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氨行业尿素单元安全检查表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3478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成氨行业尿素单元安全检查表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合成氨行业尿素单元安全检查表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合成氨行业尿素单元安全检查表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合成氨行业尿素单元安全检查表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合成氨行业尿素单元安全检查表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合成氨行业尿素单元安全检查表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合成氨行业尿素单元安全检查表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合成氨行业尿素单元安全检查表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合成氨行业尿素单元安全检查表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合成氨行业尿素单元安全检查表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合成氨行业尿素单元安全检查表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合成氨行业尿素单元安全检查表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合成氨行业尿素单元安全检查表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合成氨行业尿素单元安全检查表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合成氨行业尿素单元安全检查表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合成氨行业尿素单元安全检查表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合成氨行业尿素单元安全检查表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合成氨行业尿素单元安全检查表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合成氨行业尿素单元安全检查表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合成氨行业尿素单元安全检查表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合成氨行业尿素单元安全检查表文档格式.docx

《合成氨行业尿素单元安全检查表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成氨行业尿素单元安全检查表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合成氨行业尿素单元安全检查表文档格式.docx

6.

要经常检查循环机工作内件的运转、密封、润滑情况,如发现撞击、震动、大量泄漏等异常现象,应及时处理,避免高压气体冲击发生着火和爆炸。

《小氮肥安全技术规程》化督发(1995)904号第3.9.15条

7.

要严格控制液氨贮槽压力在规定指标范围内。

液氨贮槽倒槽操作,必须严格遵守操作程序,防止爆炸事故发生。

《小氮肥安全技术规程》化督发(1995)904号第3.9.18条

8.

高压管道的安装要按照规范,安装牢固并用防震材料衬垫,防止产生严重振动和摩擦。

《小氮肥安全技术规程》化督发(1995)904号第4.1.8条

9.

 各种安全附件如安全阀、爆破片、信号、各种联锁、报警装置应齐全可靠。

《小氮肥安全技术规程》化督发(1995)904号4.2.3

10.

 电机外壳接地良好,设备内和设备上无遗留工具及杂物。

《小氮肥安全技术规程》化督发(1995)904号4.2.4

11.

 必须严格执行压缩机定期检查、检测的规定

《小氮肥安全技术规程》化督发(1995)904号4.2.8

12.

严格执行设备润滑管理制度,正确执行“五定”“三级过滤”,代用油的闪点必须高于原来用油,并经设备主管部门批准,方可使用代用油。

《小氮肥安全技术规程》化督发(1995)904号4.2.10 

13.

必须及时消除设备、管道、阀门的跑、冒、滴、漏。

保持静密封点泄漏率在0.5‰以下,动密封点泄漏率在2‰以下。

《小氮肥安全技术规程》化督发(1995)904号4.2.11 

14.

 设备检修,必须办理安全检修许可证,落实具体的安全措施,执行有关专业的安全检修规程。

《小氮肥安全技术规程》化督发(1995)904号4.2.12

化工装置及布置

塔与塔之间或塔与其它相邻设备之间的距离,除应满足管道、平台、仪表和小型设备等布置和安装的要求外,尚应满足操作、维修通道和基础布置的需要。

两塔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2.5m.

《石油化工工艺装置布置设计通则》SH3011-20003.2.6

反应器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除采用移动吊车外,构架顶部应设置装催化剂和检修用的平台和吊装机具:

2对于布置在厂房内的反应器,应设置吊车并在楼板上设置吊装孔,吊装孔应靠近厂房大门和运

输通道;

3反应器一侧应有运输催化剂所需的场地和通道;

《石油化工工艺装置布置设计通则》SH3011-20003.3.4

操作压力超过3.5MPa的反应器宜集中布置在装置的一端或一侧。

《石油化工工艺装置布置设计通则》SH3011-20003.3.7

泵宜露天布置。

在寒冷或多风沙地区可布置在室内,在多雨地区可布置在雨棚内

《石油化工工艺装置布置设计通则》SH3011-20003.10.1

泵布置在室内时,两排泵净距不应小于2m。

泵端或泵侧与墙之间的净距应满足操作、检修要求且不宜小于lm.

《石油化工工艺装置布置设计通则》SH3011-20003.10.9

除安装在联合基础上的小型泵外,两台泵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0.7m.

《石油化工工艺装置布置设计通则》SH3011-20003.10.10

泵的布置应考虑连接管道的柔性设计要求

《石油化工工艺装置布置设计通则》SH3011-20003.10.17

 设备管理除执行本规程外,还必须贯彻执行化工部的《化学工业设备动力管理规定》、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及《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

《小氮肥安全技术规程》化督发(1995)904号4.1.1

建立和健全小氮肥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如设备动力管理责任制、设备维护检修管理制度、设备密封、润滑、防腐技术基础管理制度、锅炉压力容器管理制度、设备事故管理制度等。

《小氮肥安全技术规程》化督发(1995)904号4.1.2. 

