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4491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2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肥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化肥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化肥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化肥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化肥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化肥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化肥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化肥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化肥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化肥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化肥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化肥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化肥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化肥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化肥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化肥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化肥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化肥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化肥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化肥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肥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docx

《化肥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肥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肥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docx

化肥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化肥厂建设项目职业病

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前言

根据《河南省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工作程序》的规定,

2007年6月8日,河南省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乙级资质评审组委托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某化肥厂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7年6月8日对委托单位提供的《某化肥厂建设项目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参考类比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资料及其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和职业病发病情况,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对该项目进行了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背景

某化肥厂建设项目是国家“七五”重点工程之一,是我省自筹资金建设的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大型化肥企业,1984年3月3日经国家计委以计原[1984]528号文件批准建设,1985年9月20日国家计委以计原[1985]1467号文件批准该项工程设计任务书,1986年7月31日正式与德国的伍德公司和意大利斯纳公司签订了成套设备引进合同,两套引进合同分别于1986年10月22日和23日,经国家经贸部批准正式生效。

该厂总投资为9.1亿元。

建设工程包括合成氨、尿素两套装置和辅助设备,设计能力为合成氨年产30万吨,尿素年产52万吨。

1.2评价依据

1.2.1法律、法规、规章

1.2.1.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1.2.1.2《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1.2.1.3《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列》

1.2.1.4《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1.2.1.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第370号令,2003)

1.2.1.6《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卫生部第49号令,2006)

1.2.1.7《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第23号令,2002)

1.2.1.8《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

1.2.1.9《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卫法监发[2002]63号

附件2)

1.2.1.10《高毒物品目录》(卫法监发[2003]142号)

1.2.1.11《职业病危害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附件1)

1.2.2技术规范、标准

1.2.2.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1.2.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

1.2.2.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l58—2003)

1.2.2.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l59—2004)

1.2.2.5《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

1.2.2.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1.2.2.7《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

1.2.2.8《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1.2.2.9《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9]620号)

1.2.2.10《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1985)

1.2.2.11《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l1651—89)

1.2.2.12《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

1.2.2.13《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l2801—1991)

1.2.2.14《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95)

1.2.2.15《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GB/T16758-1997)

1.2.2.16《含密封源仪表的卫生防护标准》(GBZl25—2002)

1.2.3技术服务协议

2007年6月9日,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乙级资质评审组签订了“某化肥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协议”。

详见附件一

1.2.4委托方提供的资料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乙级资质评审组提供的“某化肥厂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详见附件二

1.2.5相关类比资料

本次评价中的类比资料选自河南省中原化肥厂2004年的控制效果评价资料。

1.3评价目的

1.3.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产业政策,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

1.3.2识别、分析和评价拟建项目可能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确定拟建项目职业病危害类别,为拟建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3.3确定拟建项目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为拟建项目的进一步完善设计提供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和建议。

1.3.4为卫生行政部门对该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审查提供科学的技术依据。

1.4评价范围

本评价报告书主要从职业卫生方面评价该建设项目的相关生产和辅助设施,主要针对建设项目投产后运行期间生产和辅助设施中可能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相关防护内容进行评价,不包括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

1.5评价内容

1.5.1选址和总体布局

1.5.2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

1.5.3建筑卫生学要求

1.5.4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和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

1.5.5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1.5.6拟配备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1.5.7职业卫生管理

1.5.8应急救援措施

1.5.9拟设置的辅助卫生用室

1.5.10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概算

1.6评价方法

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特点,采用检查表法和类比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依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标准和规范,逐项检查建设项目职业卫生相关内容与国家标准、规范的符合情况;根据类比企业的职业卫生学资料,类推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工作场所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及职业病危害后果,评价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

施的充分性、可行性。

1.7评价程序

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中评价程序的要求,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了一套符合自身工作实际的评价程序。

1.7.1准备阶段

主要工作为接受建设单位委托、与建设单位签订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协议、收集和研读项目的立项资料和技术资料、进行初步调查分析、编制预评价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技术审核,确定质量控制要点等。

