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精品解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4159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8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精品解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精选精品解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精选精品解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精选精品解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精选精品解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精选精品解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精选精品解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精选精品解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精选精品解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精选精品解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精选精品解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精选精品解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精选精品解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精选精品解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精选精品解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精选精品解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精选精品解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精选精品解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精选精品解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精选精品解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精品解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精选精品解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精品解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选精品解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精选精品解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2018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

A、山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

故C不符合题意;

D、从水中钢勺上反射的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钢勺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钢勺被折断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睛:

本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2.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

当固态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碘附着在试管内壁上,关于物质碘的物态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先放热升华后吸热凝华B.先吸热升华后放热凝华

C.先放热熔化后吸热凝固D.先吸热熔化后放热凝固

【答案】B

故选:

B。

点睛:

判断物态变化的类型,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

3.如图所示,关于电磁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图,把小磁针放在地理赤道附近,小磁针静止时磁针N极指向地理南极附近

B.

如图,通电线圈在磁场作用下转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

如图,利用“电生磁”将铁钉磁化,利用安培右手定则可判定铁钉上端为N极

D.

如图,当用力让线圈发生转动时,电流表就有电流通过,工作原理是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

【答案】D

【解析】解:

A、地球是个大磁体,在地理赤道附近,悬挂起来的小磁针静止时,小磁针的N极指向地理的北极附近,故A错误;

B、通电线圈在磁场力的作用下转动,将电能转化为线圈的机械能,故B错误;

C、利用“电生磁”将铁钉磁化,据安培定则可知,该螺线管的下方是N极,上方是S极,故C错误。

D、当用力让线圈发生转动时,电流表就有电流通过,这是发电机,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故D正确。

故选:

D。

点睛:

本题考查地磁场,电磁场,发电机和电动机原理,是一道综合题。

4.下列估测数据中,最不符合实际的是(  )

A.人散步时的速度约为lm/s

B.一个普通成年人身体的体积约为60dm3

C.我国正在研制的新一代“蛟龙号”探测器,目标探测深度是1.1×104m

D.一本人教版初三物理教科书的重力约为20N

【答案】D

【解析】解:

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人散步时的速度略小,在1m/s左右。

此选项符合实际。

B、一个普通成年人的质量为60kg,密度约为1.0×103kg/m3,根据ρ=

可得,体积约为V=

=

=0.06m3=60dm3,此选项符合实际。

C、我国正在研制的新一代“蛟龙号”探测器,目标探测深度是1.1×104m.此选项符合实际。

D、物理课本的质量在300g=0.3kg左右,受到的重力在G=mg=0.3kg×10N/kg=3N左右。

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

D。

点睛:

本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中物理量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5.如图所示,一铁块吸附在竖直放置的足够长的磁性平板上,在竖直向上拉力F的作用下,铁块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磁性平板对铁块的吸引力和铁块对磁性平板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

B.拉力和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若一切力突然消失,铁块会一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D.铁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

【答案】C

【解析】解:

A、磁性平板对铁块的吸引力和铁块对磁性平板的吸引力是分别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

故A错误;

B、拉力和重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所以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故B错误;

C、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铁块原来是向上运动的,当一切外力突然消失,铁块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铁块将一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D、铁块竖直向上运动,所以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下。

故D错误。

故选:

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力。

6.关于电学知识,下列法正确的(  )

A.

如图,表盘上的“3000r/kW•h”表示电能表转盘转过3000圈,消耗电能3600kW

B.

如图,在家庭电路中,开关应接在火线和用电器之间

C.

如图,在“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为了减少误差,应调节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阻值,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D.

如图,实验表明:

在电流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小,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答案】B

【解析】解:

A、“3000r/kW•h”表示电路中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3000转,故A错误;

B、在家庭电路中,开关要接在火线和灯之间,这样断开开关时,灯没有电,便于维修或换灯泡,故B正确;

C、由于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调节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阻值,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无意义,故C错误;

D、由Q=I2Rt可知在电流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故D错误。

故选:

B。

点睛:

本题为电学综合题,考查了电能表参数的理解、开关的连接方法、灯丝电阻与温度的关系、焦耳定律,知识点较多,要求认真审题,属于易错题!

