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题练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4834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6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专题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文言文专题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文言文专题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文言文专题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文言文专题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文言文专题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文言文专题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文言文专题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文言文专题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文言文专题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文言文专题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文言文专题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文言文专题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文言文专题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文言文专题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文言文专题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文言文专题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文言文专题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文言文专题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文言文专题练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专题练习.docx

《文言文专题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专题练习.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文专题练习.docx

文言文专题练习

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专题练习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火尚足以明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C、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D、世之奇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B、侣鱼虾而友糜鹿

C、序八州而朝同列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却匈奴七百余里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吾得兄事之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既来之,则安之B、鼎铛玉石,金块珠砾C、以愚黔首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C、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B、小学而大遗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D、秋毫不敢有所近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后人哀之而不鉴之B、常以身翼蔽沛公C、头发上指D、有泉侧出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籍吏民封府库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C、火尚足以明也D、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辞楼下殿,辇来于秦B、履至尊而制六合C、谨庠序之教D、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B、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C、外连衡而斗诸侯D、以弱天下之民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B、素善留侯张良

C、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D、序八州而朝同列

12、下列加线字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B、而其见愈奇C、西望夏口D、而耻学于师

13、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群聚而笑之B、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C、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4、下列加线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道芷阳间行B、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C、君子不齿D、而此独以钟名

15、下列加线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独夫之心日益骄固B、登高而招C、蜂房水涡D、日削月割

16、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B、孔子师郯子、苌弘……

C、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D、吾妻之美我者

17、下列加线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尊贤而重士B、六王毕,四海一

C、则虽好游者不能穷也D、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

18、下列加线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B、内立法度

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D、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答题卡

班学号姓名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训练

1、选出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无伤也,是乃仁术也D、斯固百世之遇也

2、选出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

A、予犹记周公之被逮B、洎牧以谗诛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D、智勇多困于所溺

3、选出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

A、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B、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C、安在沛公能急人之困也D、何由知吾可也

4、选出不属于定语后置句的一项()

A、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B、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C、石之铿然有声者D、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5、选出不属于状语后置句的一项()

A、洞庭君安在哉B、以勇气闻于诸候

C、青,取之于蓝D、虽董之以严刑

6、选出不属于省略句的一项()

A、今以钟磬置水中B、吾从而师之C、沛公居山东时D、百姓之不见保

7、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A、何以能鼓乐也B、不然,籍何以至此

C、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D、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8、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B、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D、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

9、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A、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B、此世所以不传也

C、夫水,智者乐也D、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10、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A、而诸侯敢救赵者B、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C、而封之以膏腴之地D、客有吹洞箫者

11、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A、既而得其尸于井B、句读之不知

C、蜀道难,难于上青天D、会于西河外渑池

12、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A、王语暴以好乐B、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

13、选出对下列文言语句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为大梁夷门监者②至于激于义理者不然③保民而王,莫之能御④忌不自信

⑤见羽旄之美⑥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⑦未可以为信也⑧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⑨赵氏求救于齐⑩南冥者,天池也

A、①⑩/②⑤/③④/⑥⑧⑨/⑦B、①⑦/②⑩/③④/⑤⑥/⑧⑨

C、①⑩/②⑧/③④/⑤/⑥⑨/⑦C、①⑦/②⑤/③④/⑥⑧⑨/⑩

14、选出对下列文言语句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此乃臣效命之秋也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③惟兄嫂是依④得双石于潭上⑤居则曰:

不吾知也⑥竖子不足与谋⑦数十年,竟为秦所灭⑧予购三百盆,皆病者⑨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⑩项王曰:

“壮士!

赐之卮酒。

”则与卮酒

A、①⑧/②⑦/③⑤/④/⑥⑩/⑨B、①⑤/②⑦/③⑥/④⑨/⑧⑩

C、①⑧/②⑤/③⑥/④/⑦⑩/⑨C、①⑧/②⑤/③⑥/④⑩/⑦⑨

15、选出下面每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A、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B、今是溪独见辱于愚戍卒叫,函谷举

C、断头置城上有碑仆道

D、而今安在哉余是以记之

16、选出下面每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A、师不必贤于弟子尝学瑟琶于穆曹二善才

B、羸闻如姬父为人所杀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C、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秦虎狼之国

D、俯察品类之盛时有宦人密视君者

 

答题卡

班学号姓名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词类活用参考答案

1、A(A.形容词作动词,照明;B形容词作名词,圣人;C形容词作名词,深度;D.形容词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2、C(A使动用法,使…跳舞)B意动用法,以…为朋友C使动用法,使…来朝见D使动用法,使之为王)