1.7.2实施阶段

依据预评价方案开展评价工作,通过工程分析、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类比调查等,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并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性、定量评价及风险评估。

1.7.3完成阶段

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实施阶段获取的各种资料、数据,通过分析、评价得出结论。

提出对策和建议,完成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对预评价报告书进行校核、审核、评审、修改、签发等。

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工作程序见图l-1

1.8质量控制

按照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质量体系中有关文件的规定,对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编制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其主要内容包括:

方案会审预评价方案编制完成后,组织科室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预评价方案进行讨论,完善预评价方案。

类比资料中数据的选用在项目实施阶段,编制预评价报告中,类比资料选用的数据要经过实验室有关技术人员的认可,确认使用数据的司行性。

报告校核、会审对报告初稿进行三校,校核后再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会审,从不同侧重点(层面)对预评价报告进行修改。

报告审核、签发会审后修改的报告送审核人,检查报告中三校、会审意见的修改情况并提出建议,修改后装订成册送去签发。

报告评审组织专家对签发后的报告进行评审,并提出评审意见,修改后印刷成册,完成预评价报告并送委托单位。

设置质量监督员在评价过程设立质量监督员,对评价过程进行全程质量监督。

质量控制流程图见图1-2

 

图1-1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工作程序

 

 

图1-2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质量控制流程图

第二章工程分析

2.1工程概况

该工厂是国家“七五”重点工程项目之一,是我省自筹资金建设的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大型化肥企业。

总投资为9.1亿元。

建设工程包括合成氨、尿素两套装置和辅助设备,设计能力为合成氨年产30万吨,尿素年产52万吨。

该厂主管部门为河南省化工厅,企业属国营企业,全厂职工2258人,其中男1498人,女760人,接触有害因素人员288人,职工医院80人,另外还设有幼儿园、食堂、澡堂、学校等福利设施。

该市常年主导风向为南风,次主导风向为北风,生活居住区在厂区的东南,与厂区相距约1.0Km,受该厂有害因素扩散影响较小。

2.1.1项目名称

某化肥厂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

2.1.2项目性质

建设项目为新建项目。

2.1.3建设规模

该厂总投资为9.1亿元。

建设工程包括合成氨、尿素两套装置和辅助设备,设计能力为合成氨年产30万吨,尿素年产52万吨。

2.1.4拟建地点

某省某市某区,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地理位置图见附图一

2.1.5自然环境概况

地形地貌(略)

工程地质(略)

水文条件(略)

气候特征及气象条件该市常年主导风向为南风,次主导风向为北风。

图2—1建设项目所在区风频玫瑰图(略)

表2—1建设项目所在区全年及夏季风向频率表(略)

2.1.6社会环境

建设项目厂址所在地位于某市某区内、周围无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厂址不在自然疫源地,不处于生态敏感、脆弱区和社会关注敏感区(学校托幼机构、医院、涉外领事馆人、人口密集居住区)等。

2.1.7生产制度及劳动定员

全厂职工2258人,其中男1498人,女760人,接触有害因素人员288人。

2.1.8项目组成

建设项目主要包括生产装置、辅助装置和公共工程,另外还设有生活居住区和幼儿园、食堂、澡堂、学校等福利设施。

建设项目主要工程内容见表2-2

 

表2-2建设项目主要工程内容

装置类别

装置名称

主要工程及规模

生产装置

合成氨装置

设置加氢和脱硫、转化炉、发电机及蒸汽透平等生产装置,

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30万吨。

尿素装置

设置二氧化碳压缩机、尿素合成塔、甲胺冷凝器、汽提塔、造粒塔、尿素转运及包装等生产装置,

尿素年产52万吨。

辅助装置

原料、辅料输送装置

设原料、辅料的胶带输送系统。

配气站

气体输送管道

公用工程

供排水系统

公用工程产生的废水,直接排放到生产废水管网,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废水,汇集到中和池中,用盐酸或烧碱中和调PH至6.5~8.5,进入厂排放总口,经适当处理即可排出。