7.如图所示是小刚在中考体育测试中投掷铅球的过程示意图,铅球在b点离手,c点是铅球运动的最高点,d点是铅球运动的最低点,整个过程中,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a到d的过程中,铅球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B.在b到d的过程中,铅球的机械能先增加后减少

C.在c到d的过程中,铅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在a到b的过程中,小刚对铅球做了功

【答案】B

【解析】解:

A、在a到d的过程中,铅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铅球是运动的,故A正确;

B、在b到d的过程中,由于不计空气阻力,所以铅球的机械能不变,故B错误;

C、在c到d的过程中,铅球的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速度增大,故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铅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C正确;

D、在a到b的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有一个推力的作用且铅球在推力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所以在这个阶段,运动员对铅球做了功;铅球离开手,由于惯性继续运动,所以手就不做功了,故D正确;

故选:

B。

点睛:

判断物体做功的两个条件(一是物体要受力的作用,二是物体要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看在不同阶段是否具备这两个条件,若具备就做功,否则不做功。

8.早在19世纪20年代,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就对导体中电流,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对于大多数导体而言,导体中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并于1827年在《动电电路的数学研究》一书中,把他的实验规律总结成如下公式:

S=γ•E(S表示导体中的电流;E表示导体两电压;γ表示导体对电流的传导率,简称电导率)。

关于这一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不同的导体,给它们两端加相同的电压,通过的电流与导体的电导率成反比

B.对于不同的导体,如果通过的电流相同,电压与导体的电导率成正比

C.电导率反映的是导体对电流的导通作用

D.电导率的大小是由加在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决定的

【答案】C

【解析】解:

由题知,导体中的电流S与导体两电压E成正比,即S=γ•E,γ表示电导率;

A、由S=γ•E可知,在电压相同时,通过的电流与导体的电导率成正比,故A错误;

B、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所以电压与导体的电导率无关,故B错误;

C、由S=γ•E知,电压E一定时,通过的电流S与电导率γ成正比,所以电导率反映的是导体对电流的导通能力,故C正确;

D、电导率是导体对电流的传导率,电导率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加在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故D错误。

故选:

C。

点睛:

本题是对欧姆定律研究历史和实验规律的认识和理解,理解欧姆定律并能结合实验规律的公式进行分析是关键。

9.关于物理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压是大气产生的压强,大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B.相距较近的两艘轮船,平行同向快速行驶时,容易发生碰撞事故,其原因是流体流速越快,流体压强越大

C.电流通过用电器时,其消耗的电能可以通过关系式UIt求得,但不能直接用关系式I2Rt进行求解

D.大多数汽车的核心部件是内燃机。

四冲程内燃机工作时,主要靠压缩冲程获得动力

【答案】A

【解析】解:

A、大气压是大气产生的压强,大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故A正确;

B、相距较近的两艘轮船,平行同向快速行驶时,容易发生碰撞事故,其原因是流体流速越快,流体压强越小。

故B错误。

C、电流通过用电器时,其消耗的电能可以通过关系式UIt求得,对于纯电阻用电器可以直接用关系I2Rt进行求解。

故C错误。

D、在四个冲程中,使汽车获得动力的冲程是做功冲程。

故D错误。

故选:

A。

点睛: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中有两个冲程发生能量转化,一是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二是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0.如图所示,其对应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图,用恒定不变的拉力F,沿斜面匀速向上拉木块。

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可用图象①表示

B.乙图,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在阻力与阻力臂一定时,测出多组动力臂L1和动力F1的数据,F1﹣L1的关系可用图象②表示

C.丙图,往量杯中匀速注水直至注满。

此过程中,量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可用图象③表示

D.丁图,弹簧测力计下挂一物体,将物体从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

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体下降高度h之间的关系可用图象④表示

【答案】ABD

【解析】解:

A、用恒定不变的拉力F,沿斜面匀速向上拉木块,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是定值,不随时间变化,在v﹣t图象上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图象①正确,故A正确;

B、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知,在阻力与阻力臂一定时,动力F1和动力臂L1成反比,图象②正确,故B正确;

C、在向量杯中匀速注水时,相同时间倒入水的质量相同;据图可知,量杯的形状是上宽下窄,所以水在量杯中增加的高度越来越小,则根据p=ρgh可知,量杯底部所受水的压强的增加量也会越来越小,图象③不正确,故C错误;

D、将物体从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在入水前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不变(等于物重);逐渐入水时,因物体所受浮力增大,则弹簧测力计示数逐渐减小;物体完全入水后,浮力不变,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图象④正确,故D正确。

故选:

ABD。

点睛:

此题考查了图象问题,掌握两坐标轴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二.实验探究题

11.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选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主要目的是为了_____(选填“像更清晰”或“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中,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_____(选填“等效替代法”或“控制变量法”);

(3)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____(选填“不变”或“变小”)。

【答案】

(1).确定像的位置

(2).等效替代法(3).不变

【解析】解: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因为玻璃板既可以透光又可以成像,所以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还可以清楚的看到放在玻璃板后面的B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A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3)由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

物像等大可知,将蜡烛不管是远离玻璃板还是靠近玻璃板时,蜡烛所成像的大小不变。

点睛:

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等效替代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12.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某同学选取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各200g,用如图甲所示两组相同的器材进行了实验,水和食用油相同时间吸热相同。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请在图乙所示的坐标图上,作出两组实验数据的“温度一时间”图象__________:

(2)由实验数据分析可知,_____的吸热能力强(选填“水”或“食用油”);

(3)若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停止加热,冷却相同时间后_____的末温高(填“水”或“食用油”)。

【答案】

(1).