 化工机械设备安装施工必须委托持有相应的“化工设备安装资格证书”的单位施工。

坚持设备安装验收质量标准。

《小氮肥安全技术规程》化督发(1995)904号4.1.3

 所有机电设备的机械传动装置的危险部件,如齿轮、皮带轮、转轴、联轴器、飞轮等构件,必须设置可靠的安全防护装置。

并经常检查是否处于完好状态。

《小氮肥安全技术规程》化督发(1995)904号4.1.4

 根据安全生产需要,传动设备岗位与有关岗位,应设置互相联系信号或联锁装置。

《小氮肥安全技术规程》化督发(1995)904号4.1.5

 对设备及零配件等,必须建立入库质量验收制度。

《小氮肥安全技术规程》化督发(1995)904号4.1.6

 严禁在压力管道、容器上行走、攀登、敲击或作起重支架及锚点。

《小氮肥安全技术规程》化督发(1995)904号4.1.7

15.

 各种容器、设备、阀门、管道所设的爬梯、平台、栏杆等要经常检查,有锈蚀和损坏要及时修补。

《小氮肥安全技术规程》化督发(1995)904号4.1.9

16.

 应制订锅炉、压力容器的安全操作规程。

不准擅自改变原设计的压力、温度等工艺技术参数。

《小氮肥安全技术规程》化督发(1995)904号4.6.4

17.

 压力容器应严格执行定期检验规定。

《小氮肥安全技术规程》化督发(1995)904号4.6.6

18.

 严禁利用压力容器、管道作电焊的零线(搭地线)。

《小氮肥安全技术规程》化督发(1995)904号4.6.12

19.

 严禁利用压力容器、管道作起重锚点或吊装物件。

《小氮肥安全技术规程》化督发(1995)904号4.6.14

20.

对具有危险和有害因素的生产过程应合理地采用机械化、自动化和计算机技术,实现遥控或隔离操作。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952.3.3

21.

具有危险和有害因素的生产过程,应设计可靠的监测仪器、仪表,并设计必要的自动报警和自动联锁系统。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952.3.4

22.

对事故后果严重的化工生产装置,应按冗余原则设计备用装置和备用系统,并保证在出现故障时能自动转换到备用装置或备用系统。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952.3.5

23.

生产过程排放的有毒、有害废气、废(液)和废渣应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952.3.6

24.

应防止工作人员直接接触具有危险和有害因素的设备、设施、生产原材料、产品和中间产品。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952.3.7

25.

化工专用设备设计应进行安全性评价,根据工艺要求、物料性质,按照《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进行。

设备制造任务书应有安全卫生方面内容。

选用的通用机械与电气设备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952.3.8

26.

工艺设备(以下简称设备)、管道和构件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备本体(不含衬里)及其基础,管道(不含衬里)及其支、吊架和基础应采用不燃烧材料,但储罐底板垫层可采用沥青砂;

2.设备和管道的保温层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当设备和管道的保冷层采用阻燃型泡沫塑料制品时,其氧指数不应小于30;

3.建筑物的构件耐火极限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

《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规范》GB50160-2008

5.1.1

27.

设备和管道应根据其内部物料的火灾危险性和操作条件,设置相应的仪表、自动联锁保护系统或紧急停车措施。

5.1.2

28.

在使用或产生甲类气体或甲、乙A类液体的工艺装置、系统单元和储运设施区内,应按区域控制和重点控制相结合的原则,设置可燃气体报警系统。

5.1.3

29.

布置在爆炸危险区的在线分析仪表间内设备为非防爆型时,在线分析仪表间应正压通风。

5.2.7

30.

设备宜露天或半露天布置,并宜缩小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

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应按《爆炸和火灾危险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的规定执行。

受工艺特点或自然条件限制的设备可布置在建筑物内。

5.2.8

31.

设备、建筑物、构筑物宜布置在同一地平面上;

当受地形限制时,应将控制室、机柜间、变配电所、化验室等布置在较高的地平面上;

工艺设备、装置储罐等宜布置在较低的地平面上。

5.2.12

32.

装置的控制室、机柜间、变配电所、化验室、办公室等不得与设有甲、乙A类设备的房间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

装置的控制室与其他建筑物合建时,应设置独立的防火分区。

5.2.16

33.

