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专业组山东中医药学会.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4878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拿专业组山东中医药学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推拿专业组山东中医药学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推拿专业组山东中医药学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推拿专业组山东中医药学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推拿专业组山东中医药学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推拿专业组山东中医药学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推拿专业组山东中医药学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推拿专业组山东中医药学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推拿专业组山东中医药学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推拿专业组山东中医药学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推拿专业组山东中医药学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推拿专业组山东中医药学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推拿专业组山东中医药学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推拿专业组山东中医药学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推拿专业组山东中医药学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推拿专业组山东中医药学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推拿专业组山东中医药学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推拿专业组山东中医药学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推拿专业组山东中医药学会.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推拿专业组山东中医药学会.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拿专业组山东中医药学会.docx

《推拿专业组山东中医药学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拿专业组山东中医药学会.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推拿专业组山东中医药学会.docx

推拿专业组山东中医药学会

附件2

山东省中医药知识技能大赛理论测试

及技能操作复习大纲

针灸专业组

第一部分理论知识

一、基本概念

1.掌握经络、经络系统、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基本概念。

2.掌握腧穴、经穴、奇穴、阿是穴、特定穴、五输穴、原穴、络穴、背俞穴、募穴、郄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下合穴、交会穴的概念。

3.掌握根结、标本、气街、四海的概念。

4.掌握行针、得气、候气、催气、守气的概念。

5.掌握灸法、直接灸、间接灸的概念。

二、基本理论

1.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内容、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及功能、十二经别的分布规律。

2.掌握腧穴的分类、作用、主治规律及定位方法;掌握特定穴的内容及临床应用。

3.掌握十二经脉循行(《灵枢·经脉》),掌握十四经主治概要。

4.掌握十四经穴中常用腧穴(具体内容见参考教材)的定位及类别、主治。

5.掌握标准头针穴线的定位和主治。

6.掌握耳穴的分布规律、选穴原则。

7.掌握艾灸法的治疗作用、适应范围、注意事项。

8.掌握拔罐法的注意事项、临床应用范围。

9.掌握针灸治疗原则,针灸配穴处方的规律和具体方法。

针灸治疗原则的意义和理论依据。

三、掌握以下病证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和针灸治疗原则及处方:

头痛、面痛、落枕(颈椎病)、漏肩风、腰痛(坐骨神经痛)、痹证、中风、眩晕、面瘫、痿证、不寐、心悸、咳嗽、哮喘、胃痛、呕吐、呃逆、腹痛、泄泻、便秘、胁痛、癃闭、尿失禁、月经不调、痛经、绝经前后诸证、胎位不正、不孕症、遗尿、扭伤、腱鞘囊肿、神经性皮炎、荨麻疹、湿疹、痤疮、带状疱疹、斑秃、目赤肿痛、麦粒肿、眼睑下垂、近视、耳鸣耳聋、鼻炎、牙痛、咽喉肿痛、高热、抽搐、晕厥、虚脱、内脏绞痛。

第二部分实践技能

一、基本操作方法

1.掌握毫针的双手进针法、单手进针法;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浅;提插法、捻转法;导气法、平补平泻法;辅助针刺手法;单式针刺补泻手法;掌握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2.掌握病位深浅刺法、运动针刺法操作要领和临床意义。

3.掌握爪、循、摄、按、扪等作用于经脉腧穴的辅助针刺手法的操作方法;掌握搓、刮、弹、飞、颤、摇、盘、弩和搜等作用于毫针的辅助针刺手法的操作方法。

4.掌握徐疾补泻法、提插补泻法、捻转补泻法、呼吸补泻法、开阖补泻法手法的操作技能。

5.掌握临床常用的各种艾炷灸法、艾条灸、温针灸的操作技术;掌握各种不同大小艾炷制作技术,艾炷化脓灸法和非化脓灸法的操作程序,不同隔物灸的操作特点。

6.掌握拔罐法的操作要领。

7.掌握头皮针的操作技术。

8.掌握皮肤针法、电针法、三棱针法、腧穴敷贴法和腧穴注射法的操作技术和临床应用。

二、常见病的分型处方和手法操作

病种及要求同第一部分“理论知识”的第三项。

参考书目

《针灸学》石学敏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推拿专业组

第一部分理论知识

1.掌握推拿的作用原理、治疗原则。

2.掌握推拿八法的概念、作用。

3.掌握脊柱及上、下肢检查的望诊、触诊、活动度检查及特殊检查。

4.掌握小儿常用穴的位置、操作方法、功效及临床应用:

坎宫、天门、太阳、耳后高骨、人中、迎香、囟门、百会、风池、天柱骨、天突、膻中、乳根、乳旁、胁肋、中脘、腹、脐、天枢、丹田、肚角、脊柱、肩井、大椎、肺俞、脾俞、肾俞、七节骨、龟尾、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小肠、大肠、肾纹、肾顶、四横纹、小横纹、掌小横纹、胃经、板门、内劳宫、内八卦、小天心、运土入水、运水入土、总筋、大横纹、端正、十宣、老龙、五指节、二扇门、上马、外劳宫、威灵、精宁、膊阳池、一窝风、三关、六腑、天河水、箕门、足三里、涌泉。

5.掌握推拿的适应症、禁忌症。

6.掌握推拿手法的概念、分类、基本要求。

7.掌握一指禅推法、扌袞法、揉法的操作、动作要领、要求及注意事项、临床应用。

8.掌握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抹法的操作、动作要领、要求及注意事项、临床应用。

9.掌握抖法、振法的操作、动作要领、要求及注意事项、临床应用。

10.掌握按法、点法、捏法、拿法、捻法、弹拨法的操作、动作要领、要求及注意事项、临床应用。

11.掌握拍法、击法的操作、动作要领、要求及注意事项、临床应用。

12.掌握摇法、扳法、拔伸法的操作、动作要领、要求及注意事项、临床应用。

13.掌握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

14.掌握小儿推拿手法中推法、揉法、按法、摩法、捏法、掐法、运法的操作、动作要领及临床应用。

15.掌握以下病症的概述、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肱二头肌短头肌腱损伤、冈上肌腱炎、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内上髁炎、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指部腱鞘炎、腕管综合征、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脂肪垫劳损。

16.掌握以下病症的概述、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注意事项:

漏肩风、胸胁屏伤、颈椎病、落枕、急性腰肌扭伤、慢性腰肌劳损、退行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胃脘痛、胃下垂、头痛、半身不遂(附加:

面瘫)、呃逆、失眠、痛经、乳痈。

17.掌握以下儿科病症的概述、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疗:

腹泻、腹痛、疳积、便秘、呕吐、发热、咳嗽、哮喘、遗尿、肌性斜颈、夜啼、脑瘫。

第二部分实践技能

1.成人推拿手法演示:

摆动类手法:

一指禅推法、扌袞法、揉法的操作;

摩擦类手法:

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抹法的操作;

振动类手法:

抖法、振法的操作;

挤压类手法:

按法、点法、捏法、拿法、弹拨法、捻法的操作;

叩击类手法:

拍法、击法的操作;

运动关节类手法:

摇法、扳法、拔伸法的操作。

2.小儿常用穴操作方法演示:

坎宫、天门、太阳、耳后高骨、人中、迎香、囟门、百会、风池、天柱骨、天突、膻中、乳根、乳旁、胁肋、中脘、腹、脐、天枢、丹田、肚角、脊柱、肩井、大椎、肺俞、脾俞、肾俞、七节骨、龟尾、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小肠、大肠、肾纹、肾顶、四横纹、小横纹、掌小横纹、胃经、板门、内劳宫、内八卦、小天心、运土入水、运水入土、总筋、大横纹、端正、十宣、老龙、五指节、二扇门、上马、外劳宫、威灵、精宁、膊阳池、一窝风、三关、六腑、天河水、箕门、足三里、涌泉。

3.成人推拿常见病症治疗操作演示:

漏肩风、胸胁屏伤、颈椎病、落枕、急性腰肌扭伤、慢性腰肌劳损、退行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胃脘痛、头痛、面瘫、呃逆、失眠。

4.小儿推拿常见病症治疗操作演示:

腹泻、呕吐、腹痛、便秘、发热、咳嗽、肌性斜颈。

参考书目

1.《推拿手法学》王国才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第一版.