供热装置

蒸汽机、蒸汽管道

供电装置

发电机、配电室

生活区

居民区、幼儿园、食堂、澡堂、学校

2.1.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2-3

表2-3建设项目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项目

单位

数量

厂区占地面积

m2

未提供

建、构筑物占地面积

m2

未提供

绿化面积

m2

未提供

绿化率

m2

未提供

项目总投资

亿元

9.1

年平均销售收入

万元

未提供

年均总成本费用

万元

未提供

投资利润率

%

未提供

2.2选址

需依据我国现行的卫生、环境保护、城乡规划及土地利用等法规、标准和拟建工业企业建设项目生产过程的卫生特征、有害因素危害状况,结合建设地点的规划与现状,水文、地址、气象等因素以及为保障和促进人群健康需要,进行综合分析而确定。

避免在自然疫源地选择建设地点。

2.3总体布局

2.3.1总平面布置

建设项目厂区总平面布置主要分为生产区、生产辅助区。

生活居住区在厂房的东南,厂区与生活区相距约1.0Km。

建设项目总平面布置图详见附图二

2.3.2竖向布置

建设项目竖向布置图详见附图三

2.4生产工艺流程与设备布局

2.4.1主要生产工艺流程

2.4.1.1合成氨装置的工艺路线及原料路线

天然气原料由某配气站经管道输送至厂区配气站,经过压缩,预热加氢和脱硫后,先后进入一、二段转化炉进行转化反应,使出口的甲烷含量降低到0.9﹪,经废热锅炉换热后,又先后进入高低变换炉,使气体中一氧化碳降到0.36﹪,进入脱碳装置,脱碳后含0.1﹪二氧化碳的工艺气再通过甲烷化炉,使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总和下降到16mg/m3。

作为新鲜气进入合成氨回路,继续下一个循环。

生产工艺过程中释放气经氨回收和氢回收后送一段转化炉及燃气透平以带动冰机及发电机组。

抽出的蒸汽供给工艺转化和尿素装置以及其他蒸汽透平机使用。

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该装置中压缩机、转化炉、风机、各个泵群等设备运行时可产生噪声;预热工段和高温转化炉产生高温热辐射;合成氨的整个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毒物有C0、CH4、H2S、NH3、S02、H2等。

2.4.1.2尿素装置的工艺路线及原料路线

合成氨工艺中送来的二氧化碳气体经过加压至合成压力,再进入尿素合成塔,液氨经加压后作为甲胺喷射泵的动力与甲胺冷凝器的甲胺液一起混合后进入尿素合成塔。

尿素合成塔流出液进入汽提塔,将大部分未转化成尿素的甲胺加热分解,分解的气体进入甲胺冷凝器冷凝吸收,反应热用于副产低压蒸汽,汽提塔流出液再由中压和低压两段分解,将溶液中剩余的甲胺全部分解,分解气经冷凝,回收返回尿素合成系统。

所得尿素液进一步减压浓缩,一、二段真空浓缩,得99.7%的熔融尿素,而后送至造粒塔顶经造粒得颗粒尿素产品,颗粒尿素经运转皮带送至包装工序进行包装。

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该装置中甲胺喷射泵、甲胺冷凝器、汽提塔汽提机、造粒机、包装机等设备运行时产生噪声;尿素合成的整个过程产生尿素尘;尿素在空气中分解产生具有刺激性的氨气。

2.4.1.3供排水系统工艺流程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艺冷凝液和蒸汽冷凝液都得到了回收利用,因此,只有公用工程产生的废水,它含有少量的缓蚀剂、阻垢剂等不需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到生产废水管网,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废水,汇集到中和池中,用盐酸或烧碱中和调PH至6.5~8.5,进入厂排放总口,经适当处理即可排出。

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该装置中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能有盐酸、氢氧化钠等毒物。

2.4.2生产设备及布局

主要的生产设备有加氢和脱硫、转化炉、发电机及蒸汽透平等合成氨生产装置;二氧化碳压缩机、尿素合成塔、甲胺冷凝器、汽提塔、造粒塔、尿素转运及包装等尿素生产装置;离子交换树脂、中和池等废水处理装置。