高压和超高压的压力设备宜布置在装置的一端或一侧;

有爆炸危险的超高压反应设备宜布置在防爆构筑物内。

5.2.19

34.

塔和立式容器的布置按下列原则考虑:

1单排布置的塔和立式容器,当其平台单独布置时,宜中心线对齐;

当联合布置时.宜中心线对

齐或切线对齐;

2对于直径较小、本体较高的塔和立式容器,可双排布置或成三角形布置,利用平台把塔和容器

联系在一起提高其稳定性;

3直径小于或等于l000mm的塔和立式容器也可布置在构架内或构架的一侧,利用构架提高其

稳定性和设置平台、梯子.

《石油化工工艺装置布置设计通则》SH3011-20003.2.2

35.

塔和立式容器,宜在靠近管廊的一侧布置管道,另一侧设置检修场地或通道。

塔和立式容器的人孔宜朝向检修侧。

《石油化工工艺装置布置设计通则》SH3011-20003.2.4

防火防爆

爆炸危险场所必须有良好的通风设施,以防止有爆炸危险气体的积聚。

生产装置尽可能采用露天、半露天布置,布置在室内应有足够的通风量;

通排风设施应根据气体比重确定位置;

对局部易泄漏部位应设置局部符合防爆要求的机械排风设施。

《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第十六条

危险场所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爆炸危险所电气安全规程(试行)》划定危险场所区域等级图,并按危险区域等级和爆炸性混合物的级别、组别配置相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防爆等级的电气设备。

防爆电气设备的配置应符合整体防爆要求;

防爆电气设备的施工、安装、维护和检修也必须符合规程要求。

《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第十七条

爆炸危险场所内的各种机械通风设施必须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并应定期检测。

《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第三十一条

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防火、防爆设计应符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BG50160)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等规范,火灾和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装置的设计应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953.1.1

具有易燃易爆的工艺生产装置、设备、管道,在满足生产要求的条件下,宜按生产特点,集中联合布置,采用露天、敞开或半敞开式的建(构)筑物。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953.1.2

化工生产装置区内应准确划定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区域范围,并设计和选用相应的仪表、电气设备。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953.1.8

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生产设备和管道应设计安全阀,爆破板等防爆泄压系统,对于输送可燃性物料并有可能产生火焰蔓延的放空管和管道间应设置阻火器、水封等阻火设施。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953.1.11

 在生产系统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的部位,应设置温度、压力等检测仪表、声光报警器和事故停车联锁装置。

《小氮肥安全技术规程》化督发(1995)904号9.1.2.3

在高、低压系统之间应设置止逆阀等安全装置,并应安装必要的监测仪表和自动(或手动)泄压排放设施。

《小氮肥安全技术规程》化督发(1995)904号9.1.2.4 

 所有放空管均应有引至室外的导管,并高出厂房建筑物。

设在露天设备区内的放空管,应高于附近有人操作的最高站位2米以上。

可燃气体的放空管,必要时应设置安全水封或阻火器。

放空管应在避雷设施的保护范围内。

《小氮肥安全技术规程》化督发(1995)904号9.1.2.5

 有突然超压或瞬间分解爆炸危险物料的设备,应安装安全阀或爆破板(防爆膜),导爆筒出口应朝安全方向。

《小氮肥安全技术规程》化督发(1995)904号9.1.2.6

 所有自动控制系统,应同时并行设置手动控制系统。

《小氮肥安全技术规程》化督发(1995)904号9.1.2.9

有突然超压或发生瞬时分解爆炸危险物料的反应设备,如设安全阀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装爆破片或爆破片和导爆管,导爆管口必须朝向无火源的安全方向;

必要时应采取防止二次爆炸、火灾的措施。

5.5.12

防雷、防静电

化工装置防静电设计应符合《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518)以及《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技术规程》(HGJ28)的规定。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953.2.1

化工装置防静电设计,应根据生产工艺要求、作业环境特点和物料的性质采取相应的防静电措施。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953.2.2

化工生产装置在防爆区域内的所有金属设备、管道、储罐等都必须设计静电接地,不允许设备及设备内部结构,以控制静电的产生,使其不能达到危险程度。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953.2.4

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静电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生产过程;

以及静电危害人身安全的作业区,所有的金属用具及门窗零部件、移动式金属车辆、梯子等均应设计接地。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953.2.5

化工装置、设备、设施、储罐以及建(构)筑物,应设计可靠的防雷保护装置,防止雷电对人身、设备及建(构)筑物的危害和破坏。

防雷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953.3.1

化工生产装置的防雷设计应根据生产性质、环境特点以及被保护设施的类型,设计相应防雷设施。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95 3.3.2