2.《推拿学》俞大方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第一版.

中药专业组

第一部分理论知识

一、中药学

1.掌握“中药”的含义,掌握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配伍关系、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下列中药的功效、主治:

麻黄、桂枝、紫苏叶、防风、荆芥、羌活、白芷、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葛根、柴胡、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黄芩、黄连、黄柏、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蒲公英、鱼腥草、白头翁、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大黄、独活、木瓜、蕲蛇、秦艽、桑寄生、苍术、厚朴、广藿香、茯苓、泽泻、薏苡仁、车前子、茵陈、金钱草、虎杖、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橘皮、枳实、木香、香附、山楂、麦芽、槟榔、地榆、三七、茜草、川芎、郁金、延胡索、益母草、红花、桃仁、丹参、牛膝、马钱子、水蛭、莪术、桔梗、川贝母、浙贝母、瓜蒌、苦杏仁、苏子、桑白皮、葶苈子、龙骨、牡蛎、钩藤、天麻、石菖蒲、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淫羊藿、杜仲、续断、菟丝子、当归、熟地黄、何首乌、白芍、北沙参、麦门冬、五味子、山茱萸

二、中药药剂学

1.掌握制药卫生的概念,预防中药制剂污染的措施;灭菌方法与灭菌操作;常用防腐剂的性质与应用。

2.掌握中药粉碎、筛析、混合、浸提、分离与精制、浓缩、干燥的方法、特点及其应用。

3.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散剂、浸出药剂、外用膏剂(软膏剂、黑膏药)、胶剂、胶囊剂、丸剂、颗粒剂、片剂、其他剂型(丹药)。

4.掌握调剂的含义;处方的概念与种类,医师处方的内容与特点,处方药与非处方药;中药处方的调配程序(审查、计价、调配、复核、发药)及注意事项;中药“斗谱”的排列原则。

三、中药炮制学

1.掌握“中药炮制”、“中药炮制学”、“饮片”的概念;掌握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中药炮制的目的及中药炮制的有关法规。

2.掌握净选加工的常用方法及有关药物,掌握饮片软化、切制、干燥要点;掌握各种炒法及各种炙法的操作方法、炮制作用。

3.掌握下列中药的炮制规格、炮制方法、炮制作用及临床应用:

芥子、莱菔子、栀子、山楂、槟榔、蒲黄、荆芥、苍术、枳壳、山药、白术、马钱子、鳖甲、龟甲、阿胶、水蛭、延胡索、乳香、没药、柴胡、香附、芫花、大黄、黄连、当归、黄柏、知母、杜仲、甘草、黄芪、麻黄、厚朴、淫羊藿、自然铜、磁石、明矾、石膏、何首乌、黄芩、地黄、黄精、五味子、苦杏仁、天南星、川乌、麦芽、六神曲、牡蛎、龙骨。

四、中药鉴定学

1.掌握中药鉴定的定义和任务、中药鉴定的依据和方法

(1)中药鉴定的依据和取样要求;

(2)中药鉴定方法:

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水试、火试等经验鉴别)、显微鉴定(组织鉴别、粉末鉴别)、理化鉴定、生物鉴定。

2.掌握中药鉴定的发展历史和重要本草著作。

3.掌握道地药材和中药资源分布:

著名道地药材(四大怀药、浙八味、川药、云贵药、广药类和山东道地药材等);中药资源和区划。

4.掌握中药材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1)中药的一般采收规律;

(2)常见中药产地加工方法;

(3)中药贮藏。

5.掌握中药鉴定术语或名词解释:

“云锦花纹”、“罗盘纹”、“珍珠盘”、“车轮纹”、“菊花心”、“疙瘩丁”、“朱砂点”、“蚯蚓头”、“狮子盘头”、“金包头”、“鹦哥嘴”、“红小辫”、“过桥”、“起霜”、“火炬头”、“连三朵”、“钉头”、“怀中抱月”、“通天眼”、“铁线纹”、“珍珠疙瘩”、“马牙柱”、“乌金衣”、“挂甲”、“虎牙”、“莲花”、“血片”、“蛋黄片”、“当门子”、“通天眼”、“握之合把”、“解理”、“条痕色”、“方胜纹”、“连珠斑”、“金井玉栏”。

第二部分实践技能

一、中药性状鉴别

1.根及根茎类中药

狗脊、绵马贯众、骨碎补、细辛、大黄、拳参、虎杖、何首乌、商陆、牛膝、川牛膝、太子参、威灵仙、川乌、草乌、附子、白头翁、白芍、赤芍、黄连、升麻、防己、北豆根、延胡索、板蓝根、苦参、葛根、甘草、黄芪、人参、西洋参、三七、白芷、当归、羌活、前胡、川芎、防风、柴胡、北沙参、龙胆、秦艽、丹参、黄芩、玄参、地黄、巴戟天、天花粉、桔梗、党参、木香、川木香、白术、苍术、紫苑、漏芦、泽泻、香附、天南星、半夏、石菖蒲、百部、川贝母、浙贝母、黄精、重楼、麦冬、知母、山药、莪术、姜黄、郁金、天麻

2.茎木类中药

桑寄生、槲寄生、川木通、大血藤、木通、苏木、鸡血藤、降香、沉香、通草、钩藤、石斛

3.皮类中药

桑白皮、牡丹皮、厚朴、肉桂、杜仲、合欢皮、海桐皮、黄柏、关黄柏、白鲜皮、苦楝皮、五加皮、秦皮、香加皮、地骨皮

4.叶类中药

侧柏叶、大青叶、枇杷叶、番泻叶、枸骨叶、罗布麻叶、艾叶、石韦、淫羊藿

5.花类中药

松花粉、辛夷、槐花、芫花、丁香、密蒙花、洋金花、金银花、旋复花、款冬花、菊花、红花、西红花、蒲黄

6.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地肤子、王不留行、五味子、肉豆蔻、葶苈子、芥子、木瓜、山楂、苦杏仁、桃仁、郁李仁、乌梅、金樱子、沙苑子、决明子、补骨脂、枳壳、枳实、陈皮、化橘红、吴茱萸、鸦胆子、川楝子、巴豆、酸枣仁、胖大海、使君子、山茱萸、小茴香、连翘、女贞子、马钱子、栀子、菟丝子、牵牛子、蔓荆子、夏枯草、天仙子、枸杞子、牛蒡子、槟榔、砂仁、草果、豆蔻、益智

7.全草类中药

伸筋草、麻黄、鱼腥草、仙鹤草、紫花地丁、金钱草、广藿香、荆芥、益母草、薄荷、泽兰、香薷、肉苁蓉、穿心莲、车前草、白花蛇舌草、佩兰、茵陈、青蒿、大蓟、蒲公英、淡竹叶

8.藻、菌、地衣类中药

冬虫夏草、灵芝、茯苓、猪苓、马勃、雷丸

9.树脂类中药

苏合香、乳香、没药、阿魏、安息香、血竭

10.其它类中药

海金沙、青黛、儿茶、冰片、五倍子、芦荟、天竺黄

11.动物药类

地龙、水蛭、石决明、珍珠、牡蛎、全蝎、蜈蚣、土鳖虫、桑螵蛸、蝉蜕、斑蝥、僵蚕、海马、海龙、蟾酥、蛤蟆油、龟甲、鳖甲、蛤蚧、乌梢蛇、金钱白花蛇、蕲蛇、鸡内金、阿胶、麝香、鹿茸、牛黄、羚羊角

12.矿物药类

朱砂、雄黄、自然酮、磁石、赭石、红粉、信石、炉甘石、青礞石、滑石、石膏、芒硝、胆矾、硫黄

二、中药真伪鉴别

选取部分中药材与饮片伪品与“一、中药材、饮片鉴别”之正品对照鉴别。

三、中药药剂学

中药处方的调配

参考书目

1.《中药学》高学敏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第2版

2.《中药鉴定学》康廷国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3.《中药炮制学》龚千锋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第2版

4.《中药药剂学》张兆旺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第2版

中医药文化复习题

1、小青龙汤的方名由来?