布局不祥。

2.5原料、辅料及产品

2.5.1原料、辅料

天然气、氢气等

2.5.2产品

氨和尿素

2.6建筑卫生学要求

建设项目的主要建筑物由生产装置、辅助生产设施、公用工程三部分组成。

生产装置的建筑物包括加氢和脱硫、转化炉、发电机及蒸汽透平等合成氨生产装置;二氧化碳压缩机、尿素合成塔、甲胺冷凝器、汽提塔、造粒塔、尿素转运及包装等尿素生产装置。

辅助生产设施包括原料、辅料输送装置,配气站等。

公用工程的建筑物包括供排水装置,水处理装置,供电装置,供热装置等。

2.6.1主要建筑物间距及布局

生活居住区在厂房的东南,厂区与生活区相距约1.0Km。

2.6.2采光、照明(略)

2.6.3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略)

2.6.4防腐、防潮(略)

第三章类比调查

3.1类比企业职业卫生调查

3.1.1类比企业的选择

本项目选择河南省中原化肥厂作为类比调查企业。

类比资料选择该厂2004年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资料。

该类比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设备布局、管理模式与拟建的工厂基本一致,因此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3.1.2类比企业概况

拟建项目合成氨装置、尿素装置等生产设备与类比企业基本一样,由同一设备制作厂家生产。

类比企业自2003年正式投产运行至今,生产状况良好。

类比企业共有员工2500人,其中生产工人380人,一线操作员工四班三运转,包装员工二班制,维修及管理员工一班制。

经现场职业卫生调查,类比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毒物(氨、一氧化碳、硫化氢、尿素、氢氧化钠、盐酸)、噪声、粉尘、高温、工频电磁场。

采用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有:

①生产设备尽量机械化、自动化,加强密闭、避免直接操作。

②噪声较大的设备设置隔声操作室,具有生产性噪声的车间远离其他非噪声车间、行政区、生活区。

③工人配备防毒面具、防护眼镜、防噪声耳塞、耳罩、防尘口罩,并制定有关管理制度进行定期更换。

④在中央控制室中配备防护服、空气呼吸器、急救箱。

3.1.3类比企业职业卫生管理

类比企业设职业安全部,4名管理人员负责日常职业卫生工作,制定有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其中包括《职工健康检查计划》,确定岗前、在岗期间职工健康检查的项目,按照《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的规定定期为作业工人进行健康检查,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体检资料。

定期举办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讲座。

3.1.4职业健康监护

根据类比企业的职业健康监护资料,类比企业自运行投产以来,尚未发现因职业病危害因素导致的各种职业性损害。

3.1.5应急救援预案和措施

类比企业制定有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应急救援预案,并成立有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紧急事故的救援工作。

其中在应急救援预案中对液氨的化学事故处理有详细的规定,并在有毒有害的作业岗位设有监测报警装置,沐浴、洗眼装置以及防毒面具等。

3.1.6个人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

类比企业定期为作业工人配备相关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如工作服、手套、防尘口罩、防噪耳塞、防毒口罩等。

3.1.7辅助卫生用室

类比企业在生产区设有更衣室、洗浴间等卫生用室,生活区设有食堂、澡堂、幼儿园、学校等。

3.1.8其它

类比企业的选址、总体布局、各功能区的分布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的要求;建筑物卫生学方面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l-2002)的要求;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的要求。

3.2类比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及分析

本次评价采用的检测数据,取自类比企业建成投产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资料(2004)。

类比资料中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粉尘、毒物(一氧化碳、氨、硫化氢、甲烷、氯化氢、氢氧化钠)、噪声、照度、风速温湿度、工频电场强度等,采样、检测过程均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范进行,检测仪器有IFC-2防爆型粉尘采样器、TMP-1500型大气采样器、一氧化碳红外线气体分析仪、HS6280D型脉冲积分声级计、ST-85型自动量程照度计、N962型风速温湿度计、H-3A工频场强仪等。

采样时类比企业处于正常生产状态,并开启、运行职业病防护设施,测定结果中,TWA指时间加权平均浓度,PC-TWA指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STEL指短时间接触浓度,PC-STEL指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AC指最高容许浓度。

