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冲刺训练古诗词鉴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4627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语文冲刺训练古诗词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高三语文冲刺训练古诗词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高三语文冲刺训练古诗词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高三语文冲刺训练古诗词鉴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高三语文冲刺训练古诗词鉴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届高三语文冲刺训练古诗词鉴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届高三语文冲刺训练古诗词鉴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届高三语文冲刺训练古诗词鉴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届高三语文冲刺训练古诗词鉴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届高三语文冲刺训练古诗词鉴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语文冲刺训练古诗词鉴赏.docx

《届高三语文冲刺训练古诗词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语文冲刺训练古诗词鉴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语文冲刺训练古诗词鉴赏.docx

届高三语文冲刺训练古诗词鉴赏

2021届高三语文冲刺训练古诗词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列各题。

杂诗四首(其四)①

王夫之

悲风动中夜,边马嘶且惊。

壮士匣中刀②,犹作风雨鸣。

飞将不见期,萧条阻北征。

关河空杳霭,烟草转纵横。

披衣视良夜,河汉已西倾。

因忧今未释,何用慰平生。

【注】①清军南下,王夫之起兵抵抗,曾助抗清英雄瞿式耜守桂林,后受谗遭逐,流转湘西,本诗为该时期所作。

②匣中刀:

古人以刀剑在匣喻壮士不得志,刀剑有声,表示不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六句运用汉朝李广的典故,写出了将领有志抗清却不被征召、抗战受阻的现状。

B.七、八句与“良夜”相呼应,描写了眼前的大好河山,进一步坚定了诗人的复国之心。

C.最后两句直抒胸臆,体现了诗人以抗清救国为己任的爱国情怀以及壮志难酬的无奈。

D.全诗有写景,有抒情,有叙事,苍劲悲凉,情意深沉,层次清楚,诗意进展顺畅自然。

(2).有人评价本诗开头四句写得“情境和谐”,请简要说明之。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夜行船①

欧阳修

忆昔西都欢纵。

自别后、有谁能共。

伊川山水洛川花,细寻思、旧游如梦。

今日相逢情愈重。

愁闻唱、画楼钟动。

白发天涯逢此景,倒金尊、殢②谁相送。

【注】①本词是欧阳修赴任途中与友人梅尧臣相遇时所作。

②殢(tì):

滞留,沉溺于,此指醉酒。

(1).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表现词人对当年在洛阳与友人欢聚的回忆,饱含对洛中故友的深切缅怀之情。

B.“伊川山水洛川花”采用互文手法,旨在表达词人对记忆中洛阳自然山川景象的赞美。

C.“白发”句指词人和友人都为仕途在外漂泊,又都年纪渐老,重逢又分别,不由得唏墟感慨。

D.本词上片追忆往昔,旧时同游之事,恍如一梦;下片感叹当前,老朋友白头聚首,无限伤感。

(2).请从情感的角度赏析“愁闻唱、画楼钟动”一句。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诉衷情近

柳永

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

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

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残阳里。

脉脉朱阑静倚。

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

愁无际。

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

尽日空凝睇。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故人”的思念是全词的中心,所以作者将“故人”写得具体形象,联系柳永其他羁旅行役之词来看,“故人”应指他在京都相识的民间歌妓们。

B.作者很注意上下片之间和意群之间的照应和映衬。

如“伫立”与“静倚”、“望处”与“凝睇”、“残阳”与“远水生光”等,它们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C.“残阳”“黯然情绪”“愁无际”“秋光老尽,故人千里”等词句,是词人悲秋所生的迟暮之感与身处异乡所生的怀人之悲的混合。

D.以定格的人物形象作结,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空”字极富表现力,既有望而不见之意,又写尽了内心的空落和无奈之感。

(2).词的上片中描写的景物的特点前后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各题。

【双调】燕引雏奉寄小山[注]先辈

大食惟寅

气横秋,心驰八表快神游。

词林谁出先生右?