(2).水(3).水

【解析】解:

(1)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体系中找出对应的点,然后连接起来,如下所示(水的温度一时间”图象为黑色,食用油的为红色):

(2)由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加热相同时间,水升温慢。

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即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小的吸热能力强,所以水的吸热能力强;

(3)因水的吸热能力强,即水的比热容大,若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停止加热,冷却相同时间,放出的热量相同,根据△t=

,水的温度降低的小,故水的末温高。

点睛:

本题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考查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的应用和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为热学中的重要实验。

13.小涵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压强计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连通器;

(2)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她所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情景,调节的方法是_____(选填“A“或“B”)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3)调好后,将探头放入水中,并多次改变探头在水中的深度如图乙所小,同时比较每次的深度及相应的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这是为了探究_____。

【答案】

(1).不属于

(2).B(3).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解析】解:

(1)这是测量液体压强的压强计;它的左端是密闭的,所以不属于连通器。

(2)当压强计的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液面应该就是相平的,若U形管中的液面出现了高度差,就说明软管中的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在压力差的作用下,U形管中的液面出现高度差;要调节,只需要将软管取下,再重新安装,这样的话,U形管中两管上方的气体压强就是相等的(都等于大气压),当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故选B;

(3)实验中液体的密度不变,改变探头在水中的深度,研究的是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实验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液体压强的计算,要了解压强计的构造与原理,并能学会观察压强计来判断压强的大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小林同学在学习了“伏安法测电功率”的知识后,设计了一个定值电阻的功率能从“0到最大功率”连续变化的电路。

电路如图甲所示:

(1)实验前,开关应断开,滑片P移到_____端(选填“a”或“b”);

(2)请你按照他的设计,用笔划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乙连接完整_________(电压表选用0﹣3V档,导线不能交叉)

【答案】

(1).b

(2).

【解析】

(1)读图可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b端时,上端的电阻R被短路,其功率为零;当滑动变阻器再滑至a端时,变阻器与电阻R并联,且电阻R的两端电压达到电源电压,其功率最大。

符合定值电阻的功率能从“0到最大功率”连续变化的要求。

实验前,开关应断开,滑片P应移到b端。

(2)对照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下端的两个接线柱都应该接入电路,电压表选择小量程,与定值电阻并联,如图所示。

点睛:

本题中滑动变阻器是整个接入电路的,通过滑片的滑动,调节与定值电阻的并联或串联部分,从而起到对定值电阻的功率的调节作用,是应该特别注意的。

三、计算题

15.一个彩色灯泡上标有“36V7.2W“的字样(忽略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求:

(1)该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和灯丝的电阻;

(2)若接在220V的照明电路中使用,至少需要串联多少个这种灯泡才行。

【答案】

(1)0.2A,180Ω;

(2)7

【解析】解:

(1)由P=UI可得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

IL=

=

=0.2A,

由I=

可得灯丝电阻:

RL=

=

=180Ω;

(2)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要使小灯泡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串联小灯泡的个数:

n=

≈6.11≈7个。

答:

(1)该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0.2A,灯丝的电阻为180Ω;

(2)若接在220V的照明电路中使用,至少需要串联7个这种灯泡才行。

点睛:

本题考查了功率、欧姆定律公式的应用、串联的电路的电压特点,要注意数据的处理,根据电路连接实际小数应进一个,而不是舍去。

16.如图所示,用甲、乙两种滑轮组,分别匀速竖直向上提升同一重物,从相同位置开始提升至同一高度处,求:

(1)若不计绳重,滑轮重及摩擦,两次拉力F1和F2之比;

(2)若不计绳重及摩擦,重物质量为400g,动滑轮质量为100g,匀速拉动过程中甲、乙两装置的机械效率。

【答案】

(1)3:

2;

(2)80%。

【解析】解:

(1)由图知,甲图中,n1=2;乙图中,n2=3,

若不计绳重、滑轮重及摩擦,则拉力F=

G,

两次拉力F1和F2之比:

F1:

F2=

G:

G=

=3:

2;

(2)重物的重力:

G=mg=0.4kg×10N/kg=4N,

动滑轮的重力:

G轮=m轮g=0.1kg×10N/kg=1N,

不计绳重及摩擦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

=

由于两装置中物重和动滑轮重均相同,

所以甲、乙两装置的机械效率:

η1=η2=

=

×100%=80%。

答:

(1)若不计绳重、滑轮重及摩擦,两次拉力F1和F2之比为3:

2;

(2)若不计绳重及摩擦,甲、乙两装置的机械效率都是80%。

点睛:

本题考查了使用滑轮组时拉力、机械效率的计算,利用好:

不计绳重及摩擦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

=

17.如图是某种电加热器的电路工作原理图。

有总控开关S1,温控开关S2,两个加热电阻丝R1,R2(阻值不变)。

该加热器部分参数己知:

额定电压220V,加热功率为4840W,保温功率为400W.求:

(1)当S1,S2都闭合,该加热器处于_____(选填“加热”或”保温”)状态时,电路中的总电流______;

(2)傍晚用电高峰期,若实际电压只有200V时,加热器保温状态下的实际功率_____。

(保留整数)

【答案】

(1).加热

(2).22A(3).331W

【解析】解:

(1)只闭合S1时,电路为R2的简单电路,根据P=

可知,功率最小,电饭煲处于保温状态;S1、S2都闭合时,电阻R1、R2并联,并联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并联的电阻,根据P=

可知,功率最大,电饭煲处于加热状态;

由P=UI可得,

电路中的总电流I=

=

=22A。

(2)保温时电路为R2的简单电路,

由P=

可得,电阻R2的阻值:

R2=

=

=121Ω,

当电路两端电压为200V时,加热器保温状态下的实际功率:

P实际=

=

≈331W。

答:

(1)加热;电路中的总电流为22A;

(2)加热器保温状态下的实际功率为331W。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并联电路的特点和电功率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知道加热功率为两电阻并联时的功率;

18.密度为0.5×103kg/m3,质量为1kg的正方体木块,静止漂浮在密度为1.0×103kg/m3的水面上,求:

(1)木块浸在水中的体积;

(2)把密度为9.0×103kg/m3,质量未知的正方体铜块轻轻放在正方体木块的中央,过一会儿,其整体静止悬浮在水中时,铜块对木块的压强。

【答案】

(1)1×10﹣3m3;

(2)4×103Pa。

【解析】解:

(1)木块的重力:

G木=m木g=1kg×10N/kg=10N,

木块漂浮,故所受浮力:

F浮木=G木=10N,

因为F浮=ρgV排,

所以,木块浸在水中的体积:

V浸=V排=

=

=1×10﹣3m3;

(2)根据ρ=

可得,木块的体积:

V木=

=

=2×10﹣3m3;

设正方体铜块的边长为L,

则正方体铜块的重力:

G铜=m铜g=ρ铜V铜g=ρ铜L3g,

因为其整体静止悬浮在水中。

所以有:

G铜+G木=F浮铜+F浮木,

因为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其自身体积,

所以有ρ铜L3g+G木=

+ρ水gV木,

代入数值得:

9.0×103kg/m3×L3×10N/kg+10N=1×103kg/m3×10N/kg×L3+1×103kg/m3×10N/kg×2×10﹣3m3;

解得,L=0.05m,

则铜块的体积:

V铜=L3=(0.05m)3=0.125×10﹣3m3,

因为V木>V铜,

所以,受力面积S=L2=(0.05m)2=2.5×10﹣3m2,

铜块对木块的压力:

F压=G铜﹣F浮铜=9.0×103kg/m3×0.125×10﹣3m3×10N/kg﹣1×103kg/m3×10N/kg×0.125×10﹣3m3=10N,

所以,铜块对木块的压强:

p=

=

=

=4×103Pa。

答:

(1)木块浸在水中的体积1×10﹣3m3;

(2)铜块对木块的压强4×103Pa。

点睛:

本题考查了物体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压强公式、密度公式、重力公式的综合应用,利用好漂浮和悬浮的条件以及知道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是关键;根据铜块和木块的重力之和等于铜块和木块受到的浮力之和,利用G=mg、ρ=

和F浮=ρgV排列出等式,求出铜块的边长是难点。

四、综合题

19.在玻璃板下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把一滴水滴在小物体正上方的玻璃板上,水滴就是一个放大镜,如果还着不清小物体,再拿一个凸透镜位于水滴正上方,调节镜与水滴间的距离,就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小物体。

此时看到的是小物体的_____的(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的(选填“放大”或“缩小”)_____像(选填“实”或“虚”),这个组合与_____(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的原理相同。

【答案】

(1).倒立

(2).放大(3).虚(4).显微镜

【解析】解:

(1)因为小水滴中间比边缘厚,所以小水滴就相当于凸透镜,小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拿一个凸透镜位于水滴的上方,小水滴相当于显微镜的物镜,物体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凸透镜在上面,应该是目镜,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二次放大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倒立的、放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