检测结果如下:

表3-1类比企业各工种接触粉尘浓度检测结果(mg/m3)

岗位及工种

粉尘

类别

TWA

STEL

PC-TWA

PC-STEL

判定

结果

尿素主控室操作工

尿素

0.3

2.0

8

10

符合标准

尿素装置巡检工

尿素

4.5

6.7

8

10

符合标准

1号皮带操作工

尿素

5.9

8.6

8

10

符合标准

3号皮带操作工

尿素

5.6

8.7

8

10

符合标准

4号皮带操作工

尿素

6.3

7.9

8

10

符合标准

尿素包装工

尿素

6.1

8.0

8

10

符合标准

维修工

电焊尘

2.1

3.9

4

6

符合标准

 

表3-2类比企业各工种接触一氧化碳浓度检测结果(mg/m3)

工种

TWA

(mg/m3)

STEL

(mg/m3)

国家标准

PC-TWA(mg/m3)

PC-STEL(mg/m3)

合成氨主控室操作工

0.8

2.0

20

30

合成氨车间巡检工

2.3

3.5

20

30

氨回收巡检工

2.9

3.4

20

30

尿素装置巡检工

1.9

4.0

20

30

尿素主控室操作工

0.7

1.8

20

30

表3-3类比企业各工种接触氨浓度检测结果

工种

TWA

(mg/m3)

STEL

(mg/m3)

国家标准

PC-TWA(mg/m3)

PC-STEL(mg/m3)

合成氨主控室操作工

8.9

10.7

20

30

合成氨车间巡检工

18.5

26.0

20

30

氨回收巡检工

19.0

28.7

20

30

表3-4类比企业工作场所空气中硫化氢浓度检测结果

工序

检测点

测定值

(mg/m3)

最高容许浓度

(mg/m3)

合成氨

空气压缩机

<0.6

10

加氢脱硫装置

<0.6

10

二楼氨冷却

<0.6

10

表3-5类比企业工作场所空气中甲烷浓度检测结果

工序

检测点

测定值

(mg/m3)

参考标准

(mg/m3)

合成氨

配气站

2.9

300

加氢脱硫装置

40.2

300

转化炉

56.8

300

表3-6类比企业各工种接触氯化氢浓度检测结果

工种

STEL

(mg/m3)

PC-STEL

(mg/m3)

废水处理加药工

6.2

10

供排水主控室操作工

1.3

10

表3-7类比企业各工种接触氢氧化钠浓度检测结果

工种

STEL

(mg/m3)

PC-STEL

(mg/m3)

废水处理加药工

2.1

10

供排水主控室操作工

1.0

10

表3-8类比企业各工种接触噪声强度检测结果

工种

等效连续A声级[dB(A)]

国家标准[dB(A)]

合成氨主控室操作工

58.1

70

合成氨车间巡检工

89.2

85

氨回收巡检工

70.1

85

尿素主控室操作工

56.2

70

尿素装置巡检工

90.7

85

1号皮带操作工

95.0

85

3号皮带操作工

93.8

85

4号皮带操作工

91.5

85

尿素包装工

93.2

88

维修工

84.0

88

表3-9类比企业工作场所照度检测结果

测点

名称

作业面或参考平面高度

检测

部位

检测

结果

(Lx)

平均照

度值

(Lx)

照度均

匀度

(Lx)

国家标准

判定

结果

照度值

(Lx)

照度均

匀度(%)

合成氨主控室

0.75m作业面

A

143.6

198.5

0.72

500

0.7

照度不符合标准;均匀度符

合标准

B

212

C

240

0.75m参考平面

D

158.6

198.5

0.80

500

0.5

E

221

F

216

合成氨车间

0.75m作业面

A

1220

975.3

0.80

200

0.7

符合

标准

B

780

C

926

0.75m参考平面

D

704

723

0.86

200

0.5

符合

标准

E

625

F

840

尿素包装车间

0m作业面

A

215

191.5

0.87

100

0.7

符合

标准

B

168

0m参考平面

C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