3、A(A使动用法,使…退却B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C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弟一样D名词作状语,每天)

4、B(A使动用法,使…来,使…生活安定B意动用法,把金当作土块,把珍珠当作沙石C使动用法,使…学习D使动用法,使…止,阻止)

5、C(A名词作动词,灭族B名词作动词,攻下C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D名词作动词,种植)

6、D(A、形容词作名词,卑贱的人B、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C、形容词作名词,善行D、形容词作动词,接近、接触)

7、A(A、意动用法,以…为鉴B、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地C、名词作状语,向上D、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8、D(A、名词作动词,登记B、名词作动词,放火C、形容词作动词,照明D、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的地方)

9、C(A、名词作动词,乘坐辇车B、名词作动词,登上C、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D、名词作动词,用草绳系)

10、B(A、使动用法,使……来B、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抽打,用竹板打C、使动用法,使……斗D、使动用法,使……弱,削弱)

11、B(A、名词作动词,归罪B、形容词作动词,交好C、名词作动词,说明白D、名词作动词,引,招致)12、C(A、名词作动词,命名B、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C、向远处看,眺望,动词D、意动用法,以…

为耻)

13、A(A、名词作状语,成群地B、名词活用为动词,合乎道义C、名词活用为动词,祝寿D、名词活用为动词,从师学习)

14、B(A、名词活用为动词,取道B、名词作状语,用瓮、用绳子C、名词活用为动词,提起D、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

15、B(A、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B、形容词作名词,高处C、名词作状语,像蜂窝、像水涡D、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16、C(A、意动用法,以……为羞耻B、意动用法,以……为老师C、名词活用为动词,称帝称王D、意动用法,以……为美丽,认为……美丽)

17、B(A、形容词作动词,敬重、看重B、数词作动词,统一C、形容词作动词,取尽D、形容词作动词,弄错)

18、D(A、名词作状语,用箕畚B、名词作状语,在国内C、名词作状语,亲眼、亲耳D、动词作名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1、B(B项为宾语前置句)2、C(C项为状语后置句)3、A(A项为状语后置句)4、B(B项为判断句)5、A(A项为宾语前置句)6、D(D项为被动句)7、D(D项为一般句式,其余为宾语前置句)8、B(B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余为被动句)9、D(D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余为判断句)10、C(C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余为定语后置句)11、B(B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余为状语后置句)12、A(A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余为省略句)13、C(依次为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省略句)

14、A(依次为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省略句、定语后置句)

15、A(A项分别为判断句和省略句,B项为被动句,C项为省略句,D项为宾语前置句)

16、B(B项分别为被动句和一般句式,A项为状语后置句,C项为判断句,D项为定语后置句)

词类活用专题练习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火尚足以明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C.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D.世之奇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B、侣鱼虾而友糜鹿

C、序八州而朝同列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却匈奴七百余里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吾得兄事之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既来之,则安之B、鼎铛玉石,金块珠砾C、以愚黔首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B、下江陵

C、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B、小学而大遗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D、秋毫不敢有所近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后人哀之而不鉴之B、常以身翼蔽沛公C、头发上指D、有泉侧出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籍吏民封府库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C、火尚足以明也D、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辞楼下殿,辇来于秦B、履至尊而制六合C、谨庠序之教D、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B、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C、外连衡而斗诸侯D、以弱天下之民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B、素善留侯张良

C、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D、序八州而朝同列

12、下列加点字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B、而其见愈奇C、西望夏口、D、而耻学于师

13、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群聚而笑之。

B、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C、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4、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道芷阳间行。

B、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C、君子不齿。

D、而此独以钟名。

15、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B、登高而招。

C、蜂房水涡。

D、日削月割。

16、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B、孔子师郯子、苌弘……

C、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D、吾妻之美我者

17、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尊贤而重士B、六王毕,四海一。

C、则虽好游者不能穷也。

D、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

18、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内立法度。

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D、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刘备天下枭雄

C.(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妪,先大母婢也

D.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下列句子哪一句与另三句的句式特点不相同()

A.予本非文人画士B.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D.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3.下列句中没有宾语前置现象的一句是()

A.甚矣,汝之不惠B.古之人不余欺也

C.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D.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4.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也

C.沛公安在/大王来何操

D.微斯人,吾谁与归/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5.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岂不穀是为?