答案:

青龙,是神话中东方木神,有兴云降雨之能,因本方具有发汗之力,犹行雨,故“青龙”之名。

2、金元四大家之刘河间创制了一首治疗暑热泄泻的方子,由滑石6份、甘草1份组成,名六一散,另有一名是什么?

取自哪部著作?

答案:

又名天一散,取自《易经》“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3、二至丸方名由来?

答案:

二至即指夏至和冬至两个节气。

旱莲草为草本植物,盛夏时茎叶繁茂,所以夏至日采集最佳;女贞子冬至日果实熟透,采集为佳。

本方以二药采集时间命名,故名“二至丸”。

4、二陈汤的方名由来?

答案:

方中陈皮、半夏宜用陈久者,因陈久者燥散之性降低,故名“二陈”。

5、《小儿药证直决》中有首方剂名“泻青丸”,主治肝火郁热,方名有何含义?

答案:

五行学说认为,肝属木,在色为青,故“泻青”即是泻肝。

6、《景岳全书》卷五十一载有一首方剂名“毓麟珠”,治疗妇女婚后久不生育,方名有何含义?

答案:

“毓”有生养、孕育之意:

“麟”,即麒麟,这里喻珍贵之子;“珠”,指珍珠,是谓该药丸形圆如珠。

7、紫雪丹的命名依据是什么?

答案:

是其色和用,此药如法制成之后,其色呈紫,状似霜雪;又言其性大寒,清热解毒之方,犹如霜雪之性,故而称之曰“紫雪丹”。

8、“海藻玉壶汤”方名的“玉壶”与哪首诗有关,在方名中有何含义?

答案:

《芙蓉楼送辛渐》: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代白头吟》“宜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在方名中比喻本方具有消除瘿瘤之功,难能可贵。

9、《医宗金鉴》载有一首外治方剂,名“混元膏”,方中混元是何含义?

答案:

此处混元指头部,本方在使用时,做成药膏敷于头顶部,故得名。

10、《审视瑶函》中载有一方名“清震汤”,方名中“震”为何义?

答案:

震为八卦之一,象征雷震,本方主治头痛头中雷鸣之症,故名“清震汤”。

11、中药诗“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字字苦参商,故要槟榔读。

”中有哪几位中药名?

答案:

相思子、白芷、苦参、槟榔、狼毒。

12、中药诗“小院雨馀凉,石竹风生砌,罢扇尽从容,半下纱橱睡。

”中有哪几位中药名?

答案:

余粮、石竹、苁蓉、半夏

13、“朝风动春草,药日满横塘。

重台游荡子,黄昏独自伤”中重台是指哪味中药?

答案:

重台,即蚤休。

14、“石墨聊书赋,铅华试作妆。

徒令惜萱草,蔓延满空房”中萱草俗称什么?

答案:

黄花菜、金针菜。

15、“江皋岁暮相逢地,黄叶霜前半夏枝。

子夜吟诗向松桂,心中万事喜君知”中有哪些中药名?

答案:

这首诗中共用了五个中药名,半夏、地黄、枝子(栀子)、桂心、喜君子(使君子)。

16、有位古代齐鲁名医,被称为“成聊摄”,是指何人?

答案:

成无已,聊摄为地名,今之聊城。

17、齐鲁名医钱乙,字仲阳,仲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第二。

18、西晋时有位齐鲁名医,著有历史上第一部脉学专著,何许人?

答案:

王叔和。

19、“生不为名相济世,亦当为名医济人”出自哪位古代齐鲁名医?

