

其二,由于小儿脏腑经络柔弱,气血未充,故感邪后易化热化火引动肝风而致惊搐等。

●心常有余:

二个含义:

1.指小儿发育迅速,心气旺盛有余,呈生机蓬勃之象,并非指心火亢盛。

2.指小儿脏腑柔弱,感邪后易化火扰乱心神,出现心火上炎之证。

肺常不足生理:

肺脏娇嫩,卫外不固

    病理:

肺易受邪,易患肺系疾病

脾常不足生理:

脾胃薄弱,运化不足

  病理:

为饮食所伤,易患脾胃疾病

肾脏常虚生理:

肾气未盛,气血未充

易患先天不足之疾病

心常有余心火旺盛,引发心经疾病

肝常有余易动肝风

中医诊法:

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其汗,三问头身,四问胸间,五问饮食,六问睡眠,七问饥渴,八问溲便,九问旧病,十问遗传。

+一望诊(最重要的地位)

+儿科望诊分为:

+总体望诊望神色,望形态

+分部望诊审苗窍、察指纹、辨斑疹、察二便

望神色:

观察小儿的精神状态和面部气色。

广义的神指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部表现,即人的生机和动态,狭义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查指纹:

适用与三岁以下的小孩,食指三指节分为风气命三关(查指纹的方法见28页),

辩证纲领为:

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透关射甲”是指指纹透过了风气命三关到指甲的部位,则病情危笃。

木舌—心脾积热;

舌体肿大,板硬麻木,转动不灵

重舌—心脾火炽,上冲舌本;

舌下红肿突起,形如小舌

连舌—舌系带过短

弄舌—心气不足,或属智力低下

吐舌—心经有热;

舌吐唇外,缓缓收回

+舌质淡白—气血虚亏;

绛红—热入营血;

紫黯—气血瘀滞;

舌红少苔或无苔—阴虚火旺

正常脉象:

平和,软而稍数。

儿科治疗原则:

1、治疗要及时、正确和审慎;

2、治疗要中病即止;

3、注意顾护脾胃;

4、不可乱投补益;

5、身心兼顾,综合治疗;

6、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

用药剂量:

新生儿用成人量的1/6,乳婴儿用1/3,幼儿用1/2,学龄儿童用2/3或成人量。

(成人15g)

捏脊疗法

⏹方法:

对督脉及膀胱经进行拿捏。

⏹作用:

调整阴阳,疏理经络,行气活血,恢复脏腑功能以防疾病。

⏹常用治疳证、遗尿、泄泻及脾胃虚弱者。

刺四缝

⏹位置:

食、中、无名指及小指四指中节。

清热除烦,通畅百脉,调和脏腑。

⏹常用治小儿疳证、厌食证。

小儿水的需要量大,排泄水的速度较成人快,年龄越小,出入量相对越多,而且小儿肾脏的浓缩功能有限,缺水的耐受力差,在病理情况下如进水不足同时又有水分继续丢失时,将比成人更易脱水。

•轻度脱水:

体液丢失相当于3~5%体重或30~50ml/kg。

患儿精神稍差,略有烦躁不安;

体检时见皮肤稍干燥,弹性尚可,眼窝和前囟稍凹陷;

哭时有泪,口唇粘膜略干,尿量稍减少。

•中度脱水:

体液丢失相当于5~10%体重或50~l00ml/kg。

患儿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

皮肤苍白、干燥、弹性较差,眼窝和前囟明显凹陷,哭时泪少,口唇粘膜干燥;

四肢稍凉,尿量明显减少。

•重度脱水:

体液丢失相当于10%以上体重或100~120ml/kg。

患儿呈重病容,精神极度萎靡,表情淡漠,昏睡甚至昏迷;

皮肤发灰或有花纹、弹性极差;

眼窝和前囟深凹陷,眼闭不合,两眼凝视,哭时无泪;

口唇粘膜极干燥。

因血容量明显减少可出现休克症状,如心音低钝,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尿极少甚至无尿。

脱水的性质根据体液渗透压的不同分为低渗性脱水(电解质损失量比水多)、等渗性脱水(水和电解质等比例地损失)、高渗性脱水(电解质损失量比水少)。

低血钾症:

血清钾浓度<

3.5mmol/L时成为低血钾症。

病因:

①钾的摄入量不足;

②由消化道丢失过多;

③肾脏排出过多;

④钾向细胞内转移。

代谢性酸中毒:

儿童最常见。

轻度无明显临床症状,重度表现为呼吸深而有力,口唇白或紫绀,恶心,呕吐,心率增快,烦躁不安甚至昏迷。

•血浆PH<

7.20时,心肌收缩力下降,心率减慢,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室颤。

•小婴儿的呼吸代偿能力较差,酸中毒时其呼吸改变不明显,往往仅有精神萎靡、拒食和面色苍白等。

液体疗法常用溶液包括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溶液。

急救液是2:

1的含钠液(Nacl;

NaHCO3=2;

1), 

液体疗法:

(一)补充累积损失量:

根据脱水程度及性质补充,即轻度脱水约30~50ml/kg;

中度为50~100ml/kg;

重度为100~150ml/kg。

通常对低渗性脱水补2/3张含钠液;

等渗性脱水补1/2张含钠液;

高渗性脱水补1/3~1/5张含钠液,如临床上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可先按等渗性脱水处理。

补液的速度取决于脱水程度,原则上应先快后慢。

在循环改善出现排尿后应及时补钾

(二)补充继续丢失量

(三)补充生理需要量

肺炎:

指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肺部炎症。

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的湿罗音为共同临床表现。

2.肺炎的分类

⏹1.病理分类:

支气管肺炎(儿童最常见)、大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毛细支气管炎等。

⏹2.病因分类:

感染性肺炎、非感染性肺炎。

⏹3.病程分类:

急性肺炎(<

1个月)、迁延性肺炎(1~3个月)、慢性肺炎(﹥3个月)。

⏹4.病情分类:

普通肺炎、重症肺炎。

3.本病属中医学“肺炎喘嗽”范畴

4.中医病因病机

⏹肺气闭郁是其病机,痰湿为主要病理产物,血瘀在本病重症演变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

病变部位主要在肺,常累及心肝。

⏹外因:

感受外邪、他病及肺

⏹内因:

风寒闭肺、风热闭肺、痰热闭肺、毒热闭肺、阴虚肺热、肺脾气虚

5.主要临床表现

①发热:

热型不定,多为不规则发热,亦可为弛张热或稽留热。

新生儿、重度营养不良患儿体温可不升或低于正常。

②咳嗽:

较频繁,在早期为刺激性干咳,极期咳嗽反而减轻,恢复期咳嗽有痰。

③气促:

多在发热、咳嗽后出现

④常伴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烦躁不安,轻度腹泻或呕吐等全身症状。

新生儿仅见不乳,神萎,气促、口吐白沫,而无上述典型证候。

6、重度肺炎表现

⑴循环系统:

常见心肌炎和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表现为:

①呼吸突然加快,﹥60次/min;

②心率突然加快﹥180次/min;

③突然发生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苍白或发灰,指(趾)甲微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

④心音低钝,奔马律,颈静脉怒张;

⑤肝脏迅速增大;

⑥尿少或无尿,颜面眼睑或双下肢水肿。

具有前5项者即可诊断为心力衰竭。

重症革兰氏阴性杆菌肺炎还可以发生微循环衰竭。

⑵神经系统:

发生脑水肿时出现烦躁或嗜睡、意识障碍、惊厥、前囟隆起、球结膜水肿、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呼吸节律不齐甚至呼吸停止。

⑶消化系统:

一般为食欲减退、呕吐或腹泻,发生中毒性肠麻痹时表现为严重腹胀、膈肌升高,加重了呼吸困难,听诊肠鸣音消失,重症患儿还可以呕吐咖啡样物,大便潜血阳性或柏油样便。

⑷发生DIC时,可表现为血压下降,四肢凉,脉速而弱,皮肤、粘膜及胃肠道出血。

⑸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

表现为全身性浮肿,可凹陷性,血钠≦130mmol/L,尿钠≧20mmol/L,血渗透压<270mmol/L,血清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增加。

若ADH不升高,可能为稀释性低钠血症。

7、实验室检查

包括外周血检查、病原学检查和X线检查(早期肺纹理增强,透光度减低,以后两肺下野、中内带出现大小不等的点状或小片絮状影,或融合成片状阴影,并可见肺气肿、肺不张。

伴发脓胸、脓气胸或肺大泡者则有相应的X线改变)

8、诊断要点

⑴西医诊断要点:

根据临床有发热、咳嗽、气促或呼吸困难表现,肺部有较固定性的中、细湿罗音,可作出诊断。

X线胸片示胸部见斑片影可协助诊断。

确诊后,须判断病情轻重,有无并发症,并作病原学检查,以指导治疗。

⑵中医辨病与辩证要点:

①辨病要点:

热、喘、咳、鼻煽;

②辩证要点:

重在辨常证和变证。

9、治疗

肺炎西医治疗原则:

采用合理的综合措施,控制炎症、改善通气功能、对症治疗、防止和治疗并发症。

1.根据病原菌选择敏感药物;

2.早期治疗;

3.选用渗入下呼吸道浓度高的药物;

4.足量、足疗程;

5.重症宜联合用药。

中医治疗:

肺炎咳嗽治疗以开肺化痰,止咳平喘为法则。

常证有:

1.风寒闭肺——辛温宣肺,化痰止咳——华盖散加减;

2.风热闭肺——辛凉宣肺,清热化痰——银翘散合麻杏甘石汤加减

3.痰热闭肺——清热涤痰,开肺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4.毒热闭肺——清热解毒,泻肺开闭——黄连解毒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5.阴虚肺热(迁延期)——养阴清热 润肺化痰——沙参麦冬汤加减

6.肺脾气虚——健脾益气化痰止咳——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变证有:

1.心阳虚衰——益气温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2.邪陷厥阴——平肝熄风,清心开窍——铃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加减

支原体肺炎首选红霉素治疗。

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引起气道高反应,导致可逆性气道阻塞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

1.西医病因和发病机制(了解即可)P131

2.中医病因病机:

内因——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导致痰饮留伏于肺窍,成为哮喘之夙根;

外因——感受外邪,接触异物、异味以及嗜食咸酸等。

病机为外因诱发,引动伏痰,痰阻气道所致。

3.典型的临床表现:

咳嗽和喘息呈阵发性发作,以夜间和清晨为重。

发作前可有流涕、打喷嚏和胸闷,发作时呼吸困难,呼气相延长伴有喘鸣声。

严重呈端坐呼吸,恐惧不安,大汗淋漓,面色青灰。

体格检查可见桶状胸、三凹征,肺部满布哮鸣音,严重者气道广泛堵塞,哮鸣音反可消失。

肺部粗湿啰音时现时隐,在剧烈咳嗽后或体位改变时可消失,提示湿罗音的产生位于气管内的分泌物所致。

4.实验室检查:

肺功能检查(可确诊哮喘)、胸部X线检查、过敏原测试

5.中医治疗:

发作期——当攻邪以治其标,分辨寒热虚实、寒热夹杂而随证施治。

缓解期——当扶正以治其本,调解肺脾肾等脏腑功能,消除伏痰夙根。

发作期:

①寒性哮喘——温肺散寒,化痰定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②热性哮喘——清热化痰,止咳定喘——麻杏甘石汤合苏葶丸加减

③外寒内热——解表清里,定喘止咳——大青龙汤加减

④虚实夹杂——降气化痰,补肾纳气——射干麻黄汤合都气丸加减

缓解期:

①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肺固表——人参五味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

②脾肾阳虚——健脾温肾,固摄纳气——金匮肾气丸加减

③肺肾阴虚——养阴清热,补益肺肾——麦味地黄丸加减

v7、西医治疗原则:

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治疗原则。

v发作期快速缓解症状:

平喘、抗炎、快速缓解症状

v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

长期控制症状、抗炎、降低气道高反应性、避免触发因素、自我保健。

v哮喘常用药:

激素(糖皮质激素)+平喘药

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

西医病因:

1.感染因素:

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滥用抗生素引起。

2.非感染因素:

饮食气候。

中医病因病机:

感受外邪、饮食内伤、脾胃虚弱、脾肾阳虚。

其主要病位在脾胃。

因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水湿和水谷精微,若脾胃受损,则饮食入胃后,水谷不化,精微不布,精浊不分,合污而下,致成泄泻,

急性腹泻重型:

急性起病,较重胃肠道症状,还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临床表现大便次数较该儿平时明显增多。

粪呈淡黄色或清水样;

或夹奶块、不消化物,如同蛋花汤;

或黄绿稀溏,或色褐而臭,夹少量黏液。

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纳减、发热、口渴等症。

中医治疗原则为运脾化湿。

实证祛邪为主,虚证扶正为主

辨证论治:

1.湿热泄——清肠解热,化湿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2.风寒泻——疏风散寒,化湿和中——藿香正气散加减;

3.伤食泻——运脾和胃,消食化滞——保和丸加减。

4脾虚泻——健脾益气,助运止泻——参苓白术散加减

1、脾肾阳虚——温补肾阳,固涩止泻——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

变证:

气阴两伤——健脾益气,酸甘敛阴——人参乌梅汤加减

阴竭阳脱——挽阴回阳,救逆固脱——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西医治疗原则:

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

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急性腹泻多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抗感染;

迁延及慢性腹泻则应注意肠道菌群失调问题及饮食疗法问题。

急性腹泻治疗: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1)口服补液:

ORS用于腹泻时预防脱水及纠正轻、中度脱水

轻度脱水:

50~80mL/kg

中度脱水:

80~100mL/kg

第一天的补液原则:

1、总量:

包括补充累积损失量、补充继续丢失量、补充生理需要量(轻90-120mL/kg;

中120-150;

重150-180ml/kg)

2、溶液种类:

电解质溶液与非电解质溶液比例根据脱水性质选用。

(等渗性脱水1/2张含钠液;

低渗性2/3张;

高渗性1/3张)

3.药物治疗

(1)控制感染

(2)微生态疗法:

•(3)肠粘膜保护剂:

•(4)避免用止泻剂(如:

洛哌丁醇,对于感染性腹泻很危险)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是儿科常见的免疫反应性肾小球疾病,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水肿、少尿、血尿、蛋白尿及高血压或肾功能不全。

中医病因病机(maybe考填空)

●病因:

外因感受风邪、水湿或疮毒,内因先天禀赋不足或素体虚弱,以致邪毒入里,伤及脏腑,导致肺胃肾三脏功能失调而发病。

●病机:

肺脾肾三脏失调,通调、运化、开阖失司,水液代谢障碍,热灼膀胱血络。

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 

临床表现为:

一、典型表现起病时可有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发热头晕。

水肿、血尿、少尿、高血压、蛋白尿为主要表现。

二、严重表现

(一)严重循环充血:

心衰、肺水肿。

(二)高血压脑病:

头痛、呕吐、惊厥。

(三)急性肾衰:

氮质血症、高血钾、代谢性酸中毒。

三、非典型表现:

以肾病综合征表现的急性肾炎

实验室检查

●一、尿常规:

红细胞增多(肾性血尿)

●二、血清补体:

C3下降,6~8周恢复正常。

●三、抗链球菌抗体检测

西医诊断要点1急性起病,1~3周前有链球菌感染史(上呼吸道或皮肤感染)

2典型表现为浮肿,高血压和血尿,不同程度蛋白尿,急性期血清ASO滴度升高,总补体及C3暂时性下降,可临床诊断为急性肾炎。

中医治疗原则:

急性期当以祛邪为主,宜宣肺利水,清热凉血,解毒利湿。

恢复期当以扶正兼祛邪为要。

治疗本病,不宜过早温补。

常证:

风水相搏——疏风利水——麻黄赤小豆汤加减。

湿热内侵——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五味消毒饮合小蓟饮子

变症:

邪陷心肝---平肝泻火,清心利水---龙胆泻肝汤合羚角钩藤汤

水凌心肺---泻肺逐水,温阳扶正---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

水毒内闭---通腑泄浊,解毒利尿---温胆汤合附子泻心汤

西医治疗:

抗感染、利尿、降血压

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内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有大量的蛋白尿、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水肿四大特点。

利尿:

对糖皮质激素耐药或未使用糖皮质激素,而水肿较重伴尿少者可配合使用利尿剂,但需密切观察出入水量、体重变化及电解质紊乱。

降压:

卡托普利、心痛定。

抗感染。

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为肾病综合征的首选药物。

(强的松,泼尼松)

并发症有1.感染;

2.电解质紊乱;

3.血栓形成;

4.肾小管功能障碍;

5.急性肾衰竭;

6.肾上腺危象;

7.生长迟缓。

中医辨证:

1.肺脾气虚——益气健脾,宣肺利水——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加减;

2.脾肾阳虚——温肾健脾,化气行水——真武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3.肝肾阴虚——滋阴补肾,平肝潜阳——知柏地黄丸加减;

4.气阴两虚——益气养阴,化湿清热——六味地黄丸加减。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自我控制差,情绪不稳,或伴有学习困难和心理异常,但智力正常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常见儿童行为障碍性疾病。

1.阴阳失调:

小儿体属稚阴稚阳,生长发育迅速,阴精相对不足。

若因先天不足、后天调护失宜或他病所伤而致阴阳失调,神动不安。

2.脏腑功能不足:

病位在心肝脾肾。

临床表现:

1.注意障碍

2.活动过多

3.冲动

4.学习困难

中医治疗以调和阴阳为原则。

辨证论治

(1)肾虚肝亢

•症状:

主证(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冲动)+急躁易怒,或夜寐不安,梦游梦呓,或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或有遗尿、腰酸乏力,大便干,舌红,苔薄,脉弦细

•治法:

滋肾养肝,平肝潜阳

•方药:

杞菊地黄丸加减(左归饮合孔圣枕中丹加减)

2)心脾不足

主证+神疲乏力,形体消瘦或虚胖,睡眠不熟,偏食纳少,自汗,舌淡嫩,苔薄白,脉虚弱。

养心安神,健脾益气

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

(3)痰火内扰

主证+爱发脾气,烦躁不宁,或胸中烦热,懊恼不眠,口苦,大便秘结,小便黄短,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清热泻火,化痰宁神

黄连温胆汤加减

多发性抽动症:

是小儿精神行为异常性慢性疾病,以局部肌群爆发性不自主的快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