先君之好是继

B.夫晋,何厌之有/子何恃而往

C.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D.子非鱼,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尝见笑于大方之家/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其印为予从辈所得,报充里正役

C.生孩六月,慈父见背/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D.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7.下列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句是()

A.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B.毋宁毙于虞人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D.不拘于时,学于余

8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D.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9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卿欲何言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③吾属今为之虏矣④不然,籍何以至此⑤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⑦子何恃而往⑧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A.①④/②③⑥/⑤⑦⑧B.①④⑦/②③⑤⑥⑧

C.①④/②③⑥/⑤⑦⑧D.①④⑦/②⑥/③⑤⑧

10.下列句子中没有成分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A.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B.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

C.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D.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11.下列句子补充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A.今予家(居)是溪,而名莫能定B.戊申晦,五鼓,(余)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C.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尉D.激昂(于)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12.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

A.沛公谓张良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人。

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C.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不善者而改之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句的是()

A.人皆得以隶使之B.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C.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是使动用法的是()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B.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C.项伯杀人,臣活之D.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15.以下加点词并非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项是()

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B.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

C.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D.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骰函之固,自若也

16.下列句子中有活用为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A.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B.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C.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D.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17.下列句子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B.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C.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D.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18.与“左右欲刃相如”中的“刃”用法不同的是()

A.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B.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C.怀王与诸将约曰: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D.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C.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D.甘其食,美其服……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0.以下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B.盖寡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C.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D.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全是使动用法的一组()

A.王之所大欲,可知矣:

欲辟土地,朝秦楚/寡人与大国执仇,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外连横而斗诸侯/然赢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D.舞幽壑之潜姣,泣孤舟之嫠妇/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22.下列加点词不是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组是()

A.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B.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妪,先大母婢,乳二世

C.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D.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与另三句不同的是()

A.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B.而此独以钟名,伺哉?

C.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D.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24.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不表判断的是()

A.是为何谷B.何为以公名之C.以臣为愚D.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25.下列句中省略宾语的一句是()

A.见一老公面问之曰B.遂持驹去C.齐桓公出猎D.明日朝,以告管仲

26.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管仲贤佐也B.桓公霸君也C.故凡为愚者,奠我若也D.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27.下列句于中的“之”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是()

A.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B.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

C.侯生笑曰:

“吾固知公子之还也”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28.下列句子中全是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A.粪土当年万户侯/秦王恐其破璧

B.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

C.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D.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赵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29.下列句子中“见”不表被动的一项是()

A.欲与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B.苏秦富贵,以百斤偿之,遍报诸所常见德者

C.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D.人皆以见侮为辱,故斗也

30.下列句子不全有形容词活用为意动用法的一组是()

A.人主自智而愚人/成(名)以其小,劣之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管仲,世所称贤臣,然孔子小之/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文言句式专项练习》参考答案

1.D(“屈平”句为陈述句,其余为判断句。

2.B(其余为否定性判断句。

3.A(主谓倒装。

4.D(“大阉之乱”一句没有宾语前置)

5.A(都是宾语前置,且以“之”“是”为标志;B“何厌之有”同A项用法,“何恃”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不同;C“安在”,即‘在安”,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王”句无前置宾语;D“子”句无前置

宾语,“臣”句,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6.B.(都表被动。

7.C(“于”表动作涉及的对象,不表被动。

8.A(其余被动句。

9.D(①④⑦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②⑥判断句;③⑤⑧被动句,“举”,被推举。

10.C(A“日三四里”省略谓语动词“行”B三处省略主语D省略“鸣”的宾语‘之’,代指钟磬。

11.A(‘家是溪”即“家于是溪”,“家”名词作动词,安家;“是溪,’表处所:

中间省略介词。

12.D(省略谓语动词,其余省略主语。

13.C(名词,作主语;其余名词活用作状语。

14.B(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之为师”。

15.B

16.A(“弱”,使天下之民弱。

17.C(“来”,省略宾语“之’,不及物动词带宾语,活用为使动用法。

18.C(“王之”,使动,使之为乏,让他作。

千;“目”、“函”,‘吏”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与“刃”

相同。

19.C(“饮赵盾酒”,“使(让)赵盾饮酒”,即招请赵盾来喝酒,“饮”,使动用法。

20.A(“屈豪杰”、“却之”、“夭梅病梅”中都有使动用法;)

21.B(‘鄙远”,把(别国的)远地当做边邑。

其余为使动用法。

22.D(“侣”,意动用法;“草”“露”,名词作状语。

余为名词作一般动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