答案:

黄元御

20、明代山东境内有“南臧北黄”之称,是指哪两位医家?

答案:

臧枚吉、黄元御。

21、古代齐鲁名医淳于意写出了中国医学史上第一部医案,名称是什么?

答案:

《诊籍》。

22、自古中国人就有睡“子午觉”的习俗,请问子午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子即子时,23点到1点;午即午时,11点到13点。

23、古代在新生儿满月时有剃头的习俗,常剃成“瓦片头”、或“桶盖头”,目的是什么?

答案:

保护囟门。

24、“夜深结伴前门过,消病春风去走桥”此句中包含了哪个民间习俗?

答案:

正月十六走百病。

25、19世纪末出现了著名的“人吞商史”事件,这一事件与哪味中药有关?

答案:

龙骨。

因百姓不识甲骨文,把刻有甲骨文的兽骨当作中药龙骨入药服用。

26、《望诊遵经》“欲观气色,先识明堂。

欲察明堂,先知部位。

”明堂是指何处?

答案:

鼻子。

27、古代方剂中多见以“青囊”命名者,“青囊”的典故与哪位医家有关?

答案:

它的来源与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有关。

据说,华佗被杀前,为报一狱吏酒肉侍奉之恩,曾将所用医书装满一青囊送与他。

华佗死后,狱吏亦行医,使华佗的部分医术流传下来,据此,后人称中医为“青囊”。

28、古代走方郎中行医之时,身负药箱、手摇串铃,成年累月地于村市街巷往来奔走,又常被称为什么?

答案:

铃医、串医。

29、《红楼梦》中胡庸医开的狼虎药主要是指哪两味药?

答案:

麻黄、枳实。

30、《兰台轨范》是清代医家徐大椿撰写的一部著作,书名中的“兰台”指的是什么?

答案:

皇宫藏书之所。

31、《格致余论》是金元著名医家朱丹溪的代表作之一,书名中“格致”意为“格物致知”,出典于何处?

答案:

《礼记·大学》: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32、清代医家沈金鳌撰有《杂病源流犀烛》一书,“犀烛”的意思是什么?

答案:

本义为“燃犀以照之”。

古人认为犀牛为灵异之兽,其神力全注于角,燃之能够烛幽洞微。

沈氏取此以为书名,比喻其书论述杂病,源流清晰,读之如燃犀烛幽,心明眼亮。

33、孙一奎著有《赤水玄珠》,书名典出哪里?

答案:

《庄子·天地》。

34、清代医家郑梅涧有书名曰《重楼玉钥》,请问“重楼”指的是什么?

答案:

喉咙。

35、清代医家陈丰有书名曰《苇杭集》,苇杭即苇航,谓小舟渡河。

请问其典出何处?

答案:

《诗经·卫风》: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36、唐诗中有许多关于中药的诗,其中有一首关于黄连的:

“春来眼暗少心情,点尽黄连尚未平。

唯得君书胜得药,开缄未读眼先明。

”请问这是谁的诗?

答案:

白居易。

37、相传唐代有位郎中上山采药,看到一种植物长得象栀子,有人叫它“留球子”,后来这位郎中用它杀虫消积,效果很好,人们为了纪念发现这味药的郎中,便将这味药改成郎中的名字,是哪味药?

答案:

使君子。

38、中药神曲,也称六神曲,请问六神指的是?

答案: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勾陈、螣蛇。

39、《何首乌传》的作者是谁?

答案:

唐朝的李翱.

40、崔豹《古今注》:

“古人相赠以芍药,相招以文无。

”请问“文无”是什么?

答案:

当归

41、相传山中有一种高大树木,名叫“鬼仙木”,有人经常用这种树的树皮为人治病,自己也因久服本品而得道成仙。

后人为了纪念这味药的发现者,便将“鬼仙木”改称为什么?

答案:

杜仲。

42、有味中药的得名与历史上一位皇帝的名字有关,是哪味药?