独占鳌头。

诗成神鬼愁,笔落龙蛇走,才展山川秀。

声传南国,名播中州。

[注]小山,元代著名散曲家、剧作家张可久的字。

大食惟寅,阿拉伯人,生平不详。

心驰八表快神游,李白《大鹏赋序》中有“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之语。

诗成神鬼愁,笔落龙蛇走,李白《草书歌行》诗有“时时只见龙蛇走”之句,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诗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之句。

(1).下列对这首散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套曲题为《奉寄小山先辈》,作者以后学的身份寄赠曲坛的宿老张可久。

B.“独占鳌头”,借指居首位或第一名,肯定张可久在曲坛上的领袖地位。

C.从这首曲子的赞颂来看,作者多次把张可久与唐代“诗仙”李白相比拟。

D.全曲气势横溢,一片至诚,文词典雅庄重,行笔流畅,是颇具才气之作。

(2).阿拉伯古称大食,作者可能是位阿拉伯人,其汉文化的修养是颇为深厚的,在本曲中他是如何表达对张可久的由衷赞扬之情的呢?

请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筹笔驿①

罗隐②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③,两朝冠剑恨谯周④。

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注:

①筹笔驿:

在今四川省广元市北,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师伐魏,曾驻此地筹划军事,书写公文,因而得名。

②罗隐,唐代诗人,应进士试屡试不中,史称“十上不第”。

③孺子,指蜀国后主刘禅。

④谯周:

蜀国大臣,力主投降魏国,蜀亡后受到魏国封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称颂诸葛亮鞠躬尽瘁,离开南阳一心辅佐刘备,为蜀国大业用尽良谋。

B.颔联总结了诸葛亮壮志未酬的原因,并提出一个普遍真理,即时势造英雄。

C.颈联运用对比手法,千里山河葬送之"轻"与两朝文武之"恨"形成反差。

D.本诗咏史怀古,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自然流畅,不着痕迹。

(2).诗的尾联写岩下流水,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闲望

吴融①

三点五点映山雨,一枝两枝临水花。

映蝶狂飞掠芳草,鸳鸯稳睡翅暖沙。

闲下新居成别业②,江南旧隐是谁家。

东迁西去俱无计,却羡暝归林上鸦。

【注】①吴融:

浙江绍兴人,此诗作于诗人求仕长安时期。

②别业:

相对于本宅而言,亦称别墅,

别馆。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点五点""一枝两枝",语言清丽典雅,朗朗上口,颇具音律复叠之美。

B.颔联动静结合,以"狂飞"写蛱蝶之爱芳草;又用"稳睡"言鸳鸯之适意。

C.前四句总写闲望所见,四组画面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一幅工细优美的图景。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结构和范仲淹《渔家傲》有相似之处。

(2).全诗感情丰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晚秋登城北门?

陆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

【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

②杜陵:

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

③梁州:

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幅巾藜杖北城头”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不但紧扣诗题,而且写出了诗人当时闲散的生活和日渐衰颓的状况。

B.颔联抓住“一点烽”“两行雁”这两个物象抚今追昔,在远观与仰视中想到岁月空逝,大宋复兴无期,不觉愁绪滚滚,涌上心头。

C.颈联的“山河”代表国家,“身世”指所处的时代,诗人登城“搔首”“倚楼”不禁考问,谁是兴国的英雄?

谁是扭转乾坤的豪杰?

D.尾联“横槊赋诗”借指诗人“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戎马生涯,而现在这些已成往事,“非复昔”三字包含着深沉的悲观失望之情。

(2).诗人的“愁”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1~2题。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分别的时间,“又”字既强调了时间流逝之快,也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

B.颔联写出了诗人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既指国家的未来,也包含诗人个人的前途。

C.颈联表现了诗人志在有为但面对现实却又无可奈何,进退两难,内心倍感矛盾和苦闷。

D.尾联诗人感激友人李儋的问候,直抒胸臆表达了急切盼望友人来访并与之畅叙的情感。

(2).请赏析“西楼望月几回圆”一句在全诗内容表达和结构安排上的作用。

参考答案

1.答案:

(1).B;

(2).①深夜悲风怒吼,边马嘶鸣,鞘中之刀也发出风雨似的呼啸声,营造出一种征战杀伐的悲壮氛围,与诗人惊悸激动、热血沸腾、渴望投入战斗的迫切心情和谐统一;②然而风空吼,马空鸣,刀在鞘,抗清复国的豪情遭受重创,又与诗人心中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和谐统一。

解析:

(1).“七、八句与‘良夜'相呼应,描写了眼前的大好河山”理解错误,此二句描写的是国土失陷后深远空濛、荒烟蔓草杂陈的凄凉景象,反映的是诗人感情的抑郁与抗清前途的晦暗不明。

(2).“情境和谐”意思是诗歌所描写的意境与诗人的感情相和谐,答题时要从这个角度对诗句进行解读。

诗歌前四句写诗人半夜被风声惊醒,听见边马嘶叫,似乎苍天、大地、兵马都在怒吼,在呼唤着搏击奋进、征战杀伐;又仿佛听见匣中刀鸣,有如风雨之声。

这些形象的描绘,运用了象征手法,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反映出诗人对战斗的渴望。

这些声音营造出一种征战杀伐的悲壮氛围,与诗人惊悸激动、热血沸腾、渴望投入战斗的迫切心情和谐统一。

然而“北征”计划迟迟不能实现,风空吼,马空鸣,刀在鞘,抗清复国的豪情遭受重创,又与诗人心中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和谐统一。

2.答案:

(1).B;

(2).①这句话主要表现了词人与友人重逢欢聚时的感受,表明了他对友人的不舍;②与友人重逢还要离别,席上听到有人唱歌,便想起曾经与友人的欢乐时光,不免惆怅;③画楼上的钟声提醒着时间的流逝,提醒着与友人别离的到来,让人难过。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本题中,B项,此处写景是为了表现词人对和友人在洛阳共游时光的怀念,并非为了表达赞美之情。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抓显情语。

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

②分析景语。

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

“愁闻唱”表达了“白发相逢,词人终是难禁伤感之情”;席上听到有人唱歌,便想起曾经与友人的欢乐时光,不免惆怅;“画楼钟动”,画楼钟声响起,警醒词人相聚之时在不断的流逝,让人难过。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

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

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

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3.答案:

(1).A

(2).词的上片中,前四句写雨晴气爽、江水澄明、远山苍翠,给人以平远开阔、清新优美之感。

后三句抓住断桥、幽径、渔村、孤烟等,勾勒了一幅荒江日暮秋色图,给人以荒寒、凄清、寂寞之感。

解析:

(1).本词中作者并未将“故人”写得具体形象。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抓住词的上片中的重要意象。

如前四句中的“雨晴”“气爽”“水生光”“山耸翠”等,给人以辽阔、清新优美之感;后三句中的“断桥”“幽径”“渔村”“孤烟”等,给人以荒寒、凄清、寂寞之感。

由此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4.答案:

(1).A;

(2).①开头两句用典,是对张可久才气、文思的称赞,赞其是一位才华横溢、文思敏捷的大手笔。

②“谁出先生右?

”以反问句表述在词林中无人可匹比之意,起到特别强调的作用。

③“诗成”三句用典,同时也是排比,赞美张可久的曲作的艺术效果。

④最后运用对仗,以张可久的名望之高,影响之大作结。

⑤全篇对张可久其人其才其曲其名作了高度概括,表达了对他的仰慕之意。

解析:

(1).A.“套曲”错,应为“小令”。

(2).作者从三个方面表达了自己对张可久的赞赏之情:

第一、开头化用杜甫“老气横九州”和黄庭坚“老来忠义气横秋”,用“气横秋”来形容张可久的才气横溢天地。

“心驰八表快神游”化用了李白《大鹏赋序》中的语句,用来赞赏他才思敏捷,无处不到。

紧接着,词的第二句中用一设问句对张可久的才气作了高度评价:

“词林谁出先生右?