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化工装置、露天设备、储罐、电气设施和建(构)筑物应设计防直击雷装置。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953.3.3

 平行布置的间距小于100mm金属管道或交叉距离小于100mm的金属管道,应设计防雷电感应装置,防雷电感应装置可与防静电装置联合设置。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953.3.5

化工装置的架空管道以及变配电装置和低压供电线路终端,应设计防雷电波侵入的防护措施。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95 3.3.6

正常不带电而事故时可能带电的配电装置及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均应按《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要求设计可靠接地装置。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953.4.1

凡应采用安全电压的场所,应采用安全电压,安全电压标准按《安全电压》(GB3805)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953.4.3

除防雷过电压接地保护和防静电接地保护外,对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的如下装置与设备必须予以接地或接零保护:

 变压器、电机、电器、携带式或移动式用电器具等的底座或外壳。

《小氮肥安全技术规程》化督发(1995)904号6.5.2.1

电力设备的传动装置、开关柜(箱、板)、配电屏、控制柜、保护屏等金属框架。

《小氮肥安全技术规程》化督发(1995)904号6.5.2.2

 电缆接线盒、终端盒的外壳和电缆的外皮、穿线的钢管等。

《小氮肥安全技术规程》化督发(1995)904号6.5.2.3

 屋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框架、钢筋混凝土的构架以及靠近带电部位的金属围栏和金属门等。

《小氮肥安全技术规程》化督发(1995)904号6.5.2.4

 生产区域室内外均应装设接地装置,也尽可能利用金属构架、管道(内有可燃或爆炸性介质的金属管道除外)、穿线的钢管作为接地极,但它们的接地电阻测定,必须小于规定值。

《小氮肥安全技术规程》化督发(1995)904号6.5.4

 电气设备的每一个接地部分应以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相连接,严禁在一个接地线上串接几个需要接地的部分。

《小氮肥安全技术规程》化督发(1995)904号6.5.5

防毒防尘

根据生产工艺和粉尘、毒物特性,采取防尘防毒通风措施控制其扩散,使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浓度达到《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要求。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第5.1.3条

经常有人来往的通道(地道、通廊),应有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并不得敷设有毒液体或有毒气体的管道。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第5.1.7条

露天作业的工艺设备,亦应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使工作地点有害物质的浓度符合规定的接触限值的要求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第5.1.8条

凡工艺过程中能产生粉尘、有害气体和其他毒物的生产设备,应尽量采用自动加料、自动卸料和密闭装置,并必须设置吸收、净化、排放装置或能与净化、排放系统联接的接口,以保证工作场所和排放的有害物浓度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99第6.7.1条

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贮存、运输与使用,必须加强管理,防止粉尘、毒物泄漏和扩散,使作业场所的尘毒浓度和“三废”排放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小氮肥安全技术规程》化督发(1995)904号9.2.1.2

 对产生散发有毒有害物质的工艺设备,要加强维护,保持设备完好,杜绝跑、冒、滴、漏。

《小氮肥安全技术规程》化督发(1995)904号9.2.2.2

 每个有毒岗位设置事故柜一个。

《小氮肥安全技术规程》化督发(1995)904号9.2.2.5.1

 每个事故柜配备符合质量要求的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二台,厂内库存空(氧)气呼吸器钢瓶数量为现场配备的有空(氧)气呼吸器的二倍。

《小氮肥安全技术规程》化督发(1995)904号9.2.2.5.2

 每个事故柜配备过滤式防毒面具(配4#、5#滤毒罐),其防毒面具的数量应超过岗位每班生产值班人员的数量。

《小氮肥安全技术规程》化督发(1995)904号9.2.2.5.3

 盛装有毒有害的物质的容器,在贮运过程中严防泄漏扩散,容器外部必须有警告标志。

《小氮肥安全技术规程》化督发(1995)904号9.2.2.8

 企业应定期检测作业场所空气中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

岗位监测点及检测次数,应按“小氮肥厂主要监测点和测定周期”执行。

企业应设置有毒有害物质检测的专职人员。

《小氮肥安全技术规程》化督发(1995)904号9.2.3.1

 对从事有毒有害物质作业的岗位职工,应定期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监护档案。

《小氮肥安全技术规程》化督发(1995)904号9.2.3.4

 企业应加强对有毒有害岗位职工的工业卫生教育,提高自身保护能力,建立健全急性中毒事故抢救系统和方案,强化联络和报告制度。

《小氮肥安全技术规程》化督发(1995)904号9.2.3.5

 急性中毒抢救应急措施,应严格按照《化工企业急性中毒抢救应急措施规定》执行。

《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