答案:

刘寄奴。

43、晋·张华《博物志》中记载:

“世传昔禹治水,弃其所余于江中而为药”,是哪味药?

答案:

禹余粮

44、有味药与猪肾同煮,治腰痛十分有效,有首民谣称赞:

“八十公公痛断腰,山坡草丛寻了鸟。

有人识得逍遥竹,世世代代不痛腰。

”是哪味药?

答案:

徐长卿。

45、某药铺有一对联:

“熟地迎白头益母红娘一见喜,怀山送牵牛国老使君千年健”,上下联共有多味药?

答案:

熟地、白头翁、益母草、红娘子,一见喜,怀山药、牵牛子、甘草国老、使君子、千年健。

46、杭州胡庆余堂有副对联,上联是“野山高丽东西洋参”,下联是?

答案:

暹逻官燕毛角鹿茸。

47、王维诗“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描写的是哪味中药?

答案:

辛夷。

48、玄参为什么又叫元参?

答案:

清代为了避康熙皇帝玄烨之讳,玄改成了元,所以“玄参”改为“元参”。

49、《周易·蛊卦》九五:

“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其中的“有喜”是什么意思?

答案:

痊愈。

50、“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此为“文化”一语的语源,出自于哪里?

答案:

《周易·贲卦·彖辞》。

51、《诗经·国风·周南·卷耳》云: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其中的“卷耳”是什么药物?

答案:

苍耳。

52、《诗经·国风·周南·芣苢》云: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其中的“芣苢”是什么药物?

答案:

车前草。

53、《诗经·国风·王风·中谷有蓷》:

“中谷有蓷,暵其干矣。

有女仳离,嘅其叹矣。

”其中的“蓷”是什么药物?

答案:

益母草。

5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一段话中涉及到了“阴”、“阳”、“气”、“和”等重要的中医理论概念。

请问,此段话出自于哪本著作?

答案:

《道德经》(《老子》)。

55、“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

是以圣人之不病,……”一段话出自于《道德经》,请问其下句是什么?

答案:

“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56、“色恶,不食。

臭恶,不食。

不时,不食”关乎饮食卫生,请问此语出自谁?

答案:

孔子。

57、“肉虽多,不使胜食气”语出自于哪部著作?

答案:

《论语·乡党》。

58、《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把方技著作分为哪四类?

答案:

医经、经方、房中、神仙。

59、《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云: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其中的“本”是什么意思?

答案:

根据、依据。

60、《汉书·艺文志·方技略》:

“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其中的“中”读几声?

答案:

四声。

61、《〈伤寒论〉序》:

“明堂阙庭,尽不见察。

”其中的“明堂”、“阙”、“庭”分别指人体的什么部位?

答案:

鼻子、两眉之间、额。

62、后世以“二竖”指代疾病,出典于哪部著作?

答案:

《左传》。

63、“缇萦救父”的故事是大家所熟悉的,缇萦的父亲叫什么?

答案:

淳于意。

64、“汝来学觅钱医人乎?

学传道医人乎?

”这的确是习医、业医者都应深思的一个问题。

此语出谁之口?

答案:

李杲。

65、“医之为言意也”一语比较典型地反映了中医的思维特点,此语出自谁之口?

答案:

郭玉。

66、“五禽戏”中的五禽指哪五禽?

答案:

虎、鹿、熊、猿、鸟。

67、后世以“杏林”指代医学,典出于哪部著作?

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答案:

《神仙传》。

董奉。

68、“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指出了解《周易》对于学习中医的重要性,

此语出自哪位医家?

哪部著作?

答案:

孙思邈《千金药方》。

69、“不为良相,即为良医”是谁的名言?

答案:

范仲淹。

70、《望诊遵经》序曰“卢扁雷桐,莫不遵其规矩”,此句话中有哪几位医林人物?

答案:

扁鹊、雷公、桐君。

71、扁鹊故里在哪里?

答案:

今济南市长清区

72、请说出三位古代著名齐鲁医家?

参考范围:

扁鹊、淳于意(仓公)、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