独占鳌头。

”词家中谁能超出先生之上呢?

只有先生乃是曲中状元。

直接表达了对张可久的高度赞赏。

第二、赞颂张可久作品高超的艺术效果。

这里化用杜甫称赞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这一句诗,又化用李白的《百草歌行》中的一句“时时只见龙蛇走”,再加上“才展山川秀”五字,表现了张可久惊人的艺术表现力,赞赏其极高的艺术造诣。

第三、称誉张可久的知名度。

最后两句“声传南国,名播中州”说张可久声明已传遍全国,充分说明了他的影响力,也暗含着作者由衷的赞赏之情。

5.答案:

(1).C;

(2).①以景结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②将岩下流水拟人化,意思是说一切成为历史,只剩山岩下多情的流水,年年从筹笔驿附近流过,仿佛还蕴藏着深情。

③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尊敬怀念、感叹惋惜,以及自身的抑郁不得志之情。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能力。

C项,“两朝文武之‘恨’”错误,两朝冠剑指诸葛亮,他既管政事,又管军事,是两朝冠剑。

所以是诸葛亮之恨谯周。

(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及思想情感的能力。

尾联“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写岩下流水,借景抒情,将岩下流水拟人化,原本无情的流水也变得如此多情,日日夜夜从筹笔驿附近流过,仿佛在怀念诸葛亮,水尚且如此,更何况人呢?

借年年不断的岩下流水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尊敬怀念之情;昏君庸臣葬送了大好河山徒留遗恨,使诸葛亮一生的努力付之东流,对此事也表现了感叹惋惜之情;结合注释,与诸葛亮相比,诗人自己“十上不第”,更是英雄无路,壮志难酬,这里也表现了诗人自身抑郁不得志之情。

6.答案:

(1).A;

(2).①首联和颔联描写雨、花、蝴蝶、鸳鸯等景物,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②颈联将长安新居和江南旧家对比,暗示了抛离故园、奔走仕途的懊悔和感伤;

③“东迁西去俱无计”写自己四处碰壁、求仕不得,表达对自己处境的失望和悲哀;

④末句写羡慕暮归之鸦,含蓄表达了对往昔不问功名时闲适生活的眷恋和向往。

解析:

(1).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

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

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

A项,“语言清丽典雅”赏析有误。

“三点五点”、“一枝两枝”,是口语化的语言。

(2).“映山雨““临水花““映蝶狂飞“鸳鸯稳睡”,借自然景物,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闲下新居”“江南旧隐‘,将新居和旧家对比,其中蕴含着离开故园,仕途奔波的伤感。

“东迁西去俱无计”写自己到处奔波,对自己处境的失望。

“却羡嗅归林上鸦“,诗人羡慕归鸦,委婉地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7.答案:

(1).D;

(2). ①因登临而引起的悲秋之情。

诗人登上城北门楼,深秋时节,西风劲吹,寒气袭人,眼前萧瑟凄凉的景象使诗人愁绪满怀。

②山河沦陷、忧国伤时的叹惋。

颔联和颈联抒发了诗人对关中失地的忧思,对故都的怀念之情。

③壮志难酬之悲愤。

远望烽火,仰视阵雁,想到岁月空逝,兴复无期,而自己却报国无门,悲愁难耐。

解析:

“深沉的悲观失望之情”分析不当,应为“良机已失、大势已去的无限感慨”。

8.答案:

(1).D;

(2).内容表达上:

(1)“西楼望月”写自己登高怀人,盼望友人来访。

(2)用月亮的缺而复圆来寄托盼望朋友团聚为时之久,心情之切。

(3)表达了与友人友情之深挚,感情之浑厚。

结构安排上:

(1)使全诗全诗始于对花感叹分别,终于望月盼望团聚,首尾照应,浑然一体。

(2)卒章显志,点明题旨,道出寄诗的用意,渴盼和友人的团聚。

解析:

尾联并非直抒胸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